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科学传播与新闻传播的比较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20 共1220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闻传播与科学传播的差异分析
【第一章】科学传播与新闻传播的特点研究绪论
【第二章】科学传播的基本理论概述
【第三章】 科学传播与新闻传播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走向科学新闻传播学
【结论/参考文献】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与科学的传播比较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科学传播与新闻传播的比较分析
  
  新闻传播与科学传播都有着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对于科学传播与新闻传播的比较分析不仅能够抓住二者的差异,而且能够通过对其差异的研究为各自的发展找到彼此的优势项目,洞悉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发展的出路所在以及如何凭借新闻传播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来改善科学传播的不足,这对于我们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的。
  
  3.1 科学传播与新闻传播的相同点及其启示
  
  科学传播在传播对象与传播方式上与新闻传播存在着较大的一致性,二者都是以普通的社会公众为受众通过媒介对其进行相应内容的传播,但是二者在传播力和影响力却有着巨大的差异,那么明确新闻传播是如何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对于科学传播在新媒体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3.1.1 传播对象与传播方式的相同点
  
  “新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接触的一个名词,那么什么能够称之为“新闻”,它的具体定义又是如何?1942 年陆定一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广义上讲,新闻除了指发表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上带有评论性质文章或者专文,还包含消息、通讯、特写等等,狭义上新闻的定义专指的消息,即用十分概况的文字简明扼要并且十分迅速的对国内国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的一种文体。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传播的唯一本源,对受众及时的陈述事实,从事实出发强调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从新闻的特性出发要突出新闻事实的变动性、异常性、重要性等等方面的特性。在受众的角度出发强调新闻对受众新闻欲的满足。客观性、公正性作为新闻传播的必要条件要求新闻对于事实的选择要具有客观中立的立场,全面的对新闻事件向受众进行报道。新闻传播的受众就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有对社会发生的事情知晓的需求就是导致新闻得以传播的社会条件;与此相同的是,科学传播的受众同样是社会公众,对于新的科学成果、科学政策普通的社会公众同样有知晓的需求,从而来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生活水平,所以新闻传播和科学传播的传播对象都是社会公众,使公众获得新闻事件或者科学信息都是二者传播的最直接的目的。
  
  任何媒介都要将自身所获取的信息向受众传播出去,这种传播的过程就是传播方式,新闻的传播也不例外。现代社会任何媒介技术都可以归位两位,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纸质媒介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报纸、书籍、期刊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媒体在新闻传播的比重越来愈大,尤其是近两年互联网的高速普及和新闻移动客户端的应用,使得新闻的传播效果有了更快、更及时、覆盖面积更大的特点。与此相同的是科学传播,科学传播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由传统的科学普及到公众理解科学,再到科学传播,所采用的传播方式都是与媒介紧密的结合起来,从纸媒到电子媒体,科学传播都能够抓住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政策的传播的各种途径,社会公众的需求使得它与新闻传播一样的把科学信息及时的传播出去。
  
  在新闻传播与科学传播之间不难看出二者传播对象与传播方式是一致的,然而二者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科学传播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新闻传播的其他优点,将其运用到科学传播之中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
  
  3.1.2 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发展变化的特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传播作为传媒的一种也在其中发展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在消息来源、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者和受众这五个方面发生的变化。
  
  在传统纸媒时代,科学信息主要来源于科研部门、政府机构或者是专家学者,科研部门通过媒体发布会的形式向公众推广科学信息;政府制定一定的科研政策进行科学普及工作等等,消息来源十分单一[15].在新媒体环境下,科学消息的来源渠道变得十分丰富且复杂,致使科学信息呈爆炸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具体来说,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不仅之前传统媒介环境下的传播方式,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成为了科学传播一个重要的平台;移动网络客户端的普及更加丰富了科学传播的消息来源。
  
  新媒体时代,在科学传播的内容变化为传播内容符号的变化、内容数量的变化一直内容质量的变化等等。具体的说在传播符号上传统媒介大多使用纸媒的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展示科学信息,广播也仅是语音播报,内容形式十分单一;新媒体时代则彻底打破了这样的传播内容方式,大量的音视频信息直接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尤其突出的表现在移动客户端的出现将大银幕带到了每个信息接收者的手中。科学传播内容在传播数量和质量上也有着明显的变化,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和消息来源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各类的科学传播总量极大丰富,在中多的消息源中也降低了传播内容质量和真实性,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是科学信息的发布者或者是传播者,因此科学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造成整体质量的下降。
  
  在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特点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例如在重大的公共突发事件之中,往往会吸引公众大量的关注度,此时也是科学传播的最好时机,不仅能够取得十分良好的传播效果,也会在过程之中不断地完善科学传播的进行方式。
  
  政府和科学家在其中发挥的空间也是越来越大。通常科学传播在重大的公共突发事件之中具有时效性、准确性、前瞻性等特点,时效性显而易见就是事件发生之后马上把科技知识传播出去,而且要求是具有一定准确性的;[17]前瞻性是一个事件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延伸出来的科技问题,需要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为此付出努力来解决,相应地,这个时候科学传播可能会出现一些未知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在一个以往很陌生的领域开展科学传播。
  
  大量的数据表明,当公众面对突发事件或者自然灾害的时候,最相信的是科学,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趋利避害,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的及时性和互动性让人们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培养出理性的思维[18],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公众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3.2 科学传播与新闻传播的不同点及其启示
  
  3.2.1 传播目的、传播内容和传播特点的差异
  
  科学传播与新闻传播之间虽然在传播对象和传播方式上有着相同的地方,但是在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特点都是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在传播目的上,科学传播自出现至今都是以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公众的一种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而与此相区别的新闻传播的目的很简单让社会公众知晓新闻事件,满足社会公众对社会新近发生事实的知情权。
  
  在传播内容上,科学传播主要是以科学知识、科学信息和科学决策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媒介传播给社会公众,传播内容是具体的关于科学的一些列信息,其指向性十分明确;而新闻传播在范围上则更为广泛,甚至有的时候可以包含科学传播在内,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为内容是新闻传播对于内容的要求,在有些时候科学信息也可以被选择为新闻报道的内容中去,这是科学传播在内容上所不能达到的。
  
  在传播特点上,科学传播要求传播的科学信息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及时准确的去传播科学事件中的科学信息,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延伸性来满足公众对于相关科学知识的猎奇心理;而在新闻传播之中传播的特点不仅要有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还要有强烈的性原则,新闻传播中所讲的客观性原则,在直观上讲,就是指相对于传播主体的客观,满足这种条件就是新闻报道者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的存在,而对待这些客观的存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时,新闻报道者不能够在其中掺杂着自己的主观思想意识和情感,保持对报道事物的原始性。新闻传播的这种客观性原则具体包括两层内涵,其一是新闻精神,即对客观事实的尊重;其二是新闻报道所要求的客观报道手法。新闻传播还有更重要一点是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者能够正确的区分新闻与非新闻,没有真实,新闻报道也就无从谈起;其次真实性是新闻传播的基本目标,达不到目标就是我们所说的假新闻;最后新闻之所以能够长久的存在正是因为真实性的原则,这是它向前发展的动力所在[19].
  
  3.2.2 利用新闻传播已有优势发展科学传播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传播技术极大的满足了公众对于信息的渴求,互联网在传媒领域的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新闻传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提供了可能。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为便捷的信息传播平台,这些也被迅速的应用到了新闻传播领域,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受众都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全世界各类信息,同时媒介的发展使受众与媒介的互动成为了可能[20],这也致使新闻传播能够快速的得到发展。那么如何的利用新闻传播发展已取得的优势来补充完善科学传播,使其能够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也被科学传播工作者重视了起来。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出行所耗用的时间以及伴随着越来越高的交通成本使人们工作之余的空余时间越来越少,但是生活节奏的加快是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求逐渐增加,公众渴望了解世界发生的变化[21].这样的矛盾必然导致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传统渠道不满一直寻找更为便捷的信息接收方式来满足对于信息的渴求,传统传播渠道固有的传播模式加上大量的不可选择的广告每天固定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早已令其丧失原有的活力,社会公众对于信息的选择开始呈现自主化的趋势。新媒体的发展充分的利用到了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便捷优势,满足了受众在时间上呈碎片化的现状,并且以迅速、便捷、互动、自主的优势快速的占领了大部分人群,其互动参与性更是激发了受众的热情,每个人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还充当了信息的发布者。同时新闻传播不在是固定性的单向传播,人们能够选择自己所关注的新闻类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传播领域也被科学传播所运用,大数据时代为科学普及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数据库,满足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需求[22].
  
  加之便捷的互联网渠道,极大的增强了科学普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对普通公众的工作和学习都产生了广泛并且深刻的影响。然而对于新媒体的具体定义划分,不同的学者给出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但大部分定义都是主要集中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进行的定义划分,传统媒体主要是以纸媒、广播电视等为主要的传播渠道,而新媒体则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形态,通过有线或者无限网络对于信息进行处理,以电脑、手机等为接收终端,继而向公众传播新闻信息或者科学技术信息等的媒体样式。发展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就要勇于容纳所有利于发展的优势项目,新闻传播的交互性、即时性等等都可以直接的运用到科学传播中去[23].
  
  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技术的更新速度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迅速的多,以至于人们所面临的问题需要的技术含量也是越来越高,公众需要学习和普及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凭借其自身传播与更新的速速快、成本低、渠道丰富且信息量大的特点取得了很大的优势,不仅为公众随时获取新闻信息获得方便,而且大大的突破了传播对于时间地点的限制。任何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研究方法都可以凭借新媒体提供的平台进行迅速的传播,在第一时间内到达受众所持的移动客户端上,这种消息的广泛性即时传播是报纸、电视所不能够获得的效果。珍视每次灾难所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一些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正是我们进行广泛的科学普及的良好时机,其对于科学知识的延伸性能够极大的减小公众对于灾难的恐惧,同时起到预防和减小受灾损失的效果[24].
  
  在日常生活之中所接触到的电视、报刊能够满足我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但是人们要是处于户外或者移动状态这些传统媒体就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了[25],同样电台广播对于自驾车的人能够有良好的传播效果,而对于那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户外的人则无能为力一样。当今移动客户端迅速发展,手机通过短信、APP、微博、微信等方式极大的方便了公众对于新闻或科技知识的获取;时间呈碎片化状态的公众很难能够有一段时间来专门接受科学普及,而正是这种碎片化的时间使得公众凭借移动客户端对于科学信息、科技知识等的浏览学习使得科学普及突破了限制,也使得人们在工作或者路途闲暇时刻能够利用碎片时间的好方法,许许多多的科学普及都是发生在交通的途中的,这也成为了公众对于科学知识进行学习的一个绝佳时机,现代社会这样一种方式成为大部分人获取新闻信息或科学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方式,闲散时间的充分利用展现出了科普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与便捷性。
  
  不同层次的受众对于不同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着不同的需求,经过我国近些年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需求也普遍提高到了新的层次[26],科学传播者与普通受众之间没有了十分明显的区别,在一些专业领域的爱好者中,对于相关知识的研究甚至远远超出科学传播者的能力,公众对于平等的传播渠道也有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维基百科、谷歌和百度等搜索引擎巨头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建立一个开放平等的百科知识平台,面向普通的公众和专业人士,以进行相关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信息的创建和维护,为这些受众和专业科学传播人士提供互动的机会,相互分享彼此对于科学传播的贡献,从而不断的对科普资源库进行充实和丰富。可视化和虚拟化是现代科普的一个重要形式,与传统的纸质传播模式相比现代科普的直观性与生动性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生动的传播方式不但满足了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求,同时增加了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在当前电子游戏的开发之中最明显的是加入了体感、空间和环境的模拟,能够使体验着以最大的参与度进行体验。
  
  目前,许多政府网站、知名科普网站都开始提供科普视频、科普 PPT 等为公众能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科学知识提供方面的途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前一些比较大型的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经常以视频培训的方式来对新员工进行考核,不仅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损耗,而且这种方式比较直观、标准,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所常见的传统的科学普及大多都是采取一些无差异的讲座、展示画板和科普咨询等等,受众不仅对这种单调的普及方式感到厌倦,而且这些传统的科普方式在对于不同知识层次的受众,对科普的难易程度很难准确的把握,因此在传播效果上也是不尽如人意的。新媒体科学传播则是以不同公众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为标准,为不同层次的受众分门别类的进行互动交流传播。同时依据新媒体科学传播具有可定制的特点,可以专门的根据个人的需求提供不同方式的科学传播。新媒体科学传播依据互联网大数据的平台服务,对于公众所关心的科学问题能够十分迅速的找到答案,同时互联网具有强大的收录功能,实现科学信息资源的共享,满足更多受众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求[28].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低成本、快速度的环境下进行,从而提高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与关注度。
  
  美国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就是人对于人之间的传播,新媒体科学传播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人是对科学信息进行处理的,并且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人本特色是新媒体的主要特色,受众不在是信息单一的接受者。科学传播的影响力凭借着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但培养了人们对于科学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力,还在这个基础之上能够以理性的思维去甄别科学与伪科学。提高了普通公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培养了科学的思维习惯。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现代社会已经是很难出现了,新媒体下的科学传播是由无数个人进行参与互动的,才能对科学信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补充,不断的对其错误进行纠正,变革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其中,科学传播开拓创新已经使得大量的人涌入这个朝阳行业之中。正是有着如此的优势,政府机构对于相关制度的完善也显得至关重要,规范的管理运行体系能够吸引更多的科普创作和传播,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3.3 探索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新模式
  
  通过对于新闻传播与科学传播的比较分析,不难发现新闻传播之所以在影响力上优于新闻传播,与其发展的基本模式思路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模式不能够彼此套用,那么究竟怎样的模式能够令科学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这不仅需要科学传播工作者为此付出努力,同样也需要社会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3.1 构建科学传播新模式的基本思路
  
  科学传播是连接科学和社会的桥梁纽带,但是目前我国的科学传播体系在结构、功能和管理机制上仍存在一些问题,理清思路为建立健全的科学传播体系是在新媒体时代十分有必要的任务,具体思路表现在推进科学传播渠道发展、提高传播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健全科学传播的运作规则以及促进科学传播体系的确立等。
  
  推进科学传播渠道的发展是发展科学传播的首要任务。人类文明的进步首先要归功于文明能够有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渠道,从中世纪造纸术、印刷术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得以保存并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再到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信息高速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跨越式进步,这些无一不印证着传播渠道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当今科学传播所面对的问题不仅有找到一条能够有效的把技术信息和科学知识传播给一般公众的渠道,还要解决科学传播中的信息甄别和检索问题。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传播内容的复杂性和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因此推进科学传播渠道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研究报告指出:
  
  “选择相关信息,忽略不相关的信息,识别信息的形式,理解和解读信息以及学习新的忘掉旧的技艺,所有这些能力日益显得重要。认真地研究科学传播渠道和传播工具的新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操作性问题和理论问题,成为了当代科学传播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是科学传播的根本。激发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是发展科学传播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科学分科越来越走向精细化,而这些对于普通公众甚至是专业领域外的科学专家都很难进入,因此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这些专业化程度十分高的学科知识转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接受的知识,即将高深学术转为世俗理解,这些都依靠着科学传播从业人员自身科学素质的提高。科学传播人员的专业素质关乎科学能否准确的传播,关乎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我们所说的专业素质并不是要求科学传播从业者具备某种不可企及的程度,而是要求他们掌握一般的科学普及的知识和能够理性看待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行业都有其在一定的政策和管理约束下运作发展的规则,科学传播也不例外。科学传播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国家和政府为其专门制定一定的行业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的行业制度和运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实实在在的发展科学传播事业并且广发的吸纳科学传播的从业者,达到专业化的行业规范,促进其良性的发展。在一些较早发展科学传播的西方国家,科学传播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他们被看做是沟通社会和公众之间的桥梁,他们的主要工作不仅仅是对于科学知识、科学信息的传播,同时在利用科学知识为一些商业项目创作更大的增值空间,取得效益,这就是在拥有一套完善且健全的科学传播制度所能够产生的积极作用。
  
  任何学科发展的前提都是拥有完整的运行体系,科学传播的完整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在政府把从事科学传播各个领域的工作人员统筹协调起来,优化内部运行结构,还要依靠广大的社会公众对于科学传布事业的关注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一套拥有高效率与高影响力的现代化科学传播事业。在科学传播事业运行过程之中政府领导应该担负起组织和领导的作用,能够及时的在发展之中发现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协调社会力量给予解决,并且能够及时的制定出一套能够对科学传播事业运行的规范性政策,是科学家团体、传播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受众能够相互配合各司其职[30].科学传播机构能够保持对于科学传播事业的积极性和热情,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传播机构的支撑,二者不是分离运作而是协调发展的,所以说对于我过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要全方位的协调社会相关机构的力量,集中力量促进我国科学传播体系的建立。
  
  3.3.2 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模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面临着种种的机遇和挑战,确立科学传播的新模式是在现代社会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必要选择,要承担社会所给予的希望就要在科学文化本身、新媒体传播带来的变化方面切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新模式。
  
  在科学文化方面,科学传播首先应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变化的规律,除了自身的条件外科学进步与社会和历史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31],洞悉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规律,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与科学以外的社会和历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彼此并不独立,应该理性的看待自然科学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的负面影响。同时,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家或者科学组织的单一行为,政府对科学研究的计划、组织和管理也大大加强,重大的科学技术项目以及取得的科学成就往往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当代社会正处在有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过度的时期,当代文化也正转向以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文化,现代科学的新特征反映在科学传播之中,并且在国际视角与国家软实力的基础上确立科学传播的正确方位。
  
  现代科学的发展不再是与社会文化彼此独立,而是与社会文化走向融合,近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有分化走向融合,科学共同体及科学文化是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科学知识是科学活动与创造的直接结果,反映着人类认识世界所达到的水平。而科学成果是中性的,也就是说其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因此要求科学传播从业者保持理性的思考能力,培养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众多媒体传播形态和组织机构。媒介从彼此独立走向了相互融合,在媒介中融合是对于彼此功能的扬长避短、集中优化,媒介在彼此之间的弱势项目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对于功能上的优势发挥,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
  
  功能和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弥补,极大地丰富了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此时科学传播不仅仅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的方式变成多样化的,在对于一些科学消息的选取方面非主流媒体对于优质内容的选取也可能使其得到受众广泛的关注从而主导舆论发展方向。构建科学传播发展的优势格局,就是要在媒体发达的今天对于各类媒体的集中运用,从而为科学传播组织无缝隙的传播体系。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进行融合且综合开发利用,提升科学传播内容的品质,突出发挥科学传播对于科学精神核心的弘扬作用。对于科学传播工作者的要关乎到整个科学传播行业的质量,每个工作者都要保持理性的分析能力和对于科学信息谨小慎微的端正态度,确保给受众提供高品质、高含量的科学报道,这不仅关乎这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还关乎我国对于科学的文化价值核心追求。
  
  3.4 建立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评价体系
  
  任何有组织的事物的发展,除了有自身有着正确的发展模式以外,还需要外部为其提供一个正确的评价反馈机制。正确的评价反馈不仅能够令科学传播在发展中找到其中的不足,同时也能够令公众因为参与性的增加对其产生更大的热情与互动性,这无论对其自身发展还有社会公众科学精神的建立都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3.4.1 双向互动在科学传播体系中的作用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物质力“组成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等无形要素组成的”软实力“.在国家软实力概念的刺激下,科学传播业也针对自身发展所存在的传播效果、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科学传播行业的运行机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完善科学传播的调查和测量机制是发展科学传播的时代要求。
  
  媒体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传统单向的传播模式的弊端表现的越来越突出,科学传播期待一种直接互动的传播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互动“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中有两个或者以上的参与者,他们可以的科学工作者,也可以是科学爱好者或者科学组织等等,参与者之间讲求的是双向的交流互动而非单向传播,双方对于传播活动均有着主动控制权,参与传播内容信息的交流,表达自己对于科学信息的理解和回应,在参与双方的共同控制下完成传播行为。在这种双向互动的科学传播中结果总是向着参与双方共同期望的方向发展。所谓”共通控制“并不是要求参与双方对于信息的掌控与影响力拥有同等的地位,而是指不管双方所在传播中地位的强弱都能够对传播的内容、方向、方式等拥有主动权。当然,如果双方的对于信息的掌控能力越是接近,互动就能够发挥的越是充分。
  
  人际间传播史科学传播中最能体现互动条件的传播类型,而大型的传媒机构在进行科学信息发布时虽然有着与大众进行互动的愿望与机制,但是由于媒体相对于公众,还是存在控制权比重过大、公众反馈信息的方式较少并且滞后的弊端,因此在强势的媒体与弱势公众之间还是带有明显的单向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者不知道受众在做什么、想什么或有什么感觉,受众成员无法表达他们的疑惑、遗憾、愤怒、激动或任何其他对信息来源的反应。“[32]
  
  在科学传播过程之中互动产生的基础就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发生了信息交互的行为,但是这仅仅是最为原始状态的信息互动,传播通道的宽度、畅通程度以及传授双方的能力都会影响着互动的效果。在互动关系中,传受双方并不固定,而是根据信息交互的需要和对科学话题的讨论不断转换。科学工作者或科学爱好者个人、集团或更高级别的科学组织都可以作为科学传播中互动的一方[33].传统的纸质媒体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媒体为了适应科学传播发展的环境变化以及受众对于信息互动的需要,二者都在不断地探索互动的新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发展,受众对于所接受的信息的反馈渠道变得更多,因此受众对于传播互动的主动性和传播能力都空前的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信息单向传播里面接受者的角色,期盼着能够有着更多的互动机会。
  
  3.4.2 科学传播需要正确的评价反馈机制
  
  科学传播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提高科学传播能力,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发展科学传播事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认清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形势,能够正确的把握科学文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同时依据科学传播事业独特的自身条件,对优势项目集中发挥,这样既能够保证我过科学传播事业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取得发展,同时也能够缩短与国外科学传播事业的差距[34],培养科学传播媒体的自我发展完善的运行体系,全面、有步骤的推进我国媒体科学传播讷讷管理的建设。
  
  科学传播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科学信息和科学技术之间的传播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缩小文化差异 ;科学传播对于公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由于科学传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够极大地推动全球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科学传播同样也体现着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正如大的传媒组织与公众互动不平等一样,国与国之间由于经济实力差别也有着不同的科学传播能力,发达国家凭借着强大的传媒能力大力的输出本国思想文化与价值观来影响其他多家的思维方式,多数情况下,科学传播代表着一国的国家形象,所以在当今世界,科学传播是国与国之间互动的基本手段,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我国的科学传播能力在世界中所取得的影响与我国的综合国力、经济发展速度、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显示还是不平衡的,科学传播使广大公众正确的认识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这些方面还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科学传播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扩大科学传播在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努力打造科学传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依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对我国科学传播媒体的打造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就是能够保持理性分析外部环境的能力,不自满不攀高,以正确的姿态进行行业发展,对市场有冷静的数据分析,切实做到知己知彼;其次要具有对于自身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的能力,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再次是对于媒体未来发展方向能够做出正确合理的分析,最后是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来结合时代的环境,找到二者的交叉点进行平衡。科学传播媒体如果能做到以上四点,不仅能够在自身的发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而且能过对于行业价值观念的树立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培养行业发展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为科学传播媒体的继续向前推进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道路[35].
  
  在这些方面上看,科学传播要打造自身的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在媒体自身上下功夫,更是要在广大受众身上寻找突破口。科学媒体不应当充当政府机构耳目喉舌的角色,而是应当发挥其在社会之中强大的人群影响力的作用,在传播活动之中应当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且分担一部分的社会责任,秉持着传播中所要求的公正、客观、真实的态度对于科学信息进行传播,关注在传播之中受众的需求;对于受众,则力求通过科学研究者、科学爱好者以及科学组织机构与有决策力的受众个人态度的影响,而造成对事件与社会的影响,并且通过自身科学传播的及时、深度、独家、生动、格调等科学传播的品牌价值因素,持续坚持,在社会与受众中产生多层次的社会传播效应,激励受众的科学传播体验。
  
  所以在竞争激烈且复杂多变的媒体市场竞争之中,科学传播要保持自身不败的地位就要使科学媒体从实际出发,变目标管理为过程管理,凭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选择科学传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挖掘出能够整合核心优势资源和优势能力的方法,摆脱新媒体时代媒介发展同质化的弊端,从而有效的扩展自身在科学传播领域乃至在文化产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竞争优势。
  
  现代社会的所有竞争力到最后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具备一只拥有高素质的科学传播的媒体工作者是媒体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源。科学传播的媒体工作者不但要具有鲜明的品牌意识和品牌观念,还要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度和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够理性的去分析什么样的科学信心是有价值的,从而才能够对其更好地进行加工锤炼,使无序的信息变成有序的信息,形成信息的有效传播,扩大其影响力。
  
  科学传播工作者也要时时刻刻的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够对科学新闻事件和重要的科学新闻信息内部逻辑和规律进行梳理,从而理性客观的分析和理解,进而给予科学的判断和报道,并且能够予以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3.5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把科学传播与新闻传播的比价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发现了科学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以及如何借鉴新闻传播已有的优势来弥补新闻传播的不足,探索出一条科学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及制定出科学传播能够够好的取得传播力和影响了的评价反馈机制。
相关标签:新闻系毕业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