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战略定位理论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10 共10979字

  1研究说明

  1.1研究背景

  我国企业生存的平均寿命远不及欧美企业,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则更短。尤其是最近20年内逐渐兴起的建筑行业。朝夕之间,市场上就涌现出诸多的建筑工程公司,而这些企业最终的命运却各有不同。一个企业从成立到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再到逐渐退出市场,这期间要历经多少机遇与挑战。能够不断适应挑战并及时作出调整考验的是企业家的管理能力,而其管理能力的主要体现则是对于整个企业战略定位的把控。

  H建筑工程公司是位于我国三线城市的一家建筑施工企业,企业尚处于初创期,企业目前的战略定位还不清晰。本文的主要意图旨在找到H建筑工程公司的恰当战略定位,为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SWOT等科学的战略管理方法为H建筑工程公司进行战略定位选择,并制定其长短期的战略规划。最终目标是使H建筑工程公司能够长久的发展,在保证利润率的同时,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品牌效应。

  1.2研究意义与价值

  H建筑工程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目前尚处于创业期,是一家具有多项房屋建筑相关领域专业资质的施工企业。其主营业务也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施工项目。公司在占据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宄其根本原因是企业战略定位还不够清晰。本论文将针对H建筑工程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宄其根本原因进行展开讨论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以及公司今后的战略定位,以期实现对公司今后发展带来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建筑施工企业战略定位的研宄,以及国内建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以H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定位选择作为实际参考,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其他企业进行战略定位提供参考。

  2企业战略定位理论概述

  2.1国外定位理论诞生与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产生于欧洲,理论产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首先产生的是战略管理的概念,后经过分化产生出战略定位的专业理论,经过市场的不断作用以及学者对战略定位的不断归纳总结,提出了目前广为流传的三种典型战略定位理论,分别是:内外互相匹配式定位法、由外而内式定位法、由内而外式定位法。定位这一理论最早有迈克尔。E.波特提出,并形成了定位学派。基于战略定位是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战略定位学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主的重视而成为关键环节。随后,企业战略定位在迈克尔。E.波特的不断研究下,其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详实,并且不断地出现新的学者对其进行修正、填充。

  我国学者在战略定位方面较有价值的研宄也大多来自2001年之后,并且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国特色",如何进行战略定位也要因企业而定。对于私企、民企等竞争相对激烈的企业而言,战略定位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我国的学者研究企业战略定位主要包括对整个产业环境的动态扫描、对于企业内部环境的动态扫描、利润区定位、竞争战略定位以及企业边际定位。

  定位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市场营销学领域,1972年,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联合发表了文章《定位时代》阐述了营销学领域中关于市场、产品、品牌等的一系列定位问题,此后这一系列定位问题就成了企业营销领域关注的重点。将定位由营销领域转向战略领域的领军人物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波特对于战略定位的研宄主要针对的是产业结构和竞争对手⑴。并且认为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战略定位,产业结构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它不仅仅影响着企业自身,也对竞争对手来带同样的影响,企业的战略定位分析要包括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同时,企业外部环境还包含着企业的竞争对手,针对竞争对手形成竞争战略的实质就是要在企业与其环境之间建立联系。总而言之,波特关于战略定位的研宄主要集中在外部环境上,并且认为企业最佳的战略定位就是在外部环境中获得最大竞争力。这显然是受到了营销中定位理论的影响[2].

  在随后的战略定位研究领域,外国学者将目光主要移向了竞争定位,依旧受到营销中定位理论的影响,认为企业竞争定位具有决胜行作用。对于这一方向的研宄仍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波特认为战略定位首先要对企业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在全面了解对手之后,可以做出最佳的竞争定位,而企业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企业在下一阶段产品的开发,客户的选择以及要发展的市场方向,并且企业对于竞争战略的定位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进入到20实际90年代中期,迈克尔波特对于其以往关于战略定位的研宄进行了总结,认识到了自己关于战略的认识过于局限,过多的受到了营销学的影响,这对战略管理,特别是战略定位未来的发展法相有着重要的意义[(。迈克尔波特在重新反思过后认为战略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具有前瞻性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它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考验着企业家的决策能力。战略定位也不能仅仅是对竞争者和竞争优势的识别。而应该是站在战略管理的角度上对于企业经营活动具有指导性的定位识别。波特指出了以利益为导向的战略定位方法「5].总之,迈克尔波特关于战略定位的主要方法是对于外部环境的识别以及如何利用外部环境获取企业的最大利益。笔者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对于战略定位了有了全方位认识的学者是来自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安德鲁斯,安德鲁斯在其着作《公司战略概念》中对于战略定位理论的研宄对于后期所有的学者进行战略定位分析,特别是竞争战略提供了方法,这就是着名的SWOT矩阵。SWOT矩阵要求两个考量方向,四个考核维度。用矩阵的方法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并通过理论匹配的方法对企业如何做出战略选择进行指导。两个方向分别来自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四个维度分别是针对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针对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通过矩阵的匹配可以获得企业目前的竞争角色。

  这仅仅是进行战略定位分析的第一步。

  对于战略定位理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另外一位学者是来自加拿大的明茨伯格。他认为耳朵企业战略是企业与环境的一种较量力量。企业内部要有条件与外部环境相匹配,企业在进行产品、顾客、市场是都需要切合战略进行定位。明确企业自身的位置[7].

  归纳一下外国关于战略定位相关理论研究的思维过程不难发下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战略定位是战略管理的焦点还是受到了普遍学者的认可。战略定位的焦点由关注外部环境转向关注内部环境后又转变为内外部相结合,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企业如何进行战略定位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安德鲁斯的分析框架成为分析战略定位的主要方法,企业在进行战略定位选择的时候更加具有针对性,SWOT矩阵为企业对于解决了能够做的"和"可能做的"之间的选择难题。战略定位理论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趋势为整个企业战略理论提供的指导,并且给中国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伴随理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我们不难看出,战略定位的理论研究者对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认知正在逐渐产生变化,这对企业管理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企业的决策层,我们可以称之为企业家的那部分人。他们要对企业内部环境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又要对企业外部环境有全面的掌握,可以随时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调整。战略定位的理论和方法为企业家进行决策的时候提供了帮助,而企业战略定位的思维模式其实决定了整个战略管理境界的大小。如果只关注外部环境,以外部环境为导向,企业容易陷入永远在进行选择的困境。如果只关注企业内部环境,企业的发展不是竭泽而渔就是缘木求鱼。两者相结合的进行选择才能为企业战略定位提供真正有效用的指导。

  2.2国内战略定位理论研究现况

  战略管理这一学科最早起源于欧洲国家,后又衍生出了战略定位学、战略设计学、战略计划学以及企业家战略等学派,而我国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接触"战略"管理并将其运用到企业操作中。我国的学者对战略定位如何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条件下能够发挥出左右进行了研宄。

  强志源、陈英毅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管理》一文中对有关战略定位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提出如下意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我国的企业将不再是由政府做主而逐渐转向将企业自理,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应该充分把握寂静规律,认清竞争环境,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判断,认准目标市场,合理定位[8].

  周听祥在《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战略管理》一文中提到,我国的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是具备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应与中国的文化相结合,这也是我国企业立足国情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企业优于外企的条件,应该合理把握,实现:战略+文化=卓越的公式[9].

  李庆华在《企业战略定位:一个理论分析构架》一文中首先回顾了企业战略定位理论的历史沿革,并对安德鲁斯的战略理论框架的不足进行了说明,然后提出了企业战略定位理论的三位框架。对企业战略定位的目标、核心一级根本基础进行了分析王成在《企业最优战略定位》一书中提到战略竞争的核心是战略定位,战略定位能够解决企业如何应对竞争,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以及识别顾客群发生了哪些变化和如何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在此书中,王成通过产业动态扫描、透视企业内理、利润区定位、超越竞争者、企业边际定位以及产业位次定位和竞争战略定位等角度阐述了一个企业如何通过站略定位达到最优的运行状态。

  项保华在《三问题、三假设、三出路一一谈企业战略管理框架》中进行了如下阐述:实施战略的中心命题是"做什么?如何做?有谁做? "围绕着这个指导思想,首先进入质疑阶段,提出三个问题"业务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由此进入探思阶段弄清三个假设"环境、使命、实力",随后进入求解阶段,寻找三个出路"特色、取舍、组合",然后进入下一阶段的质疑--探思一求解,从而使企业吃立不倒[12].

  孙超平、潘若愚、江平、文理在《基于离散评价的定量SWOT战略定位问题》一文中阐述了一种新的决策模型,作者首先构建了一个SWOT定量决策模型,通过置换检验法对量表征询结果对定量进行了处理,并以SWOT的重心坐标最为初始依据,并以战略向量为最终依据,解释了该向量在战略定位中的含义。

  李细建、廖进球在《企业战略定位问题探析》一文中阐述了战略定位是一个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文中作者提到我国的战略思想古已有之,然而我国的企业在运用战略手段进行企业决策的时间却较晚,而且依旧存在认识不足等问题,作者在文中还提到了可持续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企业如何进行可持续定位的方法。文中还以光明乳业在战略定位中的缺失进行了阐述,说明战略定位的缺失的结果就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失去优势,甚至逐渐消亡。

  2.3关于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定位研究

  2.3.1我国建筑工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我国建筑行业由于城镇化的需求仍有很大的机遇,但同时由于整个建筑企业门植低、利润薄等特点,又使得建筑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在我国的建筑企业在战略制定方面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内外部环境分析不到位以及战略就是空架子的问题;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又有诸如实施与制定脱节、缺乏长效沟通机制、员工认识不到位、组织架构设置与战略不相匹配、薪酬体系不能配合战略实施以及企业文化无效的问题。
  
  关于我国的建筑企业应如何制定战略以及很好地贯彻实施,赵德金在文中提出应该首先选择合适的制定战略的人选,其次应该考察企业的战略是否对企业的目标领域、如何进入目标领域、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如何抓住战略实际以及如何攫取利润做出了回答,然后应将整个企业的架构、人员与薪酬、企业文化以及公司治理等全方面的内容与企业做出的战略相匹配,通过以上框架可以有效改善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的现状。
  
  我国国有施工企业当前的内外部环境,并对国有施工企业的战略选择与实施提出了意见。他提到战略选择无论多美精美多必须落实在战略实施中,他提出的主要方法有:调整结构、升级管理、引进人才、创新科技、打造企业文化、开展信息化管理_.这对本文的解决之道提供了借鉴。商德福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在施工企业的应用研宄》,在此篇文章中,作者首先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发现文中提到的问题也是H建筑工程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随后作者针对上述问题引入了解决之道:COSO内部控制框架,该理论模型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内部环境,作者也对如何将COSO内部控制框架运用到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了说明。为H建筑工程公司解决目前企业内部问题提供了方法.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优秀的国外建筑工程企业也对我国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未来如何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建筑工程企业如何进行战略定位主要的方法仍是运用SWOT分析法。

  通过对张云颜在《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的掌握,指出了我国建筑业整个行业目前的趋势和问题,随后,作者在该文中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建筑企业的问题。最后,作者指出了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_.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命运,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的施工标准更加完善,同时也受到了外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挑战,这都要求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要更加精致。齐文波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要求,以及企业应该做到的新标准,以及如何可以达标。齐文波提到提到质量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需要从质量计划、保证、控制是那个方面井径管理_.

  李娇的硕士论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下建筑企业战略制定的研究》中,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广泛被应用的领域大多是新兴领域,很少有建筑工程企业应用,而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引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基础提出了建筑工程企业如何进行战略定位,以及哪些考核指标是关键绩效指标等这对H建筑工程公司进行战略定位有借鉴意义。

  袁建明、袁道平、王芳在《层次分析法(AHP)在中小建筑企业战略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提出SWOT分析法应当引入定量分析,并且将如何进行定量分析进行了说明。S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以提升企业对于环境的识别H建筑工程公司在进行战略定位选择是所应用的主要方法有SWOT分析法,此篇文章对于笔者对于建立H建筑工程公司SWOT分析的维度有了新的认识。

  李擘在《基于价值链的建筑企业战略联盟研宄》中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了战略联盟这一说法。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要集中整个产业链,价值链是整个产业整合的重中之重,这篇文章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为企业进行战略资源整合建立战略联盟提供了方法_.H建筑工程公司虽然是一家中小企业,对于整个大环境的发展趋势要有充分的认识。

  rP突轩、龙敬庭在《国有建筑企业战略方案选择分析》中对我国建筑企业在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说明,并且提出企业资源整合的思路,作者在文中指出建筑企业战略方案的选择是建筑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作者在文中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建筑企业战略方案的选择进行了定量分析.

  杨心翰、霍欢在《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管理研宄》中,提出战略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性,并且对我国的国有施工企业由于固有的经济体制造成的企业诡病进行了说明,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展开了分析,同时总结了国外建筑企业的发展经验,通过以上的研宄分析,作者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进行战略选择、定位进行了分析[25].

  荆苗条在《论建筑企业战略》一文中阐述了企业战略时一个指定、实施、校正的循环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建立建筑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是实现其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在建筑企业制定战略的过程中,战略与商业生态系统之间应是相互呼应的,在这种商业生态系统中如何找准位置,结合内外部环境发挥企业的优劣势,建立主宰企业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26].

  尚衍宾在《浅析三线城市中大型建筑企业发展战略》一文中以日照日建集团公司为例,通过分析三线城市的建筑企业发展状况,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并通过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法,分析了日建集团目前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优劣势,并为企业在当下的环境中如何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方向和建议[27].

  罗勇华在《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战略管理研宄》的硕士论文中,以我国中小建筑企业为研宄对象,对中小建筑企业如何开展战略管理进行了研究,该文通过对中小建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利用SWOT矩阵进行战略匹配,并通过所选战略对中小件企业的战略选择开展分析,借助平衡计分卡建立其中小建筑企业的管理评价绩效指标。对本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刘玉胜在《SWOT分析模型在建筑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结合我国建筑企业普遍缺乏战略管理的特点,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我国建筑企业惊醒了分析,并且提出我国建筑企业就当时的发展状况,应该培养人才,提高竞争力;创新改革制度,强化战略联盟;重视融资,提高资本经营能力的意见.

  侯祥朝在《知识经济与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中提出,我国的建筑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能力不强,在外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后,显出后劲不足,缺乏竞争力,甚至导致核心人才流失等现象,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应该建立知识经济的认识,并赞同知识经济是将知识和信息作为重要资源的要求,同时,为企业内部进行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文中阐述了我国建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建筑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张彩明在《建筑施工企业基于战略发展的多项目管理》研究的毕业论文中,着重阐述了施工企业如何进行多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之本,在此篇论文中,作者首先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多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其次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不足进行了阐述,通过作者对多项目管理的研宄,作者发现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联系密切,并认为将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是施工企业长久发展的必要手段。文中,作者还对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多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战略进行指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 3. 2关于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定位理论研究的说明

  笔者在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中国期刊数据库以及维普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检索关于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定位理论相关文献,检索结果为零。检索结果也说明本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笔者选择这一课题主要是因为H建筑工程公司目前正处于创业期,企业战略定位尚不明确,希望通过对本论文的撰写可以理清H建筑工程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对建筑工程企业如何通过战略管理的方法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如何通过内外部环境的优略势判断企业应该进行怎样的战略定位等问题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学习,了解到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战略定位和战略实施两方面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有别与其他企业,最大的特点是行业资本运营周期长,经营模式单一,业内尚未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利润率偏低,在部分施工企业中仍未建立起质量第一的管理理念。随着我国大环境的变换,以及国家"十二五"政策的要求,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进行战略管理,而进行战略管理的首位是战略定位,如何通过战略定位识别自身核心竞争力,如何准确识别目标市场,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是企业思考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3国内外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现状

  3.1国外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WTO,与国外企业之间进行的合作交流日渐增多。经济世界的不断发展也预示着未来企业之间的紧密的合作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国际承包市场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国工程建设投资主体趋于多样化,不仅有政府投资,更有有私人投资、混合投资、联合投资等。[32]

  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企业规模较小的数量较大,而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反而很少,从产业布局上看,整体趋于稳定。

  (1)美国

  建筑业是美国的支柱型产业,其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己形成规模。1997到2002年,美国的建筑工程企业数量由656448减至448636家;营业额反而从8585亿增至12087亿。当前的住房市场已近饱和状态,整个行业增长率不断降低,随着市场容量的下降,美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经过兼并、优胜略汰的过程后,留下的企业盈利能力强、专业性强。

  (2)英国

  英国的建筑业市场己相对成熟,其建筑工程企业数量连年增长,并且整个市场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来自政府的显着干预。

  (3)曰本

  日本的建筑市场是高度发达且保守封闭的市场。多年的发展下来,日本的建筑业市场形成了业主、总承包商、供应商和专业承包商合作发展的建筑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行规约束,每个分包商只能为固定的总承包商服务。但与此同时,大公司的垄断特点突出,并且与政界联系密切。同时,日本的建筑业法律有规定:大型资质承包商不可以承包小型项目。

  开放的要求,我们还应看到我国正在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以及他对整个劳动雇佣市场的影响。

  美、日、德等国家在上世纪80-90年代都经历过在5年左右时间内投资增速从10%以上降至0%甚至为负的过程。同时,这三国政府也都在此期间进行过降息以期改善投资增速。美国在1984年的降息之后有明显改善,德国在1992年9月开始进入降息周期,建筑企业的业绩依旧普遍较差,情况持续到1994年后有了明显改善。同时,在美、日、德的建筑企业中还存在伴随降息出现的并购浪潮,建筑行业市场容量变小破诗企业谋求兼并转型,经营不善的企业倒闭,市场出清,最终形成新兴产业布局。有学者对美、日、德建筑并购时期各自的并购特点进行了汇总整理:美国和德国倾向于向环保领域并购,而日本向房地产和金融方向并购较多。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低迷,国家对于城镇化的要求依旧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等市场发展。2014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宣布开始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 4个百分点至5. 6%: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 25个百分点至2. 75%.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当年的美、日、德情况十分类似,人口红利拐点己过,抚养比正处于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经济增速下降,投资不断下行,央行颁布降息政策。

  通过对国外建筑工程企业的分析,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借鉴意义。

  3.2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2013年建筑行业年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得以迅猛发展。企业单位数,由1985年的11150家企业增至75280家,其中国企4602家,集体企业4640家,港澳台企业385家,外商投资企业295家,其余6万多家建筑企业均为私营。

  建筑企业常年以来都有用人规模大,人员流动量大的特点,也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人员就业问题。从业人员数量由1985年的911. 5万人增至2012年的4267. 2万人,而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加入这个行列。建筑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675. 1亿元增至2012年137217. 86亿元,由于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以及伴随城镇化带来的对配套附属设施以及城市基础建设的需求也将增多,未来预计,我国城镇人口将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加,前不久新出台的户籍政策也显示,未来的趋势就是农村人口城镇化,到2030年,我国的城镇化人口数量将会达到9. 7亿,与此相对应的城市建设将会给整个建筑行业带来更大的生机。

  我国现代建筑企业起步相对较晚,而且在入世之前,也没有形成标准化的行业操作程序,一直到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建筑企业才开始结合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将项目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与国际IS09000族标准相结合。建筑行业目前整体呈现的问题如下[33]:

  (1)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尚未建立起良好的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各方主体责任并没有根本落实,首先是建筑企业,我国的建筑业企业乱象丛生,出借资质情况发生较为普遍;还存在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等情况。其次是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故意压低价格形成恶意竞争,规避招投标,压缩工期以及不按照工程施工标准施工情况严重。同时还有监理企业,企业监理没有责任意识、缺乏行业道德,在整个建立过程中缺位情况时有发生。建筑行业内的各行为主体规范性较差。另外,就是建筑行业内的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一家企业做过烂尾工程或者豆腐澄工程换个法人就继续开张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情况严重。以上的问题,经年累月,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不好的外部环境氛围,没有树立起整个行业的形象以及道德规范。恶意竞争也导致整个环境的利润率低下。

  (2)监管环节问题严重。监管环节一方面来自企业自身以及监理企业,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政府监管。政府监管的手段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我国入市时间较短,建筑施工环节的法律法规正在逐年完善,执行中钻空子的现象却依然时有发生,监管力度以及惩处力度必须加强,倒逼不按规定操作的企业推出市场。

  (3)我国的建筑行业是造成污染浪费的主要行业,从材料生产环节到建筑施工环节都带来数以万计的能源浪费。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耗水平以及环境保护被列入企业发展的另一项考量因素里。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建造百年建筑、绿色城市不仅仅是政策的要求,更是群众的呼声。,建筑行业内也必须将能耗问题以及推广节能减排建筑列入未来发展的前景中。

  (4)我国各行业内的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建筑行业作为支柱产业,其产业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问题也凸显出出来。大部分国企、央企通过专业资质覆盖整个市场,但往往难以做到专业化。而中小企业在于大型企业竞争过程中主要依赖的是压低价格,而非技术改进,这使得市场范围总是难以扩大,企业的经营量体很大继续做大。

  说完行业内的问题,我们将焦点移向建筑:

  (1)建筑企业管理模式落后是建筑企业一直以来被话病的地方。建筑业由于其施工现场的特殊性导致部分施工人员难以管理,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对于企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于建筑业企业也同样有了新的要求,针对建筑业企业,特别是国企和央企,这部分企业的经营量体大,对于管理成本造成的浪费没有足够的重视,管理意识淡薄,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祌,导致整个企业依旧是以项目为导向,这更进一步的为管理带来了难题。

  (2)建筑企业人才的流动速度高,企业留人困难。建筑业企业的晋升通道比较单一,不懂项目的人很难做到管理层,做到管理层又不能不管项目,对于人才的要求和培养都需要花费企业大量的经历。而建筑企业的高端人才的流动率比较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之后,流出远大于流入,部分高端人才的流出对于企业是一种人力成本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我国建筑业企业经营量体很难做大的一方面原因是外部市场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较差。融资能力差的企业只能做一些风险小的项目,而风险小的项目往往利润也不会高。如此循环,企业只能在原地打转。同时也说明我国的融资市场还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实现进一步刺激。

  (4)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我国的建筑业企业蓬勃发展,以房地产企业、基建工程牵头,建筑业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产业链分散,资源不集中是整个建筑企业的一大问题。产业链的分散导致成本上升,由于过去市场大,企业少,成本上升造成的压力并不明显。自2008年以后,产业链分散、资源不集中为建筑业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越来越突显。,建筑业企业,特别是资源优势,盈利能力强的大型企业进行产业链的整合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5)我国的建筑业企业,特别是施工企业依旧坚守"本职"工作,只埋头苦干工程,最后的结构就是一头撞在南墙上。,施工企业进行转型是非常必要的,提升专业施工资质是一方面,另外是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与设计、资本市场相结合,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也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力和竞争空间。

  (6)在加入世贸之后,国际上的施工公司的进入对于我国的建筑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挑战,也进一步凸显了我国的建筑业企业技术能力差、融资能力差等问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