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

秸秆生物质资源生态还田综合利用技术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3 共811字

  小春作物秸秆走道式生态还田新技术是四川省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根据都江堰市生态条件和粮油作物麦(油)-稻两熟制茬口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农民习惯性露天“焚烧” 油菜与小麦等农作物秸秆的难题, 研究出一项秸秆生物质资源生态还田综合利用新技术。

  该技术是一项绿色低碳的创新型现代农业新技术, 能为当前农业种植业生产中小春粮油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难题提供科技支撑。 笔者根据科研与生产实践,现将该项技术简述如下。

  1 操作规程

  1.1 走道设计

  免耕抛秧田块或旋耕栽秧田块,每5~6m留一条堆放秸秆的走道, 每亩稻田留3~5条走道; 走道宽30~50cm; 秸秆堆放高度40~60cm, 走道秸秆堆放量为5~10kg/m2,每亩走道共可堆放秸秆量500~750kg,以能够实现稻田前茬农作物秸秆全部直接还田为度。

  1.2 秸秆处理

  机收田块采用机收前茬作物时一并将农作物秸秆进行机械化粉碎, 人工收获田块采用人工铡断秸秆。 秸秆切碎后长度不超过10cm;量较小的田块也可不切碎或少切碎秸秆。

  1.3 秸秆堆放

  用钉耙或竹耙,人工将秸秆堆放在预留的田间走道上面。 堆放过程中,用脚将秸秆踏实压紧。 要求秸秆堆放高度以40~60cm为宜, 长度根据田边长度而定;旋耕田块须预留2~3m的农机作业道不堆放秸秆,以利机耕机整田块。

  1.4 田间管理

  免耕田块按照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规程栽培与配套管理; 旋耕田块按照水稻旱育秧或抛秧技术规程栽培与配套管理。

  2 技术优点

  采用该项技术无需挖沟埋秸秆; 无需施用秸秆“腐化菌”;无需多占用田间地角等场所;无需长途搬运秸秆且省工省力、节肥节本、生态环保、轻简实用、高产稳产; 其它大春粮食作物等秸秆也可采用该项技术实现秸秆生态还田。

  采用该项技术, 既不影响麦(油)-稻两熟制茬口田块水稻单产,又不影响田园风光;其全部还田的前茬农作物秸秆(主要为油菜与小麦秸秆)皆于水稻抽穗扬花或黄熟前自然腐熟与腐烂, 且腐化效果非常理想。 这对于全面提升与补偿农田土壤有机质及其综合生产能力, 以及构建现代田园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生产意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