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心理学论文

朝鲜战争心理战组织机构、实施载体及技巧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17 共7636字
论文摘要

  心理战“不是枪林弹雨,而是脑力碰撞”,①作为“第四种战争”,它已成为现代战争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抗美援朝是我军经历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局部战争之一,美军在朝鲜战场,对我军开展了强度很高的心理战。目前学术界对朝鲜战场美军心理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虽偶有文章论之,却既未见引用一手资料,论述也较粗浅。研究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的心理战,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战组织机构

  朝鲜战争中,美国主要设立了四级心理战机构。

  ( 一) 心理战略委员会( 国家层面) 。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刚刚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即设立了跨部会的心理战略委员会。该机构的任务是制定全国性的心理战政策,其中霍普金斯大学作战研究室扮演了重要角色,专门从事心理战目标国的背景研究、分析、评估,并对美军在朝鲜的心理战提出建议。朝鲜战争中,该机构主要对美国三军组织心理战进行宏观指导。

  ( 二) 心理作战总署( 陆军层面) 。1951 年 1 月 15 日建立,下辖心理作战、特种作战和需求管理三个处。该机构直属陆军参谋长,首任长官罗伯特·麦克卢尔( 准将) 曾在艾森豪威尔手下任欧洲心理战长官,经验丰富。心理作战总署主要担负三大任务: 一是在总体上负责陆军的心理战行动; 二是指挥一些“非常规”战事( 如掩饰与欺骗,类似今天的特种部队作战行动) ; 三是为所有的心理战部队( 包括朝鲜战场的心理战部队) 提供训练、物资和理论保障,并于 1952 年 4 月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布拉格堡建立了“心理战中心”。该机构除指导朝鲜战场上美国陆军的心理战外,还承担相关的训练和保障任务。

  ( 三) 心理作战处( 远东司令部层面) 。由负责情报的参谋长助理查尔斯·威洛比( 少将) 和曾对日本实施过心理战的 J·伍德尔·格林( 上校) 领导。美军远东司令部建立心理作战处,主要负责在心理战方面对远东地区的任何敌对事件作出反应,并制定对策。该处原仅 6 人,1950 年底扩充到 35 人以上,后又增至 600 人,其中中国人和韩国人 132 名( 包括舞台明星、新闻记者、雕刻家、美术家等) 。在朝鲜战争期间,该机构直接指挥和协调朝鲜战场上的心理战。

  ( 四) 心理作战科( 第 8 集团军层面) 。1951 年 2 月建立,下辖设计、情报、执行 3 个组及附属单位,负责指导派遣至下级司令部及其他作战单位的心理战人员的工作。根据战场需求,随时设立师级单位的心理战军官,该军官属顾问性质,负责司令部作战计划中心理战部分的制定与实施。

  在朝鲜战场上,第 8 集团军心理作战科直接组织该军所辖部队的心理战活动。

  具体实施心理战的主要是以下 3 支专业力量:

  一是第一无线电广播与传单大队( 负责战略性心理战) 。1951 年 4 月在堪萨斯州赖利堡建立,同年 8 月抵达朝鲜,负责所有的战略心理行动。该部队由 3 个连组成,即指挥连、流动无线电广播连、印刷连,其作战对象不是与美军对阵的中朝前线部队,而是其后方的广大军民,范围大得多。

  二是“联合国军司令部之音”( 负责战役性心理战) 。基地台设在日本东京。该机构在朝鲜内战爆发后第 4 天即 1950 年 6 月 29 日就开始运作,其 31 个转播台则分设大坂、广岛、新泻、松本、福冈和镜岛等地。播音经这些发射台送出去,再由韩国 KBS 电台( 先在釜山,后在汉城) 进行转播,可覆盖朝鲜全境和中国大陆。

  三是第一喇叭和传单连( 负责战术性心理战) 。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位于堪萨斯州的战术信息大队( 仅 28 人,系二战后经裁撤保留下来的心理战部队) 被扩充为第一喇叭和传单连。该连由连部和 3 个排( 宣传排、出版排、喇叭排) 组成,于 1950 年 9 月 8 日进入朝鲜,成为美第 8 集团军心理作战科的一支战术心理部队,活动地域为一线部队前沿 40 英里范围内,任务是为作战行动提供支持。

  二、心理战实施载体

  正如美国心理战专家斯蒂温·E·皮兹所言: “抛撒传单、无线电广播和新闻宣传,以及用飞机和车辆上的喇叭广播,这些是朝鲜战争中主要的心理战活动。”①传单、广播、喇叭,构成了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实施心理战的主要载体。

  ( 一) 传单

  传单具有很多优点,如内容简洁、观点明确、重点突出; 携带方便、便于隐藏; 抗干扰性强等,在朝鲜战争心理战场占有重要地位。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投放传单超过 20 亿份( 其中对志愿军抛撒6000 多万份) ,是其“使用最多的心战工具”。② 据中方史料记载,志愿军某团 9 连 14 个政治工作者曾搜集烧毁 3500 多份美军传单。③美军在志愿军一个连级单位阵地上投放的传单密度就这么大,其传单心理战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美军将传单分为三种,即指示类传单、信息类传单和劝导类传单。

  所谓指示类传单,顾名思义,就是对目标受众发出指示的传单。譬如,当美军要轰炸某地时,往往利用传单对该地区居民发出警告,让他们在美军采取行动前离开其住所或工厂。美军认为,这种心理战比较容易产生效果: 当居民们离开后,发现刚才所呆的地方一片火海,多少会对美军生出感激之情,而且很容易接受美军下一次的传单指示,并采取相应行动。信息类传单则将“真相”告知目标受众。在战场上,不管是出于打发时间还是获取“真相”的目的,信息都成为军人精神上的必需品。而军人在战场上要及时而全面地获取信息非常困难,所以美军将散发信息类传单作为心理战的重要手段。美军一方面认为此类传单“必须要在不带明显宣传痕迹的条件下登载目标受众感兴趣的新闻”,①另一方面非常注重传单信息的“及时性”。例如,志愿军前线部队最早就是通过美军的信息类传单得知朝鲜停战谈判消息的。美军根据心理学上的“优先律”,认为志愿军官兵有可能易于吸取并接受美军散发的信息类传单传播的信息。

  劝导类传单试图说服目标受众采取某个行动或改变主意,最终达到“劝降”目的。所以,美军也十分注重散发劝导性传单。比如,美军曾将志愿军变节分子赵希庭的劝降信制作成劝导类传单,附以赵的亲笔签名,然后投送到赵的老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195 师第 585 团。②美军用于投放传单的工具主要是飞机和大炮。美军用飞机投放传单有一个发展过程。战争初期,美军心理战人员在飞机上打开成包的传单,然后将其扔下飞机。不难想见,高空风大,不少传单被吹回了机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军后来将成包传单绑上雷管,在飞机上抛下传单包,让雷管在空中一定高度爆炸,炸开传单包并抛撒传单。在朝鲜战场上执行心理战任务的美军飞行员比尔·克洛普曾回忆说: “传单是打成包的,尺寸大概是 15 × 12 × 9 英寸,包在棕色牛皮纸里用细绳扎起来。在绳结里捆上一个装有一英尺长引信的雷管。在引信的最后是一个点火器,拉一下栓就点着了。我们在 6,000 英尺到 8,000 英尺的高度投下传单,雷管要在大约 2,000 英尺的高度炸开传单包散出传单。”

  ③为安全起见,美军后来决定,用飞机散发传单时,增加飞机飞行高度,将包裹传单的“牛皮纸”换成集束炸弹架或空烟雾弹,一般在 15000 至 25000 英尺的高度将其投下。延时分离炸药在离地1000 至 2000 英尺的高度爆炸,传单从弹壳中撒出,散落到目标区域。

  美军在朝鲜战场上也注意用大炮发射传单。当然,与飞机相比,用大炮发射传单有优有劣: 缺点是只能在战术范围内使用,且投送数量不足,如 105mm 榴弹炮 1 枚炮弹只能填装 400 张 4 × 5 英寸的传单,这仅为用 M16—A1 型集束炸弹架空投传单的约 1 /131; ④优点是不像飞机那样,需要看天气的脸色,美军认为用大炮发射传单对战役战斗的支持效果直接而明显。

  美军在传单的设计上非常讲究,强调“适当”,即“必须在适当的时间向适当的人传递适当的信息和做出适当的建议。”

  ⑤以美方自认为散发较为成功的“安全通行证”( 指示类传单) 为例,首先,不将它印成“投降证”,为的是避免刺激对方的自尊心; 其次,它盖有侵朝联军总部和总司令李奇微的签章,充分考虑到了中朝军人对“签章”的所谓信任感; 再次,安全通行证的一面绘有投降路线图,另一面则印成纸币,以方便对方藏在钱夹中,躲避搜查。美军还将有的传单制作成“半传单半实用工具”,如漫画、信纸、象棋盘、日历、卷烟纸、玻璃纸防雨袋等。志愿军阵地在朝鲜战争中收到的美军传单有 118 种之多,⑥此类“变种传单”迷惑性极大。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指出,“如果拣到了,使你感到虽然是传单还可以当文具,吸引你收起来”。⑦ 志愿军由于后勤物资供应不足,的确出现了有些官兵用美军传单订写字本、做卷烟纸、做帽垫、糊信封、糊防空洞、包装药品、寄回国内,甚至藏匿保存和进行传播的现象。①
  
  ( 二) 广播

  与文字心理战相比,声音心理战有其特殊优势: 一方面,传单往往遭到对方清理和收缴,而从收音机或喇叭里传出的声音则是对方难以清缴的; 另一方面,声音心理战不会耽误对方正常作业,可以一边做其他事一边听。志愿军参战后,美军操纵的“联合国军司令部之音”每天用朝鲜语和汉语播报 90 分钟的新闻及述评,并予以重播。

  该电台规定了“四项基本原则”: 1. 给听众充裕的时间收听,这意味着每次广播的时间要长,而且要定时广播; 2. 传递信息要简洁,这样即使是私下收听者也能听完全部内容; 3. 允许重复播放,但要避免单调; 4. 采用听众感兴趣的材料。②美军发现,用女性和降兵充当播音员,对中国人最有吸引力。为美方工作的女性播音员往往不是美国人,而是中国人或朝鲜人,她们的播音方式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循循善诱”: 开始往往称自己是“被迫来作宣传的”,还伪装很进步,边哭边诉她如何受压迫,志愿军如何光荣,如何英勇,这样既可引人倾听,又利用志愿军的同情心免遭炮击,然后才慢慢转到反动宣传上去,如称联合国军优待俘虏等。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认为,美军“有些宣传很注意抓住你的心理”,至少表面上“真的很体贴你,很爱护你,很尊重你的人格,很诚恳”。③ 此外,美军很注意利用被俘变节的极少数志愿军官兵进行广播,其中不乏是解放战争后期起义和即俘即补而没有来得及改造的国民党军队官兵。

  美军所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美军广播的造谣欺骗和强词夺理从根本上不可能“打动”中朝官兵的心理。此外,从技术上分析,美军的广播心理战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美国军内外广播协调差,造成宣传口径不统一。当时,作为军外媒体,设在纽约的“美国之音”信息非常灵敏,反应也很快。如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美国之音”确认此消息,很快进行了报道。但是,设在东京的“联合国军司令部之音”反应则谨慎或迟钝,刚开始很少直接提及中国军队,而使用“一支新到军队”,11 月 7 日又称“外国共产党”,11 月 12 日才明确参战者是中国军队。美军战后进行总结时,认为“联合国军司令部之音”与军内其他机构协调良好,但与军外机构之间运作关系很差,结果“人们收到混杂信息时会感觉迷惑,发送者的可信度也受损,这在心理战中是一个不可原谅的过失”。

  ④二是广播稿书面语言多,口语使用少,难以打动听众。按照美方自己的话来说: “节目的风格太文学化,生硬,太正式,听起来象是书面语。极为经常的是,文稿的写作者使用了不能顺畅地被翻译成汉语的西方俚语,……文字上用的不是日常汉语。”⑤三是有些播音员照本念稿。部分播音员播音时,听众尽管看不到其模样,却能感觉他们在念稿子,不是自发和自然地表达心声。当然,他们理屈词穷也只能按照官方定调发声。连美军自己也认为: “他们听起来象在进行干巴巴的演说,这会很快就让中国听众厌烦。”⑥
  
  ( 三) 喇叭同为声音心理战,喇叭和无线电广播最大的区别是覆盖范围不同。无线电广播的覆盖范围广,而喇叭( 即使是大功率的喇叭) 声音传播半径一般在战斗前沿 40 英里以内,所以只能作战术性运用。除了用于战场喊话,美军喇叭还常播放两类音乐。一是乡愁音乐,以企图勾起志愿军官兵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从而动摇其作战决心与意志; 二是恐怖音乐,美军企图用“阴森森的声音,借助东方迷信以引起敌人的恐惧”。①美军的喇叭心理战主要依赖三种载体,即飞机、吉普车和坦克。其中,吉普车由于缺乏防护设备,易遭攻击,效用不如坦克; 坦克虽有装甲保护,但受到地形限制,效用又不如飞机。美军心理战工作者迪克·休斯( 中尉) 详细描述了在飞机上使用广播的情况: “当中共军队和北朝鲜人民军与南朝鲜军队对峙的时候,我们首先给中共军队和北朝鲜军队扔下了投降通行证,然后就尽可能低地在他们的上空盘旋,并通过喇叭劝说他们捡起通行证投降。麦克风里讲话的人是金保罗———来自香港的一名中国商人,战争开始时他正在汉城经商,然后留下来帮助联合国军工作。我们将离开那个地区,而战斗机将进来丢下汽油弹之类的东西。然后他们离开,我们再回到敌人的上空,那么保罗又可以再次劝说中共和北朝鲜军人拿着通行证来投降,否则就让他们遭受同样的对待。”②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并且规定不准对空中的敌战机进行射击( 对高空飞机射击不仅无效,反而会暴露自己,遭到轰炸) 。然而,美军用于心理战的喊话飞机与战机不同,它一缺乏攻击武器,二必须飞得很低,往往离地面只有 300 至 400 英尺,有时甚至在美军所称的“联合国军阵地周围敌军占领的山头以下的高度”。因此,这类飞机经常遭到志愿军射击,机身被打穿,机组人员伤亡。同时,志愿军还常在山谷间拉起钢索,不必浪费子弹就可毁坏这类低飞的喊话飞机。美方资料显示,一些美军 C - 47 喊话飞机就是被钢索绊到毁伤的。美方喊话飞机在战争初期的下场,或者“机身总带着若干窟窿”,或者“一去不回”。③ 后来,美军进行了改进,将喊话飞机保持在空中离地面 8000英尺的高度,只要喇叭喊话声音能传到地面就行。尽管如此,美军的空中喊话仍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正如台湾心理战专家许如亨所说: “不管如何去改善,空中喊话作业始终无法克服噪音干扰( 笔者注: 指飞机引擎发出的噪音) 及安全顾虑的问题。”④
  
  三、心理战技巧

  在朝鲜战争的心理战场上,美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都注重分化瓦解对方阵营,具体实施中都采取了“节日攻势”等形式。由于美军在心理战的技术装备、作战经验等方面更具优势,其战术也呈现出相应特点。

  ( 一) 与武力战密切配合

  心理战与军事打击配合得好,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美军喊话为例,据中方史料记载,它往往“夹杂着猛烈的炮火,喊喊打打,反复进行”。⑤ 美军喊话飞机与地面部队配合比较密切,当地面部队实施猛烈攻击的同时,并告知喊话飞机上心理战人员志愿军没饭菜吃的信息,喊话飞机上心理战人员立即高喊: “中共官兵们注意,不要白白饿死,赶快到联军这边来,热腾腾的饭已煮好,正等着你们呢。”约 20 分钟后,地面部队通报: “效果很好,投降的人数已经有 1,542 名了,继续广播。”不一会儿,地面部队又通报说: “现在已有 1,551 名了……”①美军用当时人们不可能去核实的投降人数来蛊惑对方的军心。为了收到心理战的最佳效果,美军喊话飞机一般在一个目标上盘旋 1 小时左右。

  ( 二) 形成“试验—改进—推广”模式

  朝鲜停战协定签定后,美国陆军进行了总结。其中,心理战总结的成果之一是《战时传单入门》,其特别强调一点: 信息的内容要“以来自同一文化群体的一组俘虏作为目标进行预先试验”,“针对目标受众进行抽样测试”,这样“可以在应用前使计划得到改进”。② 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即美军广播节目的改进。美军广播节目正式向志愿军播出前,一般先找“语言小组”进行效果评估。

  语言小组由近 20 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组成,都受过良好教育,大都在美国生活过,年龄 20 ~ 60岁,包括学生、老师、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新近从中国来,熟悉中国广播的类型与风格。语言小组曾对美军广播的书面化语言和念稿的缺陷提出了意见,促进了美军广播节目的改进。

  ( 三) 注重使用女性播音员

  军事心理学认为,战场上出现女性的声音,往往会勾起士兵们对“留在家乡的女人的思念”。③据美方资料记载,美军一名参与对志愿军进行广播的中国女性叫“兰莎”( 化名) ,原是中国的一名艺人,因家人住在北京,未使用真实姓名。她充当美军播音员的原因,是可以获得 50 美元的周薪。

  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美军的巨型喇叭里传出一个女性软绵绵的声音: “共军士兵们! 你们今天过年啦,可你们呆在山上多苦! 吃不上饭,喝不上水,脚也冻肿啦”,“我们联合国军队,是为解放朝鲜来的,联合国已经宣布你们是侵略者”,“投降吧! 中国人! ”④美军利用女性进行广播,对意志薄弱分子也的确有一些效果,一名被俘变节的志愿军这样供述: “4 个月以前,我听见一个女人用中国话在你们的喊话飞机里面喊话,我想如果美国飞机可以载着女人在我们的阵地上慢慢盘旋,那么我们这一边就是打败了。”⑤
  
  四、心理作战效果
  
  从心战装备、技术手段和作战经验看,美军都占据了绝对优势,他们自己也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美国和台湾方面的记载中,笔者发现如下 5 个数据: 127 人———这是美军自称的他们的战术心理战取得的一次较好战果,美军以 4 架 C - 47 飞机撒下劝降传单,致使 127 名对方士兵各持一张安全通行证投降; 10 万多人———这是美方所说的受美军心理战影响而投降的北朝鲜和中国志愿军总人数; 1 /3———这是朝鲜战争中所谓受美军心理战影响而向联合国军投降的“中共和北韩士兵”占总投降人数的比例; 30% ———这是 1950 年联合国军的俘虏中,所谓受心理战影响而投降的北朝鲜军队和志愿军占总投降人数的比例; 50% : 这是 1951 年联合国军的俘虏中,受心理战影响而投降的朝鲜军队和志愿军占总投降人数的比例。

  ⑥仅从以上数据看,美军实施的心理战似乎“战果辉煌”,但事不尽然。这里需要着重指出三点:

  第一,这些数据水分相当大。美方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志愿军战俘,但美方心理战专家自己也承认,“许多战俘因急于讨好审问人员而只说其想听的话”。① 比如,当美方问到“你是否因为捡到我们的传单或听到我们的喊话而投降”这样的问题时,对方多半回答称是。第二,单就从这些无从核实的数据看,上述相关统计数据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投降人数混合统计,没有志愿军方面的确切数据。因此,美军心理战对志愿军起到多大作用,并无确切证据。第三,所谓“投降”的志愿军人员中有不少是解放战争后期被俘或起义的、没有经过很好改造的原国民党军人员。

  结论

  美军在朝鲜战争的心理战场使出浑身解数,尽管取得了他们自称的一定成效,但其所得总体来看是极其有限的。特别是从中国人民志愿军方面讲,在巩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思想阵地面前,美军心理进攻难铸奇功。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强调,志愿军是“真正来自人民的、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贵品质的军队”。

  ②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进一步指出,美军心理战尽管花样不少,但“在我军有政治觉悟的干部战士中,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只会更加激起我军的对敌仇恨和增加杀敌勇气”。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在 1959 年关于抗美援朝敌军工作的一份总结材料中也写道: “提高部队的阶级觉悟,是粉碎敌人‘心理战’的主要基础。”④作为旁观者,来自日本的评价也很能说明问题: “中国军队的这种勇敢战斗精神和坚韧性,到底来源于什么呢? 那大概不单纯是强制和命令。可能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帝国主义的憎恶,坚信现在进行的这次战争是‘正义战争’,这些都渗透到了中国军队官兵的心灵深处和骨髓之中。”

  ⑤这提醒我们两点: 第一,人民军队思想阵地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在朝鲜战争已经结束 60年后的今天,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下筑牢我军思想防线更为重要。第二,必须着力提高心理战场的战斗力。巩固的思想阵地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有的优势,但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要实现我军官兵思想高度统一和巩固,相比过去更加困难。因此,必须增强我军与对手抗衡并胜出的心理战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