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教学论文

浅谈军校本科学员计算机课程兴趣培养的经验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26 共4144字
论文摘要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国民生活及国防事业的各个领域,为了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新型军事人才,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至关重要.学员对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课程中所涉及的科学问题,教学效果不好.当前军队院校培养的本科学员(包括理工科及文科),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兴趣浓厚,但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的了解,往往在学习计算机课程之前很有兴趣,一旦开始学习相关课程(比如:微机原理、软件编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就因为其概念多、抽象层次高、涉及面广、与实际操作相脱离等因素,感到大失所望,顿时失去学习的持久动力.如何将学员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兴趣成功转化为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兴趣,化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从而大幅提高我军高素质人才的信息技术水平,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本文从兴趣产生的一般规律、课堂教学的组织原则、过程性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对军校本科学员计算机课程兴趣培养的一些认识和经验.

  2兴趣产生的一般规律

  学习兴趣的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众多教育学家的重视.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两千多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1]."兴趣就像是学习的"推进器",强烈而稳定的兴趣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排除各种干扰,克服重重困难,向着学习的预定目标不断前进.而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过程是有着一定规律的,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2].

  第一,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兴趣产生的必然条件

  好奇心人皆有之,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而由好奇心发展而来的对新知识探求的欲望则是求知欲.当某一方面的求知欲反复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因此,要培养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并从中诱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所有的学生对于新的事物都是有好奇心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日常生活中听到过或是接触过,但又不是太了解的事物,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有的学生能够成功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而有的学生则由于惰性或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好奇心会发生转移或是消失.

  我们应该珍惜学生的好奇心,慢慢促使其向求知欲发展,并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从而最终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第二,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

  直接兴趣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引起的,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则是对活动目的或结果产生的兴趣[3].学生在遇到简单容易、生动有趣的知识时,会产生直接兴趣;一旦遇到复杂困难、枯燥无味的知识时,则需要有间接兴趣来维持学习.当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克服困难,并获得一定的成效的时候,间接兴趣也会转化为直接兴趣,从而激励他们去学习本来枯燥无味的东西.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那些相对简单容易又生动有趣的知识产生直接兴趣;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促使他们对那些既复杂困难又枯燥乏味的知识产生间接兴趣.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这两种兴趣,并使这两种兴趣相互转化,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第三,中心兴趣与广阔兴趣的相互促进

  从兴趣的广度来看,兴趣又可分为中心兴趣和广度兴趣两种.中心兴趣是指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或活动有着浓厚且稳定的兴趣;广阔兴趣是指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现代科学的发展,首先要求学生具有广阔的兴趣,多方面地摄取知识,获取知识的广度;然后培养在某一方面的中心兴趣,促使其进行更加深入的钻研,从而获得知识的深度.广阔兴趣是中心兴趣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了,中心兴趣才会牢固可靠;而反过来,只有中心兴趣获得了发展,广阔兴趣才有实际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在广阔兴趣的基础上去发展和培养中心兴趣,在中心兴趣的要求下去培养广阔兴趣.

  第四,课堂教学的艺术设计是兴趣培养的催化剂

  美国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4].如果把教员比作一位指挥家,教员能够潇洒自如地跟学员相互交流,学员在听课的时候如同在听一曲美妙的交响乐,时而舒缓、时而高潮、时而独鸣、时而合奏,那么这堂课就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学员自然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然而课堂教学绝不是刻意地追求教学设计的新奇、独特 ,更不是在课堂上作秀.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恰当的艺术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保证教学效果的法宝.

  3课堂教学的组织原则

  以往的教学活动通常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员往往认为"好的教学内容=好的教学效果",经常以难以跟上的速度进行过快的陈述,很少顾及学员的理解和感受,最终导致学员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是厌烦[5,6].另外,由于军校本科学员长期接受军事化管理,"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已经根深蒂固,这些习惯的养成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习惯性地缺乏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这样就容易造成"教学不相长"的恶性循环.

  为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即如何化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作为教员,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及补充,另一方面还要运用各种手段使课堂教学活动变的生动、有趣起来[7].

  首先,以量力性为原则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量力性原则,又称为可接受性原则,是指从学员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进行教学,要求教员讲授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要适合学员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当学员处在一个比较宽松愉快的氛围时,比较容易接受教员所传达的信息,从而使得我们为提高学习兴趣所做的一些教学设计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相反在一个紧张而又压抑的氛围中,学员往往会表面上接受,实则内心逆反,完全不接受教员的教导,甚至会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以直观性为原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以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其感性知识,为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条件.直观性通常可以用于每次授课的引入环节,即选择生动有趣的切入点,一方面能够挑起学员的好奇心,使其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直接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使学员将熟悉的东西和不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将两者建立起一种相似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再次,以启发诱导为原则诱导学员主动思考.启发诱导原则,即是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之,则不复也"的思想.通常启发诱导要以恰当的切入点为前提的,即首先要选取一个直观的、恰当的实例,基于这个实例,设置新奇的提问点,从上面这些问题,可以扩展到生活中许多其他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中相似的地方,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求自得;然后,将这些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引申到计算机课程中对应的不熟悉的问题上,引导学员在他们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从对熟悉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再引申到计算机课程中对应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再将计算机理论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回那些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当中,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在整个过程中,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带领他们不断地转换思维方式,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最后,以联系实际为原则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联系实际原则,即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教学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传授和学习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本身就是用来帮助人们完成各种工作的,计算机课程不论是讲硬件组成还是讲软件设计始终不能离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联系实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基本概念与实际相结合,即要求教员在讲概念的时候要尽量把概念的本源交代清楚,即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概念;另一个是将基本方法与具体实现相结合,即计算机课程的教员要安排足够的实验课时,给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机会.

  4过程考核评价机制

  任何一门课程要保证他的完整性,不可能每堂课都能设计得妙趣横生,学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常也难以维持长久,这就需要教员采取能够引起学员间接兴趣的手段.采用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以往的计算机类课程的考核通常是通过期末考试,或者上机实验,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不能对学员进行非常公平、全面地评价,容易造成学员"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也不利于学员的成长进步.

  为了达到新形式下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引入过程考核机制,采用过程考核项目的综合成绩作为课程最终总成绩,并以此督促学员自觉、投入地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任务.另外,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作为考察点,对任务完成好的学生予以表扬或者奖品奖励,即使用各种激励手段引起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间接兴趣,最好选择贴近学员生活、能够带给学员正能量的奖励方式,比如好吃的零食、最新的书籍、计算机杂志、时尚u盘等等.最终对各项考核的成绩按照标准进行评定,并按照比例计入总成绩.考核成绩的组成比例分配及评定标准可以参照表1,具体的分配比例可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5结束语

  作为军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员,一方面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跟上学生的变化,积极调整授课的方式、方法.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发展,技术如何进步,爱学生是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这种爱是教学美的原动力,是教学艺术的灵魂,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催化剂.这种爱必然促使教员对教学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必然会从各个方面对学员造成影响,也必然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仍然将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如何组织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上,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与学生及时沟通,通过学员的反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过程考核机制.

  论文摘要

  参考文献:

  [1] 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 李伯黍.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张秀杰.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课堂的艺术性[J].成才之路,2012(21):77.

  [4] 王光霞.教育转型视域中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教学研究,2012(3):106-109.

  [5]Robert Boice.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 王啸.浅谈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家,2008(5):56-57.

  [7] 郭广生,李庆丰.培养创新人才呼唤教学方法大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1(11):7-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