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明清时期的回族文学家族考察(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9950字

  7.陕西同州马氏
  
  马自强(1513-1578),字体乾,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有《马文庄公文集选》十五卷。马怡,字顺甫,马自强长子。马慥,字顾甫,明万历二年进士。

  马协,字恭甫,马自强三子。马朴,马自强侄孙,有《阆风馆诗集》二十二卷,《四六雕虫》十卷,《雕虫编》二十卷。马鲁,马朴五世孙,有《山对斋诗文存稿》二卷(马先登辑),《南苑一知集》,《论诗》二卷,《丛谈》二卷。马稢土,马自强五世孙,字相如,有《卷石斋语录》《白楼存草》。

  8.安徽宣城詹氏
  
  詹沂(1535-1617),詹应鹏父,字裕之,号鲁泉,明隆庆五年进士,有《洁身堂稿》。詹应鹏(?-1636后),字翀南,詹沂长子,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辑有《群书辑释疑》一书,已佚;着有《巢云阁集》及理学诸书。詹应凤,詹应鹏弟,着有《广教志略》;《宣城县志》录其诗《过闲云庵》一首,诗云:“久约到招提,春游共仗黎。不辞山北路,来向竹林西。远岫封残雪,疏篱带浅泥。十年曾过此,回首负幽栖。”詹希颢,詹应鹏子,有《清寂遗居文集》。

  9.河南新野马氏
  
  马化龙(1549-1603),万历五年(1577)进士,马之骏父。马之骐(1580-?),马之骏兄,有《静啸堂诗》八卷。马之骏(1588-1625),字仲良,与其兄同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有《妙远堂全集》四十卷,《妙远堂诗集》十四卷,《妙远堂诗钞》五卷。

  10.云南永昌闪氏
  
  闪继 迪 (?-1637),字 允 修,万 历 十 三 年(1585)举人,一生着作颇多,有《羽岑园秋兴》《吴越吟草》《广山先生集》等,可惜均已佚失,《滇南诗略》、《诗源》等书中存其诗60余首。闪仲俨(1597-1642),字人望,一说字中畏,闪继迪长子,天启五年(1625)进士,闪仲俨着有诗集,已佚,现仅存诗一首,《寄答萧五云孝廉》。闪仲侗,字士觉,号知愿,闪继迪次子,天启七年(1627)举人,有《鹤和篇》三卷。

  11.山东胶州法氏
  
  法若真(1613-1696),字汉儒,号黄山,法寰子,顺治三年进士,有《黄山诗留》十六卷,《黄山集》(有六卷本、二卷本)。法樟,字岘山,法若真子,有《又敬堂诗草》。法橒,字舆瞻,一字书山,法若真子,康熙十八年进士,有《书山草堂诗稿》二卷。法宗焞,字中黄,法橒从子,有《墨山堂全集》《铁麓山房诗》。法辉祖,字稚黄,法橒从子,有《念庐诗》四卷。法坤振,法若真曾孙,字兰野,一字怡斋,有《怡斋集》四卷、《西墅词》一卷。法坤厚,法坤振弟,字南野,一字黄裳,有《荫松堂诗集》十六卷,《白石居文集》四卷。法士谔,法坤宏从子,字尺永,有《疥驼集》《艾炷集》《拟金源宫词咏史》《小乐府》。

  12.浙江仁和丁氏
  
  丁澎(1622-1686),字飞涛,号药园,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有《扶荔堂诗稿》十三卷,《扶荔堂诗集选》十二卷,《信美轩诗选》一卷,《扶荔堂文集》十二卷,《扶荔词》三卷。丁潆,丁澎弟,字素涵,号天庵,有《青桂堂集》《秉翟词》一卷。丁灏(1637-1718),字勖庵,《鼓枻文集》。顾永年,丁澎女婿,有《梅东草堂诗集》(有七卷本、九卷本)。

  13.江苏泰州俞氏
  
  俞铎,俞楷父,清顺治九年进士。俞瀔,俞铎侄孙,俞梅父,字锦泉,号言隐,有《留香阁诗选》。

  俞楷(约1652-1710),字陈芳,号正林,俞瀔子,有《俞子弟一书》十三卷,《霄峥集》选其诗。俞梅(1669-1718),字师岩,一字太羹,俞濲次子,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有《云斤诗集》不分卷,《甲申集》一卷,《梦馀集》一卷,《承仁堂诗集》一卷,部分作品收入到《霄峥集》。俞焘,俞梅子,《霄峥集》选其诗。俞廷元,字素兰,俞堉、育圻姐,工诗。俞堉,俞焘子,字容万,号衡皋,有《率意吟》一卷。俞圻,俞焘次子,字越千,号让林,有《剪春词》一卷(今存),《剪烛吟》一卷,《截流吟》。俞国监,俞圻子,字玉衡,号澄夫,有《樵月山房诗集》。

  14.江苏山阳杨氏
  
  杨开沅(1662-1713),字用九,号芷畹,杨臣子,康熙四十五年进士,有《杨禹江集》不分卷。杨开泰,杨开沅弟,字汇征,有《春帆》《南村草堂》,《爱日轩诗》一卷。杨庆之,杨开沅五世孙,字云五,号笏山,有《一草亭诗草》六集六十卷。杨才瑰,字赋臣,康熙三年进士,有《廿一史纂要》,《云间皋声堂诗》二卷。杨光曾,杨才瑰后裔。杨寿恒,杨光曾之子,字大声,号弢也,有《蠡测集》《热恼篇》《梅花书屋诗钞》,惜不传。

  15.福建福州萨氏
  
  萨玉衡(1745-?),萨大年父,字葱如,号檀河,有《白华楼诗钞》四卷,《焚馀稿》一卷,《白华楼诗钞笺注》五卷,其子萨大年笺注。萨大文(1820-?),萨大年兄,字肇举,号燕坡,与弟合着《荔影堂诗钞》二卷。萨大年(1826-?),字肇乾,号兰台,(字兰台?),道光三十年进士,与兄合着《荔影堂诗钞》二卷,《白华楼诗钞笺注》五卷,萨大年笺注。萨察伦(1785-1862),字肇文,号珠士,有《珠光集》四卷。萨龙田(1811-1881),萨察伦族弟,字肇珊,号 燕 南,有 《湘 南 吟 草》一 卷。萨 树 堂(1814-1849),字大滋,萨察伦子,有《望云精舍诗钞》一卷。

  16.浙江钱塘李氏
  
  李若虚(约1755-1824),字实夫,有《实夫诗存》六卷,《海棠巢词稿》一卷。李瑜,李若虚之子,字念南,有《怡云书屋诗钞》《李念南诗集》不分卷,《李子瑾文录》二卷。李璲,李若虚侄子,有《白鹤山房诗钞》不分卷。

  17.江苏南京蒋氏
  
  蒋国榜,辑《醇雅堂诗略》六卷,有《饮恨集》。蒋国平(1894-1911),字平叔,蒋国榜弟,有《平叔诗存》二卷。明清时期回族文学家族的文人,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据笔者统计有142部文学作品集,其中保存下来流传至今的有811的作品未能完整保存下来,遗稿被后人整编成集。如福建晋江丁氏家族的丁仪,据载他“为诗本性情而谐音律格调,卓然名家”[2].其诗稿如《蜀道之行》《崎岖旅途》都已散失。后来,其孙四处搜集部分,刊刻行世,名曰《归囊遗稿》,仅一卷,光绪刊本福建师大图书馆藏。再如江苏溧阳马氏家族的马从谦着述甚丰,有《四子书心得》《尚书毛诗日记》《札记同兰集》、《诗论稿》四卷、《应制稿》二卷和《诗文集》十八卷,大多佚失。其子有骅将遗稿辑为《竹湖遗稿》。还有的作家仅有个别作品收录在选集里或者地方志中。如云南永昌闪氏家族的闪继迪,一生着作颇多,有《羽岑园秋兴》(一作《雨岑园秋兴》)、《吴越吟草》《广山先生集》等,惜均已佚,《滇南诗略》《诗源》等书中存其诗60余首。有的人甚至仅存一首。据1805年版《宣城县志》载安徽宣城詹氏家族的詹应凤只有《过闲云庵》传世。诗云:“久约到招堤,春游共杖藜。不辞北山路,来向竹林西。远岫封残雪,疏篱带浅泥。十年曾过此,回首忽幽栖。”又如江苏南京金氏家族金贤,《明诗纪事》丁签卷九录其诗《赠刘松隐》一首:“松隐先生屏俗缘,三层高阁咏游仙。我来不解琴中理,但乞松风白昼眠。”[3]还有的作家作品迄今未见,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二、明清回族文学家族的时空分布及其特征

  明清回族家族在地域分布上较广,17个家族分布在八个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陕西、云南。这些家族西北到陕西,西南到云南;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四省之内有11个文学家族。这些家族分布不均、大小不一,有的家族只有两人,如江苏南京蒋氏家族,仅有蒋国平、蒋国榜两兄弟。有的则延续明清两代,二百余年,如福建泉州陈埭丁氏家族。

  (一)明清时期回族文学家族时空分布情况

  为了在整体上对明清回族文学家族进行了解,以便分析其整体特点,笔者据现有材料将这17个家族按地域分为八个地区,并标注时代作为时间坐标,同时统计了各家族的基本情况,包括家族内部人数、考取进士人数、家族创作作品数目及现存作品数目,如表1所示。

  据统计,明清时期的17个回族文学家族按照地区分布分为八类:1.江苏,南京金氏、溧阳马氏、泰州俞氏、山阳杨氏、南京蒋氏;2.云南,昆明沐氏、昆明孙氏、永昌闪氏;3.浙江,仁和丁氏、钱塘李氏;4.山东,益都杨氏、胶州法氏;5.福建,晋江丁氏、福州萨氏;6.陕西,同州马氏;7.安徽,宣城詹氏;8.河南:新野马氏。

  这17个回族文学家族按时间分为三类:一,家族文学活动在明代,包括云南昆明沐氏、江苏南京金氏、安徽宣城詹氏、河南新野马氏、云南永昌闪氏五个家族。二,家族文学活动跨明清两代,包括山东益都杨氏、福建晋江丁氏、云南昆明孙氏、江苏溧阳马氏、陕西同州马氏五个文学家族。三,家族文学活动在清代,包括山东胶州法氏、浙江仁和丁氏、江苏泰州俞氏、江苏山阳杨氏、福建福州萨氏、浙江钱塘李氏、江苏南京蒋氏七个文学家族。

  (二)明清回族文学家族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

  1.在时代阶段上:明代时期,回族文学家族分布较为分散;清代时期则相对集中;且由明至清,家族数量在增加。明代五个家族分别是四个不同的地区:云南、江苏、安徽、河南,较为分散。清代七个家族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四个地区,分布较为集中。

  2.在空间分布上:这些家族多分布在沿海省份,并随着时间发展而兴盛。这17个家族,江苏占了五个,浙江、山东、福建分别两个,云南三个,陕西、安徽、河南分别一个;沿海省份的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有11个家族,约占总数的65%,这11个家族除了江苏南京金氏家族只在明代活动,其余10个家族均在清代或跨明清两代活动,在清代沿海地区家族更为繁荣,浙江的两个家族均在清代发展起来。云南一地有3个家族存在,主要活动在明代,到了清代逐渐没落了。

  3.在作家作品数量上:家族数、家族人数与作品数量及现存作品数量呈正相关。江苏的5个家族有23位作家38部文学作品集,存集22部;云南的3个家族有11位作家13部文学作品集,存集8部;浙江的2个家族有7位作家15部文学作品集,存集13部;山东的2个家族有13位作家29部文学作品集,存集18部;福建的2个家族有15位作家37部文学作品集,存集13部;陕西的1个家族有4位作家10部文学作品集,存集8部;安徽的1个家族有4位作家3部文学作品集,作品均散佚;河南的1个家族有3位作家3部文学作品集,存集3部。可见,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家族越多作家及作品也越多。其中,山东的两个家族作品较其他家族多,保存下来的作品亦多。

  4.在进士数量上:明代进士多于清代,江苏、福建地区进士较多。

  17个回族文学家族中,中进士者,二十八人。其中,有十八位是明代取得功名,十位在清代取得功名。这与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不无关系。在地区上,江苏、福建较多,分别为9人、6人,占进士总数的一半还多。除了云南昆明沐氏、浙江钱塘李氏无进士外,其余十五个家族均有进士,其中河南新野马氏家族父子三人均为进士出身。

  三、明清回族文学家族的几个鲜明特点

  (一)家族文人既有结社雅集,又不囿于文学创作

  这些诗书传家的家族风雅大兴,常常集会结社,创作雅集,不少因创作赢得诗名;然而他们又不囿于文学创作,对于书法、绘画、农业、水利等多方面均有涉及,展现出另类风采。山东益都杨氏家族的杨应奎辞官归乡以后,与石存礼、刘澄甫等八人结诗社于北郭禅林,所作诗作收入《海岱会集》。不少回族文人在当时亦有诗名。又如浙江仁和丁氏家族的丁澎因与同里陆圻、柴绍炳、沈谦、陈廷会、毛先舒、孙治、张纲孙、虞黄昊、吴百朋十位诗人结社于西湖之滨,合称“西泠十子”.丁澎通籍北上后与宋琬、施闰章、张谯明、周茂源、严沆、赵锦帆,唱酬日下,因又称“燕台七子”.还有的是回族文学家族里的成员并称。如丁澎与仲弟景鸿、季弟潆皆以诗名,时称“盐桥三丁”.江苏南京金氏家族的金大车金大舆两兄弟,江南诗坛,负有盛名,并称“金陵二金”.江苏溧阳马氏家族的马世俊与同胞兄长马世杰,两人都以诗闻名于江右,时人并称“二马”.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回族文人在创作有一定的成就,同时回族文学家族内部文学风气甚浓。

  回族文学家族内的文人不仅仅囿于文学创作,不少诗书画兼擅,有的还身兼数能。如山东益都杨氏的杨应奎平生喜爱博览群书,精研王右军书法。江苏溧阳马氏家族的马一龙,亦擅长书法,他的书法在当时也很有名,而且研究领域很广,并对自然科学研究也有涉及,至今还有《农说》一书。

  山东胶州法式家族的法若真,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书画作品。历来论者谈及法若真书法,皆认为此人才气横溢、不受拘束,书法“惟其意所欲为”.着名文人安致远在《黄山诗留》中说:“盖少时以诗名,书画则其余。”陕西同州马氏家族的马鲁,罢官后.居家课徒读书白娱。“关学谈理者多,而游艺者少。自天文、地理、星命、壬遁、勾股之术。无不精研细究,而类着之,其诗文工力尤深”[4].江苏山阳杨氏家族的杨开沅,注重实用之学。对于东南一带,特别是他家乡一带的江淮水利很有研究。

  出仕后,他写给康熙帝有关东南一带水利问题的文字,受到康熙帝的赞赏。帝又命他编修《方舆考略》,并参加编写《御选唐诗》《月令辑要》等书籍,足见其学问渊博。这些都展现出回族文人在各领域的才能。

  (二)才气不凡的女性作家

  回族文学家族人才济济,不仅男子诗文并长,女儿也展现出不凡的才气,不少家族内出现女性文人。如福建晋江丁氏家族的丁报珠,丁炜女儿,字含章,聪慧过人,幼承家学,能诗善文,年十九未嫁而卒,曾作《越中寄父》一首,诗云:遥望白云飞欲回,亲闱长隔蓟门隈。凭栏乡国知何处,寂寞庭前花又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