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金融社会工作介入扶贫工作的可行性及治理路径

来源:文化产业 作者:黄可妮
发布于:2021-06-23 共3084字

  摘    要: 金融社会工作是Reeta Wolfsohn于2003年开创的现代社会工作研究发展的新领域。随着我国逐步推进社会性救助扶贫的发展,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果,但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仍将任重道远。对于当前我国贫困的“三缺”现象以及贫困群众存在一定的福利依赖的现状,利用金融社会工作等各种专业力量直接介入到扶贫的实践就显得十分有必要。金融社会工作更注重结合金融服务方法与社工专业知识,以服务于经济弱势群体。在精准扶贫和惠普金融相结合的大背景下,发展精准金融社会工作已经具备了现实意义,能够帮助实现贫困社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应积极探索以金融社会工作为主介入扶贫工作相关的可行路径,使其成为参与扶贫工作的新引擎。

  关键词 :      金融社会工作;介入;扶贫;专业优势;路径探索;

  一、金融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发展

  (一)金融社会工作的内涵

  金融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新领域,目前针对金融社会工作的阐述还比较宽泛,没有明确统一的概念。金融社会工作的创始人Wolsohn认为金融社会工作是增强自我觉知、提供金融知识和帮助整合日常生活中金融决策的模式[1]。社会工作专业起源于扶贫救助活动,协助人们解除经济财务困境一直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2]。金融社会工作本质上仍为社会工作,更强调结合金融服务方法与社工专业知识,以服务于经济弱势群体。在精准扶贫和惠普金融相结合的大背景下,发展精准金融社会工作已经具备了现实意义,能够帮助实现贫困社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尝试这样定义,金融社会工作是通过金融倡导、财融知识培育、金融管理与治疗、财富管理与资产建设等方式来引导和帮助服务对象,掌握与金融相关的知识,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福祉,进而促使社会群众提高经济水平与整体生活质量。
 

金融社会工作介入扶贫工作的可行性及治理路径
 

  (二)社会工作介入扶贫的发展情况

  早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已经开始注重将救济性扶贫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起来,并着手构建相关社会救助制度等反贫困制度体系,推动了更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扶贫工作的开展。中国反贫困社会工作实践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部门主导,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扶贫”工作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为核心的民政工作;二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工作探索;三是以研究农村社会的知识分子为主体开展的农村社会工作探索。

  目前,我国金融社会工作伴随着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和实践的不断健全而逐步发展。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对推动我国金融社会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金融工作进入较快发展阶段。

  二、开展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对象的“三缺”现象

  巩固脱贫结果非常不容易,受助对象发展能力有限,虽然经过帮扶成功脱贫,但若遭遇天灾、疾病,则又会陷入贫困境地。金融社会工作者实践方面的经验还有所欠缺。在我国乡镇地区的产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水电、煤气、网络和通信等各项费用不断增加和提高,一些贫困村民由于出现了资金短缺、科技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许多仅仅依赖于农业经济常常会处于刚好可以维持其基本生存的状态的贫困农户而言,由于自身经济条件还不够稳固,若遇到生病等意外事件,则很有可能又要面临贫困的境地,再次成为贫困群体。

  (二)贫困对象对社会福利的路径依赖

  在农村地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逐渐成为城镇居民,这些新增农户失去了以往赖以为生的耕种和土地,投入了到更多的城镇化务工人员队伍中。劳动力市场上能够接受受助对象的工作岗位有可能无法提供满足受助对象基本生活水平的报酬,且工作艰辛,有些人很可能由于年龄较大、能力薄弱等问题而难以寻找合适的劳务工作岗位,获得更多持续性生计的能力也变小。因此,受助对象往往趋向于福利依赖,再就业的动力不足,先前不少贫困家庭、贫困者更愿意利用主动失业或者消极就业来获得稳定的贫困救助[3]。

  三、金融社会工作介入扶贫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一)金融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型发展

  相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金融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具体掌握受助对象的需求,与受助对象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能及时为受助者提供金融理财相关的服务,特别是为经济弱势群体提供金融倡导服务。金融社会工作与扶贫开发在社会生活很多方面有着共同之处。扶贫开发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前提是我们要做到准确地识别这些贫困群众的真实身份。通过走访、调研、评价等个案手段可以较有效地识别出贫困群体的身份。金融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自己专业独特的方式开创出一种符合社会弱势群体需求的金融服务,使得社会金融服务机构能够拥有主动介入的机会,精准地服务于弱势群体,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于受助对象:建立专业关系

  金融社会工作者能够运用金融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特点,与受助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帮助受助对象提高创造财富的自信心,使受助对象都有能力主动地去改变自身家庭的状况,为受助对象建立一个社会支撑网络,精准地实现与外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进而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受助对象的发展能力,实现福利水平的提高。

  1. 田间地头工作。

  金融社会工作者与受助对象在共同劳动中开始建立关系,这样可以引发贫困对象对金融社会工作者的好感,有利于信任关系的建立。

  2. 上门家访。

  家是比较私人化的领域,金融社会工作者能够赢得受助对象的接纳,说明金融社会工作者与贫困受助对象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3.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一方面是为了讨论、计划、决定开展金融社会工作介入扶贫的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多次的村民代表会议,金融社会工作者与受助对象探索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处理矛盾的规范。

  四、金融社会工作介入扶贫治理的路径探索

  (一)提高金融知识素养

  帮助贫困对象提升相关的金融基础知识素养是金融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之一。由于许多贫困对象因为其知识、认知能力上的薄弱,导致其获得社会资源的渠道存在偏差,获得社会资源的能力不足。由于贫困对象人口数量大,需求迫切,在参与扶贫治理的过程中,金融社会工作从业者对受助者提供合适的金融服的同时,也需要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识水平,积极参与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二)发挥社会工作组织的媒介功能

  社会工作组织有助于促进贫困对象的多元化与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组织介入扶贫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能够更完善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金融社会工作中专业性强的问题。

  构建金融社会工作主体介入扶贫的专业工作服务平台,通过专业组织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发挥金融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优势,帮助贫困人群、社区之间建立起了以相互信任、合作为基础和核心的社会关系,以及促使更多的贫困对象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大而自主的行动力。社会工作组织自身在参与扶贫治理时,可鼓励金融社会工作专业从业人员学习金融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并积极尝试开展金融社会工作介入扶贫工作的相关实践。

  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问题及惠普金融的大背景下,金融社会工作获得了长远的发展机遇。金融社会工作要保持持续性发展,应该高度正视贫困群体同样也身处数字金融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现实,致力于通过金融知识体系建设为其提供平等的金融机遇等手段,帮助这些贫困群体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应对市场经济压力和风险,最终顺利实现脱贫。金融社会工作以其积极的发展趋向,将会更好地参与扶贫发展,成为社会工作参与扶贫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林典金融社会工作:缘起、内涵与实务[J].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19(02):42-48.
  [2]李青金融社会工作与反贫困:社会工作反贫困研究中的经济性议题[J].华东理I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4): 19-26.
  [3]李迎生,郭燕推动社会工作精准介入反贫困实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32(05):92-103.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原文出处:黄可妮.金融社会工作介入扶贫问题研究[J].文化产业,2021(15):102-10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