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27 共5221字

  第三章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产业发展模式是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要素的组合方式。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模式,都是基于一定的资源,由相关影响要素构成的某种结构来反映。这些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规模等。那么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定位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是什么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结构是什么样的?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这章首先从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创意经济理论分析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般因素,并得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所具备的复杂特点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高融合度的产业具备的复杂产业体系结构,所以以复杂系统学的理论建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一般动力系统,为分析整篇文章提供理论框架。

  3.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理论
  
  3.1.1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不是绝对差别,而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或者是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那么,各个国家在生产、出口与进口时应遵循这一原则: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国家应集中生产和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既然比较优势适合国家层面的发展,当然也适合区域层面的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可以解释为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对于一定发展的目标来说应该考虑区域自身具备的特殊的有利条件。那么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出发,区域比较优势主要体现有:自然禀赋(自然、区位等资源):获得性禀赋(经济、社会资源等)[37].

  并且比较优势理论,是能够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阐释区域经济的定位理论,即子系统如何在大系统中定位的问题。如我国学者林毅夫认为任何的经济体应该根据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原则来确立其发展的产业、产品及技术[38].因此,区域间本身所具备的和二次获得的比较优势,就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得以形成、发展、壮大的基础。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必须以区域为大环境,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势必将影响着文化创意产业。比较优势为文化创意产业这个子系统在大系统中存在找到了相关的产业基础。为文化创意产业能找到正确的产业定位提供正确的方向以及先进的战略理论。
  
  3.1.2 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钻石体系”模型,该模型认定影响国家、区域以及产业形成高层次竞争优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种:需求条件;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机会;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政府[39].该模型主要是用于对竞争力的研究,且企业的竞争力等是早期研究的重点问题,随后应用到产业发展的层面上来。产业的发展都受这几个因素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也不例外。

  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要素指的是文化资源、科技技术、人力资本。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源泉和基础,没有文化资源就无法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技术的水平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规模、发展类型与发展层次。而作为文化产业主体的人力资本的关键主体--创意人才正在替代传统的自然物质资源以及有形的劳动而成为创造财富和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力源泉。因此,如何提供与创造宽松的环境来吸引与聚集创意产业人才是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任何产业有市场才能生产,因此市场需求指的是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要有客源市场,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特定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和服务类型、规模。另外,创意产业是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产业的交融,是跨多种产业的交融,其相关产业支撑文化创意产业既要对地区传统产业的优势继承、劣势的扬弃;也要迅速放大地区新兴的创意产业的优势。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对接才会具备丰富的内涵和生命力。此外,无论地区的经济水平是否发达,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都可以采用一定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发展。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创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机会也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机会的形式多种多样的,如国家政策改变、市场需求变化等,这些通常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不能控制的因素。此外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分类可以看出这一新型产业的涉及行业类别十分的广,是个相对复杂的产业。波特竞争优势的所提及的相关因素也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形成的相关子系统。

  3.1.3 创意经济理论
  
  新经济增长内生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内生机制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克服要素回报递减,实现要素回报的递增。而新经济内生增长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观点是罗默(1999)的内生增长模型,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资本、非技术劳动、人力资本、新思想,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特殊知识即新思想,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他强调生产要素外溢效应[40].创意经济理论就是在罗默的新经济内生增长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声称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发动机,即是知识与创意。其实,罗默在 1986 年就有提到,新创意的巨大力量,说到创意是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财富和新机会的牵引力,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41].此外,创意经济理论的思想大师熊彼特,他(1912)也明确指出,资本和劳动力不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所形成的创新才是[42].创意经济理论使得知识和创意代替自然资源和有形的劳动生产率成为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文化创意产业产生于信息、知识经济时代,并且创意经济已经被视为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文化创意发展又是以知识与创意为主要的动力机制,其发展模式的形成自然而然受到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以及创意经济理论影响。因此,创意循环内生机制的生成将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机制,也成为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用规模递增的新的增长极。

  3.1.4 复杂系统学理论
  
  复杂系统学理论是 J. Holland 教授在 1994 年提出的,其指出复杂系统是远离平衡的一个动态系统,是行为主体按照一定规则进行非线性相互作用时所组成的。

  此外,张梅青、万陶(2009)指出这个系统是通过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不断进化的[43].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它把一定环境中由若干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相应特定结构和功能的集合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并全面地、开放地、持续地、动态发展地而不是局部地、封闭地、间断地看待这个整体和有关问题[44].

  从系统学理论看出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构成其系统诸多要素或不同子系统相互协调来构建有效系统来实现其不断地发展的。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表现为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各子系统的组合而形成的一定发展规律的特性,由此,文化创意发展模式以具有一定的区域产业关联性,关联系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的规律。此外,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区域特色资源和区域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时不能仅仅从产业或者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应结合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特点,从区域产业综合的复杂系统的角度分析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3.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动力系统
  
  3.2.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动力系统的构建
  
  基于前小节的理论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复杂性系统的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大量的相互影响作用的创意设计者、创意产品制造商、经纪人、行业组织协会、中间商等行为主体,在复杂的区域环境这些行为主体构成创意产业的相关子系统。同时,创意产业主体之间与所处的环境之间处于不断地相互适应的非平衡状态。钱平凡、黄川川( 2003)两位学者指出创意和市场的两者的不确定性决定创意产业各层之间是存在着非线性的作用关系[45];创意产业中创意产品设计者跟创意产品制造商两者之间与两者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之间也在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中彼此进行信息交流、学习和累积经验,并时不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应地改变子自己行为的方式,从而推动创意产业区不断地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此外,王洁(2007)通过总结国外经验,认为政府推动、法规制度、相关协会机构、文化环境等是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46].

  国内学者杨治指出,“产业概念”是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可见产业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受宏微观经济的影响。可见产业的发展一般是有其共同的特征以及规律的,共同特征及发展规律就可以用发展模式概括。因此,结合上节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从复杂系统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形成的三大子系统,他们分别是参与主体(政府、企业、产业)、资源(社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文化创意产业就是通过区域三大子系统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协同,使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系统形成一定功能的空间、时间或时空的自组织结构、模式。其中资源要素是一切经济的源动力,如果没有资源,文化创意产业也就成了一个空壳,由此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源泉以及发展的源动力是资源要素。其包括自然资源以及人力和资金为代表的社会资源。参与主体是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形成的主动力,政府是制度的制定者,是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者。而企业,波特指出,“企业在相关与支援性产业中扮演吸引供应商、互补性产品供应商、服务供应商以及组成填补空隙的供应商的角色”.此外,作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传递给系统的反馈信息推动了系统地演化升级。

  同时通过各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创新机制系统、协同机制以及价值传递机制来实现整个系统的产生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般动力系统结构图 3-1.【1】

  
  3.2.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动力系统的运行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动力系统的运行主要是通过协同机制、创新机制以及价值传递机制实现的。

  (1)协同机制。产业整个体系中不同产业形式之间(文化创意产业也包括在其中)在资源获取、创意设计、知识转移、传播营销、政策执行、产品生产等这些方面协作与竞争,且与外部宏观环境系统合作来寻求各自自身的发展就是所谓的产业协同。文化创意产业动力系统运行的产业协同机制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影响的:总个产业系统中不同产业形态处于不同的地位;各个产业的的社会分工不同;各产业不必拥有生产和发展的全部资源和技术;各产业之间具有相互合作、学习的空间。此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机制体现为三个层次:文化创意产业本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链上各个产业以及企业的竞争合作、文化创意产业和本产业以外的产业的竞争与合作。另外,协同机制也分为两个形态: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工而合作;以及同一类型企业在一定时空的范围内也具有不同程度上的合作。因此,企业间、产业间本身以及两者之间通过竞争合作的协同机制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市场的繁荣、知识技术的交流、成本的降低和利益的增加。
  
  (2)创新机制。企业、产业间的分工合作使得一定区域内密集的产业分工网络得以形成,从而促进了知识信息的交流,推动了不同企业组织之间的相互学习,实现了知识技术的共享,从而带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的相互学习和技术创新,形成创新机制。因此,可以说创新机制是在协同机制基础上才产生的。国内外大多学者如 Freeman、Cooke、黄坡、陈柳钦等是根据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即从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网络、知识溢出等视度来研究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系统动力机制中,学习和创新的主体当然是企业,而学习和创新的对象则是信息、知识、技术,而作为资源的人是信息、知识、技术三者的载体。

  虽然资源禀赋在文化创意产业刚开始形成时候是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的。但随着产业不断地发展,学习、创新在推动产业发展上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只有不断地学习、创新才可以使企业保持永久的生机与活力,才可以使企业不断地降低成本,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来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产品、工艺的不断升级和换代,继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及增强产业的活力、延长产业的生命周期。

  (3)价值传递机制。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打破传统产业价值递减规律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其递增价值传递机制即体现在产业融合、创意产品的生产、流通上面。价值传递机制主要是有两个途径--线性价值传递链与网路价值传递链。第一,传统产业微笑曲线价值增值模型即是线性价值传递链,它实现了文化创意自身的价值增值。线性价值链:文化资源--创意知识--创意商品生产、展示、传播、营销、交易--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形成完整的一条产业价值链。那么在此过程中,文化创意价值的非消耗性是由无形的创意知识或文化内容来传递价值的,并且各个环节有着不同的价值增值量,但是这链条没有涉及创意产品的衍生、价值的延伸。第二,网络价值传递链。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增值不单单在于自身的增值,更重要的是有前向产业、后向产业的关联,即对其他也产业产生价值增值的影响。而网络价值传递网络打破了传统价值链的线性思维、突破了价值活动顺序的固化模式,使得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不同的产业种群按照整体价值最优的原则关联融合动态组合,从而消除了产业的边界。并有效地提升了原产业的价值和推动了原产业的升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