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书法篆刻论文

颜真卿《忠义堂帖》产生与温州的关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17 共5195字
论文摘要

  传世颜真卿书法最早最完善的一部汇帖是《忠义堂帖》。于南宋嘉定八年(1215)留元刚编刻,后二年(1217)巩嵘续刻而成。它对研究颜真卿书法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书法界所珍视。然此帖产生的前因后果与温州有着直接的关系,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故本文特就此作一论证,并就颜真卿《自书告身》真伪得出自己的结论。

  1、 颜真卿后裔在温州

  最早迁居温州的颜真卿和颜杲卿(真卿之兄)后裔是五世孙颜裕、颜伦、颜祥。“裕自五代时官温州,与其弟伦、祥皆徙居永嘉、乐清。”(颜裕、颜伦分别是颜真卿支派永嘉始迁祖和颜杲卿支派永嘉始迁祖,而颜祥则是颜真卿支派乐清始迁祖。颜氏后裔在温州的事实,最早被官方认定则是在北宋仁宗皇祐年间。陈振孙所谓“本朝世复其家,且时褒录。

  其子孙亦有登科者”就指此时。当时苏舜元为两浙提点刑狱,舜元字才翁,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卒于仁宗至和元年。善书法,作为书法家自然关心颜真卿。闻颜杲卿、真卿之后流寓温州,“索其祖告身、家牒推之,得其实,建言:‘近年守臣因贼屈附,抵法诛戮,盖忠义不修,莫为之劝。今二颜之裔曰惟孜、似贤,皆为编户民,若录其嗣,显白二颜事以动天下,可不刑而化。’朝廷特官颜氏二子。祀明堂恩,度支除京西转运使。”

  建议将颜杲卿的嗣孙颜惟孜和颜真卿的嗣孙颜似贤录用为官。宋仁宗时期接连爆发农民起义,在起义军所到之处,地方官员非逃即降。而表彰颜杲卿、真卿的事迹,正好可以激励守土官员的气节。因此宋仁宗很快便采纳了苏舜元的建议,不仅录用颜氏二子,还“世复其家”,即永久性地免除颜氏家族的赋役。

  至绍兴二年(1131),秦桧被罢相,贬为观文殿学士,到温州闲居。绍兴五年“六月,除观文殿学士、知温州。六年七月,改知绍兴府。”

  秦桧在温州共呆了四年。秦桧在书法上素有很深造诣,在温州期间得知颜真卿后裔藏有颜真卿书法墨宝自然十分关注,同样是出于欺骗公论的政治原因,秦桧也想起了表彰忠臣之后。于是向朝廷举荐颜氏子弟。据《宋会要辑稿·崇儒六·录贤》:“(绍兴)五年十一月十九日,诏唐颜真卿之后颜邵补右修职郎,颜卓补右迪功郎,并特命词给告。初,温州发遣颜真卿远孙颜邵、颜卓,赍真卿所自书告身赴行在投进。上曰:‘人皆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在处死为难耳。真卿在唐死节,可谓得所处矣。况今艰难之际,欲臣下尽节,其颜邵等可量与推恩,以为忠义之劝。况仁祖时曾召颜似贤赴阙,亦尝命之以官,自有故事。’故有是命。”

  绍兴八年“十二月五日,唐太师、鲁国公颜真卿远孙颜师与言:‘昨蒙朝廷下温州搜访颜氏之后,臣系嫡长,特以病患,缘本州催督,且令弟卓赍远祖诰敕赴朝廷,蒙拘收就补迪功郎,未几身故。今先臣之后依旧布衣,不继世禄,乞将弟所得名目改正与臣被受,庶几仰副国家兴灭继绝,不泯世禄之意。’诏颜师与可特与补迪功郎。”这也得到宰相赵鼎的支持,“赵鼎曰:‘真卿死节一时,而名重万世,人安可不勉于善。’既而邵、卓、彦辉皆补初品官。”

  《宋史全文》也有“进士颜邵特补右修职郎,卓右迪功郎,彦辉下州文学。初,上闻真卿之后有居温州者,命守臣推择以闻,得邵等三人,而彦辉则真卿十一世孙也。遂命邵、卓监潭州南岳庙。”“进士颜师与特补右迪功郎。师与,卓兄也,上以真卿故,官卓等三人,卓遄死,故改命焉”的记载。

  其实据颜师与所言,颜邵应为颜杲卿之后,颜师与、颜卓为颜真卿之后。则颜彦辉为颜真卿之乐清后裔。隆兴元年,李洪“沿檄莆中,遇军事判官邵,即其人也。”其已是“七十青衫雪满颠”的老人了。“右”字表明非科举的,“补”字更表明为荫补出身。所谓进士、“子孙亦有登科者”非真功名也。

  2、 忠义堂在温州

  忠义堂位于温州“州治之北”(今鹿城区公安局),是历史上最早的颜真卿纪念堂。其原先为温州知州程迈在绍兴二年所建,它的建设是否与时在温州的秦桧有关,是否与颜真卿有关,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三十年后李洪有“隆兴改元,初,余为永嘉监仓。时登忠义堂,睹颜鲁公像,知其裔家是邦。今阅一纪。”的记载。此云一纪,明显已将程迈绍兴二年所建忠义堂时间计算在内。绍兴六年时任温州知州的李光对此却闪烁其词,谓僚属曰:“是堂规模闳伟,而创立命名之因,无所稽考。”

  仅仅几年无所稽考,与理难通。似乎想隐瞒什么东西。程迈创堂命名忠义之因,其实是很明显的,故光绪《永嘉县志》卷二一《古迹》就直接说“忠义堂在旧州治北。绍兴初,太守程迈为颜鲁公建。六年太守李光绘公像置堂上,徙公亲书告牒石刻于两旁。”而“鲁公末年亲书告牒,其家传宝之。郡尝为刊于石尔者”,为谁所刋,立在哪里,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其移徙至忠义堂,使之真正成为颜真卿纪念堂是在李光的主持下完成的。郑刚中《忠义堂记》记其本末详矣。

  其云:“绍兴丙辰(六年),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会稽李公来镇是邦”,曰:“吾闻鲁公,唐人之英言忠义者莫先焉。后五世流落为温人。鲁公末年亲书告牒,其家传宝之,郡尝为刊于石迩者。天子官其家永嘉者二人,家乐清者一人,所以彰遗烈而播余芳者多矣。虽鲁公之名,所在咸仰,要之此邦,乃其遗迹流风之地,吾今求其像,绘置堂上,徙其石刻,列之两楹,使后人知堂名之有属,公等以为宜乎?”

  李纲还为颜公画像题像赞:“会稽李光守永嘉郡,得鲁郡颜公遗像,绘于郡宇之忠义堂,昭武李某为之赞。”“岩岩高堂,榜曰忠义。非公遗像,其孰当置。登斯堂者,宜仰而畏。”

  可见李光所得鲁公遗像,为颜氏后人所保存之先世遗物。原来颜家所保存颜真卿的画像被摹刻,供奉在了忠义堂上。颜家所保存颜真卿的手迹也被徙列在画像的两侧。正如李光《跋李丞相所作颜鲁公真赞》所云:“子因郡圃忠义堂,绘颜公像龛置其上,军事判官东阳郑刚中记其本末详矣。江西安抚大使李丞相复寄示真赞。其词宏伟简严,英风大节,落落相望。盖将友其人于千载真无愧矣。”

  郑刚中,字亨仲,金华东阳人。绍兴二年进士第三人,五年官永嘉,为温州军事判官。

  在温州受知秦桧,后由桧荐于朝。似乎此堂与秦桧有关。郑刚中与李光关系甚密,郑刚中《与李端明》的信中云:“伏蒙宠颁台翰并石刻二本拜赐荣幸,鲁公之英风,大丞相之文,端明之跋,皆传远信后者,何人亦得以名姓附致其间,盖大人君子笔端,小为造化,亦足以借人无穷之宠,愿检此身,以承大惠。”

  石刻二本是忠义堂的拓本毫无疑义。李光在绍兴七年有《亨仲察判赴召以重阳日酌酒梦草堂赋诗送行》,可见两人之关系。

  忠义堂不知废于何时。明代成化年间,江西安福进士刘逊来任永嘉知县,始重建颜氏双忠祠以祭祀颜真卿和颜杲卿。刘逊撰写的《颜氏双忠祠记》里说:“按温《志》,旧有颜鲁公祠凡几处,一在州治(今卫治)后,一在城南,余在上戍、瞿溪、乐清黄华者,今皆不知其所,盖废圮久矣。”

  这段话说得比较明白,州治(或卫治)后的颜鲁公祠,按其方位,应该就是宋代的忠义堂。

  3、 《忠义堂帖》在温州刻

  《忠义堂帖》是留元刚首刻。留元刚,字茂潜。泉州永春人。恭子,正孙。开禧元年(1205)试中博学宏词科,以朝请郎直显谟阁知温州。叶适《温州新修学记》:“嘉定七年,留公茂潜来守,既修崇之,食增田焉。”[13]178又《直斋书录解题》卷八:“郡人陈谦撰《永宁编》十五卷完成,时嘉定九年留元刚茂潜为太守。”

  可见留元刚在温州的时间为嘉定七年至九年。留元刚是有争议的人物,史论褒贬不一。他对书法家情有独钟。先是,永嘉刘锡祖父掩据羲之墨池且百年,后为世仆所发。公断其庐,得池于刘卧内,刘氏遂衰。其临政操断皆类是,故谤者亦不恕。尝得方岩王公简复士人周仪甫书云:“纳去茂潜书,虽仪甫不待老夫之嘱。茂潜永嘉之政若干将莫邪,新发于硎,切不可干之以私。”又云:“近来墨池事最伟。”

  他与颜鲁公更有不解之缘。《颜鲁公集》十五卷《补遗》一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留元刚刻于永嘉。嘉定间,留元刚守永嘉,得敏求残本十二卷,失其三卷,乃以所见真卿文别为补遗,并撰次年谱附之,自为后序。《颜鲁公文集》初辑于宋人沈氏,刘原父序之,留元刚氏又续为搜辑刻之,益以拾遗一卷,多世所传帖语,且以行状碑传为附录以传。元刚复以家谱等资料作《颜鲁公年谱》。弘治《温州府志》十八《书目》有《颜真卿文》一卷的著录。并云:“留守元刚刻于永嘉,盖鲁公子孙五代时皆徙居于温,故其文亦在焉。”

  此或即所谓《补遗》,或即《忠义堂帖》。留元刚为颜鲁公一功臣。然据《宋会要辑稿·职官》有:“嘉定十一年八月七日,新除起居舍人留元刚放罢,与宫观,理作自陈。以监察御史蔡辟言其出守温、赣,专务苛刻,傲视名德,旁若无人。”十三年正月二十三日,“直宝谟阁主管亳州明道宫留元刚并褫职罢祠,以殿中侍御史胡卫言”,“元刚尝守永嘉,惟务酣饮,继守赣,狂暴益著。”的记载,其为政苛刻狂暴。特别是赵希鹄还记录了留元刚为占有鲁公真迹,迫害颜真卿后裔的史实:“颜鲁公之后寓居永嘉。好事者守郡,闻其家有鲁公真迹一筐,以狱事罗织之,而择其尤者摹郡斋,筐书遂归泉南。晚年卜居武夷之下,以声妓自随。一夕暴雨,洪水发,漂所居无踪迹。其人暴尸溪侧,筐不知所在。”

  留元刚又为颜鲁公一罪人。赵希鹄1231年前后在世,对照《宋会要辑稿》所载,看来赵氏所言并非空穴来风,当有所据。

  《忠义堂帖》续刻者是巩嵘。巩嵘,字仲同,婺州武义(今属浙江金华)人,庭芝季孙。淳熙二年(1175)进士。终吏部司封郎官,丐祠致仕。宋洪咨夔《吏部巩公墓志铭》云:“(巩嵘)起家知温州。……永嘉始至,访名儒之闾,问所宜先。”述其政绩颇详。又,叶适《温州社稷记》载巩嵘重修社稷坛事,云:“(嘉定)十年,守巩嵘伉其大门,改造斋房,筑墙百五十堵,具凡佩服器用之须。”[13]187巩嵘之兄丰,字仲至,卒于嘉定十年正月,水心为述铭。叶适《巩仲至墓志铭》曰:“余既为铭,而季氏仲同自温州移使江西,遂持以归。”

  按巩丰葬于卒年之十一月,疑水心《墓志》即作于是年冬或次年春,则巩嵘擢江西转运判官,亦当在嘉定十年冬或次年春。据此可考定巩嵘知温州在嘉定九至十年。《忠义堂帖》(嘉定)十年巩嵘题云:“忠义堂环壁皆公帖也。今得右本读之,更冀异时有补遗者。嘉定丁丑仲春三月东平巩嵘题。”[17]244此云“环壁皆公帖”说明《忠义堂帖》是刻原由留元刚所摹勒列于忠义堂壁,又据赵希鹄所言当以鲁公真迹入石。其不录李纲画赞,而独勒碑阴,更可佐证。

  4、 颜真卿《自书告身》真伪

  关于颜真卿《自书告身》真伪,当代学者中有启功、曹宝麟、朱关田等先生相继提出质疑。启功先生以按常理此帖属政府所颁官员身分凭证,必当为省吏钞手所为。曹宝麟先生从帖本身、跋文、异体字等方面去考证,认为此作为“省吏抄手”所为,绝非颜鲁公真迹。朱关田先生亦认为《告身》是颜氏后人所作。他从此作“所署时间”、“所提官阶”、“典制不合”等讹误,认为“留元刚《忠义堂帖》有题跋,以为颜辈所书者,盖是。”

  日本学者石田肇也同意此观点,认为自书告身系颜氏后裔为迎合南宋朝廷推崇忠臣而伪书。刘启林先生对此一一予以反驳,在此恕不赘述。

  现仅就自书告身帖传本出现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鲁公末年亲书告牒,其家传宝之”。“亲书”二字,就说明是真迹;“家传”二字,就说明是藏在温州颜氏后裔家。自署书于建中元年(780年)八月二十八日。楷书,墨迹纸本,现藏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此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后面有蔡襄、米友仁、董其昌跋。蔡跋:“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莆阳蔡襄斋戒以观,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

  蔡襄跋的时间是至和二年,于皇祐五年间苏舜元索颜氏后裔其祖告身相隔不久。而蔡襄为苏舜元好友,且为其撰墓志铭。于是因此得见此告,才撰此跋。而米友仁跋更能证明绍兴五年秦桧要颜氏后裔“赍真卿所自书告身赴行在投进”。以秦桧权势将其留在内府,是帖钤有“绍兴”鉴藏印可证。时米友仁绍兴中曾任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为皇室鉴定法书绘画。自然见到此告,才撰此跋。

  米跋:“右颜真卿自书告。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恭览、审定。”正如继蔡、米之后董其昌跋:“米元晖、蔡君谟既已赏鉴矣,余何容赞一言。”

  蔡、米、董既已赏鉴矣,余等何容怀疑。认为自书告身系颜氏后裔为迎合南宋朝廷推崇忠臣而伪书的结论是站不住脚。

  颜氏后裔所藏真卿自书告身在北宋已出现,南宋伪书之说不攻自破。以伪书先后两次来骗取官位,也太低估了苏、蔡、秦、米等人的鉴赏水平了;欺君之罪,颜氏后裔不愿亦不敢一而再为也。至于《忠义堂帖》中鲁公告身,嘉定八年留元刚跋云:“颜氏告身,世传鲁公亲笔,或谓、颙辈所书,英风谊气,千载不磨,所以兴起人心,为世所重者,要之,不专以字画论也。《华州刺史》、《太子少师告》旧刻于永嘉郡斋,沂阳有《薛王友兰陵夫人告》,巴陵有《刑部尚书告》,今以墨本,合而模之,勒于乐石。”

  《太子少师告》旧刻于永嘉郡斋,且《太子少师告》刻有蔡襄至和题字,而无米友仁绍兴九年的跋,可证留元刚未曾见颜真卿自书告真迹。真迹早于八十年前入宫了,所谓或谓后辈所书只是揣摩之词,不足为据。又以《忠义堂帖》所据原本皆为真迹入石,亦更可佐证。

  故我的结论是:颜真卿《自书告身》是颜真卿真迹。

  参考文献:
  [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蔡襄.端明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1090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71.
  [3]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0:13751.
  [4]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5]熊克.中兴小纪:文渊阁本四库全书31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85.
  [6]佚名.宋史全文[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193.
  [7]李洪.芸庵类稿:文渊阁本四库全书1159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4.
  [8]郑刚中.北山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1138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张宝琳.光绪永嘉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0:89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