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梅州市农技推广机制与主要问题探析(2)

来源:基层农技推广 作者:侯锦琴;王钧;喻国华;
发布于:2017-02-20 共3162字
  2 运行特征
  
  梅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对梅州市农业发展实现了有效支撑, 其运行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职责分工清晰,责任落实到位
  
  县(市、区)领导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各项工作, 及时根据省级相关职能部门的指示和地方具体工作实际召开工作会议,作出工作部署,明确农技推广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工作目标。 同时,梅州市成立县(市、区)委、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农业工作的县(市、区)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发挥了牵头和统筹作用,推动政策、资金、人员、技术、服务、制度六到位。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严格履行职责,在现有的人员、设备等资源约束条件下,努力争取,取得了丰硕成果。 梅江区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能提高方面,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茶叶栽培管理、红火蚁识别检测和防控、蔬菜标准、农业电商等进行定向培训, 全区近百名农业技术人员通过理论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示范基地的观摩学习, 增加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感性认识。 梅州职责分工和责任落实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
  
  2.2 基层机构科学分类,改革举措稳定有效
  
  梅州市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层面上,坚持科学分类,锐意改革,释放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活力。 一是摸清底子,做好基础。 结合省级的要求和部署,对各县(市、区)原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一次大摸底、大排查,重点对机构设置、管理体制、人员经费等方面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全面了解情况,分析存在问题。 二是科学分类,有效整合。 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理顺关系、健全职能、完善功能。 三是统一审批,统筹推进。 为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求各县(市、区)科学制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方案, 并将方案报给市政府审批后才能组织实施,确保改革工作有效、有序推进。 如梅县结合实际,确立了水稻、蔬菜、果树3个主导产业和29 个农业主导品种、7 项主推技术,培育省、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5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9家。
  
  2.3 基层机构服务意识增强,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多
  
  梅州市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因农所需,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目前的梅州市主要推广形式包括以下四种。
  
  一是开展现场指导。 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每年专门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现场指导农户抓好农业生产和农事管理,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二是实施农民培训工程。 梅州市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建立完整规范培训档案,主要采取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共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46 430人(次)。 三是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每年市、县、镇农技员都会在主要农事季节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现场举办科技咨询、农业专题讲座、技术指导服务等。四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强化包村联户,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形成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试验示范基地”的推广模式。
  
  3 主要问题
  
  3.1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
  
  目前梅州市的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在30~50岁的居多。 30岁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占比少,且新入职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 后备人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出现“青黄不接”问题,且缺乏稳定性。 在工作分工和管理上,各基层农机推广站均归属各镇(乡)统一管理,人员工作岗位经常发生变动,甚至有长时间调离工作岗位的情况,更加加剧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缺乏问题。
  
  3.2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结构不合理
  
  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年龄结构看, 高级职称人数比例偏低,且年龄偏大;二是从专业分布看,农业植保方面的高级人才比重较大,而水产、畜牧和农机方面的高级人才数量较少,相关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甚至难以指导实际生产。三是从职能分布看,高级职称在基层乡镇一级的比例更少。
  
  3.3 基层机构设施不完善,推广人员培训不足
  
  目前, 梅州市各县农业站的检测设备基本齐备,但缺乏专人负责,利用率低,操作流程、维护等缺乏规范;其他站的检测相关设备还不到位,甚至欠缺。在人员培训方面, 梅州市的农技人员培训频率与培训人数不断增加, 各区县的培训工作还是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培训方式较为单一,缺乏连续性与时效性。 甚至有些新设备采购后没有及时培训,导致设备设施闲置,不能发挥更好的效益。
  
  3.4 农户培训力度有待加大,培训形式亟需创新
  
  从全市的农户培训范畴来看,目前针对农户的技术培训覆盖面还不够广, 培训的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还存在不能完全契合农户的需求,此外,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等现象也会影响培训效果。 如在梅州蕉城镇农户王锦阳夫妇、其父母及妻弟夫妇共6人经营的蕉岭县南北兴家庭农场,土地承包由原来的100多亩扩大到现在的600多亩,并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 t同时,农忙季节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也更加强烈,需要现场培训才能有效地解决其经营问题。
  
  4 结论和建议
  
  针对梅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特点和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 梅州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创新改革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全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正在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同时,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因此,建议梅州市在今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创新中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从县域、乡镇、村社的具体问题出发,从问题入手寻求创新突破;二是完善利益驱动、技术带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动力机制,为多元化农技推广注入动力。
  
  参考文献:
  
  [1] 高启杰,姚云浩,马力。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7.
  [2] 广东省科学技术 厅 . 广 东 省农村科技“十 二 五 ”发展规[EB/OL].2011-10-10.
原文出处:侯锦琴,王钧,喻国华,罗均. 梅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特点和问题分析[J]. 基层农技推广,2016,02: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