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危机论文

日本马克思经济学者对全球危机的认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9-19 共7798字
摘要

  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分析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 和欧债危机时,通常从阶段认识和现状认识两个方面去研究。所谓阶段认识,就是从现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入手,提出对当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认识;所谓现状认识,就是在阶段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原因,从而阐明对这场危机的总体认识。为此,我们可以从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有的三个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对当今危机的阶段认识和现状认识中,了解日本学者对这场危机的观点和主张。

  一、如何看待新自由主义阶段的现代资本主义 (阶段认识)

  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资本主义进入了新的阶段。对于这一变化,早在1995年的日本经济理论学会第43次全国大会上,当今日本马克思经济学三大学派———正统派、宇野学派、调节学派的代表人物北原勇、伊藤诚、山田锐夫就分别代表各自学派做了比较详尽的报告,并展开了讨论。之后又共同出版了 《如何看待现代资本主义》一书。① 三位学者的主要观点如下:庆应大学名誉教授北原勇以 《20世纪末资本主义的现状与走向———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的立场》为题,从正统派的立场考察了现代资本主义。他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了多重分析后认为:

  20世纪的经济体制是 “经济停滞时代”的垄断资本主义,而且从30年代的大萧条的 “危机”应对来看,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介入后的资本主义。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伊藤诚以 《宇野理论与逆流假设———经济学的时代挑战》为题,以宇野学派的观点认为,1973年以后的资本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市场经济竞争原理重回主导地位、进而导致过去一个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 “逆流”的资本主义。

  伊藤诚认为,在这种古典资本主义复活的逆流中,曾经在 《资本论》中提到的 “原理性问题”再次浮现出来。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山田锐夫以 《福特主义的崩溃与新的探索———现代资本主义的调节学派理论研究》为题,从调节学派的立场出发,将战后在美国出现的资本主义新阶段称为福特主义,认为这是一种劳资双方达成阶级妥协的体制,即劳动者方面接受生产性标准 (联动)的工资,资本方面则认可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理念而形成的一种体制。

  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结束了高速增长时期,从此进入了后福特主义时代。这也是当今日本调节学派的主要观点。

  二、如何看待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 (现状认识)

  在上述阶段认识的基础上,日本马克思经济学各学派对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阐释了自己的现状认识。

  1.正统派对全球危机的认识

  关于如何看待当今的这场包括金融危机和财政危机在内的全球危机,最能够以一以贯之的方法论来解说的要算是庆应大学名誉教授井村喜代子,她也是正统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井村的研究主要围绕下述三个论点展开。

  其第一个论点是 “现代资本主义的变质”。井村喜代子从 “战后资本主义何时开始发生了改变?”以及 “它以什么为契机发生的改变?”出发进行了研究。井村喜代子认为,进入20世纪70年代,现代资本主义就发生了 “变质”,开始进入新的时期。其中有两个契机赋予了这个时代变质的特殊性:一个是 “黄金—美元交换”的停止和 “早期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制”的崩溃 (即从固定汇率机制向浮动汇率机制的改变);另一个是,一直使用的持续性增长政策的失败,以及由此引起的向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转变。

  对于前者,井村这样阐释: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所提倡的 “黄金—美元交换”的原则本来有助于制止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它的废止意味着美国发行美元时不再受到其黄金储备的限制,意味着制止美国财政赤字膨胀的能力消失了。美国变成了一个 “已经不受黄金储备、国际收支问题所限制,可以为了实施发展策略,持续扩大通货膨胀、信用膨胀以及财政赤字”,通过完全自由的 “对外投融资”,“在国内外推进国际资本交易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甚至可以从欧元市场夺回 “国际金融市场”的霸权的了肆意而为的国家。美国的基础货币特权从 “黄金交换”的制约和制止中解放出来,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也 “因为没有了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从国际收支平衡这一最高指令下被释放出来,得以持续推行通货膨胀、信用膨胀、财政赤字等使得国内经济景气的政策”。于是,美元的无限制的泛滥就变得更加通行无阻了。

  结果就是,美国每年的巨额经济收支赤字以过剩资金的形式流向海外,各国使用作为 “结算货币”积攒下来的美元结余,不断在该盈余国刺激出通货膨胀、创造出信用膨胀,对投机活动的资金投入也不断扩大。“于是,80年代以后,在欧美各国的实体经济停滞的情况下,庞大的过剩资金为了谋求投机的利益奔走于世界各地,出现了国际化投机性金融交易常态化的新形势”,为了适应这种时代的要求,金融工程开发出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将风险分散到世界各地,这已是广为人知的事实。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及投机性一下子高涨起来,汇率市场也在变动的市场价格机制下极大地强化了投机性。

  正如后面将提到的,宇野学派的伊藤诚将现代的金融市场和汇率市场的这种不稳定性的历史起源归结为如同 “17世纪的郁金香危机和18世纪的南海泡沫”,认为现代的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原理论上所具有的货币恐慌 (他所说的 “货币恐慌的第二种类型”)倾向的现代表现。对此,井村却认为,确实可以说投机的历史由来已久,但 “金本位机制下受到制约”的投机,和去掉 “黄金—美元交换”和 “固定汇率”机制的制约的投机 “本质上是不同的”,需要强调它的新特点。现在的金融—汇率市场的不稳定性是由 “‘现代资本主义变质’后,在世界规模、包括外汇市场在内发展起来的经常性的国际投机性金融活动”引发的,而要找出与之前的投机同样的模式的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此外,井村喜代子认为支撑 “现代资本主义的变质”特征的 “第二个支柱”就是向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转换,美国的里根、英国的撒切尔、日本的中曾根政权积极推进的正是这种转换。在这样的政策转换中,企业的经营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井村特别强调迄今为止基于技术改进、长期的计划性的进行的企业经营发生了转变,企业主在经营态度上出现了道德风险 (即伦理的丧失)现象。

  从井村喜代子上述的第一个观点我们可以明确地了解到,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的货币危机①的背后存在着70年代就已经开始的 “现代资本主义的变质”。井村喜代子的第二个论点是基于 “现状认识”而提出的。按照 “现代资本主义的变质”的基本认识,资本主义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质呢?井村喜代子把目光放在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上面,并以 “从实体经济中独立出来的投机性金融活动”构想为轴心去捕捉这一 “变质”的实质。

  井村喜代子认为,美国陷入国际收支危机、导致黄金美元交换陷入停滞的境况,但美国依然使用已没有黄金相对应的国内货币美元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交易 (即以国内货币为国际贸易基准货币),允许国内银行信用创造膨胀,使得经常性收支赤字不断累积,从而使对外投融资得以持续进行。银行也为了在实体经济活动以外的领域谋求金融收益,加紧金融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金融膨胀化。也就是说,站在岔路口上的美国选择的是一条 “通过金融的自由化、国际化来实现美国国内的金融证券市场的活跃、美国金融霸权的强化、金融收益的扩大化, (以此)来实现美国经济的复苏”的、以金融资本得失为优先考虑的道路。本来银行普通的信用创造受到实体经济中现实资本产生的利润限制,可是 “金融变质”后的信用创造,变质成为从实体经济中独立出来、谋求 “从金融活动本身产生收益”的活动,这样基于新的信用膨胀机制的“虚拟金融收益”就出现了,也就出现了被没有实体经济的内核 (不是价值物)的虚拟收益所支配的独立的世界 (金融资产的世界)。从20世纪80年代围绕外汇的投机和股票投机开始,之后是 “住宅贷款债权的证券化 (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到90年代开始的 “证券的证券化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进而是“金融保证的衍生品 (credit default swap)”,以及金融商品的开发都以惊人的态势发展着,与此相伴的是 “金融层面自身要获得金融收益的投机性金融活动”“不论实体经济的好与坏,都依然长期进行”的局面。

  当然,金融资产和金融收益的膨胀不论怎样与实体经济毫无关系地进行,在其具有购买力这一点上,表现出来的却与实体经济中产生的附加值 (利润、工资)没有什么区别,依靠借钱去买汽车、家具、电器产品等的大量消费活动依然可以进行。事实上,金融的膨胀对实体经济的消费扩大也做出了暂时的贡献。如果这种情况与实体经济生产层面的技术革新相结合,金融膨胀也可能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现实的金融膨胀并没有同这样的改革 (扩大生产资本部分的投入)相结合,金融世界的异常繁荣也没有引起实体经济的扩大,反倒增大了金融活动本身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从井村喜代子的第二个论点可以了解到,进入21世纪以后发生的金融危机①的背后是作为 “现代资本主义的变质”的结果而产生的 “金融的变质”,即具有 “从实体经济独立出来的投机性金融活动”的膨胀化的特点。井村喜代子还指出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接连出现的从货币危机到金融危机的现代资本主义危机,到2010年以后,又出现了欧盟的财政危机,即所谓的主权风险(sovereign risk)等新情况。2010年4月希腊国债信用下降引发的主权风险,从希腊开始,向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蔓延,进而引发欧盟、欧元区范围的欧元、英镑的猛跌,以及股价的暴跌、国债不稳的扩散。井村喜代子的第三个论点就是关于财政危机的。

  媒体一般认为,这场危机是发生国涣散的财政所引发的,井村喜代子却不这么认为,她认为一个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追求 “金融立国”,这些国家赞同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战略,并追随其后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90年代以后,英国积极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成为在欧盟普及投机性金融活动的主要国家,该国以美国的CDO、CDS交易为媒介,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紧随其后的就是爱尔兰和西班牙。欧盟的大型金融机构也不只是大量购买、使用美国发明的CDO、CDS,还将自己创制的金融产品在欧盟内部推广使用,扩大了投机性交易。而现在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陷入破产边缘的正是这些机构,以及将它们国有化,从而扩大财政赤字的、主张 “金融立国”的这些国家。

相关标签:金融危机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