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口腔科学论文

双歧杆菌BB-12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效果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30 共3663字

  2结果。

  2.1双歧杆菌BB-12对变形链球菌的拮抗作用双歧杆菌BB-12对变形链球菌通过共聚产生拮抗作用。A600nm为1.5时双歧杆菌与变形链球菌在除体积比为16/1未出现沉淀外,其余比例均出现了絮状沉淀 (见图1)。取体积比为1/1共聚后的沉淀物涂片观察,见沉淀物中同时有球菌和杆菌,并且杆菌周围可见有球菌的存在 (见图2)。

  2.2不同浓度下双歧杆菌BB-12对变形链球菌的拮抗作用A600nm=1.0时体积比为16/1、/8/1、4/1、2/1、1/1、1/2、1/4和1/8的溶液中有絮状沉淀物存在,直至当A600nm=0.5时混合溶液中开始无絮状沉淀,溶液为混悬液。

  2.3不同pH下双歧杆菌BB-12对变形链球菌的拮抗作用pH=6时体积比为16/1、8/1、4/1、2/1、1/1、1/2和1/4时溶液中可见到絮状沉淀;pH=5时体积比为4/1、2/1、1/1和1/2的溶液中可见到絮状沉 淀;pH=7时 体 积 比 为16/1、8/1、4/1、2/1、1/1、1/2、1/4和1/8时溶液中可见到絮状沉淀。经统计学分析,不同pH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4不同底物下双歧杆菌BB-12对变形链球菌的拮抗作用2%葡萄糖溶液中体积比为16/1、8/1、4/1、2/1和1/1时溶液中见到絮状沉淀;2%蔗糖溶液中体积比为4/1、2/1、1/1、1/2和1/4时溶液中见到絮状沉淀。无糖溶液中体积比为16/1、8/1、4/1、2/1、1/1、1/2、1/4和1/8时溶液中可见到絮状沉淀。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底物作用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5灭活的双歧杆菌对变形链球菌的拮抗作用。灭活组中体积比为4/1、2/1、1/1、1/2和1/4时溶液中见到絮状沉;未灭活组中体积比为16/1、8/1、4/1、2/1、1/1、1/2、1/4和1/8时溶液中可见到絮状沉淀,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6扫描电镜下观察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变化。扫描电镜下见变形链球菌组的变形链球菌结合紧密 (见图4),而加入双歧杆菌BB-12组的变形链球菌未能紧密结合,并且部分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见图5)。

  3讨论。

  虽然益生菌疗法被引入口腔医学领域之中并且集中于龋病的防治,但是主要研究的是乳酸杆菌,同样作为益生菌的双歧杆菌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具有保持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平衡作用,抗肿瘤作用,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控制内毒素血症的作用以及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作用[5-6].

  变形链球菌是口腔学界公认的重要致龋菌,是口腔龋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证明双歧杆菌BB-12对变形链球菌有拮抗作用,并且拮抗作用与细菌的数量量密切相关。双歧杆菌BB-12通过拮抗作用降低唾液中变形链球菌的数量,从而达到抑制龋病发生的目的。在不同的因素作用下双歧杆菌BB-12皆有降低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水平的作用,为在复杂的口腔环境中应用双歧杆菌BB-12预防龋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应用双歧杆菌BB-12预防龋病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双歧杆菌菌量的关系。

  双歧杆菌对致病菌拮抗作用的机制尚未统一,多数学者认为是双歧杆菌细胞壁上的脂磷壁酸起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是细菌素或者是营养竞争起作用。

  通过本实验推测粘附是由于细菌本身的作用,在遇到变形链球菌以后双歧杆菌细胞壁上的脂磷壁酸与变形链球菌细胞壁相结合从而表现出生物拮抗效应。

  本实验在体外条件下证实双歧杆菌BB-12能够拮抗口腔致龋菌变形链球菌,但是鉴于体外培养尚不能完全模拟体内条件下口腔环境中细菌间的真实作用,我们仍然需要从生物学角度设计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体内条件下双歧杆菌BB-12做为龋病生态防治益生菌的可行性。(图略)

  参考文献。

  [1]Ahmad MA,Farajzadeh S,Hamed G,et al.Identification ofBifidobacterium animalis,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 andBifidobacterium bifidumfrom stool of children and detection oftheir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J].Adv Infect Dis,2013,3(3):200-204.

  [2]MA Sheng-li.The medical oral microecology[M].Heilongjiang: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1:4.(in Chinese)马晟利,医学口腔微生态学[M],黑龙江: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