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介入社会工作方法的必要性与实践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10 共3448字
论文摘要

  社会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是“助人自助”,其理念凸显平等尊重的“人本精神”,其预防性、补救性、发展性的服务更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立足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及思想困惑,充分利用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多方面资源,激发被帮助者实现自己价值的内在潜能,促使他们走出困境,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分为个案工作法、团体工作法、社区工作方法及调查研究工作方法四大类。在比较中,高校社会工作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解决复杂的学生问题,避免了灌输、说服为主的指导性接受,强调的是尊重接纳、民主自决;强调的是助人自助的态度,引导自我的决定手段,适应新时期就业工作的自主选择、自主择业发展需求。

  一、我国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和问题
  
  1.传统的就业理论、教育方法导致就业指导滞后。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内容更多只是停留在讲授理论层面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理教育等,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多数高校在不同专业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却没有改变,对大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没有情景环境,尤其是一些案例分析没有与时俱进,还没有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职业需求和职业能力设置教育教学培训内容,课程内容理论陈旧,学生适应职场的能力较低。

  传统就业教育方法一直发挥着有限的理论指导作用,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至于团队意识、沟通协调、果断决策、适应社会和环境变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还都是纸上谈兵。被动式就业指导教育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积极性,使学生就业观念停留在对书本上的感知层面,虽然一部分学生自发的参加了社会就业实践,但在实践中又暴露出了高校就业指导理论的薄弱。

  2.国内多数高校沿袭着传统的就业途径。采取自然继承型、亲朋介绍型、社会关系网型、社会分配型、个人创业型、社会选拔型途径就业的较多,而市场型就业途径的相对较少。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深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这种就业形势强化了大学生在就业中主体地位,但是双向选择给大学生带来了无法预料的困难,表现在书本专业知识、技能理论与应对市场能力、策略发生矛盾上。

  3.高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很不健全,专业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专门针对毕业生的更少,虽然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辅导毕业生的专业工作队伍,但调查数据显示,实际效果并不好,学生很少去求助;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社会性特征,只有开设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运用专业的方法手段挖掘毕业生的潜力,才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生理特点,运用好人财物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介入社会工作方法的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具有时效性意义,关系到就业指导工作目标的实现。社会工作(socialwork)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专业的工作方法,实施着社会工作的各种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操作程序,是一种助人的活动。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帮助学生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为目的服务的,其中变迁型社会工作方法是适应社会剧烈变迁而开展的工作;新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进行战略规划,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而不应仅停留在帮助学生找工作上。就业指导在树立毕业生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奉献的同时,要最大限度的使学生认识自我,发挥内在潜能,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下,科学地、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会角色。

  这项任务是一项社会工程,仅凭高校就业指导课传授理论知识,增进学生认知而忽视实践体验的情境的发展,设置静态、划一的课程内容,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了。

  三、发挥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实践潜力
  
  1.运用个案和团体工作方法,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实践竞争力。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和注重教育者的主导性,忽略了被教育者的自主性,注重教育的一般性,缺乏个性化以灌输为主,忽略了为其服务性的问题,一味的教育追求该如何就业,到哪里就业,使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需求严重背离。个案和团体方法正是运用了助人自助的理念,教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解决就业的难题方法和原则,帮助他们学会社会职业技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团体工作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营造了安全、接纳、尊重、信任的氛围,还可以获得支持的力量,学会分享,帮助大学生正确把握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通过专题讲座、校友资源开展就业沙龙、职业拓展活动,模拟招聘会,职业规划大赛、ERP沙盘大赛、创业创新训练大赛等不断丰富就业指导形式,激发学生就业择业热情,发挥榜样的力量。

  麦可思研究公布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只有57%的校友推荐度,虽然推荐度不高,但是校友为高校就业工作传递正能量是一件极其有价值的举措。针对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在学生角色投入、参与、互动过程中,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辅导,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单独方式辅导。让大学生将书本的认知在一定的情景团体方法中模拟实践体验训练(experiential training),通过亲身介入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使用传统式的活动进行培训,培训对象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情景体验式训练”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即包括小组讨论、深度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方式,使培训对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实践体验训练主要的理论来源是Kolb(1984)提出的体验式学习模型(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这个模型非常重视亲身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中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等主要治疗模式来完成社会工作方法个案的辅导,选择团体工作的发展、治疗、自助等任务,挖掘毕业生潜力,协助毕业生树立就业、择业信心。表1为一份优秀青年拓展训夏令营练个案和团体工作方法辅导方案。

  团队名称:拓展团队——梦想起航
  辅导目标:认识自我,制定目标,确立发展思路,确定行动步骤
  辅导原理:萨提亚模式Vs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
  
  2.在专业人员的指导配合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择业取向。不断加强对毕业的市场跟踪和调研。充分开发和利用媒体网络技术,建立高校自己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针对毕业生开展调研活动,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调研课题,研究大学生就业心态,研究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方面的需求及专业市场供需形势,把最新的就业信息及时提供给学生。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第一时间得到人力资源市场的最新信息,让学生更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搭建就业信息的高速调研平台。同时更好地为高校了解掌握毕业生需求,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在实际就业、择业调查中分析和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动态化有积极的作用。

  3.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锻炼环境。高校毕业生社会工作要求高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多沟通互动,做好就业信息的反馈与人才市场的预测,在供需矛盾中解决人才的供应,拓宽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高校就业机构要主动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联系要打破区域限制、企事业限制、男女限制等。一方面就业指导部门运用社会工作方法,积极主动争取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指导就业工作,如传统的就业渠道:家长、亲属朋友、校友等社会关系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提供大学生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媒体、互联网与社会建立起人才供需的桥梁,在尊重人才的基础上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第三、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建立长期稳定或短期不定性教育实习单位或实践基地,义务的无偿的宣传高校的毕业生,争取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认可和选择。社会工作法不仅提升了高校的就业指导的能力,而且为高校和社会用人单位搭建了供需的平台,更为大学生体验就业、调整就业期望值、做好双向选择就业准备提供了必要的情境机会,提高了高校就业指导实际操作的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1]王涛。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2]杨晓龙。高校社会工作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