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免疫学论文

VC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分化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11 共4014字

  1. 3. 2 DC 细胞培养 外周血单核细胞悬浮于 1640培养基中,调整浓度为 108ml-1,于 48 孔细胞培养板上贴壁。在37℃、5%CO2培养箱中贴壁培养 3 ~ 6 h后,收集悬浮细胞,贴壁细胞 PBS 荡洗两次后为 DC前体细胞,于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加入 1640 培养基:GM-CSF( 800 U / ml) 和 IL-4( 1 000 U / ml) ,细胞浓度约为106ml-1并继续培养。

  1. 3. 3 实验组设置 于 48 孔板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 VC,浓度梯度为0 μmol/L、100 μmol/L、250μmol/L、500 μmol/L,1 mmol/L、2. 5 mmol/L.贴壁的DC 前体细胞洗涤后,加入上述浓度 VC( RPMI1640,10% FBS,GM-CSF 800 U / ml 和 IL-4 1 000 U / ml) 孵育24 h,洗涤,之后培养液 RPMI1640,10% FBS,GM-CSF800 U / ml 和 IL-4 1 000 U / ml 培养。

  1. 3. 4 CD80、CD86、CD40、CD40L ( CD154 ) 以 及HLA-DR 表达分析 DC 细胞经吹洗后悬浮,用 FITC-CD86mAb、 PE-CD80mAb、 APC-HLA-DR、 FITC-CD40mAb、PE-CD40L ( CD154) mAb 标记 DC 30 min之后上流式细胞检测仪进行检测分析。

  1. 3. 5 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 VC-DC 抗原捕获能力NY-ESO-1 是目前证实最具免疫原性的肿瘤-睾丸抗原( CT-Antigen) 之一,其155 ~167 位点是其发挥免疫原性的核心抗原决定簇。本项目组将 NY-ESO-1155-167与荧光素 FITC 共价合成,与 VC-DC 孵育2 h 后洗涤( 10 ng/ml) ,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荧光灰度检测,对比未加 VC 培养的 DC 细胞荧光强度。

  1. 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1 系统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均以 x±s 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配对的 t 检验,多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 α=0. 05.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形态学观察 较之未添加 VC 实验组,DC 培养过程中加入 VC 可显着提升 DC 的成熟速度及分化程度。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DC表现为细胞悬浮生长,体积变大,树突状分化显着( 第三天) ( 如图 1A ~ D) ,同时呈现出对 VC 的浓度依赖性。

  2. 2 VC 可上调 DC 表面 CD80、CD86 表达 氧化还原( Redox) 调节反应是细胞内一种普遍的调节方式。

  研究显示,在 H2O2存在情况下,可刺激 DC 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 CD80、CD86 表达[11].而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比了不加 VC( 空白对照) 及不同浓度 VC 下 DC细胞表面二类共刺激分子标志 CD80、CD86 表达情况影响。结果显示,VC 可显着促进 DC 表面二类分子CD80、CD86 表达( 图 2A、B) ,并呈现浓度依赖正相关性。同时本实验还显示,VC 对 DC 细胞 CD80/86 调节最佳浓度约为 1 mmol/L,作用时间约为 3 d,成熟度 CD80/86 可达( 78. 6±4. 6) %( 图2C) .

  2. 3 VC 可刺激 APC 细胞表面 MHCⅡ分子 DR 表达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细胞免疫发挥主要的效应。CD8+的细胞毒性 T 细胞( CTL) 是有效抗肿瘤细胞免疫的核心[4],而这与 DC 息息相关。未成熟的DC 能通过内吞作用高效的捕捉抗原,胞内加工处理后与 MHCⅠ、MHCⅡ形成复合体,再提呈于 DC 表面,为激活抗原特异性的 T 淋巴细胞提供必需的第一信号[8-10].因此我们考察了 VC 对 DC 细胞表面 MHCⅡ类分子 DR 表达影响。结果显示,VC 可显着刺激MHCⅡ分子 DR 表达( P<0. 05) ( 图 3A、B) ,并呈现 VC浓度依赖性及作用时间依赖性,当 VC 浓度达到 1mmol / L( 处理 24 h) ,培养 3 d 后 DC 表达 MHCⅡ DR达到( 56. 8±4. 4) %( 图3B、C) .

  2. 3 VC 可上调 DC 表面 CD40 表达 进而我们做了 CD40 及 CD154 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图 4) ,DC细胞表面 CD40 表达随着 VC 作用浓度增加而呈现梯度依赖性,而 CD154 并没有显示此特性( P<0. 05) ,说明 VC 促进 DC 细胞成熟可能通过上调CD40 表达进而刺激 B7-1 ( CD80 ) 、B7-2 ( CD86 ) 及MHCⅡ DR 表达。

  2. 4 VC-DC 抗原捕获能力显着提升 将 1 mmol /L VC 培养 3 d 的 DC 与未加 VC 培养的 DC 抗原捕获能力相比较,利用 FITC 标记的 NY-ESO-1155-167与DC 细胞共孵育 2 h,洗涤两次后经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 VC-DC 其荧光强度显着高于未经 VC刺激的 DC( 图 5A ~ D) ( 细胞浓度 106ml-1) .通过荧光灰度检测显示,VC-DC 捕获抗原能力显着高于未经刺激的 DC( 图 5E) ,说明 VC 不仅可促进DC 细胞成熟,同时也可促进 DC 细胞的抗原捕获及提呈能力。
  
  3 讨论

  维生素 C 是一种有效防止氧化损伤的抗氧化剂,可清除细胞内氧化自由基( O2-)[4].生理范围下,维 生 素 C 在 血 清 中 含 量 一 般 在 70 ~100 μmol / L.研究显示,静脉注射 3 g 维生素 C,其受注者血清中 VC 的含量可达到 1 700 μmol/L,但是如果患者口服相同剂量,血液中 VC 含量仅达 220μmol/L[6].本实验证明在高浓度 VC( 2. 5 mmol/L)影响下 DC 细胞依然可保持生理活性,较之生理浓度要显着高出很多,因此我们认为高剂量的 VC( 如文中 1 mmol/L) 对于联合放化疗治疗癌症是一种途径。

  据研究显示 VC 可作为一种抗肿瘤前体物质调控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生长,大剂量的 VC( 约 5mmol / L) 可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当黑色素瘤细胞B16F10 暴露在 VC 中时[13,14],VC 可引起细胞色素C 释放进而引起线粒体酶减少。又有研究显示,VC可通过下调 CD71( 转铁蛋白) 的表达进而降低细胞对金属离子( 铁离子) 的摄入,后者被认为是维持肿瘤细胞活性的必要因素之一[15]; 而低剂量的 VC( 小于 1 mmol/L) ,又可通过调节 Chk2-p53-p21Waf1/Cip1 途径以及影响细胞膜上受体生长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1 等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16].且对于 VC 的抗肿瘤机制又有了新的发现,VC 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表达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16].而另据 Chen 等[17]研究认为 VC抗肿瘤机制可能是 VC 会释放游离过氧化氢,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DNA 干扰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 VC 作为免疫调控物质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CD80、CD86 是 DC 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作为重要的第二信使可刺激 T 淋巴细胞发挥功能,因此CD80、CD86 的上调意味着 DC 功能的成熟[12].研究显示 CD80、CD86 受 CD40-CD40L 调控,并成正相关[9].本文证明 VC 可有效调控 DC 细胞成熟,当浓度为 1 mmol/L 时,对 DC 表面共刺激分子 CD80、CD86,MHCⅡ DR 及 CD40 表达有显着上调作用,很可能 VC 通过上调 CD40 的表达进而刺激 CD80、CD86 及 MHCⅡ表达,以增强 DC 抗原捕捉、提呈等功能。同时本研究证明 VC 处理最佳浓度为 1mmol / L 时,DC 最佳培养时间为 3 d,较之传统 DC培养方法7 d 显着缩短时间,可用于快速制备 DC 疫苗。

  而另一方面,H2O2等氧化剂可显着上调 DC 细胞的分化程度,那么作为抗氧化剂的 VC 为何也能上调 DC 分化及活性? 就 VC 而言,存在两种形式,还原态 ( 抗坏血酸) 及氧化态 ( 脱氢抗坏血酸,DHA) ,并且能在二者之间快速循环,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游离 O2-自由基,进而上调 DC 活性。

  但对于 VC 调控 DC 细胞的分子机制以及 VC 的免疫反应,特别是对 T 淋巴细胞的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详细的研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