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报纸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创新的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01 共475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媒体技术下报纸媒体的发展探究 
【引言】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研究引言 
【第一章】报纸融合新媒体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第二章】报纸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创新的途径 
【第三章】报纸在新媒体技术下创新发展的意义 
【第四章】报纸在结合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报纸在新媒体技术下的革新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报纸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创新的途径

  报纸作为传统的强势媒体,要想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独创发展的途径。我国不少省级媒体在这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另辟蹊径,利用科学技术,谋求报纸与新媒体的长期合作共荣,其中,《东方今报》、《京华时报》、《华西都市报》这三家都市报做的尤为出色,其他报纸可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一、《东方今报》首创纸幕微电影

  《东方今报》创刊于 2004 年,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的一份广电系统主管主办的综合性都市类报纸。《东方今报》以“贴近民生、服务百姓”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从而让都市生活更加便捷、绚烂。作为河南四大都市类报纸之一的《东方今报》,其报道特色及报道理念越来越受世人关注。然而,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逐渐削弱,要想在传媒业掌握充足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传统纸质媒体得顺应时代的潮流做一些业务上的改进。

  河南传媒业以《东方今报》为典型代表,开创了河南传媒业信息化改革的先河。2013年 5 月 16 日,《东方今报》推出河南第一份 3D 报纸,在省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份报纸,是《东方今报》特意打造的《新青年》特刊,第一次听闻 3D 报纸的读者迫不及待戴上这种特殊眼镜阅读,活灵活现的人物,川流不息的车流,巍然耸立的楼宇,一切显得新鲜而有趣。3D,是英文 Three Dimensions 的简称,意思是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长、宽和高,现在主要指三维数字化。3D 报纸,即是以报纸为载体,以 3D 的形式将新闻呈现在读者面前。2010 年 3 月 9 日,比利时的一家日报在其世界版向读者推出了 3D 版面,读者可以通过一种比较特殊的眼镜来阅读。

  继在 5 月份推出全省首份 3D 报纸之后,《东方今报》的改革和创新还在继续。2013年 7 月,为庆祝报纸创刊 9 周年,《东方今报》又有了大动作---首发全球第一部纸幕微电影《大黄鸭看房总动员》。

  (一)《东方今报》变身魔法报纸

  什么是纸幕微电影?大家或许听说过水幕电影,球幕电影,但“纸幕”微电影都还是第一次听说。纸幕微电影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电影内容通过逼真的三维图像技术进行制作,进行实景增强的效果之后,将其隐藏于报纸之中,读者要想观看的话,必须通过智能手机或者移动终端进行扫描。

  2013 年 7 月 18 日,《东方今报》推出全球首部纸幕微电影《大黄鸭看房总动员》,讲述了郑州一个酷暑难耐的七月,小动物们的棚窝因为隔热效果不好,被迫寻找新家的故事,其中,大黄鸭因为见多识广,经历丰富,就带领大家一起寻找新家。正因为《东方今报》这种比较新颖的读报方式,被称为“魔法报纸”.这种魔法报纸,通过一定的核心技术,实现了模拟场景的真实再现,读者不仅可以通过虚拟场景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而且不受时间、地点等其他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观看。这份魔法报纸阅读起来也简便易行,只需要先下载“纸幕微电影”程序,下载成功以后,只要对准报纸的指定版面,即可随时观看[3].

  (二)《东方今报》引领纸媒创新

  《东方今报》推出首部纸幕微电影,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也开创了纸质媒体改革发展的一个崭新时代。单就创新意识而言,《东方今报》这种纸幕微电影的点子新颖而独特。将平面的、静态的报纸版面转化成动态的、立体的画面,在一定程度上讲,不仅形式独特,而且内容有趣。《东方今报》作为纸质媒体,其创新的独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形式上的创新。《东方今报》首创纸幕微电影,成为万众熟知的魔法报纸,与其形式上的创新是分不开的。报纸,作为一种纸质的传播媒介,一般给人一种静态单一的印象,而且,就呈现新闻的方式而言,仅仅依靠文字和图片两种形式,不免乏味异常趣味难再。该报纸首创性地将电影引入报纸,将报纸与微电影有机结合起来,除了有常规意义上体现新闻的文字和图片,更是将声音、动画、影像引入到报纸中来,使报纸更加活泼有趣,沉稳丰富而又不失庄严科技上的创新。不管是 3D 报纸的发行,还是纸幕微电影的首创,都是《东方今报》将新科技引进到报纸的发展改革中,都是其在科技创新中应用的良好体现。3D 报纸,主要应用了两种较为先进的技术,一是采用较好的 3D 拍摄技术获得良好的 3D 拍摄效果,二是合成,将两幅图像进行互相补色处理,进而印刷到纸张上。纸幕微电影,采用的是一种叫做增强现实的技术,利用人机交互技术,模拟真实的现场场景,从而突破时间空间等一切客观条件的限制,实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二、《京华时报》推出“云报纸”

  《京华时报》归属于人民日报旗下,是北京的一家都市类报纸,于 2001 年 5 月 28日创刊。创刊十三年来,《京华时报》不断对自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内容结构调整,从一开始创刊的每日 32 个版不断扩大到如今的更多版面,有《汽车周刊》《教育周刊》

  《金融周刊》《旅游周刊》《家居周刊》等十多个周刊。《京华时报》不断通过自身的完善和变革来适应如今报业集团和各家新闻媒体的激烈竞争,勇于开拓新的途径和方式来不断进取,以求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2012 年 5 月 17 日,《京华时报》云报纸全球首发,成为在全球范围内第一家试水云报纸的媒体,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质媒体完美融合,彻底革新了纸质媒体原本的运营模式和传播方式,开创了全新媒体云时代的先河。云报纸的出现,入选了中国传媒十大新闻事件。

  (一)“云报纸”简介

  什么是“云报纸”?云报纸,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通过移动终端,将纸质载体与互联网实现有机结合的一种阅读方式。云报纸既不是简单地纸质媒体上的内容搬到网络上实现电子化,也不是单一地实现互联网络的平面化。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纸质媒体要做出怎样的改变才能实现突围?“在云端”成为全国几十家媒体的一致选择,2012 年 5 月 17 日,全国共有 29 家主流报纸签约了全国云报纸技术应用平台,开辟了各家报纸联合“云读天下”的崭新时代,其中《京华时报》就是第一批签约该平台的纸质媒体[4].

  “云报纸”的概念最先是在 2010 年由亿拍天下网络科技公司提出的;2011 年,北京联通以《北京通信》作为云报纸的首次尝试,获得成功;2012 年 5 月,《京华时报》云报纸全球首发。“云报纸”是如何实现阅读功能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云报纸”其实是普通报纸与“云”技术的一种无缝结合,要想获得“云报纸”的海量信息,读者只需要用手机拍摄报纸上的图片,即可打开云端的诸多信息。通俗来讲,《京华时报》云报纸前后有两个终端,一端是大众肉眼所见的普通的报纸,另一端则是建立在“云”技术上,借住这种全新的阅读手段,实现读者对新闻资讯的更多更宽地阅读。读者只需在平台上下载并安装“京华云拍”便可实现从拍摄纸质报纸,到在互联网络上观看的平滑转变。每周一期的《京华时报》云周刊,每期有 4 个版,也是“云”技术革命的最好诠释和体现。

  (二)“云报纸”的创新

  “云报纸”的诞生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相对于传统纸质媒体而言,云报纸的优势也是不言而喻的。其中,“云报纸”创新带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闻内容方面的创新。“云报纸”时代,新闻内容方面的创新主要从以下 3 个方面来呈现。

  首先,新闻的鲜活性、真实性效果增强。“云报纸”具有电视的可视性,它呈献给读者的是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的完整组合,这样的新闻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鲜活性真实性更强。以 2012 年 6 月份的欧锦赛为例,《京华时报》在进行报道时,通过报纸,网络和视频,全方位地进行报道,为读者提供了详尽的综合信息,这样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和影响力是极为震撼的。

  其次,新闻内容更加丰富详尽。传统纸质媒体受版面和截稿时间的限制,往往呈现出来的只是特定的几个新闻点,要想全方位地了解与此相关的信息,只需打开云报纸,便可观看经编辑剪辑过的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这样,对于原信息的了解会更加详尽具体。以 2012 年 5 月 29 日,最美司机吴斌在汽车行驶途中被石块击中腹部这则新闻为例,《京华时报》在报道时,就配发了几张相关的视频截图和汽车监控,这样,呈现新闻的方式就更加具体可触摸,这种通过亲眼所见所形成的真实触动,是单凭手中笔描绘所远远不能及的。

  最后,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增强。“云报纸”时代也是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一个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其他设备拍摄现场的图片甚至视频,在《京华时报》平台上展示自己拍摄的成果,实现读者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同时,由于传统媒体的记者在接到线索到赶到现场,有一定时间的时间差,这个时候,事发现场的目击者就能扮演记者的觉得,自己采编现场场景,通过《京华时报》云报纸平台来展现。

  (1) 发行方式的创新

  之前,传统报纸的发行方式只是通过加大印刷量来扩大报纸的发行份数,“云报纸”时代,报纸的发行方式将发生彻底的转变。因为“云报纸”,读者只需要拍摄报纸的图片或者标志,即可通过云信息平台阅读当天报纸的所有内容,故今后,《京华时报》只需印刷少量的达一定份额的报纸,同时借助固定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区域的报纸标识,即可达到很大的阅读覆盖量。

  (2) 广告模式的创新[5]

  《京华时报》云报纸的出现,一改往日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在传统报纸上进行广告宣传时,只是简单的“图片+文字”的方式,而且受报纸版面的限制,所占版面越大,所占版面位置越好,广告费用会越高。但实际上,因为只是静态地呈现商品,所以其宣传效果往往不如“云广告”.“云广告”不仅能根据客户和商品的需要,制作一些独具个性和性格鲜明的广告设计,而且,广告的趣味性和渲染力会更强。

  以 2012 年梅赛德斯奔驰旗下 Smart 品牌在《京华时报》投放的云广告为例,不仅可以体现传统报纸广告的优点,还加入了一些抽奖、试驾、产品信息知识问答等有趣的环节。这种广告宣传所带来的实际效果是纸质媒体所不能达到的。不仅梅塞尔斯奔驰,尝试在《京华时报》云报纸做云广告的企业越来越多,带来的实际广告效益也更加丰厚。

  三、《华西都市报》与魔码的结合

  《华西都市报》于 1995 年 1 月 1 日创刊,是我国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作为四川的一家地市级媒体,依托于成都,第一次提出了“市民新闻报”的报纸定位。《华西都市报》作为一份在西部排名第一的媒体,在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下也发展了一套适应自身特点的变革之路。

  在新起点,《华西都市报》成功转型,发展成了集纸质媒体(华西都市报、华西社区报、华西生活周报、华西城市读本)、网络媒体(华西都市网)、社区户外媒体(户外电子屏幕)、城市公众服务平台(华西传媒呼叫中心 96111)和移动媒体(华西移动阅读媒体、华西都市报微博、华西魔码)等合为一体的“华西传媒集群”,融合报刊网络和户外媒体,形成了报网户外相结合的一体化传媒集群。其中,华西魔码的出现,是《华西都市报》转变阅读方式和改善运营方式的一次成功而且有益的尝试。

  “魔码”是《华西都市报》独有的特色之一。“魔码”,简单来说,是报纸上一种黑白相间,像迷宫一样的小方格图,《华西都市报》自 2011 年 11 月 2 日起,开始在报纸的右上角推出。这种“魔码”是华西都市网自主研发的一种二维码,安装方便操作简单。

  读者只需要打开手机上下载安装的“魔码”客户端,对准报纸上方的魔码,不仅能获得全新的新闻资讯,而且,最新的路况信息,最新的比赛视频,互动大奖等都通过手机简单地一扫获得。自推出“魔码”功能后,手机客户端下载量居高不下,这是与其简便易行、快捷高效的优点紧密相连的。《华西都市报》与“魔码”的有机结合,是将传统的报纸与高新科技紧密联系的真实体现,将纸质媒体与互联网络融为一体,实现优势互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