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2)

来源:知与行 作者:漆学科
发布于:2018-03-27 共5790字
  三、抗日战争时期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1937-1945)
  
  抗日根据地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以后,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农村民主政权建设和农民负担问题的认识和实践以及对减租减息政策的准确把握与实践, 不仅发动了广大农民群众, 并且团结了一切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民主力量投入到抗日武装斗争中来, 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 对农村民主政权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原则基础上对各抗日根据地的乡村基层政权进行了符合实际的改造。一方面, 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前提下, 在民主政权建设过程中实行“三三制”, 即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党外左派、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另一方面, 则是通过实施反奸清算、推行民主制度、建立民兵组织等有效措施, 全面彻底地改造了旧的国家政权, 使得广大农民群众真正能够享受到现代民主政治。
  
  (二) 对农民负担问题的认识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建立的抗日根据地绝大多数都处于敌后的广大农村地区, 不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人民生活贫困, 而且艰难抵抗着70%以上的日寇和90%以上的伪军, 战争造成的破坏和巨大消耗, 财政困难, 供给严重不足是党和根据地人民面临的最大困难。如何既能保证革命战争的需要, 又不致“竭泽而渔”是党中央面临的一个“两难选择”问题。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中国共产党坚持军民兼顾, 合理承担的原则;建立了高效合理的农业税费制度;在对农民负担摊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公平合理;与民主建政相结合, 有效整理乡村财政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正确处理了革命战争与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同时, 不仅取得了抗战胜利, 而且扩展了根据地。
  
  (三) 关于减租减息的认识与实践
  
  在抗日战争时期, 党中央不但改变了过去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农民的政策, 而且还实施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的“减租减息”土地政策。为了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团结一致抵御外敌,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早在1937年2月10日, 就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明确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并立即付诸实践。1938年8月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 会议将调节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相互利益关系最适宜的政策“减租减息”列入《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成为改善农民生活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一方面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 实现了土地制度的初步改革;另一方面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带动了根据地经济的进一步大发展大繁荣。
  
  四、解放战争时期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1945-1949)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发展并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 中国共产党深化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对农村基层组织和新形势下的城乡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 对土地改革认识的深化
  
  土地改革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最大的经济改革运动。1946年5月4日, 党中央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即着名的“五四指示”.由于此时国共“和谈”还未彻底破裂, 因此, “五四指示”采取比较缓和的、以清算为主的方式将地主阶级多余的土地归还给农民。随着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 国共两党的“和谈”的彻底破裂,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解放区的土地政策也开始改变, 其标志性政策就是1947年10月10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重点强调“群众路线”和“彻底平分土地”的政策, 以求在全国迅速、彻底的完成土地改革。1948年2月15日, 中共中央在《关于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的指示》中正式提出:不能性急, 应该依靠当地环境和农民群众的觉悟程度以及领导层的强弱来决定土地改革工作进行的速度。此举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思想已经逐渐成熟起来。
  
  (二) 关于整顿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认识
  
  解放战争时期, 无论是在战略防御阶段, 还是在战略进攻阶段, 都需要有巩固的农村根据地作支撑, 而要得到巩固的农村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就必须要建立可靠的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固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权, 以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顺利实施党的一系列农村政策。因此, 合理地整顿和重组农村基层党组织便成了解放战争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数量在抗战胜利前后迅速增加, 到1947年, 党员数量已经从“七大”召开时的121万人发展270万人, 这些新党员, 尤其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党员, 是在战争和土地改革激烈进行的条件下加入的, 一些不良的作风和习气被带进党内, 使一些党组织和群众相脱离。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顿, 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了坚决彻底地贯彻落实土地改革, 巩固人民解放军的大后方, 必须整编党的队伍”[3].这个任务如果不解决, 我们在农村就不能前进。
  
  (三) 新形势下对城乡关系的认识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和战略反攻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不仅可以稳固坚守已解放的城市, 而且统一全国也已经指日可待。因此, 过去那种城乡对立、农村包围城市时期即将过去, 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 同时还首次提出了“城乡互助”的思想和政策。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农村, 在农村积蓄力量, 用农村包围城市, 最终取得城市。进行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历史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开始, 到了由城市到农村并由城市领导和带动农村发展的新历史时期。”“城乡互助”的伟大思想包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党中央提出的“公私兼顾, 劳资两利, 城乡互助, 内外交流”新民主主义经济基本政策之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刘少奇指出, “要有城乡一体的观点, 过去我们只有乡村, 现在加上城市”[4].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我们坚信,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我们同样坚信, 中国共产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后, 能够彻底地解决“三农”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921-1925)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3:7.
  [2]武力, 郑有贵。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 (1921-2013年) [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3:25.
  [3]毛泽东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252-1253.
  [4]刘少奇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419.

原文出处:漆学科.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J].知与行,2017(12):157-16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