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儒道文化在前山水画艺术风格产生中的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19 共2481字
论文摘要

  1 概述

  相比于其他文化艺术来说,中国山水画艺术经过了一个长期发展、蜕变的过程。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其离不开中国悠久文化的熏陶。而在前山水画文化发展中,当时的统治者与社会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较大,其中,庄子、孔子、老子是非常典型的代表人物,他们分别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义,促使人们从最初具备自然的观念,开始逐渐欣赏、感受其大自然的美,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大自然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利用。因此,本文重点对儒道文化对前山水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探析,以供交流。

  2 儒道文化对前山水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实际上,我国的前山水画更多的是展现了早期时代的自然风景面貌,绘画者通过对山水、人物的处理来展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充分体现了画家的思想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的是无为而治,其主要是通过利用辩证方法来看待问题,这也为后续中国哲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时,老子在对中国山水画进行分析时,比较侧重于天水合一的山水观念。老子认为只有真正置身于无无为的状态下,才会更好、更真实的感受到大自然山水的独特美感。我们都知道,庄子是老子门下的得意学生,在后期的时代发展中,也是由庄子继续传承与发扬了老子主张的道家思想。但是,庄子的思想观念中,人与天是两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对立性,人们只有彻底抛下了功名利禄的约束,才会从伪装的假面中脱离出来,用心去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因此,在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已经十分洒脱,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也是道家思想文化对山水画的重要影响。

  如果提高儒道文化,我们不得不特别介绍一个代表人物,那就是孔子,其作为当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几百年来,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们的思想观念。而无论是道家文化,还是儒家文化,都分别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后期社会发展中,这些儒道文化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山水画艺术风格,改变了我国很多画家对山水画的传统观念。其中,孔子主张的是认知思想理念,是将仁作为重点核心内容,同时也对早先社会的美学观念产生了一定的约束。所谓的人和具体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一直以来的理念追求是为了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

  孔子对于山水画的理论知识有着自己独有的见解,对于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有着较大的影响,孔子主张将人、山水、艺术风格这两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向世人们清楚展示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因此,在收到儒道文化的熏陶下,画家在对山水进行绘画时,增加了一种尊敬、欣赏的心态,也为人们开发更多自然资源提供了充足的自信心。

  众所周知,无论是庄子、老子、还是孔子,他们虽然有着自己学派主张,但并不是绘画方面的专业学者,而他们所提出的儒道文化对于当时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提出了很多价值的山水理论与思想观念,而这种文化,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也对中国,甚至全世界的美学艺术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古代时期,孔子是一名代表性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对于艺术美学的评审标准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审美标准,另一方面则是艺术审美标准”,而这两者的表现形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表现的是人与礼的观念,后者展现的是善与美的观念。这就要求了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形式不仅要具备美的特征,还要具有善的道德规范,有着明显的社会性。

  他的美学标准,艺术在“据于德,依于仁”的人性境界中树立并开创“善“”美”,对治理国家起到了教化作用。他的思想观点历来深受统治阶级的尊崇和欢迎。他的主要观点完全能使有艺术修养的艺术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其创造的艺术在各个统治阶级中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也在各个时代演绎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并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一儒家思想已在中国历代人民的思想形态中根深蒂固。对大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和对山水“善”“美”的认识及崇敬也深深影响着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山对于孔子来说宽厚仁慈、稳重、包罗万象,巍峨屹立;水更是具有“和善”“、秀美”、动静相和、母仪之德。孔子将山水人格化,形成中国文化的人格定义,对山水这个艺术符号似乎存有“父亲”的伟大和“母亲”的美与善,这种人格精神的导向是后人认识山水、描述山水、绘画山水、寄情山水的重要形成元素。山水不仅是让人“乐”的对象,而且还具备了“乐”的属性,使人格的倾向和人生的终极目标相结合,从山水中领悟到人生之“道”。从“中和之美”到“乐山”、“乐水”,都是教育人们解脱世俗烦恼,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找寻到保持人固有的“仁慈”“、善良”的本性。

  从我国古代大量的山水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汉代时期中,画家们就已经能够对人物、河流、山川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处理,普遍采用了以小见大、前后有序的绘画技巧。这也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更为行军打仗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充分满足于了统治者与社会群众的需求。进一步验证了在《山海经》中地图的出现。在秦朝时,就流传出了“荆轲刺秦王”中“图穷匕首见”的典故。后来,在秦汉时期的文献及出土的器物中,历史学者也发现了这些地位。这就足以说明早期的山水画已经被人们应用于生活中的地理性绘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利用简单的绘画方法来描绘出山川河流的大概面貌,这也为中国后期山水画发展提供了更多宝贵的资料,更是山水艺术风格形成的基本条件。当前,大部分山水画作品,例如:张衡的《地形图》、张衡的《地形图》等,都证实了山水画起源条件的“山水画起源的条件之一”的观点。

  结束语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孔子为主的思想观念,就已经开始对山水画理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样的,儒道文化也对早期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从前山水画作品中就可以领略到当时大自然的风光美貌,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思想。

  参考文献

  [1]马鸿增 .浑厚雄壮的水墨世界 ———徐天敏及其山水画艺术 [J]. 美术,1997(9).

  [2]商守善.土家族民居建筑与山水画艺术 [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3]范迪安 .凡我仰希 ,期山期水 ———写在“ 当代山水画八人展 ” 前面[J].中国美术馆,2006(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