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书法篆刻论文

我国古代书法长盛不衰的原因探秘

时间:2014-08-01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3058字
论文摘要

  “聿”甲骨文作“”,金文作“”。《说文》:“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段玉裁注曰:“一语而声字各异也。《释器》曰‘不律谓之笔’”。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秦以后皆作‘笔’字。”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此象手执笔形,乃象形,非形声也。”由此可知,上古时期“笔”和“聿”是同一个字。

  “书”甲骨文作“”,金文作“”。《汉语大字典》:“《说文·聿部》:‘书,箸也。’徐灏注笺:‘书从聿,当以作字为本义。’”“作字”就是写字的意思,所以,“书”的本义就是“书写”、“写字”。综上,我国最迟在殷商时期,就有了笔和用笔书写的活动。如此看来,我国书法的历史最少有三千多年。几千年书法的艺术积淀如此深厚,以至于过去人们只要读过几年私塾,就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但是到了近代,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西方文明的冲击,传统书法逐渐被边缘化。解放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电子化大潮的涌动,电脑和智能办公设备的普及与运用,正确、工整、美观的书写汉字成了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老大难问题。连基本的书写都成问题,遑论继承我国文化瑰宝———书法?

  要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就要分析古今书法学习上的优缺点,做到“知己知彼”。本文从“知彼”的角度出发,梳理出我国古代书法长盛不衰的原因。

  一、强大的书法学习动力

  (一)统治者的重视与提倡

  相传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神泣”。鬼神因何而泣?因为字能够“泄天地之秘”。从此,人们可以无碍沟通天与地、阴间和阳世。能更好地得到祭祀与供奉,鬼神焉能不喜极而泣?那个时代,统治者最为关心的两件大事中就是“战”与“祀”,而这两件事均与鬼神密切相关,重视汉字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因此,汉字产生伊始,它的识认和书写就得到统治者的极大重视。传授汉字及书写技艺的学校被安置在祭祀的场所里就是强有力的证明。

  有历史记载表明,从秦到清,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书法教育。不仅如此,帝王们还身体力行,带头倡导学习书法,钻研书法的风气。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尤其是帝王喜书善书,大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学书风气,进而大大提升整个社会读书人学习书法的热情。而科举对书法的严要求,使得有意于仕途的士子们,不得不苦研书法。书法反过来反哺学者,提升他们的涵养,培养他们的情操,促进他们间的交流……于是乎,文人之与书法,如鱼之与水、血之与肉般不可分离!多少文人轶事、奇人雅闻由是而成,串联成我国独特的人文奇观!

  (二)文献学习和流传的现实需要

  古时候,印刷术欠发达,不可能大量地印刷文献典籍。许多经籍必须通过人工誊写才能为人所得所用,流转于世。典籍誊写是一项需要书写技巧和费工费时的劳动,因此,需要大量的识字且有书法特长的誊抄人员。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读书人或终身加入其中,或有抄写经书典籍的经历。社会现实的强烈需求在客观上也刺激了人们对书写的重视。

  (三)文人自身修养的需要

  中国古文人素来都秉持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有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书法就是他们“修身”和“独善”的必要内容。对他们而言,无论得志与否,书法都是一项终身孜孜以求的事业。朱文长曰:“夫书者,英杰之余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者能之常多。岂以不肖能之而能者遽弃之不事哉?”周星莲《临池管见》:“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燥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二、优秀的书法教材

  和现代相似,我国古代童蒙于三四岁开始启蒙教育,主要是识字和书写教育。这个传统始于西周,那时的教材是《史籀篇》。秦朝的教材主要是《仓颉》、《爰历》和《博学》;汉朝先后有经过整合的《仓颉篇》、《凡将篇》和《急就章》等;南朝梁有周兴嗣的《千字文》,以后还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等。这些教材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急就章》和《千字文》了。

  史游用章草写就的《急就章》不仅是部优秀的书法作品,为人广为临写;它涉及的范围也很广,象一部小百科全书。儿童在临写《急就章》的同时不仅识了字,还了解到各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千字文》的优势就更大了:取字皆为常用字,编排十分巧妙,四字一句,连贯有条理,押韵有意义,文辞优美,朗朗上口,内容丰富,是一部百科全书,且寓教于乐非常适宜儿童识字入门。据传《千字文》的字均是从王羲之《圣教序》中剪辑而来的,是学习书法的上佳范本。后来,又有智永、欧阳询、赵孟?等大书法家专门书写,为学书者临习提供了诸多精良范本,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童蒙教材尚且如此丰富和精良,成人学书的范本就更多了,凡是前人优秀的书法作品均是学习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在孩提时就已打下扎实书法“童子功”的文人士子们,在日后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中就更加游刃有余。因此,历史上我国历朝历代的书法名家多如过江之鲫,其中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佼佼者更好似银河中的恒星,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三、书写工具与语言的完美匹配

  毛笔表现力非常丰富,在书家的苦心经营下可以极天地之造化。但是书写相对缓慢是个致命的弱点。但是,在单音词占主导地位的古代汉语书面语中,这就不是件什么大不了的缺点。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古汉语中一个字代表一个甚至多个词,一个完整意义只寥寥数语就可以清楚地表达。要记录的字数不多,对快速书写的要求就不强。这就是几千年来汉语字体不断演化(由大小篆到隶书到楷书再到行书),而毛笔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的地位岿然不动的主要原因。几千年的历史证明,毛笔是古代最合适的书写工具。

  四、完善的书法教学体系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建立有公立的学校———“官学”,文字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书”就是识认和书写文字,这是当时小学的主要课程之一。以后,各朝各代均于中央和地方设立官学,这些学校对书法教育十分重视,对学员临习书法的要求甚为严格。东汉鸿都门学是我国最早的艺术学校,它的设立确立了书法独立艺术门类的地位。其后,西晋、隋唐和宋朝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书学,设置书学博士进行专门的书法教学和研究。

  官学虽好,但是能上的只是贵族子弟,人数极少。普通百姓的教育大部分由乡村的私学和家学在进行书法教育。最早兴办私学的是孔子,但是私学的兴盛是从西汉开始的。到了隋唐,由于推行科举考试,私学的教学内容也与科举息息相关。因此,书法教学得到极大地强化。

  家学也是古人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从汉代起,有名的书法家绝大多数与家学渊源有关,或父子相承,或兄弟俱名。如,蔡邕蔡文姬父女,张芝与其弟张昶,王羲之与王献之,欧阳询父子等等。这种家传随着家族的壮大或姻亲的发展,范围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一个个书家群体。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1988.
  [3](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M].北京:艺文印书馆,1981.
  [5]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
  [6](清)阮元.十三经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7](东汉)应劭.汉官仪[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从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9]华人德.中国书法史·两汉卷[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10]向彬.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1]朱文长.续书断.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社,2008.
  [12]周星莲.临池管见.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社,2008.
  [13]白鸿.唐代蒙学中的书法教育[J].佛山:佛山大学学报,1996,(5).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