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金融危机下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应对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12 共3279字
论文摘要

  2008 年爆发了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性金融危机,2009 年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欧债危机拉开序幕,后金融危机时代来临。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这个时间段可能是两年、三年、八年甚至更久。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今天,这些危机的爆发给我国的金融行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其对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岗位、技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必须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

  1.1 各种新兴岗位涌现,岗位数量增多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带来了社会就业总量的增加。而金融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发展呈现上升趋势。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的拓展使得岗位需求量不断增大。

  传统的金融业一般分为三大行业 :银行、证券、保险。但近几年来,金融租赁、信托、典当公司、担保融资公司等行业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的新岗位。适合高职毕业生的一线岗位,除了传统的银行柜员、证券经纪人、保险代理人之外,还有理财规划师、银行卡推广、投资客户代表、信托销售专员等。

  1.2 人才需求趋向多层次、多样化
  当前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可以用“高起点”“、多层次”来概括。所谓“高起点”是指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 ;所谓“多层次”,即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是由行业对金融人才内在需求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传统观念认为金融行业是一个“高学历”的行业,但并不是所有金融业岗位都需要本科或者研究生这样的学历层次,尤其是柜员、销售专员等一线岗位“。低学历”不代表“低素质”、“低能力”,相反,许多高职毕业生因为其强大的实践动手能力、较低的用人成本而受到很多单位的青睐。金融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在深度、广度上都有了相当大的突破,因此,高素质的“低学历”人才也可以在众多的一线岗位中找到用武之地。

  2 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以笔者所在的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 2011 年以来,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就业数量、专业对口率、各行业就业比率均与以往有所不同。

  2.1 就业率总体平稳

  国际金融专业的就业率在 2011-2014年总体保持平稳的态势,可见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专业的就业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共存。除了以上所说的原因,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高、知识面宽、专业适应度大、学习能力强,许多非金融行业在挑选人才的时候也倾向于选择金融专业的人才。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在非金融行业就业,如汽车 4S 店、人力资源公司、邮电局、文化传媒行业等,单位正是看中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2.2 专业对口率增加
  金融行业专业性强,可替代性弱,行业准入门槛高。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一般都会选择本专业毕业生,这使得国际金融专业的就业对口率一直保持在 35% 以上,且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金融危机后,金融行业的发展不再是“高大上”的单一模式,而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既有集团化的兼并、收购,也有分工更加细致、定位更加明确的专业化发展。以银行业为例,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比较有影响力的股份制银行以外,城市商业银行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定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为地方经济搭桥铺路,同时也为高职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二三线城市的就业机会。

  2.3 行业各部门就业比例发生变化
  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渠道看,银行业就业比例有所下降,而且地域从大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过渡。究其原因,主要是一线城市的银行进入门槛提高,许多银行只招聘本科或以上学历毕业生 ;另外,新兴的城市商业银行在二、三线城市发展较快,银行网点分布较多,为高职国际金融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证券行业的就业情况基本平稳,就业人员比例略有提升。证券业目前处在发展的瓶颈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加强使得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急需找到新的投资渠道,证券业可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证券行业受经济、金融、国家政策甚至投资者心理影响较大,而且,我国的证券行业仍处于规范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各项法律法规不健全且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证券市场一直不太景气,这直接影响了证券行业的发展和其人才需求量。证券行业对就业人员的学历要求是多层次的,许多岗位只需大专学历即可胜任,因此证券业也是高职国际金融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渠道。随着经济的触底回升,相信证券行业的人才需求量会逐渐增加,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比例也会逐渐提高。

  保险行业的就业人数上升较快。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各类人才需求量大,尤其是保险代理人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保险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包括 :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 ;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政策法规大力支持 ;风险保障意识得到根本性加强 ;终身福利系统的瓦解 ;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在中国,购买保险的人占居民总数只有 30% 左右,庞大的市场空间为这个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大量的就业机会。

  3 对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为行业输送人才的专业院校,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适应市场需求、突出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是课程体系的构建。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金融专业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依据和根本,高职院校只有制定正确的、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院国际金融专业定位于一线工作岗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和现代金融意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现代商业银行实务与经营管理技能,或掌握个人财务管理和金融营销理论,熟悉个人理财产品与市场,精通个人理财技巧,能在银行、证券、保险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商业银行柜面、证券经纪、保险代理、理财顾问、财务等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我院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逐渐提高,到基层一线岗位工作的比例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保险行业从业的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

  3.2 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设计
  (1)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国际金融专业经过对行业、企业的走访,结合金融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及江苏省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当前学生的就业岗位及职业发展通道、从事金融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了以“三类岗位、三种能力、三个方向”为基础的“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三类岗位”是指“柜台服务、营销服务、基层服务”;“三种能力”是指“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用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三个方向”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三个主要的行业。

  (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我院国际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行业的岗位需求来设计的,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学生的知识要求,并将其转化为学习课程。以“商业银行大堂经理”与“商业银行柜面服务人员”岗位为例,其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分析。

  3.3 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上述的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学生的知识要求,并将其转化为学习课程,形成如表 5 所示的职业课程结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是高职院校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石。高职院校必须切实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并将就业导向贯穿于专业建设的每个环节,切实培养顺应时代发展与行业要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汪卫芳,樊祎斌 . 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J]. 科技教育创新,2007(11).
  [2] 邓华丽 . 高职国际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J]. 管理研究,201(13).
  [3] 万明 .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态调查研究 [J]. 职业教育研究,2011(5).
  [4] 后金融危机时代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路径研究 [J]. 职业教育研究,201(1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