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冀南新区产业集群式发展策略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16 共2628字

  结 论
  
  从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来看,经济全球一体化大潮使国际竞争对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的压力日益增大,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国产业升级转移扩散随之加快,我国区域性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调整。现就我国国内的经济形势来看,结构性产业过剩的矛盾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经济运行机制也将逐步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道路。伴随着以短缺经济和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基本完成,继续靠产业扩张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宣告结束,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国民经济正在向以买方市场和整体素质提高为主的新阶段过渡。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区域性产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和盲目竞争等问题,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区域实力增强乃至国家优势竞争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为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所关注。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相关知识和国内外例证的学习总结,结合作者自身工作实际和调查研究所得,把所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一般理论和各种分析方法运用到邯郸冀南新区这一新生经济区域的产业集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上。

  在对冀南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冀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各种因素及研究政府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最后通过研究借鉴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有针对性地为冀南新区产业集群的逐步崛起提出作者的对策与建议。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如下:

  (1)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一是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打造有深厚科技创新能力作支撑的区域品牌;二是细化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分工,充分发挥集群内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产业集群竞争力;三是严格执行行业规范,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组织建设,培养成熟的企业家和自律、诚信的集群企业经营氛围,避免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特别是仿冒和恶性价格竞争等;四是加强与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的横向联结,形成集群创新的社会化基础;五是提高对外统一度,打造整体品牌,用一个形象面对市场,用一个声音讲话。

  (2)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

  正确定位政府职能,把主导权交给市场,转而引导产业集群良性发展。首先要科学规划,制定完整、科学、可行的产业集群政策取代简单的产业布局安排;其次为要集群企业搞好服务,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组织培训产业工人,帮助集群发展和完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消除阻碍集群发展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不利因素;再者要完善新区内的基础设施,创造优惠的发展条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和环境保护条例,严厉打击企业假冒伪劣和恶性竞争行为,维护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最后还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和关系,确保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公正稳妥地解决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避免牺牲群众利益皮面追求发展产业集群的做法,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社会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邯郸冀南新区应当根据国内经济形势的新要求和新变化,适应国际经济结构加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重组的趋势,尽快进行本地区产业组织的创新,形成独具当地特色的产业体系。鉴于产业集群作为地区产业组织创新的重要形式,产业集群研究对于邯郸冀南新区乃至全国各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地区产业的有序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有些问题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在应用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阿尔弗雷德?韦伯(德).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保罗?克鲁格曼(美).地理与贸易[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4] 迈克尔?波特(美).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2
  [5] 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6]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 梁琦.产业集群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 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
  [9] 盖文启.创新网络 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 李新春.企业家协调与企业集群[J].战略管理,2002(3)
  [11] 朱英明.产业集群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2] 张仁寿.深化对 “浙江模式”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1999 ,(13)
  [13] 冯微.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4] 惠宁.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5] 徐乾.产业集群中的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6] 张明龙等.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7] 陈剑锋,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8)
  [18] 杨雪兰.区域经济模式下的产业集群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余姚塑料产业集群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9)
  [19] 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J].经济学研究,2005,5
  [20] 孙洛平,孙海琳.产业集群的交易费用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1] 郭占恒.快速成长的浙江区域块状经[R].2007
  [22] 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科学出版社,2003
  [23] 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
  [24] Harrison B. Industrial District: Old Wine in New Bottles? [J].Regional Studies,1992,26(4)
  [25] Markusen . A Studying Regional by Studying Firms[J].Professional Geographer,1996(46)
  [26] David L. Barkley,Mark S. Henr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argeting Industry Clusters[J].Clemson Universi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Laboratory, 2002

  
  致 谢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间两年多的学习生活即将告一段落,值此临近毕业之际,我最想表达的是心中的感激之情。

  我首先要感谢的我的导师张勇老师,从论文选题到思路形成,从资料收集到开始撰写,从初稿到最终定稿,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他的帮助下,我不仅完成了论文写作,学会了怎样去做科研,更重要的是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是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些将使我受益终生。

  再者要感谢学校特别是经管学院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给予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学习上无私的帮助,让我在校学习期间获益良多、永生难忘。

  最后,感谢帮助我收集资料的同学和朋友们,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也无法完成这篇论文。

  再次向每一位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和深深的祝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