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少数民族文学及其研究的宏观话语范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03 共7623字
摘要

  对于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之间的关系,目前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两者相似性。仁钦道尔吉在《关于阿尔泰语系民族英雄史诗、英雄故事的一些共性问题》[1]中,探讨了英雄史诗、英雄故事在"题材、情节和结构"、"英雄与恶魔搏斗""、英雄特征"等方面的共性,提出有的整体相似、有的部分相似。巴·丹布尔加甫在《新疆蒙古英雄故事浅析》[2]中,总结了他在新疆蒙古族地区记录了 40 多篇英雄故事,它们的内容与英雄史诗几乎完全相同,并探讨了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在散韵、乐器、情节等方面区别。两位学者并没有把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归为一类。巴·丹布尔加甫认为英雄故事和英雄史诗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民间文学体裁。

  二是认为两者相同。阿地利·居玛吐尔地在《论突厥语族民族史诗类型及分类》[3]中认为,两者虽然在术语上自相矛盾,但不能无视它们的关联。在 2012 年第四期 IEL 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讲习班报告上,他提出要把英雄故事纳入英雄史诗范围,两者属于一个类型。

  就在这次史诗讲习班上,斯钦巴图以青海民众对蒙古英雄史诗与英雄故事散韵形式都相同为依据,提出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没有分界线。德国学者卡尔·赖歇尔(KarlReich)则认为有些英雄故事篇幅数千行,因此,对它使用"史诗"这个术语要比使用"故事"更为公正些。[4]

  三是两者不同。俄罗斯神话史诗专家 E·M·梅列金斯基(E.M.Meletinskij)认为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有着本质的区别。俄罗斯学者普罗普也强调他们的区别,[5]认为"勇士歌"意味着演唱,民间故事意味着讲述,叙事体(婆维斯特)意味着阅读。[6]

  乌日古木勒认为,从情节结构上很难划清两者关系,主要区别还在于史诗的圣神叙事性,史诗脱离仪式则失去圣神性,很容易演变为英雄故事。[7]李丽丹在《论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讲述的英雄故事》[8]中,从主题、母题角度阐述了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关系,认为两者存在差异。

  对于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的关系,笔者则认为涉及"同源"与"转换"问题。在阿尔泰语系各民族中,蒙古语族、突厥语族民族的英雄史诗与满 - 通古斯语族民族中的英雄故事是"同源"关系,具有共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土壤。在不同的社会地理文化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文类样式。

  学界一般认为,英雄史诗主要存在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突厥语族和汉藏语系诸民族。对满 - 通古斯语族民族有无英雄史诗一直是争论的话题。其中,对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学界就有不同认识。徐昌翰认为,它们属于说唱文学,认为其内容虽有强烈的英雄性,但缺乏行动的民族规模,缺乏个性化的英雄形象,也未产生出集中完整的神话故事体系。[9]

  潜明兹认为,《伊玛堪》《摩苏昆》具有英雄性,但尚未发展为成熟的英雄史诗,属于英雄史诗范畴的英雄复仇故事。[10]马名超认为,《伊玛堪》《摩苏昆》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英雄史诗的亚种。即兼有诗体韵文和散文讲述体两种语言成分的讲唱类型(或称说唱类型)。[11]

  上述学者还是在英雄史诗、英雄故事、说唱文学上进行争论,但无论怎样争论,他们都认可一点,那就是有一部分《伊玛堪》《摩苏昆》具有英雄性,也就是说认可一部分《伊玛堪》《摩苏昆》属于英雄故事。

  对《伊玛堪》中的英雄故事较早认定的是民族学家凌纯声。20 世纪 30 年代,他在所撰写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说:"据 Jochelson 氏的调查,英雄故事在土耳其雅库特(Turkish Yakut), 蒙古布利雅(MongolBuryat)楚克欺(Chukchee),科利雅克(Koryak)人中都是有的。---这样看来,英雄故事是起源于蒙古、土耳其的。雅库特是故事,故事中英雄征讨的目的是在得妻寻姊,英雄间比武和夸耀武艺,这些是和赫哲故事相同的。"[12]

  凌纯声把采集来的 19 篇故事分成四类,即英雄故事、宗族故事、狐仙故事、普通故事,其中英雄故事有14 篇,占绝大部分。到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学界又采录到《安徒莫日根》《爱珠力莫日根》《松香德都》等数篇作品,至今已调查搜集到 20 余篇英雄故事。对于《摩苏昆》,徐昌翰认为":其中呈较古老形态的是一些英雄说唱故事,它们很可能同蒙古英雄说唱传统有着一定渊源关系。"[13]

  对于鄂伦春族英雄故事典型的有《英雄喜勒特根》《伦吉善和阿依吉伦》《阿拉坦布托》《阿拉塔尼》。[14]

  满族的《乌布西奔妈妈》《天宫大战》《恩切布库》《西林安班玛发》等篇目俗称"神龛上的故事",也称"窝车库乌勒本",是满族一些姓氏萨满讲述的萨满神话故事。以郭淑云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乌布西奔妈妈》属于英雄史诗,其他故事也都程度不同地具有史诗性。[15]

  鄂温克族典型的英雄故事有《沙嘎吉嘎拉岱汗》《聘娶多道布金可汗的女儿》《宝吉勒岱汗》《阿拉坦乃夫》。锡伯族典型的英雄故事是《额尔登巴图》,由《七兄弟和七姐妹》《别有洞天》《蛇王三难女婿》《七好汉斗邸枭精》《历尽磨难归故乡》五部分组成。[16]

  也就是说,满 - 通古斯语族五个民族都有英雄故事。如果要讨论这些民族的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的关系,那么我们要回到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口头传统中。对于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的共性问题,仁钦道尔吉所论的"题材、情节和结构"的共性,基本由婚事斗争故事与征战故事组成。巴·丹布尔加甫总结的新疆蒙古故事六类,基本也属于婚事斗争故事与征战故事。这就是说,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的共性因素中最突出的是具有相同的主题。此外,仁钦道尔吉所论的"英雄与恶魔搏斗"的共性,在巴·丹布尔加甫调查的新疆蒙古故事中也都存在。英雄"莫日根"与恶魔"莽盖",是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口头传统中普遍存在的两种对立形象。也就是说,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另一共性因素是具有相同的母题。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共性因素是具有相同的主题与母题,如果不具备相同的主题或母题,那么不能认为某类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有关联。比如,达斡尔族乌钦《少郎和岱夫》,这部作品产生于 20世纪初,是根据 1917 年至 1919 年间发生在龙江县(今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罕伯岱屯以少郎和岱夫为首的达斡尔族农民起义事件,经过多年口头流传和民间歌手演唱而成的。这部作品属于近代英雄叙事诗,而不是英雄史诗。由"少郎岱夫乌钦"派生出来的故事虽属于英雄故事,但与本文所论的英雄史诗没有丝毫关系,不具备传统的相同主题和母题。因此说,我们所论的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要讲时代性,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是在氏族、部落战争的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形成的。

  满 - 通古斯语族民族的英雄故事中,它们具有婚事斗争与征战故事的主题,具有"莫日根"、恶魔等相同的母题。也就是说,满 - 通古斯语族民族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具有共性因素。由此,我认为满 - 通古斯语族民族英雄故事与蒙古语族、突厥语族民族的英雄史诗具有同源性,即它们具有共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土壤。

  既然满 - 通古斯语族民族英雄故事与蒙古语族、突厥语族民族的英雄史诗是"同源"关系,那么为什么满 -通古斯语族民族英雄故事没有发展成为繁复的英雄史诗?这就涉及不同的历史地理条件。

  在谈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跳出满 - 通古斯语族英雄故事圈子,从东北民族视角思考这一问题。对英雄故事的说唱形式,徐昌翰认为,满 - 通古斯民族说唱故事具有共同特点,"说唱交替,特殊的宣叙腔调,特有的衬词,唱段具有表达人物语言的功能,而讲述部分具有表现故事情节的功能等等。"[13]

  他认为,这种说唱故事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主要在东北民族中比较普遍。原因就是东北民族还没有像西北民族那样典型的英雄史诗。而东北民族这种说唱英雄故事就是典型的文类样态。达斡尔族也是东北民族,尽管属于蒙古语族,但由于达斡尔族生活在东北,共同生活地域造就达斡尔族英雄故事的形成。达斡尔族英雄故事较多,有数十篇。东北巴尔虎蒙古人讲述的英雄故事没有乐器伴奏,说唱富于乐感。蒙古族学者满昌称其为"散文史诗",以区别卡尔梅克韵文史诗、扎鲁特和科尔沁地区的朝尔史诗。[17]

  由此认为,东北民族英雄故事是一种独特的口头传统样式。那么,东北民族英雄故事为什么没有发展成为英雄史诗?笔者试从与满 - 通古斯语族民族关系紧密的达斡尔族英雄故事与英雄史诗的关系来回答。

  达斡尔族不缺乏英雄史诗产生的氏族、部落战争历史条件。《阿勒坦嘎乐布尔特》和《绰凯莫日根》这两部史诗就反映了氏族、部落战争的社会现实。阿勒坦嘎乐布尔特和绰凯莫日根是英雄时代的部落首领,都有征服对手的故事情节。按照通常认为的英雄史诗具备抢婚型史诗和氏族复仇型史诗的类型看,《绰凯莫日根》具备这两个类型,而《阿勒坦嘎乐布尔特》属于氏族复仇型史诗。不过,它们都属于中小型英雄史诗。达斡尔族还没有看到留存的大型英雄史诗。

  达斡尔族也不缺乏英雄史诗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达斡尔族有丰富的神话、传说等散文体文学体裁,也有丰富的祭词、萨满诗、祝词、赞词、古歌谣和谚语等韵文体体裁。也有散文体作品与韵文体作品相结合而形成的原始叙事体裁。以上所说的文类,在达斡尔族文化生活中广泛存在。

  那么,为什么达斡尔族没有发现更多的英雄史诗?达斡尔族缺乏孕育产生繁复英雄史诗的社会现实。我们知道,与达斡尔族毗邻的蒙古族,不仅有大量的中小型英雄史诗,更有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封建领主之间的战和民族之间的战争是长篇英雄史诗的产生的社会基础。《江格尔》的主要部分就形成于 15 世纪至 17 世纪初的 200 年间,《玛纳斯》第一部分产生在 13-16 世纪,其他 7 部约在 16-18 世纪形成。那么,在这些时间段,达斡尔族的社会历史发展是怎样呢?一般认为,达斡尔族是契丹的后裔。达斡尔族先民契丹族所建的辽国存在时间是公元 907-1125 年,随后辽国与西辽国先后被金、元所灭,至此契丹族分散在各地,根据历史记载,一少部分契丹人在北方艰难生存,可以说 12 世纪以后一蹶不振。因此说,达斡尔族及其先民契丹族不具备封建混战的条件,也就无法产生出长篇英雄史诗。没有长篇英雄史诗,自然也就很难产生职业艺人。因此,在氏族、部落时期产生的中小型英雄史诗没有发展起来,而大量中小型英雄史诗逐渐衰落,和早期的英雄故事混在一起。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