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

会计人员道德风险形成的经济伦理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26 共1069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会计人员道德风险问题探究 
【第一章】会计从业人员道德风险分析绪论 
【第二章】会计人员道德风险概述 
【第三章】会计人员道德风险形成的经济伦理分析 
【第四章】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治理原则、机制和路径 
【结语/参考文献】会计伦理道德风险防范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3 会计人员道德风险形成的经济伦理分析

  会计人员道德风险这一论题作为从经济领域引申并逐渐引起重视的理论概念,经过对道德风险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的研究之后,我们确立了对于道德风险概念的理解,既不能简单的以伦理学去思考,也不能简单地从经济学来考量。因此,在第三章,我们需要从经济学与伦理学两门学科的相互结合中,即经济伦理学的视野分析其经济原因,认识其伦理成因。我们通过古典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以及伦理分析会计人员道德风险问题,对道德风险进一步剖析,从而得出对于道德风险成因,为进一步治理会计人员道德风险奠定坚实基础。

  3.1 会计人员道德风险形成的经济分析

  经济学的展先后经过了古典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通过追寻经济学形态的发展,探讨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经济学原因。古典经济学所提出的经济人假设,揭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会计人员形成道德风险的前提。信息经济学揭示了会计人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个体理性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新制度经济学则在前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是形成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原因。

  3.1.1 古典经济学分析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从经济人假设开始的。亚当·斯密于 1776 年出版了经济学专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奠定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其中,描述了经济学人的概念和特点。他认为在经济社会中的个人都是具有自私属性的,并且具有完全理性,从自己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出发,进行经济活动,亚当·斯密指出,我们期待的晚餐,并不来自于屠夫,酿酒家或面包师的仁慈,而是来自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我们不要诉诸他们的仁慈,而要诉诸他们的自爱,我们从不跟他们谈及我们的需要,而只是谈及他们的利益。经济人的社会性活动,都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手段,经济人所追求的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他就需要计算怎样的行动才能最有为有效的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算计的理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工具理性。

  经济人的概念却不止这么简单,我们在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中进行总结,得出了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自利性,即追求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这种缘于人类生物学和心理特质的动机,是经济人假设推崇的核心。对于人性自利的这种假定是西方经验主义理论传统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契约理论也由于人的自利性而诞生,思想家们认为,契约主体之间之所以签订契约,是由于人的自利本性,如果没有人的自利本性,契约本身也就没有签订的必要了,第二,理性行为。即在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个人处境和个人利益作出判断,努力使得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理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对于经济和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这种理性也体现在契约当中,正如康德所说,“契约自身纯粹是理性的,这种作为制定法律的理性能力的意志,表明这种占有是理智的或理性的占有。”

  第三,在良好制度下,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动,会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这是对前两点的一个总结性结果,认为只要理性人从自利性出发,在良好的制度条件下,会达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一个结果。因此,这一点也被称作经纪人假设的灵魂。正如斯密所说,只要每个人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必然会由于市场这个互惠互利的体系,不知觉得转化为社会和他人的利益。

  斯密还提出了无形的手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可以促进社会共同利益的实现。他把自利的动机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一种建立在完美状态下的市场经济,没有欺骗和阴谋诡计,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现实中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善的,总是存在各种损人利己的行为。经济危机的出现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经济人假设的特点可以使我们清晰的看到,人的这种自利本性是产生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这种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至上的原则,会计人员所做出的促进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必然会产生道德风险。如果会计人员完全不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那也就谈不上道德风险。因此,追求个体的利益最大化是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前提。

  3.1.2 信息经济学分析

  建立在古典经济学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信息经济学,是对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研究也具备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信息经济学中的典型代表是博弈论。所谓博弈论,是二个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意义。它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在对策选择过程中,有几种可供选择的做法,虽然决策者知道对策导致的后果,但并不知道对方的选择,因而对于结果具有不可控制性。决策者唯一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选择,是一种利益对立条件下的对抗。

  博弈论,能够对会计人员道德风险进行了具体的微观分析,突破了古典经济学的桎梏。在博弈论看来,个人并不孤立地运用理性,而是在一个集体中运用理性。因此,理性不仅有个人理性,而且还有大家所构成的集体理性。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有可能存在对立与冲突。博弈论从机理上分析了,个人理性行为可能导致集体不理性的后果。也就是说,经济人的自利性特点,会导致道德风险。这种风险体现在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和社会福利的丧失。

  博弈论揭示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个人理性行为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上面。博弈论提出了着名的囚徒困境的经济学模型。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彼此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假如他们彼此之间不会相互揭发,则因为证据不足,他们每个人都只会关入监狱一年。如果他们相互揭发,则因为证据充分,他们两个人都有被关入监狱两年。假如一个人揭发,另一人保持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则会因为不合作而入狱五年。因为这两个人无法相互信任,所以会互相揭发,而不是共同保持沉默。这个模型揭示了个人理性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正如在囚徒困境中所体现的那样,本来两名罪犯合谋串供,效用最大,但由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揭发对方,反而导致效用最低。囚徒困境表达了经济人基础上功利追求的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内在困境,此时,如果个体只是追求利己行为,最终导致大家都陷入不利的结局,只有当他们各自从对方的利益出发,才能得到最大化的效用。囚徒困境揭示了一种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冲突的情况。

  囚徒困境让我们认识到彼此合作能够达到效用最优。如果个人只是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囚徒困境模型也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揭示了,一个表面看上来对别人毫无损害的抉择,却很可能最终导致对他人的伤害。博弈论的这个模型形象地解释了社会为什么需要道德,大家为什么要讲究诚信。正是因为道德要求个人为了大家的长远利益而牺牲自己一部分眼前利益的规范,有利于每个人获得个人的长远利益。

  会计人员道德风险正是这种人的自利性行为的后果,会计人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顾另一方的利益,利用信息等条件优势达到了损人利已的结果,其结果反而是损人并不利己。这更是一种博弈行为,是会计人员和委托人之间的博弈。博弈的本质告诉我们:需要的结果是要达到一种均衡,而不是某一方的最优。这表明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反而无法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单纯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不可能普遍有效,毕竟,单纯的只考虑自己利益的经济人进行合作是不可能的。它揭示了正是处于利益的因素才有了道德诉求,只有建立在契约合作基础上的诚信合作才最大限度的维护各自的利益。会计人员道德风险在于个体理性导致了集体不理性,危害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

  3.1.3 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在发展借鉴以上古典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从人的行为动机层面来揭示了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成因和机理。制度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物质财富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物质财富的最大化。因此,制度设计也应该顺应人的双重动机,一方面满足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另一方面不能忽视人们对非物质财富的需要。所谓非物质财富是指,那些不能被商品化的,但能让人们感受得到满足的非物质的东西,例如幸福感、成就感等等。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社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最终追求的是一种非物质财富的满足。这种对非物质财富的追求在研究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过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在制度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应考虑对于人们非物质财富的追求,另一方面应考虑在产生道德风险后,这种非物质财富的损失,信誉程度等等。

  在这里,制度经济学引申出两个对于会计人员道德风险很重要的概念: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制度经济学提出了人的契约行为分析的两个基本行为假设: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它揭示了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成因是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