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教学论文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04 共3158字
论文摘要

  在信息极度发达的时代,最热门的沟通方式无疑是新媒体所创造的互动沟通方式。人类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介符号进行沟通,传递信息。到今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的数字媒体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从而也促进了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平面设计作品大量涌入了人们的视野。走到街上,抬眼之间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广告招贴;打开电视,五彩缤纷的图像会映入眼帘;打开电脑、手机,各种网页界面更是大量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在当今这个以信息处理、数码技术为工作基础的时代,高职院校平面设计类人才的培养不应一味偏重培养印刷媒体技术操作型设计人才,还应该注重更高层次的新媒体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探索新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岗位要求的变化,探索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内容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一、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定位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

  经过调研,传统的印刷媒体只是媒体传播的一种形式,每年本科院校、中职院校、培训机构等培养出大批的平面设计人员,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且竞争激烈,就业水平及待遇远不如从前。随着网络媒体、网上购物等新媒体传播的市场需求,大量的新媒体设计岗位出现,传统的印刷煤体岗位的人才培养定位显然已经跟不上市场需求。UI 界面设计、淘宝界面设计、游戏美工等岗位的兴起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从业人员,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应尽快构建与新兴职业岗位相适应的新煤体设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

  高职院校大部分采用“2+1”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一年到企业实践。学生在校两年内学习可分为三部分——基础课学习、专业课学习、选修课学习。在此过程中有的院校采用了项目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有的成立了“设计工作室”, 有的开设了“校中场”等,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受到师资、场地、资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实践的开放性、企业项目实际参与程度、交叉学科知识的引入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一年企业实践中,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对所从事专业信心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为实习生提供的岗位及薪金待遇较低等问题,致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转行、跨行实习的现象。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思考。

  (三)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与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

  大部分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开设都是围绕传统印刷媒体来设置的,虽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大胆适时地摒弃不必要的课程,或是缩减不必要的学时,但是似乎对新媒体所需新岗位的分析还不够敏锐,课程的设置及安排没有紧跟新媒体、新岗位的发展,或是开设课程与实际岗位结合不够紧密,没能与时俱进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实际。

  (四)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一方面从企业来讲,大多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合作停留在“合”上,具体“作”不到位。其根源在于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与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不一致,无论是政府、行业(企业),还是学校本身,都还处在“叶公好龙”阶段。企业与学校只追求自身利益,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另一方面从学校来讲,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很少,无法带领学生承担企业实际项目,通常是聘请企业人员来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教师参与指导项目能力不够,过分依赖企业,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技术水平。

  (五)师资队伍实践水平不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短缺,“双师”素质水平不高,有的有专业技术证书无实际工作经验,有的经验不够丰富。教师在企业工作时间较短,对企业生产流程、工艺、材料、企业管理等一知半解,不够深入,很难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学生就业面临挑战。

  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树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就市场对人才岗位的需求来看,应当将现有的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按照两个大岗位方向培养,其一为印刷媒体设计方向,其二为新媒体设计方向。紧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课程分段教学+ 媒体项目式+ 企业实践(1+1+1)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分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通识能力,包括平面设计所有相关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程。分段教学解决了课程开设先后顺序的问题,围绕项目实践把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媒体项目式(0.5 通用技术+0.5 岗位技术):通用技术包括新媒体所涉及的相关操作软件,交叉学科理论操作知识等。岗位技术分为:1.印刷媒体项目。增加印刷后期相关课程,包括喷绘、户外实践等技能,与企业共同培养,引进设计师和户外施工人员进行阶段教学。2.新媒体项目。针对淘宝店面设计、UI 界面设计等岗位与企业签订培养合同,采取课程置换,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联合授课,学生与企业岗位实现对接。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一方面要强化平面设计专业结构性课程如图形、字体、编排设计等与技术性课程的交叉。如字体设计课程的汉字实验设计环节,让学生以“自己的名字”设计自我推广海报,尝试不同的字体和手法风格,从文化主旨和创意思维,从设计概念和材料介入,设计语境都是实验的过程。

  另一方面开展主题性设计教学,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教学案例,从实际的市场调查开始,收集资料,在教学中创设项目方案,由学生去讨论,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同时控制各个项目小组的综合实践水平。通过这种“项目式”教学,学生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提高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

  (四)加强校企合作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尝试灵活的校企合作模式,例如校办企业模式、行业办学模式、校企股份合作模式等,大胆探索,学校与企业互相渗透、扶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信息,根据行业的变化和市场需求加强企业顶岗实习管理,掌握学生岗位需求及变化,及时与企业沟通,建立合作机制,并定期回访,征询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建议,做到良性循环。

  (五)强化师资队伍

  如果说高职院校是搭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那么高职院校的老师就是这座桥梁的构架,它承载着教育学生和服务社会的双重责任。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师服务学生、社会的职业水平,教师除了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深入企业顶岗锻炼,可采用脱产或在职进修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可以通过教师业务竞赛、听评课、专题讲座、学术研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实习锻炼等多种形式进行,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和下企业实践制度。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平面设计的内容更丰富,延伸出的职业岗位也更加宽泛。高职院校要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与时俱进,紧跟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在传统单一媒体与现代多元媒体中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明确自身定位,牢牢把握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不放松;加大改革力度,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大批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承贵,李兴慧.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研究与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2]缪宁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3]李鹏.浅析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国外资,2008(12).
  [4]孙淑芹.从创意产业视角审视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7(05).
  [5]曲国先,蔡丽娟.从互联网络到视觉传达[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02).
  [6]赵小若.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琐谈.艺术教育,2005(02).
  [7]张小纲.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装饰,2003(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