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文献计量学论文

国内公开发表的姑息护理文献的统计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22 共4726字

  姑息护理(Palliative Care)是在临终关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强调四全服务,即全人、全家、全程、全队,通过团队的方法提供整体照护,把患者、家属作为照护单元,不主张实施可能给患者增添痛苦和无意义的治疗或过度治疗,关注减轻严重疾病所带来的症状、痛苦及压力,让患者平静、安然、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即优化生命末端质量[1-2]姑息护理适用于严重疾病的任何时间及任何阶段,包括无法治愈的疾病以及慢性迁延性疾病患者,也包括临终患者[3-4].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WHO对肿瘤工作者的要求已经发展成为肿瘤预防、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姑息治疗4个重点,并认为姑息治疗在多数常见的癌症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5].目前,姑息医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分支,针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姑息护理的理念也日益深入,本文对国内数据库建库以来公开发表的姑息护理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从文献计量的角度揭示我国姑息护理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情况,为姑息护理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策略

  本研究选择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学术论文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来源,时间检索范围限定在自建库至2014年12月31日,以“姑息护理”或“姑息照护”为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确定是否符合入选标准,如果不能确定,则通过浏览全文决定是否纳入。纳入标准:所有与国内姑息护理相关的论文;剔除与本研究无关、会议和消息类文献及重复发表的文献。

  1.2资料分析方法

  根据研究目标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收集文题、作者、作者单位、发表期刊、发表年份、文献类型等基本信息;文献主要内容信息有姑息护理领域的年代分布、主题分布、研究内容等。

  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界定和编码,对每篇文献进行评阅和摘取以上信息,录入相应的文字或代码,从文献总量、文献发表年代、地域分布、主题分布、机构和作者的发文量、基金支持和研究对象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为确保数据准确,对部分数据同时进行手工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年度分布

  1997~2014年,国内有关姑息护理的文献共163篇,年度分布见表1.
  
  2.2期刊分布

  163篇文献分布于82种期刊。其中,发文1篇的期刊最多,达61种,占期刊分布的74.39%;共计61篇,占总发文量的37.42%.发文5篇以上的期刊5种,占期刊分布的6.10%;共计56篇,占总发文量的34.36%.发文10篇以上的期刊2种,占期刊分布的2.44%;共计30篇,占总发文量的18.40%.发文最多的期刊是《护理研究》(21篇),《解放军护理杂志》(10篇),《护理学杂志》(6篇)。

  2.3地域分布

  163篇文献分布于2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有14个省、市、自治区,共计142篇,占总发文量的87.12%;发文在10篇及以上的有:上海市(25篇)、四川省(14篇)、山东省(14篇)、江苏省(14篇)、吉林省(11篇)、湖南省(10篇),共计88篇,占总发文量的53.99%,由此可以认为这6个省市为姑息护理文献发布的核心地域。

  2.4着者分布

  163篇文献中,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的有13人,共计34篇,占总发文量的20.86%,其中,发文4篇及以上的有刘霖、邹敏(各5篇),由此可以认为这13名作者是姑息护理文献发布的核心作者。

  2.5机构分布

  163篇文献中,有162篇标明了机构,其中,发文2篇以上的机构18个,共计58篇,占标明机构文献的35.58%.发文前3位的机构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19篇)、吉林大学护理学院(4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篇),共27篇,占2篇发文机构总数的16.56%.

  2.6主题分布

  对163篇文献主题分析,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姑息护理的理论论述、临床医护和调查研究3个方面,发文量分别是64篇、50篇和41篇,各占总发文量的39.26%、30.67%和25.15%.从文献类型看,综述文献最多,共计65篇;其次是经验介绍,共计52篇,包括国内姑息护理经验介绍(50篇)、香港护理介绍(1篇)、国外经验介绍(1篇);再次是研究性论文(44篇),其中硕士论文5篇;最后是编译内容(2篇)。

  2.7基金支持与研究对象
  
  163篇文献中,有基金支持的10篇,占6.13%,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1篇,省级基金项目1篇,市级项目8篇。对综述之外的98篇文献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针对医护人员的5篇,其余94篇的研究对象为患者,且主要是癌症患者。

  3 讨论

  从姑息护理文献分析看,由于本土化原因,我国于1997年才有了第一篇关于“姑息护理”的文献发表,之后便进入停滞期,直到2001年姑息护理的相关文献才开始在相关期刊中又陆续发表,这期间作者也是处于尝试阶段,自2006年开始姑息护理的相关研究得以迅速发展。统计显示,我国姑息护理文献具有以下特点。

  3.1文献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我国姑息护理的起步始于1998年林菊英主编的《社区护理》,该书首次将“姑息护理”这一术语引进我国。但是,受到许多传统观念的制约,最初姑息护理不为公众所接受[6].

  这期间有少量的有关姑息护理的综述或译文,主要以介绍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为主,而有关姑息护理的实践研究多停留在个案上,且集中于一些特定病种患者的护理[7-9].自2006年,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姑息护理文献呈现螺旋式上升,出现了提高姑息护理质量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以及针对医护人员认知状况的研究。纵观姑息护理文献数量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即1997~2001年停滞,与我国固守的传统“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和死亡观念有关;2001~2006年缓慢增长期,多数机构处于观望和探索阶段;2006年以后出现快速增长期,表明我国对姑息护理服务有了新的认识[10].

  3.2文献期刊分布相对分散163篇文献分布在82种期刊上,刊文5篇以上的只有5种,这些期刊成为姑息护理文献研究的核心期刊。其中,《护理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齐鲁护理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5种列为其中,表明国内护理界比较注重姑息护理的实践与研究,与人性关怀护理的发展相呼应。但从总体上看,姑息护理文献在我国还是呈现分散分布状态,表明虽然姑息护理文献覆盖范围广,对普及姑息护理知识有所裨益,但期刊总体质量不高,这与我国姑息护理研究起步较晚、水平不高有一定的关系。

  3.3文献研究地域分布不均从文献研究地域看,上海、四川、山东、江苏、吉林、湖南发文较多,而内蒙古、贵州、安徽、新疆等地发文较少。不难看出,姑息护理的展开与各地相关政策、经济发达程度以及社会支持力度等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可采取姑息护理区域合作措施,让上海等姑息护理开展较早、运作较成熟的城市,与此项工作开展不主动、不成熟的地区形成合作帮带关系,在互相学习的同时,积极探索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下开展对应的姑息护理模式,使姑息护理尽快在我国广泛覆盖[11].

  3.4缺乏知名度较高的专家从文献着者分析,姑息护理在我国的作者群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可持续研究的局面。发文4篇及以上的仅有2人,经文献分析,在文献无增长期未见姑息护理相关研究的活跃学者。在我国姑息护理的快速发展期,刘霖、邹敏学术研究比较活跃,作为硕士学位论文,均具有一定的质量和水准。由此可见,姑息护理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知名度较高、权威性较强的专家。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目前缺乏姑息护理的教育内容,姑息护理尚未成为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护理人员接受不到系统的姑息护理理论和技术教育,其理论和技术水平都达不到姑息护理的要求,因此无法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因此,国家应该培养一批精通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的复合型人才,使该专业在学术上有领头人。

  3.5高等院校为研究主力军发文篇数排名第一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其姑息护理研究涉及理论、临床、心理等,已形成独特的研究体系。值得关注的是,研究机构统计中,高等院校占有较大比例。

  吉林大学和四川大学是本次统计中发文篇数较多的机构,其研究侧重于教学、伦理、调查等。此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表明我国正在重视姑息护理的教育问题,为以后广泛开展、创新理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6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以加拿大、美国、英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姑息护理的概念、原则、内涵、主要内容、多学科小组人员构成及职责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姑息护理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姑息护理的教育课程及系列研究得到开展,研究范畴延伸至心脏、呼吸、消化、神经血管等其他严重慢性病,研究内容包括疼痛和其他症状的控制、沟通技巧、死亡教育、伦理和道德问题、家属和丧亲者需求等。国内姑息护理研究从主题研究统计结果来看,医院和高等院校研究文献占主导地位,研究类型以临床经验性、总结性为主,主要涉及晚期肿瘤患者的症状控制和心理支持等方面;从主题内容研究范围方面分析还不够宽泛,多数体现在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姑息护理上,对于家庭、非恶性肿瘤患者、老龄化等主题涉及较少。一方面说明姑息护理在我国临床逐步得到重视,另一方面也呈现临床研究具有表面笼统、深度不够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一是随着国家各类医改政策的实施,患者呈指数增长,医院系统超负荷运转,临床护理人员很难有时间对姑息护理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研究;二是由于我国的姑息护理发展的历程不过10余年,由于中国人“喜谈生、避谈死”和“百善孝为先”等传统观念的制约,护理人员对于姑息护理认知不足,加之相关专业教育比较匮乏,使他们对姑息护理理论掌握不透,认识不够,实践中难免出现蜻蜓点水般的概念化。因此,护理人员一方面应该注重姑息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还要拓展姑息护理的研究范畴,探索符合国情、适合我国患者的姑息护理之路。

  3.7基金支持仍待进一步投入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姑息护理发展迅速,态势良好,早已形成较为良好的运行体系。但在我国这种文化背景较为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慢性病和癌症等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必须认识到:当疾病无法治愈的时候,患者有权利获得专业的姑息护理,任何人都有减轻痛苦的权利。此外,目前中国有960万生活不能自理的65岁以上老年人,尽管不少地方有类似姑息护理的养老院、托老院,但部分已趋于商业化,很多高龄老人因经济问题无法进入上述机构。社会对姑息护理的需求日益扩大,而国家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的资金,故应多渠道筹措资金,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鼓励多种形式的投资;还可以鼓励捐赠,设立姑息护理专项基金,用于姑息护理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逐步扩大姑息护理机构,提高全社会对姑息护理的认知,加强政府和社会对此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4 小结

  近年来我国姑息护理发展迅速,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实施机构不断增加,使慢性病及癌症患者享受到应有的关爱。但是,从文献分析中看到,仍存在研究现状与需求增长不平衡的矛盾。因此,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强姑息护理的宣传力度,使姑息护理服务从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首先应该重视姑息护理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开展,把姑息护理内容融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课程,培养其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并尽量为其提供机会接触姑息护理的临床实践。

  其次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姑息护理,使其得到社会乃至法律等多方面的肯定和支持,进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国内姑息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于非肿瘤患者、老龄人的研究,积极关注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及对相关人员的支持与教育,同时还应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与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促使我国姑息护理既能本土化发展,又能紧跟国际先进潮流。

  参考文献:

  [1] 俞素卿,徐慧敏.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探讨[J].护理与康复,2005,4(2):139-142.
  [2] 滑霏,袁长蓉,徐燕.我国城市姑息护理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策略[J].护理学杂志,2007,22(10):78-80.
  [3] 王萍,赵亦欣,栾晓嵘.姑息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0):49-5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