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陈洪绶独特的人物画风格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25 共2536字
论文摘要

  作为一代绘画大师,陈洪绶用娴熟的艺术技巧和非凡的艺术天分成就了自己"超拔磊落、迂拙怪诞"的人物画风.他所绘制的人物形象都奇特、怪异、夸张,充满了"怪诞"的感觉,其人物造型大胆、线条运用独特、位置经营巧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物画艺术风格.本文从以下几点对其人物画风格特征进行分析.

  一、人物造型大胆

  明朝早中期,"古意论"在人物画坛中颇为盛行,但其只重形式,缺少面部表情刻画,从而使作品有形无神,成就远小于前朝.而陈洪绶的出现为明代画坛带来了新的血液.他痴迷于晋唐高古,学习吴道子、张旋、周昉,临摹李公麟,深得其法又有独到的见解.他以古为法,化而为新,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极具变异特色,造型奇骇怪异又古拙挺秀,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具体来讲,其造型特点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人物造型几何化特征明显.陈洪绶人物画中的人物外轮廓常被他处理为近似三角形,显得随意而又自然.例如,《来鲁直小像轴》《斜倚熏笼图轴》《观音像轴》中对人物的造型采用的就是"上锐下丰"的三角形造型手法,使得人物造型典雅沉稳.

  此外,陈洪绶在对人物造型进行处理的时候,会在人物脚边下摆、衣裙袖口或是出脚处,向右或左绘制出夸张的尖角,以展现出几何中的锐角收势.如《阮修沽酒图轴》《杨升庵簪花图轴》中衣袍像灌风,锐角大幅扬起,几何画特征明显,动势强烈,给受众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人物造型比例夸张.除了早期的绘画之外,陈洪绶的大部分人物画,不论是仕女还是男性,都是采用的头大身小的夸张的比例变形.画中人物头部阔大,脖子很短,肩也极窄,甚至没有肩,相貌凛然奇崛,身材短小敦实,整体比例甚至可以夸张到大约三个头长.这种夸大人物的头部,相对减少身体比重,着重刻画人物神情的手法,使得人物更加生动传神,更具感染力,并赋予了人物一定的漫画色彩和抽象性.例如,陈洪绶的《观音罗汉图轴》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处理就使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将画中人物的眉头呈现下垂倒"八"字形,细长眼睛呈上挑"V"形,鼻头极大,嘴唇很小,脸被拉长,下颌也大多呈圆方形,从而使整个人物面部表情生动形象.

  再次,夸大人物大小对比,借以突出主要人物的气质.在陈洪绶的人物画中,形象高大的为主要人物,矮小的为陪衬人物,地位高低、主次关系等都可以通过这种大小对比比例进行直观的判断.例如,陈洪绶对《夔龙补衮图》中的小姐、旁边两丫鬟以及后面众丫鬟的刻画是由大到小的,小姐最大,而身旁及身后的丫鬟则比较小.通过人物大小对比,空间层次更明显,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更加突出.此外,陈洪绶还对人物的动作进行夸张扭曲,使人物的动势增强,人物造型也因此呈现出扭而挺的状态,视觉冲击力极强.

  二、线条运用独特

  线条作为中国画画面结构的基本组成元素,不但是一种抽象符号,更是富有生命力、充满激情的存在,其在画面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在陈洪绶的绘画作品中,他大胆借鉴了张萱、周昉、吴道子、贯休、李公麟等用线技巧,并对线型变化及平行统一进行了探索,使他的人物画线条遒劲有力又富有生命力,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

  在用线风格上,陈洪绶人物画中的线条多为圆劲形,圆中带方.尤其是在人物衣纹的勾勒上,更处理得疏密有致,时松时紧,使人物飘忽灵动,衣服如云彩附身,再加上强烈的动势,带给人奇异的美感.

  例如,《阮修沽酒图轴》《钟馗像轴》中人物的衣纹都是方折之线,从而使人物风骨嶙峋,峭立挺拔.同时,他注重躬身、转体之势,使人物线条奇异怪诞,带有强烈动感.如《观音罗汉图轴》中,观音全身造型采用的是圆润曲线,裙角下摆的纹路则刻画了云团浪花,具有极强的装饰性.而立于两旁的罗汉全身造型为方折线,衣褶清劲近于垂直,有疏有密.两种人物形象相互对比,神态互相呼应,从而形成了庄重稳定而又和谐统一的画面.

  三、位置经营巧妙

  经营位置也叫构图,即依照不同的绘画题材和主题,布置物象各部分以构造出一个完整协调的画面.

  构图是画家绘画前的首要考虑因素,它事关绘画的成败,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均是如此.陈洪绶在构图方面讲求呼应、简净、虚实结合,力图突破常规,实现艺术效果的理想化.

  展开式构图是陈洪绶常采用的方式,也是中国画的传统构造法中的经典形式.展开式构图常采取的是三点透视法,即同一场景中既包含景物,又包含人物,且同时向左右两个方向展开,例如,《陶渊明归去来图卷》《雅集图卷》等采用的都是展开式构图.

  画家恰当地安排处理了画面上人物的位置,使每个场景中既独立,又相互影响,并且将主要人物放在画面的突出位置,这样,一幅画卷就被完整和谐地呈现出来了.

  另外,陈洪绶的构图还注重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有露有藏,以达到虚实结合的效果.在对物象要素进行处理时,他比较注重聚散、疏密、远近、浓淡等的相互对比,并讲究留白,以求虚实相生.留白,即用虚代实,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如在《屈子行吟图》中,陈洪绶采用取舍法,不画背景只画人,用大片的留白来表现空间的虚无缥缈之感,使主人公的孤寂之情更为突出.图中屈原身佩长剑,衣服宽松,发冠很高,眉头皱着,双目敛着,满是痛苦悲伤.大片留白的画面给人只有一天一地一人之感,造型简练概括,但屈原忧国忧民的形象却更加生动,画面的感染力也随之增强.

  再者,陈洪绶在构图的时候,还善于采用抬高视平线的构图方法,即把画中主要人物安置在画面较高处,从而形成一种仰视的感觉,这种构图方式突出了中心人物,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使画面更加开阔.尤其是在画观音图的时候,抬高视平线的构图方式能够更加凸显出观音法力无边,降妖除魔、为民造福的高大的形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陈洪绶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艺术大师,他既师法古人又力求创新,在向前辈大师学习的同时不忘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对我们现代绘画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其告诫我们要想在艺术上取得一番成绩就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立足当代,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涌泉.《陈洪绶年谱》.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2]徐建融.《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李维琨.《中国巨匠美术丛书之陈洪绶》.文物出版社,1998.

  [4]清张廷玉等.《明史.卷 282》.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5]祝重寿.《中国插图艺术史话》.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王伯敏.《中国版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7]翁万戈.《陈洪绶》.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8]刘平,刘春编.《明代人物画风》.重庆出版社,1997.

  [9]裘沙.《陈洪绶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