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急诊医学论文

从真脏脉之无胃、无根、无神来判断疾病危候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6 共3468字
    论文摘要

  脉象是中医诊查患者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疾病虚实、转归的重要方法,《素问·三部九候论》曰“人有三部,部有九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可见脉诊在古代首辨患者生死轻重,再判断脏腑病变,后了解疾病的虚实和转归,所以医生应首先重点予以诊查判断危重病的脉象。 真脏脉是危重病患者后期出现的脉象,其出现的特点是无胃、无神、无根,是病情危重,元气衰竭的征象,又称“败脉”、“绝脉”、“死脉”等。《素问·玉机真脏论》曰“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 真肺脉至大而虚, 如以毛羽中人肤……;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 诸真脏脉见者, 皆死不治也”。
  
  这些形象地记录了真脏脉“脏气败露”的各种特征和相应脏腑病变的深重, 对我们临床判断疾病的危重程度有指导意义。余感悟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真脏脉迹象,往往死亡率极高, 其中部分是心脏器质性疾病引起心力衰竭、致死性心律失常等所造成的,部分是慢性病脏器功能衰竭所造成的,部分是急性病以致休克、循环衰竭所造成的,不管哪种原因,临床一旦出现真脏脉说明患者病情进入或即将进入极度危重状态, 但并非已经无药可救的死证,关键及早发现、及早诊断,仍有救治的希望。
  
  《医学入门·死脉总诀》曰“雀啄连来三五啄,屋漏半日一滴落,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散乱真解索,鱼翔似有又似无,虾蝦静中跳一跃,更有釜沸涌如羹,旦占夕死不须药”。 这记录了真脏脉的不同形态表现,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邪气胜者,精气衰也”。由此我们临床从真脏脉之无胃、无根、无神三方面来判断疾病危候。
  
  1 无胃之脉 无胃之脉象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临床出现邪气强盛,胃气不能相从,而心、肝、肾等脏气独见的病情危重征兆。如偃刀脉,脉来弦急,如循刀刃;转豆脉,脉动短小而坚搏,如循薏苡子;弹石脉,急促而坚硬如弹石。《素问·平人气象论》曰“人以水谷为本,脉以胃气为本”。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元气虽源于先天,但依赖后天水谷之气的不断补充,才能保持元气的不断充盛,脾胃之气充盛,化生有源,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是脉象正常的根本。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胃气充足的脉象和缓、从容、流利即为平脉,观察胃气的盛衰可知疾病的轻重。 “有胃为平”、“胃少为病”、“无胃为死”。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脾居中土,为一身经气运行之枢纽,脾胃功能强健,则经气充盈,气血旺盛,灌溉四旁,诸经脉气血充足,功能正常,各司其职。
  
  《医宗必读》曰“阳明者胃也,主纳水谷,化精微以资养表里,故为五脏六腑之海”。 可见脾胃之气直接影响人体一身之精气神,其受纳、运化、输布之功能关系全身经脉气血之虚实,体现为脉象徐和从容,并随四时而变,四季平脉“春胃微弦”、“夏胃微钩”、“秋胃微毛”、“冬胃微石”。 而“胃少”和“无胃”反应了病情逐渐深重的状态。 “阳明虚则血气少”, 脾胃气血生化不足,无以濡养五脏运行一身气血,后天资养乏源,百病由生。 脉象则缺乏缓和轻柔,甚至应指坚搏,此时为“无胃”之脉,临床多为邪盛正衰,胃气不相从,心、肝、肾等脏气孤立独现, 病情极其危重。
  
  临床肝癌晚期或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性脑病、肝昏迷,意识错乱,行为举止失常,言语不清,甚至幻觉、恐惧、狂躁,也可表现出肌张力增高震颤、神经反射阳性等痰热蒙蔽心神、阳盛风动之象,脉象可见脉来弦急之“偃刀脉”,须紧急予降血氨、促进毒素排泄,纠正代谢紊乱,中医治疗可予以祛痰清热、息风潜阳、醒神开窍,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或紫雪丹等抢救。如果病情持续进展,患者随后可出现神志完全丧失,深昏迷,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又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患者,血压显著升高可达收缩压>200 mmHg 或舒张压>130 mmHg,出现头痛、眩晕、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等肝阳暴亢、风火上逆之象,脉象可见“偃刀脉”如循刀刃,须紧急予降压、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中医治疗可予以镇肝息风、滋阴潜阳,如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等急救。 如果抢救不及时,患者可抽搐、昏迷,甚至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危重症。
  
  临床恶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现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或房扑、室速、室颤等心律,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乏力、面白、肢冷、汗出、头晕黑朦甚至抽搐昏迷的阿斯综合征发作等心阳外脱之危候,脉象可见“转豆脉”如薏苡子累累然,须紧急转复,维持窦律,中医急当温补心阳、回阳固脱,如参附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 若救治不当,极易心跳骤停而致死。 临床尿肾功能衰竭毒症期患者严重水钠潴留,高血压,心力衰竭,无尿水肿、腰酸腿软、面色苍白、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肾阳虚衰、阳虚水泛之征象,脉象可见“弹石脉”急促而坚硬,须紧急行透析治疗、肾移植等,中医治疗可予以济生肾气丸、真武汤、右归丸等温阳祛浊。 但极易因脏器功能衰竭而致死。 无胃之脉象均无冲和之象,坚而搏,此为邪气亢盛,正气极虚,胃气衰败,急当固正祛邪,以期脉平。
  
  2 无根之脉 无根之脉象以虚大无根、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是临床出现阴阳格拒、 即将离绝的危重之候。 如釜沸脉,浮数之极,至数不清,浮泛无根,如釜中沸水,是临床三阳热极,阴液枯竭之危候;鱼翔脉,脉在皮肤,头定尾摇,似有似无,如鱼游水中;虾游脉,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伴有急促躁动之象,是临床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浮越之危象。脉之根在于肾,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 有根之脉,尺脉有力、沉取不绝,“尺以候肾”、“沉取候肾”, 尺脉变化是元气盛衰的反映,故属于肾,当病情逐渐危重时,尺脉最后消失。
  
  元阴、元阳其本在肾,肾阴亏虚则全身津液不足,阳气烦张,邪热内蕴,加剧阴液耗损,肾阴无以滋养,导致肾阴枯竭,直至亡阴。肾阳不足则阴寒内生,进而心阳、脾阳亏虚,少阴厥逆,太阴寒化,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直至亡阳。 无根之脉是亡阴、亡阳生命的垂危征象。 临床感染性休克、暑热衰竭等患者,因邪热炽盛久留,耗伤阴液,以致枯竭,可出现口渴欲饮、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等临床表现,脉象可及“釜沸脉”浮数无根,为阴不内守而外脱,津不载气,气随津脱,须紧急补液扩容,抗感染,治疗原发病等,中医急当以生脉散、加减复脉汤等固摄阴液、益气固脱。
  
  临床失血性休克、慢性疾病耗伤阳气等患者,机体阳气大量亡失,阳气之温煦、推动、兴奋、卫外等功能衰竭,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畏寒倦卧等阳气虚脱之征象,脉象可见“鱼翔脉”或“虾游脉”,脉在肤表,时有时无,为阳气卫外失司,耗伤殆尽而亡阳,须紧急输血、补液、治疗原发病等处理, 中医急当四味回阳饮、 参附龙牡汤、四逆汤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无根之脉象表明重病耗竭肾中精气,或久病及肾,肾气极度亏损,亡阴亡阳之危候。
  
  3 无神之脉 无神之脉象以脉率无序,脉行散乱为主要特征,是精气衰败,神气涣散,无以续命之危象。如雀啄脉,脉连连数急,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屋漏脉,良久一至,如屋漏残滴;解索脉,脉来乍疏乍密,如解乱绳。
  
  精气神是人生之三宝,是生命活动之动力。《素问·移精变气论》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神可反映人体阴阳气血之盛衰。 《养生三要》曰“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 若精气衰败,则神将不存,故李东垣认为“有病之脉,则当求其神之有无”。 有神之脉,应指柔和有力、节律整齐,反映先天后天精气旺盛。而无神之脉无序散乱,反映精气亡失殆尽。慢性疾病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神志淡漠,神昏谵语、撮空理线、或昏迷不醒、形体羸瘦、气息微弱、面色晦暗等正气大伤,精气耗竭,形神已失之危象, 脉象可见无神之脉 “雀啄脉”、“屋漏脉”或“解索脉”,为气血严重耗竭,病情危笃[4],急当独参汤、人参养营汤等大补元气,是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无神之脉象表明人体精气神衰败,濒临死亡之征。
  
  脉象反映机体正邪气血阴阳之盛衰, 脏腑功能之虚实,而真脏脉反映五脏元真之气败露于外[5]。 “观其脉证”,“随证治之”不仅要对病症详尽辨证,更要准确识别真脏脉,判断病情预后,“审病察脉,以决死生”。临床真脏脉无胃、无根、无神之脉可单独出现,也可复合出现,都给我们提示,患者病情危重须紧急抢救,一旦错失机会,那将是生命的终结,所以及时准确判断真脏脉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汪 蕾. 浅 议 “脉以胃气为本”[J]. 河 南中医 ,2009,29(1):31-33.
  [2]梁士朋,艾华. 脉诊研探[J]. 吉林中医药,2009,29(9):744.
  [3]尤大梁. 中医脉诊寸关尺分属脏器理论初探[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0(12):2147.
  [4]尹继增,金栋.怪脉解索新探[J].河北中医,2004,26(7):545-546.
  [5]宋鲁成,孙兆英.绝脉临床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7):770-77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