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网站设计论文

防震减灾网站构建问题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28 共415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地震局网站设计探讨
【第一章】 防震减灾网站构建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防震减灾网站的实效性分析
【第三章】认知学习理论在网络中探究
【第四章】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中应用的利弊分析
【第五章】防震减灾网站设计思路
【总结/参考文献】防震减灾网站建设发展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  论

  1.1 防震减灾网站研究背景意义

  谈起中国的防震减灾就要从近代的汶川地震说起,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汶川地震在四川省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据(如图1-1),从这些数据上来看这场地震的伤亡情况是让人触目惊心的,生命是如此宝贵,而自然灾害却又无法避免,虽然无法去阻止灾害的发生,但可以通过掌握防震知识来避免不必要伤亡。回忆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五年中,国内大大小小的地震从未断过,如今中国四川雅安又出现了严重的地震灾害,据中国地震局网站报道,截至 24 日 14 时 30 分,四川省芦山"4·20"7.0 级强烈地震共计造成 196 人死亡,失踪 21 人,11470 人受伤。

  截止震区共发生余震 4045 次。截至 28 日 8 时四川省芦山 4·20 7.0 级强烈地震烈度分布图,四川省芦山"4·20"7.0 级强烈地震共记录到余震 5531 次,其中 3.0 级以上余震 113 次,包括 5.0-5.9 级 4 次,4.0-4.9 级 21 次,3.0-3.9 级 88 次。四川及周边的重庆、甘肃、陕西、贵州、云南等省市都有明显震感。与四川交界的甘肃陇南地区震感明显,成县、武都等县区吊灯、桌子摇晃,持续约一分钟;贵州毕节、遵义等地居民震感强烈。云南省多地有明显震感,紧邻四川省的昭通市等地震感强烈。在 2013 年底,吉林省松原市地震频发,对于松原人民来说极为罕见的,虽然并未造成人员上的伤亡,但对于防震减灾的意识却又再次深入人心,这不禁联想到罗马的哲学家塞内加的绪论给过我们有益的启示:不论我们变得多么强大,自然和人为灾难都注定与人类相伴,在把握规律性的基础之上提高预见性,不破坏规则的同时顺应规律,灾难未发生时,积极预防;灾难降临时,从容面对。地震造成的灾难正在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人们,只有掌握了防震减灾知识,才能在地震发时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目前人们想要获取最为详细的防震减灾知识,最为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网络,但由于地震局网站对防震减灾知识不够完善,表述方式不够合理,设计思路不够清晰导致防震减灾网站设计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依据于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并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来完善网站的设计,目的是加强人们对防震减灾的意识,并通过网站的学习轻松的获取防震减灾的知识,增强防震减灾的意识,能够居安思危,准备好应急的工作,在灾难来临时,保持沉着与冷静。

  地震所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但这并没有激发人们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关注,大多数人们还存在着侥幸心理和一些错误的防震减灾知识。由于目前对于地震的准确预测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如果人们对防震减灾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在面对地震的发生将会非常危险。目前,运用网络来学习和了解防震减灾的知识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而网上学习权威阿拉维和雷登也曾经呼吁过对于网上学习,应进行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他们认为,如果没有科学的设计网上学习,没有关注用户的心智模式变化,谈论网上学习的效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今中国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国家和地方的地震局网站上,通过调查了解到中国地震局的网站所起到的作用及其有限,在 2012 年 5 月 2 日到 2013 年 4 月 8 日中国地震局网站改版征求的意见调查表上所获得的信息(如图 1-2),从网友们的投票数上来看,实在是少的可怜。笔者分析主要的原因在于三点,一、人们对防震减灾意识不足,以大多数人的心理来看,对防震减灾的知识虽谈不上全懂但大都自信满满,而实际不然,人们往往会在实际的过程中忽略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在地震中却是致命的存在。二、网站宣传力度不够,网站迅速发展的今天使得网站本身就是强有力的宣传工具,但网站如果建设的过于普通又没有任何的创新点,它也将自然而然的被埋没在互联网中。如今地震局官方网站也是一样的,如此之少的关注度是需要我们深思的,对网站多渠道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当然网站本身就是宣传媒体,而网站的建设决定着宣传的效果。三、网站内容安排不合理,目前大多数网站设计都存在着共同的误区,网站的主页信息杂乱无章,并不是主页存在的信息越多越好,从大多数人们的认知角度出发,这样做反而会降低人们对网站的学习兴趣,实际上网站建设的不合理现象还有很多,这都将是需要深度分析和不断改善的内容。防震减灾网站的作用不仅仅是查看灾情、查询业绩,其更主要的作用应该是帮助人们如何在地震中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1.2 国内外设计现状分析

  1.2.1 国外设计现状

  在分析国内外防震减灾网站的设计情况时,主要针对网站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网站页面设计。二、网站的内容安排。三、网站的信息存储。国外的地震网站以美国为例:首先在页面的设计上美国的防震减灾网站主要以深蓝色与白色为网站的背景色,蓝色与白色同为冷色调,看起来都非常的纯净,两色的搭配从整体视觉上会给人明亮干净、质朴的感觉,从心里上让人理智、沉重、冷静,而网站的整体上其设计比较简洁,可以让人们对网站的功能一目了然,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操作页面。

  网站在内容的安排上包括了地震发生情况、地震带来的危害、地震数据与产品、相关知识学习、地震监控情况和当前的研究设为主要的导航项目,从顺序上来讲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认知习惯,这对用户的了解网站的内容会起到很大的助力。在导航栏的链接中有详细的相关介绍,对于网站设计的整个流程来说,是合理有序的[1].

  从网站的信息存储进行分析,其网站的信息存储量并不是很大,但却抓住了内容的细节和重点。在美国的地震网站中对每个导航菜单下都有着详细划分,下面以相关知识学习导航栏链接的内容为例,在连接的页面中又划分出多个内容板块,其中包含了地震主题教育、常见问题、地震词汇、针对儿童、地震准备、谷歌地图、地震摘要海报。板块中专门设有对儿童的教育知识,通过连接图文并茂的知识内容,展示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纵观网站的整体布局,是十分值得借鉴的,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最优的网站,在了解其优点之后更要注意其不足之处,例如网站在儿童教育的细节内容安排上就十分不合理,内容的选择不能吸引孩子们去学习,由于枯燥的内容使其展示能力非常有限。同样的例子还存在很多,为了能更加完善网站的建设,不走一味模仿路线,取长补短才是最终目标。

  1.2.2 国内设计现状

  网站的背景选择:在国内地震网站的设计同样采用了以蓝白为背景,与美国网站不同之处在于,蓝色所选用的是浅蓝色,浅蓝色象征着希望。网站的内容安排:在网站主页上涵盖了大量信息链接,主要围绕新闻资讯、政务公开、服务办事、交流互动、地震频道、资料库等内容进行设置。此次网站的"资料库"板块正在建设中,在以往的查阅时其中只包含了一些文本信息,内容是针对防震减灾知识进行介绍。网站的主页上设有信息播报、重大会议详情、时政要闻、防震减灾要闻、领导之窗、内置机构、行业动态、市县工作、媒体播报等多个信息板块,虽然主页的信息变得有些繁琐,但它全面细致的展现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及防震减灾的详情,并在主页上基本可以直接查询到用户想要获取的信息。网站信息存储: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是比较全面的,多文字形式进行表述,其中详细的介绍了地震前的预兆、震中自救与他救的方式方法。

  1.3 网站设计所应用到的技术

  在网站的设计中主要用到了认知学习理论、Web3D 技术、多媒体技术,其中认知学习理论作为一项技术提出来,是因为文中详细的分析了如何有效的将认知学习理论融入网站之中,认知学习理论是网站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一个网站的好坏不单单是网站的页面设计有多好,更重要的是能很好的表达网站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认知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发现符合人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在接下来的网站设计中将对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与应用。Web3D 技术又称"网络三维",它是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中应用的一种最新技术,它基于建模技术,用来描述交互式的 3D 对象和场景,不仅应用在互联网上,也可以用在本地客户系统中,应用范围极广。它在网站设计中将起到实现网络中的虚拟操作,让用户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参与地震发生的模拟现场,虽然这只是笔者的设想,但现代的科学技术完全能够实现这一想法。多媒体技术是网络中最为常见的一项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站中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但能提高用户对网站的兴趣程度,更能促进用户对网站信息获取的效果。

  1.4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论文以网站为平台,通过对网站的内容设计与安排,提高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以降低地震灾害为目的。网站的设计主要运用的方法有文献法与案例分析法。文献法主要通过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并且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网站调查研究的目的。网络调研解决了如何在庞大的文献中选取适用于论文的资料,并能在这些资料中做出准确的分析和使用。文献法主要是对资料的比较和借鉴,在大量的资料库中进行检索、鉴别、收集以及研究与运用这一系统化过程,最终实现对防震减灾网站设计的某些特点进行描述性的评论,分析其形成的客观原因;对原有文献加以重新组合、升华、从而找出之间的新联系、新规律、形成新的设计思路。案例分析法针对网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多方面原因,以寻求防震减灾网站具体的设计方案。

  1.5 论文组织结构

  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防震减灾网站的意义背景入手,分析当前国内外防震减灾网站的建设情况,网站所应用的技术,及网站研究的目的方法。第二部分对防震减灾网站的实效性分析。通过分析网站对搭载地震信息的必要性与当前防震减灾网站设计,提出当前网站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与网站设计的原则。第三部分认知学习理论与虚拟技术在网站中的探究。概述了网络中认知学习理论的可行性,总结了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中的利弊。第四部分网站设计的思路概述。本章着重在网站的内容安排给出具体的方案,按照人们的认知习惯将网站的内容化分为六个板块,分别是动态信息、危害记录、学习资料、实践解析、交流互动、政务公开,并简要分析了网站的设计风格。第五部分总结网站设计总结与展望。主要对本文的所概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分析出网站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