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人类学论文

人类的打招呼行为进化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09 共3710字
摘要

  人类的打招呼行为非常普遍,打招呼的姿势也多种多样。打招呼多表现为语言的形式,还有的表现为动作,如握手、拍手、拍背、举手、注视、鞠躬、屈膝、微笑等,这些动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消除敌意,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由人类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两个陌生人或久未见面的人开始见面时是存在隔阂甚至敌对情绪的,年龄越小,情绪敌对化的倾向越强烈。通过做出打招呼的动作,来消解彼此之间的敌意或隔阂,使彼此融为一个小团体。

  形成集体或团体的社会化无疑对人类的生存具有莫大的生存价值,这样可以让素食性的人类有力量对抗肉食性动物的攻击,并最终将其捕获,而不是各自为战地并被各个击破。彼此交流经验既是社会性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是共同生存的需要。

  其它哺乳动物中也有类似打招呼的行为,但多发生在亲子或配偶之间,如狗、猫等动物见面时会以头相抵,之后互相摩挲皮毛,在摩挲的过程中,敌意渐失,逐渐亲昵;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同种个体,更多的表现为敌意,比如通过诸如尖叫、显摆尖牙利爪、乍起羽毛来相互示威,自感不敌的一方会降低身姿,迅速逃离。打招呼非人类所独有,但惟独人类使其得以巨大发展。

  1 手势在打招呼中的作用及起源

  在打招呼的动作中,手的使用是很多的,当彼此触手可及时,比较多的是握手或拍背、拍手臂;当距离远时,会以招手、举手或拍手的方式来打招呼。在有关以手进行的打招呼动作中,有一个共同点,即亮出掌心。在握手时,两人掌心相对,在鼓掌、二人彼此拍手或拍对方手臂时也是掌心相碰或接触,做出邀请姿势时,必须使掌心朝向被邀请的人。在远处举手致意时,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掌心朝向的人就是你打招呼的人,否则会引起误会。

  举手致意一般会伴随手的摆动,摆动的方向垂直于掌心的方向,否则也会引起误会。尽管各国军人敬礼的姿势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手掌全展,掌心向前或侧向前,手臂举起,以示手中没有拿武器,即没有敌意。

  举手的高度也是一个重要信号,一般来说,有等级关系的两个人在相互打招呼时,地位低的人会把手高高扬起,手掌全展;相对而言,地位高的人一般只是将手轻轻抬起,掌心不一定全展。掌心展开表明没有携带武器,也没有握拳,不会对对方造成威胁。举手的高度是彰显放弃抵抗或者表示友好的程度。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展示武力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放弃武器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手段,这样做通常会换来对方的怜悯或同情,从而减弱对方的攻击性。

  为什么用鼓掌来表示认可、欢迎,而不是用其它方式,这曾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如果从鼓掌向别人传达手中没有拿武器这个信号出发,那么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理解的。在鼓掌时,掌心相对并相击,说明手中没有武器也没有攥住拳头,鼓掌的强烈程度表达了友好的程度。由此不难理解,在对着人讲话时,背着手就是一种具有一定威胁性的不友好的行为。

  相反地,拳头不是一个打招呼的常用方式,更多地是代表力量。在拳击比赛开始时,对抗的两个对手以拳相抵表示友好,其实这也是一种减弱敌意的方式,意在告诉对方“只有拳头这一种武器,别无其它”.在其它比赛中,队员之间也会以拳头相碰的方式来打招呼,实际上,这个打招呼的含义更多的是相互勉励,而非威胁。

  2 降低身体高度在交际中的作用及起源

  在自然界,使自己显得高大是给对方造成威胁的常用手段。比如,马鬃使马在搏斗时显得体型高大,可增加获胜的概率;鸟类在进行搏斗时,会乍起羽毛。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褪去了大部分毛发,留下的毛发多存在于器官的开口处,如眼睛、耳朵、鼻、嘴、肛门、尿道等周围。除此之外,在头部还留有大量的毛发,这些毛发使人在与猎物搏斗时显得体型高大,给对方造成威胁。在古代战争中,战斗者身披的斗篷或披风也是起同样的作用。相反地,降低身姿表示屈服、臣服或友好,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弱对方的攻击性或使对方解除提防状态,比如战败的狗会夹起尾巴、耷拉下脑袋、塌下脊柱,直至采取蹲姿。人类礼仪中的鞠躬礼、屈膝礼和脱帽礼等均是在降低身体高度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是表示放弃对抗、表示谦卑的姿势。相对而言,体型高大的人是容易给体型弱小的人造成一种天然的压力,降低高度会减弱威胁性,提高友好程度和融洽程度。这也不难理解,鞠躬、屈膝等降低身高的行为是礼仪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反,如果挺胸抬头,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昂、傲慢的印象,让人觉得这个人锋芒毕露、不易相处,深入交流性活动一般不易进行,因为总是对这样的人抱一种提防心理。

  3 微笑在打招呼中的作用及起源

  微笑可能不是人类独有的行为,但确是人类用得最多的行为。微笑向人传达出一种信息:喜欢你,见到你很高兴。“千古幽怨事,一笑泯恩仇”,微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以赋予人类以不可抗拒的亲和性和凝聚力。脸部肌肉紧绷或愁眉苦脸向来是打招呼的大忌,这样会让人敬而远之。人类具有微笑的行为和经常性微笑的能力,这是自然选择让每一个独立个体结成相互关联的社会的一项重要方式。

  微笑源于面部肌肉的微妙变化,当有毛发掩盖面部时,面部肌肉的微妙变化是难以显现出来的,所以,微笑的前提是脸部毛发的褪去。几个直立行走的人外出狩猎时,通力合作是成功捕猎的前提,面部肌肉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内心世界,所以,没有人愿意和面无表情的人一块外出,因为读不懂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他可能心怀鬼胎,可能在危险的时候落井下石,但你无从得知,于是,面无表情的人在自然选择逐渐被淘汰,而富于表情变化的人则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微笑是面部表情变化的一种。微笑传递的信息不一定是快乐,但肯定表达了对对方的认同和默契的合作。

  4 头和嘴的动作在打招呼中的作用及起源

  一般来说,用于打招呼的头的动作有两种:快速微抬头和点头,前者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如将该动作用于同级之间或上级对下级,则会给人一种谦恭、平和的感觉。相反地,点头多用于上级对下级,如将该动作用于同级之间或下级对上级,则会给人一种傲慢、高高在上的印象。实际上,快速微抬头也可以看作是点头的相反动作,点头是头快速轻微向下的动作,而微抬头则是头轻微向上的动作。对头部动作所赋予的丰富内涵可能是在进化史中形成的,对人类的祖先来说,嘴是一种武器,就是在现在,发生肢体冲突时,还会用到嘴来攻击对方。嘴还是长辈对下辈表示爱抚的一种常用的器官,同时也是吸食乳汁的器官。嘴向上抬起实际上是吸食乳汁的一种常见动作,通过模仿吸食乳汁的动作向对方打招呼实际上是向对方表达了尊重。嘴向下是向对方表达爱抚或有攻击性的意味,这自然就有了居高临下的傲慢味道。

  5 眼睛在打招呼中的作用及起源

  在打招呼中,眼睛不要死盯对方或对方的某个部位,要注视而不盯视,否则会让人觉得浑身不自在、手足无措。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盯视是一种经常性的动作,但却是一种威胁性的动作,因为盯视是只有在围捕猎物时才会有的动作。在文学作品中,众目睽睽、大庭广众是一种充满危险、需要提防的场所。在没有经过训练时,大部分人恐惧照相,原因也在于此,即镜头类似于眼睛,镜头对着自己好比有个人在盯视着自己。有些人在与人对视时,会感到不好意思,实际上,“不好意思”就是一种微弱的恐惧情绪。盯视时所关注的目标较为专一,所以,眯起眼睛可将非关注的事物挡在视线之外,而只关注意向之物,所以,眯眼的动作是一个充满危险的信号。相反地,把眼睑张开,使眼睛显得大则是一种表示友好的姿态。所以,我们不难理解,眼睛大的孩子招人喜欢。在盯视时经常伴随的动作是紧撮眉头,相应地,紧撮眉头的动作也是一种具有威胁性的动作。

  类似于眼睛盯视并在两眼之间有类似紧撮眉头的符号就是威胁性的信号[1],如 OXO、OMO.如果将汽车的两个前大灯做成圆形,并两个大灯中间做成竖的栅栏状,这样的汽车就会给人形成一种威胁的感觉,这种形状多用在越野车上,以示威猛。

  6 语言在打招呼中的作用及起源、发展

  语言性的打招呼内容多种多样,但多围绕了解彼此近况展开,比如在打招呼时用的最多的话语是“最近怎么样?”“最近忙什么?”“近来身体可好?”等。因为打招呼的语句多为问句,所以打招呼又叫问好或问候,在这一问之中就表达了对对方的关心。打招呼为什么多围绕近况展开,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即询问近况是为了了解对方,以便于做好自我调整,使自己的行为与对方契合,由此结成或进一步发展成稳定的社会关系。

  偶然遇到的陌生人或互不了解的两个人在见面时想交流的冲动是非常强烈的,这时打招呼的内容多是无关痛痒的套话,但这个套话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天气的阴晴温寒、自然灾害、时事等。天气和人的利害关系不大,所以聊天(或寒暄)是一个经常的打招呼的内容。打招呼之后,一般都会深入了解对方的基本背景,如“您从事什么工作?”“老家是哪里的?”“收入如何?”等。

  随着文明进步,人们日益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询问近况或个人背景会让人以为有什么不良企图,但打招呼这个环节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打招呼的内容逐步转向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形式化语言,比如“你好”、“早上好”等。饮酒、吸烟是比较晚近才出现的事物,但也很快演变成打招呼的一种形式,对烟民而言,递烟就是一个很好的打招呼方式。在中国北方,饮酒中一项很重要内容就是“打圈”,即和围桌而坐的每个人要喝酒,在和每个人喝酒时了解对方姓名、职业等。

  参考文献:

  [1]德斯蒙德·莫利斯着,何道宽译。裸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