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领导艺术论文

新时期领导干部交诤友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12 共1820字

  俗话说:“千金难买是诤言,人生难得是诤友。”正所谓诤言可贵,诤友可敬。领导干部常处矛盾焦点,如果身边没有几个道德纯洁、情操高尚的诤友,就成了孤家寡人,容易出错。对新时期领导干部而言,交诤友也是提高领导艺术、展示个人魅力的途径之一。

  第一,交诤友是事业不断发展的“助推器”.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领导干部在开创事业中,如果能有几个高明的诤友相助,就会如虎添翼。因此,领导干部应认识到诤友这种强大外力的作用,充分依靠事业来凝聚他们,让自己身边多一些智囊型、开拓型、创新型的诤友,这样会对单位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交诤友是坚持党性原责的“监视器”.领导干部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腐朽思想的侵扰和影响。此时,如果讳疾忌医,有意回避矛盾、遮掩问题,其思想行为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领导干部广纳诤言、广交诤友,就犹如给自己安上了许多监视器,耳边就会常有不同的声音,言行就会有人提醒,头脑就会始终清醒。如此,就会避免做一些错事。

  第三,交诤友是提升个人素质的“倍增器”.有道是近朱者亦,近墨者黑。如果领导干部身边尽是一些喜好投机取巧、不学无术之人,领导干部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反之,如果领导干部能够交得一些作风正派、学识渊博的人,这对提升个人能力素质和单位事业发展会大有帮助。一个想干事、谋大事的领导,应本着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升华自己的原则,多与有识之士交往。

  然而,现实生活,有的领导干部常感叹人心莫测,诤友难觅。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庸俗关系学盛行。时下,有的人奉行“多栽花,少种刺”的处世原则,看到别人的缺点和问题,采取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正是在这种“看透不说透”心态的支配下,一些人在听到或看到身边的同事口无遮拦、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时,不仅不制止,反而看热闹;看到自己的同志违反规定,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种庸俗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心远了,情也淡了。二是抱怨得忧现象增多。我国自古就有“文死谏,武死战”之说,因给领导提意见而终身不得志甚至被杀头者比比皆是。夏桀、殷纣就是典型,谁提意见就杀谁;隋炀帝杨广更是公然宣称“我性不喜人谏”.时至今日,那些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的领导干部仍大有人在,他们好听美言,拒绝诤言,致使身边没有敢说真话的人,能真诚地与其交往的人也越来越少。三是官本位观念作怪。现在,在一些领导干部头脑里,官本位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他们中有人认为,领导就应该跟部属划清界限,否则就会失去“官威”;有的交友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喜欢按层次交朋友,交级别不低于自己的,能力不差于自己的,除此以外,不屑交往;还有的平时高高在上,专横跋扈,说一不二,让人想交都不敢交。

  对此,笔者认为,领导干部交诤友要把握好三点:

  首先,要在闻过则喜中辨别诤友。古往今来,大凡明君贤相,都很重视部属的建议和批评。唐太宗李世民招贤纳谏、从善如流,对“当官力争上,不为面从”的尚书裴矩不仅不恼火,还给予表扬;甚至连大臣张玄素说他“袭先王之弊”,连亡国之君隋汤帝都不如,他都能听进去,并以此为自己的一面“镜子”.因此,领导干部要想交到诤友,就要有闻过则喜的态度,把眼睛擦亮,视报忧之人为检讨自己的“镜子”.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交到真正的诤友。

  其次,要在大气包举中容纳诤友。一个人度量的大小与其能否成就一番事业有着直接的联系。郭沫若和鲁迅 相 互 之 间 “ 曾 以 笔 墨 相讥”,但在鲁迅逝世后,郭沫若却不像有的人那样趁“公已无言”前来“鞭尸”,而是挻身而出扞卫鲁迅精神。领导干部气量的大小与他交到的诤友的多少是成正比的。人与人交往,难就难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领导干部要想走进别人的心里,就不能摆架子、耍脾气,要 有 包 容 别 人 缺 点 的 雅量,容纳别人长处的度量,靠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人心,用共同的志向和受好凝聚人心。

  再次,要在面向群众中广交诤友。诤友并非就是身边的几个人,领导干部应把交友的范围扩大到群众中去。郑培民同志在 20 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他在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尽管岗 位 多 次 变 动 ,职 务 越来越高,但与群从的心却贴得越来越近。不论走到哪里,他都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与群众真心交朋友,建立深厚的感情。领导干部就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在面向群众中广交诤友。只有这样,才能在交往中密切干群关系,了解基层疾苦,从而在决策时能始终把群众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做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做第一标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