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计量经济学论文

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20 共4710字
论文摘要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超过 30 年的持续增长实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呈两个趋势特征:

  第一,我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正处于危机后持久的全球结构调整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是各国为了适应数字经济,迎接信息时代到来从而进行的一个战略性选择。整个全球调整重点是加快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重心由第二产业慢慢的向第三产业转移,着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服务业,从而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人们对知识型服务业的需要。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催生了一系列的边缘产业,改造了传统产业,促进了“新”“旧”产业的融合。信息产业将继续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目前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正在飞速增长,对未来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将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从现阶段各国的发展现状来看,美国在发展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中遥遥领先,北欧、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和东亚地区紧随其后,另外欧盟与日本正从落后状态中奋起直追。21 世纪初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将持续加快,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目前全球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内,经济的增长肯定会放缓甚至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例如之前的欧债危机)。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

  第二,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决定了未来的经济增速将逐渐趋缓。我国在之前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是以政府主导型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制。在这个经济体制中,一方面政府通过投资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以此拉动经济增长,这就可能造成大量的产能过剩,浪费当前有限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资源价改革、工资成本上升等原因,使得我国的出口产业在竞争优势上已经明显减弱,再加上一直作为拉动我国经济的支柱之一的房地产也有走向泡沫化的趋势。所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从过去高增长平台,逐步迈向相对趋缓增长的平台。

  于此同时,我国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又是货币多、物价上涨等大量周期性矛盾和结构不顺的矛盾交错、重叠,是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积累的时期。例如在当前物价压力中,结构转型中存在贸易部门向非贸易部门转移,工资上升、资源价格等改革措施,价格目前又处于温和上涨的大环境下,另外又恰遇美国两次宽松政策的影响,以及前两年我国自身货币过多投放的影响。因此,政府落实调控物价、货币稍紧,这样经济增速就会出现下滑的状态。

  二、GDP 的历史回顾研究

  从我国目前 GDP 的季度同比增长率来看,2013 年我国GDP 增长率第一季度回落到了 8.1%,之前社会上对我国GDP增长率第一季度的普遍预期值为 8.4%或者 8.5%。从 2012年开始我国的 GDP 增长率一直处于回落状态,2012 年四个季度的 GDP 增长率分别是:9.7%、9.5%、9.1%、8.9%。而2013 年我国第一季度 GDP 增长率显示的这个数据已经是最近三年内我国 GDP 增长率的最低值了。同时也是近十年来少有的几次 GDP 增长率低于 8.1%(包括 8.1%),就目前的态势来看,我国的 GDP 增长率回落态势还会持续下去。接下来要我们来分析一下造成目前我国 GDP 增长率持续回落态势的原因。

  基于我国年鉴统计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值均为名义 GDP,早期的数据与现阶段数据对比已经不在同一个数量级,因此本文中我们采取了 GDP 的增长率来刻画我国GDP 的变动情况,如图 1 所示。

  论文摘要

  观察图 1 可知,GDP 增长率从建国以来经历了从一个大幅波动过度到逐渐平稳的高速发展过程,这也说明了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国民经济一直在一种高速增长的态势下运行着,同时快增长伴随着传统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通胀这“四高”问题,这给国民经济后期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这种不稳定的高速增长状态,一般都会破环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均衡联系,然后在后期深入发展时导致经济增长速率大幅回落。因此,保持稳定的 GDP 增长尤为重要。

  三、潜在 GDP 的增长

  通过查阅资料对我国 1992—2012 年季度 GDP 的数据,再依据 HP 趋势滤波法,得到滤波后的趋势增长率,即潜在GDP 增长率(见图 2)。

论文摘要

  由图 2 可知,潜在 GDP 增长率经历了稳定增长、趋于平稳再到现阶段的略有下降的过程。自我国 2000 年以来,滤波后的趋势增长率大致处于 8%~10%区间,属于一个稳定高速的增长状态。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最合适的经济增长率底线应当为 8%。如果经济增长率低于 8%,企业生产问题和就业问题将会凸显出来,尤其是就业问题。由于经济增速放慢,导致企业生产受制约,社会的整体的就业需求就会降低,就业岗位减少,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就业问题。换句话说,就业问题如果被凸显出来,部分失业人员无法保证基本的饮食起居,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属于产能过剩的情况,经济增长率的降低将会影响整个生产,最严重的可能出现全国财政收入呈现负增长。

  此外,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潜在 GDP 增长率曲线上端的波动会显著大于下端的变化。总体来看,经济受曾策影响向上波动冲出稳定范围的可能性更大。应更加注意宏观经济运行出现偏快或过热的状况而难以为继的可能,如表 1所示。目前,在潜在经济增长率缓慢下移的过程中,有条件实现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平滑下移。

论文摘要

  自 2008 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侧重点先后经历了四次调整。目前为了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以及促进经济形势回升,其侧重点是以“保增长”为主。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实施一系列的刺激经济回升的计划,直到 2011年 7 月物价涨幅攀升到 6.5%的峰值。这个期间,我国经济走势以一个“V”形回归正常良好的经济态势。

  在此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稳定物价措施出台后,CPI 指数逐月回落,到 2011 年 12 月回落至 4.1%。与物价涨幅的回落相伴随,2011 年经济增长率回落至 9.2%,比上年低 1.2个百分点。进入 2012 年,物价涨幅继续回落,5 月份回落至3%,这就为防止经济增速过度下滑、宏观调控实施适度宽松的微调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到 2012 年 5 月,当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以及进出口增长等经济指标出现明显下降之时,又提出宏观调控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由此,一系列相关措施出台,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鼓励投资,推进“十二五”规划项目的实施,结构性减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利率等。与 2008—2010 年的“一揽子”刺激计划相比,这次的刺激力度没有那么大。下半年经济增速进入小幅回升通道。

  从年度经济增长率的波动看,2010 年开始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第 11 轮周期)。到 2013 年年底,本轮周期已进行3 年。2010 年、2011 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10.4%和 9.2%,2012 年预计为 8.5%。本轮周期不会像第 9 轮周期那样走出一个“2+7”周期,即 2 年上升期加上 7 年平稳回落期;也不会像第 10 轮周期那样走出一个“8+2”周期。本轮周期有可能走出一个新的轨迹,即锯齿形的缓升缓降轨迹。

  四、PMI 分析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 20 多个国家建立了 PMI 的综合性经济指标检测体系,另外世界制造业 PMI 体系和服务业 PMI 体系也已经建立完成。PMI 体系目前分为服务业PMI、建筑业 PMI、制造业 PMI,他是一套按月发布的综合性经济指标检测体系。

  PMI 往往被当成先行指标,用于预测宏观经济走势。通常情况下,PMI 指数在 53.0 以下的情况持续三个月,则被检测的经济体很可能步入下行的周期;PMI 指数在 53.0 以上的情况持续三个月,则被检测的经济体很可能步入上行的周期。由于 PMI 检测体系具有一定先行性,当其从萎缩状态进入扩张区间时,实体经济仍有可能惯性回落,当 PMI 指数稳定进入到明显扩张区间(>53.0)时,经济体开始重回上行势态。根据以上理论界说,如图 3 所示,可以很直接观察到除2013 年 2 月至 4 月 PMI 指数略有回升外,其余时段的 PMI指数均在处于 53.0 这个标准之下。验证了国内年度经济增速低迷。

 论文摘要

  观察图 4,即成品与原材料的制造业 PMI 指数可知:从2005 年至今,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一个上升、回落再上升再次回落的波动过程。从 2006—2007 年间,原材料 PMI 位于产成品 PMI 之上,随之产成品存货的平均水平下降,则意味着经济回暖,在市场的需求增加的刺激下,上游采购企业原材料的库存增加,而产成品的库存减少。到 2008 年 6 月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式低迷,原材料 PMI 显著下降,随之引起产成品库存 PMI 显著上升。经过 4 万亿的扩张性财政计划刺激经济回暖后,到 2011 年 5 月,经济形势再次掉头直下,材料库存 PMI 始终低于产成品库存 PMI 平均水平。由此可见,经济复苏还尚待时日,未来短期国民经济依然会处于一个缓慢回落的过程。

论文摘要

  五、结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了强烈的改革信号,目前已经入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充分借助市场力量推动金融市场改革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主旋律。根据中央银行公布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对金融市场化的重视程度。过去,银行系统通过吸纳存款、发放贷款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银行系统一支独大的现象,金融监管机构控制银行就控制了中国宏观金融的整体风险。伴随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浪潮的涌现,银行在金融活动中的地位也在不断经受挑战。《意见》中支出将大力推动利率市场化,充分释放市场活动力。贷款利率的降低与存款利率上升所引起的利差下降会促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低成本的融资获得从事相应的商业活动,相应的居民获得更多的存款利息可以避免通胀对自身财产购买力的吞噬,从而拉动内需,进一步促进宏观经济的稳步上升。

  现阶段,受欧债危机与美国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的经济均处在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各国正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模式,以寻求新优势。发达国家由于金融体系受到重创,试图通过扩大投资和出口、重振制造业来恢复经济增长。

  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受阻后,在努力稳定外需市场的同时,试图通过扩大内需,开拓新的增长点来进一步发展经济。未来的十年内我中国经济将步入下一个经济短周期。短期来看,经济会缓慢下行,但长期走势应为锯齿形的缓升缓降轨迹。

  参考文献:
  [1]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课题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J].财经界,2008(8):9-12.
  [2]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杨淑萍. 基于 ARCH 模型的我国宏观经济系统内生性波动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15):103-105.
  [4] 李慧勇.2011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和展望[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1):49-57.
  [5] 白永秀,吴丰华.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判断及其宏观走向[J].改革,2011(2):5-13.
  [6] 汪同三.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两难”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12(20):4-7.
  [7] 郭建宏.2008 年中国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8(3):4-11.
  [8] 张众.中国经济形势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经济体制改革,2009(2):5-10.
  [9] 邢黎霞.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30 年的经验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J].经济师,2010(1):96-97.
  [10] 张永军.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3(7):31-34.
  [11] 刘树成.不可忽视 GDP———当前中国经济走势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2(7):6-12.
  [12] 刘树成.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3(1):8-12.
  [13] 刘迎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的逻辑与方法探讨[J].经济研究,2009(9):15-26+3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