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机械化论文

2015年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20 共1617字
标题

  1 技术概述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播前种子处理、土壤制备、精量播种、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收获等环节,每项技术措施都应该落实到位。

  2 技术要点2.1 播前准备东北、西北地区提倡前茬秋收后、土壤冻结前做好播前准备,包括深松、灭茬、旋耕、耙地、施基肥等作业, 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作业, 提倡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深松作业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一般为 30~35cm;深松作业时间应根据当地降雨时空分布特点选择,以便更多地纳蓄自然降水;建议每隔 2~3 年进行一次深松作业。 当地表紧实或明草较旺时,可利用圆盘耙、旋耕机等机具实施浅耙或浅旋,表土处理不超过 8cm.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区域, 应按照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黄淮海地区小麦收获时, 采用带秸秆粉碎的联合收获机,留茬高度低于 20cm,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 然后直接使用免耕精量播种机进行玉米播种,不提倡旋耕后再播种。西南和南方玉米产区, 在播前可进行旋耕作业。 丘陵山地可采用小型微耕机具作业,平坝地区和缓坡耕地可采用中小型机具作业。 对于粘重土壤,可根据需要实施深松作业。

  2.2 精量播种适时播种是保证出苗整齐度的重要措施,当地温在 8~12℃,土壤含水量 14%左右时,即可进行播种。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各地应按照当地的玉米品种特性,选定合适的播量,保证亩株数符合农艺要求。 应尽量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作业要求是:单粒率≥90%,空穴率<3%,伤种率≤1.5%;播深或覆土深度根据土壤湿度而定,一般为 5~8cm, 误差不大于 1cm; 株距合格率≥90%;种肥应施在种子侧下方,与种子相隔 5㎝以上,且肥条均匀连续;苗带直线性好,种子左右偏差不大于 4cm,以便于田间管理。

  东北地区垄作种植行距采用 60cm 或 65cm等行距,并逐步向 60cm 等行距平作种植方式发展; 黄淮海地区采用 60cm 等行距种植方式,前茬小麦种植时应考虑对应玉米种植行距的需求,尽量不采用套种方式;西部采用宽窄行覆膜种植的地区,也应尽量统一宽窄行距。 西南和南方种植区,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相对稳定、适宜机械作业的种植行距和种植模式, 选择与之配套的中小型精量播种机具进行播种。

  2.3 田间管理2.3.1 中耕施肥: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按各地目标产量、施肥方式及追肥用量,在玉米拔节或小喇叭口期, 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机具或轻小型田间管理机械,进行中耕追肥作业,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培土、镇压等工序。 追肥机具应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 各排肥口施肥量应调整一致,追肥作业应无明显伤根,伤苗率<3%, 追肥深度 6~10㎝, 追肥部位在植株行侧10~20㎝,肥带宽度 >3㎝,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土严密。

  2.3.2 植保: 根据当地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按植保要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合理选用药剂及用量, 按照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 苗前喷施除草剂应在土壤湿度较大时进行,均匀喷洒,在地表形成一层药膜;苗后喷施除草剂在玉米 3~5 叶期进行,要求在行间近地面喷施,以减少药剂漂移。 玉米生育中后期喷药防治病虫害时, 应采用高地隙喷药机械进行植保作业, 提高喷施药剂的精准性和利用率,严防人畜中毒、作物药害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2.4 收获各地应根据玉米成熟度适时进行收获作业, 根据地块大小和种植行距及作业要求选择合适的联合收获机、青贮饲料收获机型。 玉米收获机行距应与玉米种植行距相适应, 且尽量使播种机与收获机行数成整倍数关系, 以防由于衔接行的较大行距偏差而加大收获损失, 行距偏差不宜超过 5㎝。 机械化玉米收获时,植株倒伏率应 <5%,否则会影响作业效率,加大收获损失。 作业质量要求: 玉米果穗收获, 籽粒损失率≤2%,果穗损失率≤3%,籽粒破碎率≤1%,果穗含杂率≤5%,苞叶未剥净率 <15%;玉米脱粒联合收获,玉米籽粒含水率≤23%;玉米青贮收获,秸秆含水量≥65%,秸秆切碎长度≤3㎝,切碎合格率≥85%, 割茬高度≤15㎝, 收割损失率≤5%. 玉米秸秆还田按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要求执行。

  适宜区域:全国农业产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