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军事法论文

国民党军事连坐法的发展及其效用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致谢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4-15 共4570字

  结语:人心决定成败

  历史一再证明,任何一个失去民心的政权,都逃不过一定要覆灭的命运。同理可知,失去民心,军心离散不过是或迟或早的事。因此,国民党军队军事连坐法的失效,不过是这民心尽失、军心离散的的一个缩影。毛泽东指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 器装备对于战争的重要性,犹如军法对于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性,诚然不和或缺。但从长远来看,在人心向背面前,二者都会相形而见轻。从1946年到1949年,军事连坐法既没能挽救国民党军队的作战颓势,也没有能够阻止其官兵的大量倒戈。

  1947年,正值国民党军队向中共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之际,一场诉苦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中悄然兴起。这一运动通过控诉旧社会和反动派对劳动人民的压迫,有效地提高了受教育者的阶级觉悟,从而达到凝聚军;提高战力的目的。1947年9月,毛泽东向全军批转了诉苦运动的经验,诉苦遂成为解放军在国共全面内战中大量而迅速地“吸收转化”国民党部队的法宝。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承认“所谓革命建国,只成了一场春梦”气蒋几乎再也不提起这部曾经令他引以为傲并十分倚重的军法。蒋反而不时在日记中佩服中共士兵、干部的理想主义、精神意志、专注,这都是国民党人欠缺的特质。

  1949年8月,艾奇逊在致杜鲁门的信中写道国民党军队“失去斗志,失去民心”,无需别人来攻击,亦会自行瓦解。美国人的这一观察可谓一语中的,一支既丧失了斗志,又失去民众支持的军队,是包括军事连坐法在内的任何军法都难以维持的。

  从黄埔军校建立“党军”到国民党军队在大陆被消灭的二十多年里,军事连坐法伴随着这支军队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争,但终究落得一个“徒法无以自行”的境遇。

  “本党的运命,必蹈洪杨的覆辙”,蒋介石一语成谶。他提出这一警告21年后,南京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攻占。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连坐法最终没能拯救国民党军队和国民党政权,纵观人类历史,若企图依靠严刑峻法维持一个不得人心的旧秩序,无不遭到失败。正如马克思为我们指出的:“从该隐以来,利用刑罚恫吓世界从来就没有成功过”。

  参考文献

  一、档案、文献汇编

  [1]沙千里主编:战时重要法令汇编.重庆:双江书屋,1944.
  [2]国防部军法处编:军法手册.重庆:国民政府国防部刊印,1947.
  [3]美国国务院编: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北京: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
  [4]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84.
  [5]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编: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幵封: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7]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88.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供稿:黄埔军校史稿:第九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
  [9]何应钦: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上海:上海书店,1990.
  [1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办公厅编研室编:中国历代军队政治工作资料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初稿.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二、日记、回忆录

  [1]欧振华:北伐行军日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
  [2]刘玉章:戎马五十年——国军五十二军军长刘玉章自述.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
  [3]于凭远等编:民国胡上将宗南年谱.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
  [4]顾祝同:墨三九十自述.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1.
  [5](日)冈村宁次着,叶稻正夫编:冈村宁次回忆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
  [6]刘峙:我的回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
  [7]陶峙岳:陶峙岳自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8]何成濬着,沈云龙校:何成濬将军战时日记.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
  [9]白崇禧口述,陈存恭等整理:白崇禧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10]郭汝瑰:郭汝瑰回忆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11](日)今井武夫:今井武夫回忆录.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12]蔡惠霖,孙维吼编:光荣的抉择——原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回忆录.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7.
  [13]沈醉:战犯改造所见闻.北京:群众出版社,1990.
  [14]徐永昌:徐永昌日记.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15]唐纵: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北京:群众出版社,1991.
  [16]本书编审组编: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
  [17]陈立夫: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台北:正中书局,1994.
  [18]“围剿"边区革命根据地亲历记编审组编:"围剿”边区革命根据地亲历记.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
  [19]康泽等:康泽自述及其下落.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98.
  [20]文思主编:我所知道的陈诚.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21]文思主编:我所知道的汤恩伯.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22]万高潮等编:血战潇湘.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3]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4]陈诚: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25]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国民党将领追忆被俘经过.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三、专著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2]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周恩来选集.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4]阮毅成:中国战时法规概述.重庆:青年书店,1939.
  [5]董显光:蒋总统传.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7.
  [6](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7]陈训正:国民革命军战史初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8]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9]吴相湘编:第二次中日战争史.台南:综合出版社,1974.
  [10]华陆宗注译:尉缭子注译.北京:中华书局,1979.
  [11]蒋炜国总编着:国民革命战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1981.
  [12]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三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13]陈兴良:刑法哲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14]司马迁:史记.长沙:岳麓书社,1988.
  [15](美)白修德,贾安娜中国的惊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16]曾宪林等着:北伐战争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17](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18](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9]中国兵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兵书集成:纪效新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
  [20]季德源主编:中国军事制度史.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21]陈奇猷校注:韩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2](美)黄仁宇:天南地北叙古今.北京:三联书店,2001.
  [23]戚继光撰、邱心田校释:练兵实纪.北京:中华书局,2001.
  [24]戚厚杰等编着: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25]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北京:三联书店,2002.
  [26]高建中:叶落归根一黄埔一期生李默庵将军访谈录.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2.
  [27]吴昌华:黄埔风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
  [28]聂资鲁:国民党大陆失败论——对一个执政党迅速衰败的法哲学与政治哲学剖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29]汪荣祖,李敖:蒋介石评传.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
  [30]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
  [31]商鞅着,张觉校注:商君书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6.
  [32](美)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R记.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
  [33](美)易劳逸:毁灭的种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34]刘凤翰:国民党军事制度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35]Jay Taylor: The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9.
  [36](美)易劳逸: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37]李宝明:“国家化“名义下的"私属化”——蒋介石对民国革命军的控制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8]陈红民:蒋介石的后半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9]郝伯村:郝伯村解读蒋公日记(1945-1949).台北:天下远见出版有限公司,2011.
  [40]汪朝光主编:蒋介石的人际网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1](英)乔纳森芬比:蒋介石传.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42](美)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传.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43]陈铁健,黄道炫: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44]张祖:蒋介石与战时外交研究(1931-1945).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5]刘大禹:蒋介石与中国集权政治研究(1931-1937).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四、期刊文章:

  [1]高建中:话说国民党军队的“连坐法”.纵横,1996年第8期.
  [2]赵晓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法制概述.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3]朱华:剑桥中华民国史学术书评会综述.上海党史与党建,1998年第4期.
  [4]李重华: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风纪问题.长白学刊,2006年第4期.
  [5]邓野:蒋介石对方先觉投敌案的裁决.历史研究,2006年第5期.
  [6]齐春风: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走私活动.安徽史学,2007年第6期.
  [7]戚厚杰:略论抗战中国民党军队与民众的关系.民国档案,2010年第1期.
  [8]张豫豫: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法纪整饬的措施及评价.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五、学位论文:

  [1]尚振锋: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战时军律述论.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5.
  [2]许泽丰:军法审判与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军事派系斗争.上海大学硕士论文,2010.

  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父母陈绍同先生和颜丽明女士,二位对我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情难以言表。家父帮助我塑造了基本的处世态度和政治思想;家母则帮助我养成了健康的作息习惯和性格品质。此外,他们从一开始就鼓励并支持我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读研三年来,我尚不能在经济上自立,遑论赡养父母,每每念此,羞愧难当。这篇论文首先是献给他们的。

  感谢我的导师俞歌春教授,她严谨求真的治学精神,字斟句酌的悉心指导,点滴入微的生活关怀都深深感染着我。本文大纲是我和俞歌春教授相互切磋探讨的产物,感谢她能够接受我那些略显浅薄的设想。在恩师的指导下,文章成型后虽已往返修改了七八次,但仍然无法达到她的要求,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最使我受益。

  感谢李湘敏教授在我准备考博过程中对我的帮助和指导。感谢李方翔教授在学术研究方法和视角方面对我的点拨和启发。感谢陈友良副教授和我在学术方面进行的诸多讨论,和他交流的经历令我受益匪浅。感谢卢红飚副教授和李颖副教授,和他们一起工作、评卷的经历是愉快而难忘的。还要感谢其他曾经为我传道、授业、解惑的诸位老师们。

  感谢我的诸位同窗陪伴我读过了三年研究生时光,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才能顺利地幵展学生工作,我所获得的荣誉,同样离不开他们的肯定和认同。尤其是我的舍友王龙飞先生、林衍盛先生、何伟民先生,和他们探讨学术和人生给了我许多启迪,他们在宿舍生活中始终包容我的苛刻和错误,令我感动的同时也使我深怀歉意。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吴美雅女士在工作繁忙之际帮我进行文字校对工作。她始终承受着分隔两地的痛苦和压力并一直支持我完成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每当我受挫而沮丧的时候,她都给予我积极的鼓励,她都能使我的心绪重新振作。在此向她致以十二分的谢意!

(本篇硕士论文已完)

返回本篇硕士论文目录查看全文    上一章:派系芥蒂,执法掣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