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训练论文

水面舰艇部队如何有效开展融合式心理训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30 共3502字
摘要

  现代海战条件下,水面舰艇同时面临空中、水下和水面等多重威胁,加之舰载激光武器等新型作战手段实战化、其他武器装备作战性能大幅提升,使得舰艇在航渡过程中,须长时间持续保持高度戒备状态,以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舰艇执行撤侨、护航、搜救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执行作战任务相互交叠、转换迅速,二者之间界线愈加模糊,对舰艇官兵心理意志力、控制力和应激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水面舰艇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也早已明确规定,心理素质是舰员岗位合格能力评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区分岗位、层级细化了各岗位职手的心理训练指标。
  
  一、军人心理训练发展及现状

  广义的军人心理训练指凡是通过对军人的心理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的训练。通过运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军人个体和集体必备心理素质进行训练,进而提高参训官兵执行任务能力。至今,已经成为外军常规性军事训练科目,基本形成了与技能、体能训练相结合,训练基地化、项目模块化的心理行为训练体系。

  我军的心理训练起步较晚,上世纪 90 年代初,部分心理学工作者才逐渐展开一系列心理训练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体验激发情感、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的训练指导思路,并开始在部队中组织推广试训。

  然而,在舰艇部队心理训练实际组织与实施中,由于指导训练规范可操作性不强、配套保障设施滞后等原因,首长机关和组训者对心理训练认识仅停留在场地和高空心理行为训练,普遍存在心理训练内容与舰艇部队训练需求衔接不紧密、组织形式方法与舰艇部队日常训练相脱离的现象。而且,组训者心理学理论基础薄弱,训后交流总结阶段对参训者缺乏引导,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心理训练效果。

  二、融合式心理训练内涵及意义

  融合式心理训练,顾名思义,即是重点做好两个融合:一是,按照心理训练理论指导,将军人团体训练主要内容,植入舰艇部队实兵演练、操练操演和模块训练等常规军事技能训练,通过增设情节、适时干预以及组织训后分享交流等方式,化传统无意识的心理训练为针对性心理训练;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融入军人团体训练或单个舰员胜任力培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科学有效的方法,改变舰艇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样式单一、效果不佳的现状。

  《水面舰艇部队实战化训练大纲》颁发后,舰艇部队实战化训练稳步深入,以往模式下训练效益偏低、周期重复训练、易产生训练瓶颈等问题得到显着改善,然而,实战化训练仍然无法回避和解决部分舰员战斗意志缺失、训练内动力不足、协同意识不强以及单舰(模块)凝聚力偏弱等深层问题。对此,融合式心理训练的解决方案,一是结合舰艇实兵演练、执行战训任务或者通过开展模拟训练,丰富舰员战时情绪体验,培树战斗意志;二是根据训练需求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训练,增强凝聚力、协作精神;三是对个别舰员开展胜任力培训,逐步改变舰员个体深层特征。

  三、融合式心理训练组织与实施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1. 遵循心理训练规律。心理训练与军事技能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要借助知识、技能等表层特征的训练强化,进而深入影响舰员的特质、动机等深层特征,更加难以触及。心理训练有其独特规律:一是强调实践、双向,必须由舰员自觉、身体力行地参与,从训练环境中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训练目的。二是要淡化概念。融合式心理训练要求做到"隐其形、达其意",组训形式灵活多变,例如,结合舰艇广播通告明日工作计划,开展心理暗示和放松训练;在体能训练中增设障碍训练和超负荷训练项目;在舰艇日常损管训练和防台人工传话训练时,加入团体训练内容等。

  三是要反复强化。稳定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个缓慢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心理素质也不是一成不变,需要定期反复强化与巩固。

  2. 紧贴任务需求。首先,要根据舰艇部队担负的作战任务及特点,科学设置核心训练内容,拟制完善与作战方案预案配套的心理训练方案计划,作为指导部队开展心理训练的基本依据。其次,要结合当前任务,侧重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新接舰艇船应着重于形成团体氛围、增进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与接纳;特殊时期严格人员管控,就要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再次,可以根据重大任务前的人员思想形势分析、隐患排查结果,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心理干预,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

  3. 差异整合原则。由于舰艇舰型、任务、编制不同,以及可能处于远洋护航、在外驻训助修等不同状态,组织团体心理训练重点自然不同,同理,在对舰员进行个体胜任力培训时,设定培训目标、计划和培训策略,也要参照舰员潜在特征和岗位、年龄、性格特点等因素,区别对待,分层指导、分类施训。然而,舰艇部队战训任务繁重,心理训练组训难度大、见效慢、专业性强,在注重差异性的同时,也要加强顶层设计、整合统筹,要将心理训练意识贯穿部队训练全过程,在拟制海上训练和港岸训练计划时,要涵盖心理训练内容、明确组织方法、规范实施流程;单独组织心理训练科目,要有配套的施训方案;在训练总结阶段,要严密组织心理训练回顾交流;要将心理训练效果评估纳入训练考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心理训练有效开展,真正发挥心理训练倍增器的作用。

  (二)基本方法

  1. 讲解交流法。理论讲解交流是系统开展心理训练的重要前提,也是训练组织的重要方法。训前,结合训练动员,组织受训官兵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熟悉训练计划,对训练目的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解,有助于提高训练效益。训练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训练内容和参训人员表现、心理变化,及时点评、疏导,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训后,结合训练总结,对心理训练情况进行回顾交流,组训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受训者参训前后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进行对比,运用心理科学理论进行剖析,引导参训者思索、感悟,进而将心理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促进稳定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巩固。

  2. 情境模拟法。一是利用执行战训任务的真实环境,例如,战巡过程中,敌机对我抵近侦察,我可在相关规定框架内,组织模拟抵抗训练;跟踪监视过程中,敌我近距对峙,我可在不引起对方误判的前提下,模拟擦枪走火应急演练。二是合理加大训练难度,例如,组织舰炮对海、对岸实弹射击训练时,挑选不同训练海区或海况不良、视距较差等气候条件。三是在操练操演和岗位训练时,组织舰艇变向变速机动或模拟噪音,干扰指挥员和操作手,磨练指挥员的心理承受力和情绪稳定性。四是合理利用网1际的军人职业智能训练系统、战场心理维护技能训练系统以及战场情景模拟训练软件,提高心理训练科技含量。

  3. 表象训练法。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积极地利用已经形成的表象进行回顾、重复、发展和创造自己动作的训练过程,也称为意念训练。运用表象训练,可以巩固、提高前期军事训练中动作技能的精准度和稳定性。表象训练适用于新接舰艇装备操作训练、实弹射击训练前模拟训练以及训练模拟器材缺乏等情形,由参训人员逐一讲述职掌装备操作动作要领、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对自己以往操作动作进行回忆审视或想象。经美军实验,运用表象训练方法辅助技能训练,学会一项战斗行动的速度比一般训练方法快 2-4 倍。

  4. 生理调控法。生理调控是运用身心交互作用原理,通过调控生理变化来改变肌肉紧张状态,缓解紧张情绪,控制心理稳定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肌肉放松、心理暗示、深呼吸调整、合理宣泄等。生理调控法适用于重大演习演练、实弹训练或比武考核前,组织关键岗位、参考人员做适量慢节奏的力量训练或休息,舒缓情绪;组织远海训练或长时间离岸执行任务,任务中后期官兵普遍容易产生焦躁、疲劳情绪反应,可以引导官兵进行自我调适、创造条件引导官兵宣泄不良情绪,或进行目标激励、行动转移振奋官兵精神。

  结束语

  经过近 20 年的研究发展,在全军心理训练的框架下,初步建立形成了水面舰艇部队心理训练理论、方法和机制,并逐步在部队开始普及,然而,与外军比较成熟的心理训练体系相比较,仍然存在着训练机制标准不统一、心理训练人才储备不足、训练中心规模数量有限、心理训练器材保障匮乏落后等问题,尤其是舰艇部队受空间、任务和训练特点等因素影响,心理训练组训难度更大、见效更慢,进一步研究探索更为贴合水面舰艇实际、融合式心理训练组织与实施方法,打牢官兵心理基础,更好地实现训练成效向战斗力转化,实是形成信息化条件下水面舰艇部队体系作战能力的应有之意。

  参考文献:
  [1] 徐宏峰 , 孙永维 , 李海清 . 心理战及心理训练初探 . 空军航空大学学报 ,2010,(30)。
  [2] 裴改改 , 刘晓宇 .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教程 . 北京 : 军事谊文出版社 ,2010(1)。
  [3] 苏进昌 . 美军心理训练方法研究 . 外国军事学术 ,2008(64)。
  [4] 李川云 , 王汉超 . 索马里护航任务中的官兵心理防护 . 非战争军事行动心理防护专题研究 ,2009(287-28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