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耳尖放血及耳穴贴压配合降压药物缓解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时间:2014-10-27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3678字
论文标题

  根据 2002 年调查数据,我国 18 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18. 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 2 亿高血压患者,每 10 个成年人中就有 2 例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 1/5.中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逐渐成为危害人们生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高血压的知晓率低,很多高血压并不为人所知,直到并发症出现才被人所知.由于高血压的危害极大,对血压的控制是防治并发症的指导原则.笔者通过近 5 年来对门诊的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将近年来治疗的 120 例病例进行报道.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 120 例观察者均来自承德市农村、需同时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按照就诊顺序,采用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进而随机分为四组,即降压药物组、耳穴配合降压药物组、耳尖放血配合降压药物组、耳尖放血及耳穴贴压配合降压药物组.每组各30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即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 l、2、3 级.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 <90mmHg 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 140/90mmHg,也应该诊断为高血压.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高血压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即肝火亢盛证,主症为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阴虚阳亢证,主症为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痰湿壅盛证,主症为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阴阳两虚证,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

  1. 3 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 1、2 级诊断标准:②患者未曾系统服药,或服用降压药物治疗但未达到正常血压范围:③患者自愿受试、依从性好;④年龄在 18 -65 岁,性别不限;⑤中医诊断标准属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

  1. 4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 18 岁以上或者 65 岁以上;②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③患者合并肝肾系统严重疾病;④患者合并心脑血管、造血及精神系统疾病;⑤血压不稳定而未达到 1 级诊断标准或已达到 2 级诊断标准者.⑥中医诊断属于阴阳两虚证.

  1. 5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8.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珋 ±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方 法

  2. 1 治疗方法

  2. 1. 1 降压药物组:常规服用依那普利 5mg,2 次 /d.

  2. 1. 2 耳穴配合降压药物组:根据《刺法灸法学》上耳穴的定位选取降压沟.配穴:痰浊雍盛型配丰隆、足三里、中脘、风池;阴虚阳亢配肾俞、太溪、太冲、百会.

  对有些症状,也可随症配穴,如头痛加至阴,失眠加神门,心悸加内关,等等.采用王不留行籽用 0. 5cm ×0.5cm 胶布贴于降压沟,1 周 3 次,10 次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每次一侧耳朵,交替使用.同时配合常规的依那普利 5mg,2 次/d.

  2. 1. 3 耳尖放血配合降压药物组:主穴:耳尖;配穴:痰浊雍盛型配丰隆、足三里、中脘、风池;阴虚阳亢配肾俞、太溪、太冲、百会.对有些症状,也可随症配穴,如头痛加至阴,失眠加神门,心悸加内关,等等.医者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取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使用一次性采血针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刺入耳尖,深度 1 -2mm,挤捏耳尖周围皮肤使之出血,每侧耳尖放血 10 滴左右,放血后棉球按压针孔,1 周 3 次,10 次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每次选取一侧耳朵,两侧耳朵交替使用.同时配合常规的降压药物依那普利5mg,2 次 / d.

  2. 1. 4 耳尖放血及耳穴贴压配合降压药物组:于同侧耳朵分别采用耳尖放血及耳背降压沟耳穴贴压,1 周 3次,10 次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同样配合常规的降压药物依那普利 5mg,2 次/d 次.

  2. 2 疗效观察

  2. 2. 1 观察指标与方法:①血压:每日于固定时间测量 3 次并记录后取平均值,由专人负责,仪器专用.治疗前的血压值取治疗前 2d 的中间数,治疗后血压值取治疗停止后 5d 内的最高值.②症状:治疗前、后共 2次并由专人负责观察和计分.

  2. 2. 2 疗效标准:采用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高血压的疗效判定标准.

  2. 2. 2. 1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 a. 舒张压下降10mmHg 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b. 舒张压虽未下降到正常,但已下降20mmHg 或以上,须具备其中1 项.有效:a. 舒张压下降不及 10mmHg 以上,但已达到正常范围;b. 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 10 - 19mmHg 但未达到正常范围;c,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 30mmHg 以上,须具备其中 1 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 2. 2. 2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头如裹、心悸、耳鸣、失眠、烦躁等.显效:上述症状消失.有效:上述症状减轻.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

  3 结 果

  结果见表 1、表 2.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表 1 表明,耳穴贴压及耳尖放血联合西药疗效高于其他各组,且不论是从等级资料的非参数检验还是从有效率的秩和检验都是相同的结果;而耳穴贴压及放血组有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组的趋势.

  表 2 表明耳穴贴压及耳尖放血联合西药降压数值高于其他各组,而耳穴贴压及放血组有降压值有高于单纯药物组的趋势.

  4 讨 论

  4. 1 高血压治疗中耳穴的应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按照全息理论,耳部是一个身体的缩影,耳部出现的病理反应点可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且耳廓部神经分布丰富,可以通过神经的传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到血压,达到降压的疗效[1].本研究采用耳穴为施术部位,同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对血压的影响,经济有效,患者容易接受.

  4. 2 当前研究现状:目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众多,大体上为五类.目前降压药联合治疗的原则:药动力学和药效学互补,避免联合应用降压原理相近的药物(ACEI 和 β2 受体阻滞剂、ARB 和 β2 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长效药物,合理选用长效和短效药物,简化治疗方法[2].多数专家认为高血压的治疗应该简化,不适宜选用过多药物.随着药物副作用的显现及长期应用对于重要脏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降压药的选择也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向个体化发展[3].因此,安全无副作用的针灸疗法越来越受到青睐,而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在地方及基层单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大多数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的研究集中于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不仅能够即时降压,还能治疗高血压,单纯使用耳尖放血治疗高压病的总有效率 73. 30% -92. 10%,且部分研究表明,此法对降低收缩压更有效[4].耳穴贴压能够对高血压即时降压,效果明显优于耳穴按摩[5].研究显示,耳背降压沟点刺放血治疗高血压,有效率可达到92. 7%,对于无效者配合降压药物,则能够很好的控制血压[6].较少涉及到耳穴贴压与耳尖放血同时应用.

  临床使用耳穴,简单方便,不受场地及医生手法的限制,对于基层控制高血压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西药物为基线治疗,同时配合耳穴,耳尖放血或者二者同时使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而研究表明,同时采用耳穴贴压及耳尖放血,对于血压的控制疗效更好.

  4. 3 高血压辨证治疗:由于高血压在中医学中属于眩晕、头痛的范围,具有不同的证型,辨证论治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用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多因忧思恼怒过度,使肝阴耗伤,肝火偏亢,风阳升动,上扰清空而发生眩晕;或素体肾亏,病后伤及肾阴,水不涵木,阴虚则阳亢,亦令风阳上扰,发为本病.治疗上多采用平肝潜阳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7].痰浊雍盛型高血压多因脾胃虚弱或者他病影响到脾胃的健运,运化水湿功能受损而至痰浊内阻,治疗多采用化痰通络的方法[8].本研究采用耳穴、耳尖放血或者耳穴配合耳尖放血的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辨证论治,主要对于实证高血压采取上述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以药物治疗为基线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耳穴贴压、耳尖放血及二者综合疗法对于高血压的疗效.研究发现,穴二者综合疗法均优于其他方法,但耳穴贴压及耳尖放血疗法有由于单纯药物治疗的趋势.本次研究采取两个疗程治疗,观察时间较长,得出的结果也可部分反映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着.但是,没有进行与远期疗效的观察,且没有治疗后的随访,尚不能说明联合疗法对于高血压血压的控制远期疗效佳,且不仅仅只是即时效应.还需要进行长期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冯军业. 耳尖放血疗法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1):89.

  [2] 刘植蕊,姚淑红,尹雪梅. 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合并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7):8 -10.

  [3] 冯国湘,吴清明. 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 中国针灸,2003,23(4):193- 195.

  [4] 郭鹏.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 中医外治杂志,2011,20(6):44 -45.

  [5] 李成成,于慧娟,李承家,等. 耳穴贴压与按摩对高血压即时降压效应的对比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 :553 - 555.

  [6] 杨选频,郑华. 点刺降压沟为主治疗高血压病 69 例[J].江西中医药,2003,34(241):37.

  [7] 张喜军,付燕,李建伟,等. 情志调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 :1385 - 1386.

  [8] 郭世平,何鲜平,林秀美,et al.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原发性痰浊中阻型高血压 60 例[J]. 陕西中医,2006,27(7) :797 - 79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