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光明日报》文化遗产版启示与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23 共4099字

  第 3 章 启示和建议
  
  通过对《光明日报》文化遗产版的内容和特色分析,尽管其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但总的来说,本文充分肯定《光明日报》文化遗产版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所作出的贡献,它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传播为其他媒体对保护文化遗产的报道和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启示,也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几点建议。

  3.1 启示。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传播,而在现代社会,媒体是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光明日报》文化遗产版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为媒体与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3.1.1 正确运用议程设置,传播文化遗产知识。

  大众媒体都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但是怎样去利用它来引导舆论,关注受众的需求,选择有热点或者有特色的议题,赢得读者的信赖,是媒体脱颖而出的关键。媒介具有传承社会遗产的功能。

  文化遗产的知识需要传播,文化遗产本身也需要传承,媒体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处于非常重要的阶段,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新闻媒介在传播不为大众所熟悉的知识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遗产知识在目前的大众中还没有完全普及,特别是一些冷门的文化遗产项目,并不是被大众所熟知,如果连文化遗产知识都不能掌握,那更谈不上去保护好它,所以,文化遗产知识的传播对保护文化遗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肩负着传播知识的重要使命。《光明日报》是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立足于知识界的全国性主流媒体,是我国重要的新闻媒体,它顺应时代的需求,于 2010 年 1 月 8 日创办了《文化遗产》专刊,以关注和传播文化遗产知识为核心,向大众传达文化遗产信息,比如创刊的前几期,《光明日报》文化遗产版专门刊登了中国的世界遗产资料,让读者对文化遗产有初步的认知,在以后的报道中,详细地向读者介绍具体的文化遗产项目,很好的宣传了文化遗产的价值,从而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文化遗产的传播是一项长期持续实施的社会工程,需要间歇式的、热点式的传媒报道。

  这就需要新闻媒介很好的运用议程设置,使受众持续关注其发展,从而更全面的掌握文化遗产相关的信息,即使不能亲身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监督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光明日报》创立《文化遗产》专刊之日起,一般都以每周一期或者每两周一期的频率向读者传递文化遗产的信息,其本身就是议程设置的体现。《光明日报》文化遗产版在节日、活动、会议等重要的日子里,会精心挑选议题,有时甚至用整个版面对同一议题进行报道,引起读者的足够重视,从而加入到设置好的议题思维中去,引导社会舆论。当然,这些议题也都是围绕文化遗产知识的传播进行的。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日报》文化遗产版在设置的议题中,负面消息着实太少,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文化遗产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非常时期,出现的矛盾可能会更多,从而负面消息也会很多。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事情的真相很容易浮出水面,媒体越是遮掩,民众越是不会信任它,所以,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道路上,媒体倒不如勇于面对出现的矛盾和困难,这样才能快速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文化遗产。

  3.1.2 注重深度报道,关注文化遗产背后的人。

  媒介是信息的载体,它在传播消息的过程中可以拓展其宽度、也可以挖掘其深度。

  报纸作为传统媒介,具有网络媒体和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权威性和知识性,所以,报纸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版面资源,传播无限的文化遗产知识。对主题进行深度的挖掘,注重深度报道,甚至是连续报道,关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这样才能在众多的媒体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忠实读者。

  报道的深入程度影响大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深度报道是衡量媒体质量的重要因素,媒介的传播,特别是纸媒的传播,必须在深度报道上做文章,才能彰显其优势和特色。《光明日报》文化遗产版的深度报道主要体现在注重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背后的"人",以及挖掘保护过程中不为人所熟知的故事,作为官方媒体,它叙事的口吻却是平易近人、接地气的,这样更能被大众所接受,加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叙述,可读性大大增强,传播效果也肯定比生硬的官方陈述要强。媒体只有进行深度报道,才能剖析文化遗产的本质,认清事实的真相,才能更好的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人"创造的,只有靠"人"对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才有传承可言。所以,媒体在文化遗产报道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文化遗产背后的人物故事,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总结经验,学习他们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兢兢业业的精神,借鉴和传承他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取前人的教训,使我们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少走弯路,更快更准确的坚决问题。

  3.1.3 注重版面设计,彰显栏目特色。

  栏目特色通常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而言,只要受众喜欢看、期待看这个栏目,那它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特色。对于纸媒而言,栏目特色的形成离不开精心的版面设计,阅读是一种视觉体验,版面设计是人们阅读报纸的第一印象,如果整版都是文字内容的报道,会给读者带来视觉疲劳,大部分的读者不会有兴趣继续阅读文章。所以,在版面设计过程中,要把文字和图片完美结合,给读者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增强了传播效果。

  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都具有艺术性,文化遗产的传播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在传播过程中,图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有"一图胜千言"的说法,所以在纸媒报道中,要尽可能使用清晰、完整的原始图片,通过巧妙的构思使图片和文字融为一体。《光明日报》文化遗产版在版面设计上,特别是 2013 年 5 月 11 日改版后,充分运用多种图文设计形式,如文配图、图配文、图镶文、文镶图、图让文等,使晦涩的文化遗产术语通过图片的进一步阐释变得通俗易懂,文章可读性也大大增强,给读者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传播了不为人所熟知的文化遗产知识。

  栏目特色的彰显需要精心的栏目设置。报纸的版面空间很有限,所以如何设置栏目关系到整个报纸的定位。《光明日报》的定位是面向知识界的全国性主流媒体,创办《文化遗产》专刊能彰显其"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的特色,在《文化遗产》专刊中又精心策划了"人物"、"声音"、"关注"、"主题"、"视界"、"田野"等几十个栏目,把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报道,使每一个栏目都围绕文化遗产主题展开,具有鲜明的特色。笔者认为,虽然国内专门设立《文化遗产》栏目的纸媒非常少见,但是纸媒在传播文化遗产信息时,可以借鉴《光明日报》文化遗产版的特色,使版面精致美观,精心策划选题,增强传播效果。

  3.2 建议。

  文化遗产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而不仅仅是靠媒体承担责任,社会各界都应该承担起历史的使命,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3.2.1 媒体间相互融合,加强文化遗产知识传播。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因为其权威性和知识性而仍然具有优势。但是,新媒体传达信息迅速、简便,最重要的是互动性强,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

  文化遗产经过历史的沉淀,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播文化遗产知识需要深度剖析其历史、人文、价值等背景,不是三言两语能介绍清楚的,所以报纸的深度报道对文化遗产知识的传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需要对手工艺的制作或艺术的价值进行描绘,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人物故事进行报道,使受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更具体清晰。而且,报纸具有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收藏价值,报纸易于储藏和阅读,对日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也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强,它能随时反馈受众的意见,使媒介能很好的与公众沟通,了解受众的想法,与公众互动的同时,对接下来的议题设置也有帮助。

  报纸在进行文化遗产的报道时,也要适当运用新媒体进行互动传播。比如《光明日报》在传播重要的文化遗产信息时,可以结合光明网、光明日报的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传播和互动,吸收受众的反馈意见,才能更好的进行文化遗产知识传播。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活动中,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和互动,邀请公众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动中来,让受众亲身体验手工制作或者民俗表演,培养受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使文化遗产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2.2 培养专业人才,建设文化遗产保护队伍。

  文化遗产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只是在国内传播,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至关重要,这样才能让国内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同时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经验,使我们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还不够成熟,大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不容乐观,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播,普及文化遗产的知识,使普通老百姓在生活中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保护文化遗产,这样才能让文化遗产保护真正被大众所接受与认同。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大批新闻人才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

  首先是新闻人才。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文化遗产的报道中,尤其是在一些田野调查中,会面临很多不可预知的困难,需要新闻从业者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另外,文化遗产是比较晦涩的知识,兼具历史、地理、人文、科学、风俗、考古等专业性,新闻从业者需要有全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很强的采访和写稿能力,才能把文化遗产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新闻从业者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的传播底蕴深厚的文化遗产知识。

  其次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主要包括受高等教育的专业知识人才,以及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人才和传承人。一方面,文化遗产专业在我国高校的教育还没有普及,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是认知文化遗产,我国对高校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只有建设好文化遗产的专业保护队伍,才能使文化遗产知识得到有力传播,才能更好的管理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人才缺乏,一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这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中遇到的难题。政府需要培养技术人才,也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经济上的支持,这样才能使文化遗产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保证下得到传播。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