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近代文学论文

南社文言散文的创作历程、特点及价值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13 共8104字

  南社是成立于晚清的重要文学社团,组合了繁芜庞杂的各类文学势力,包含了近代曾经存在过的大部分的文学观念、思潮、流派.近年来,学者大多着眼于小说、诗学、词学等方面的研究,忽略其在散文上的成就,对于文言散文( 与韵文相对,包含散文和骈文,区别于白话的旧体散文) 的研究更是少见.南社文言散文,是在梁启超提出"文界革命"后的实践,又恰处于中国古代文言散文向现代白话散文转化的复杂过程中,其创作风格复杂多样,体现出中西撞击与新旧交替时期的嬗变.目前学界对此的研究较薄弱,仅散见单个作家专章研究,缺乏总体性的探索.笔者从社友的创作入手进行整理发现,南社的文言散文不仅深具丰厚的古典文化内涵,又表现出现代文学觉醒、蜕变、开放的特性.本文考述南社文言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彰示其在近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一、南社文言散文的创作历程

  根据晚清民国文言散文发展的实际状况,同时参照对近代文化发生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笔者将南社文言散文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晚清至民国前( 1911) ; 第二阶段,辛亥革命至白话文运动前( 1919) ; 第三阶段,白话文运动后.当然,这种时段的划分是粗略的,更多是为了叙述的方便,同时也是笔者目前对南社文言散文发展历程的理解.

  第一阶段,晚清至民国前( 1911) ,是南社文言散文变革发生期.这一时期发生了对晚清以来中国文学史影响至为深远的革新---"文界革命": 从拘束的文言文,解放为放纵的文言文.[1]此期南社文言散文有对明清传统的继承,也必然地表现出新旧交替、渐变发展的基本特征.其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所表现出的革命性之激烈,代表了文言散文的新态势.从散文题材来看,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整理国粹"等传统题材,但更多的是在作品中有意识地传达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强烈信息: 反清反满,维新变法,恢复中华,同时开始介绍西学,反思国内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哲学,足见南社文言散文在近代社会变迁中反应之积极.题材发生变化的同时,文体也发生了愈来愈明显的变化,原有的体制规范愈来愈多的被改变或突破.较为突出的如论说文以时评、演讲稿的形式大量出现,反应时事,或一事一议,或包罗万象,篇幅长短更加灵活.上述情况的发生,一是南社文人与梁启超关系密切,对其提出的"文界革命"积极响应.二是传播手段的变化,报纸杂志出现,社友的散文得以大量发表在小说杂志上或者自刊自印、赠阅友朋.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南社文言散文,处于晚清文言散文终结和民国文言散文起步时期,虽然仍在传统的惯性作用下衍化持续,但它的内容与形式皆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显露出后来文言散文的某些趋势.

  第二阶段,辛亥革命至白话文运动前( 1919) ,为南社文言散文极盛期.在这个文言散文由古典向现代全面转型的重要阶段,涉及到散文本体层面的矛盾有了突破: 是在"求其尔雅"的追求中坚持文体特质? 还是对散文的范围尽可能的加以扩张?[2]( p143)时代使后者显得更为实际.南社成员超过千人,其中不乏政坛显要和文豪名士,作为创作主体,在不足十年的时间内,留下了数量惊人的文言散文.辉煌的创作表明这一时期选材的明显变化,全力表现此期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变革.门类有政治、文艺、经济方面,亦有教育、历史、地理、法制、科技、宗教等方面,讨论国内实际问题的居多,也有大量介绍国外原理学说的.可以看出,南社文言散文在努力对近代社会文化加以整体呈现.丰富多变的现实世界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表现与认识,文体也更为深刻迅速地变化.僵化的封建文体逐渐消失,新文体的创新已是顺理成章的事.南社文言散文有书序、书信、答问、政论,演讲辞、游记、传记、日记、札记、译着、时评、随感小品等.可以肯定近现代散文的基本体式都有了,这样的创作实践正是南社对近代文学的一大贡献.总之,这一时期是南社文言散文发展历程中最辉煌的时期,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其在文学观念、文学主题、文体结构、语言形式、传播方式以及创作主体、接受主体等方面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也正反映了近代文学经历的全方位转型,以及转型期必然带有的不完善性和不彻底性.

  白话文运动后至民国结束是南社文言散文发展的第三阶段,文言与白话交错并行发展.陈柱考察历代文学,认为作文: "虽骈散奇偶,浅深难易,互相角胜,以要以不与言语相离太远与相和太近者为能通流."[3]( p2)在中国文言散文史的最后阶段,文言散文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在白话文运动后,有依然坚持贵族式雅趣的守旧,但不能扭转以白话代替文言的发展趋向.

  ①从题材上看,这一时期的文言散文除了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新的贴近现实与生活的新题材之外; 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力求"复古",如家谱、学术、宗教等国故式文言.勇于冲破桐城派清规戒律的南社社友,有的思想趋于消沉,有的传统保守,积习难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站在了对立面.鲁迅肯定了他们的革命性: "清末的南社,便是鼓吹革命的文学团体.他们叹汉族的被压制,愤满人的凶横,渴望着'光复旧物'."[4]( p134)但深刻地指出: "谁知赶走满清皇帝以后,民国成立,情形却全不同.所以他们便失望,以后有些人甚至成为新的运动的反动者."[5]( p235)近代散文创作的主流是创新,谨守旧式规矩的散文创作日渐孱弱,对传统文言散文的突破在继续,追求更大的创作自由: 形式日益解放,语言日趋通俗化、口语化、"言文合一".文言与白话在角力---文言夹杂白话到纯粹白话,文言散文在五四运动后失去了往日的繁荣,逐渐让出了文坛的重要位置.这表明近代散文逐渐由古代文章学的"散文"走向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散文.

  从上述梳理可见,南社文言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在顺应着历史缓慢地进行变革,表现出浓郁的时代色彩.在"文界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它们从桐城派散文的桎梏中挣脱,从旧式文章的阴影中走出,以自由开放、充满活力的创作表现了革命的时代,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时代的革命中走向了终结与消亡.

  二、南社文言散文的创作特点

  清末经世之文备受批判,梁启超的"新文体"主张,使得南社文言散文从桐城派的"义法"论及古文辞的路径中获得了解放,又籍近代报纸的产生而兴盛.南社这样一个"集团军"的文言散文创作成果是相当丰硕且不容忽视的,其表现出的散文新变更是显而易见.胡朴安这样评价南社文章: "发个人之性情,起时代之颓败.于思想言,为革命之前驱,有骤然不可抵挡之气势; 于文艺言,开解放之先路,有肆然不受拘束之情形."[6]

  首先,南社文言散文竭力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以呼应新时代的进取精神.南社社友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进步知识分子,不能不首先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们强烈地感受着几千年封建专制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渴望从西方寻找个性解放的道路.同时,他们也强烈地承受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侵略所造成的痛苦,而又积极向西方学习,寻求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道路.他们的散文多以忧念苍生,关心国家民族命运为主题,极力呼吁自由平等、男女平权等先进理念.1907 年,身陷囹圄的宁调元以《论孔子之持家》《孔子之接物》《孔子之教忠》《孔子之右文》四篇文章,谴责孔子"驯谨成性",是导致中国2000 年专制之毒的"民贼".其他南社诸子也相继作文,民国尚未成立之时,这样的非孔理论是颇为震撼人心的.又如陈觉在《社会专制之弊害》[7]( p16 -27)一文开篇写道:国家专制,于是生政治革命.社会专制,于是生经济革命.此谈社会主义者所恒言也.然而社会专制,其种类不一,其弊害亦最大.今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然社会专制实人类平等之障碍物也.欲巩固人类平等,不能不将社会之专制排除之.作者宣扬平等,反对专制,经济强国的启蒙思想坚定明晰,表露无遗.南社赞同女权,倡导女子解放.张昭汉认为: "女诫宗旨,实乃大谬不然者矣."[8]( p1 -2)柳亚子作《哀女界》,痛呼"大抵女权不昌之国,其邻于亡也近".[9]( p1 -9)南社文言散文书写了新事物、新意境和新人物,充分地发挥了文学启蒙的作用,密切了文学与现实社会和人生的关系.曹聚仁充分肯定南社诗文是"富于革命性的少壮文艺".[10]

  其次,南社文言散文在文体的消亡和新兴上作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开创性改变.文言散文在长期的发展中,旧式的文体渐渐地成了一种限制,从内部制约着它的变化,这也是它日趋衰微的原因之一.随着封建帝制的推翻,旧式的诏册、奏议、策问、表疏等文体随之消亡.而报刊杂志的出现,革命后新制度的确立,必然使散文出现与前代不同的功用或发生新文体.演讲辞是维新启蒙兴起后,随着民权和人文意识的勃兴而迅速崛起的新体式.时评则是对长篇政论的有益补充.杂文则不拘于一体一式,表现得自由灵活,思想艺术兼备.游记作为社会和自然的写真,融叙事与议论于一体.电文、训令、翻译文章等皆因时代而发生.同时,传统的文体在新形势下也作了适当的变革.敕令变由新的民国政府颁发.赋颂类的骈文出现嬗变.传记有传统的作传法,也有自传体、回忆录等体式,具有了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征.如柳亚子《郑成功传》,[11]( p2)模仿西方人物传记的写法,分章分节,夹叙夹议,注重描写时代背景,近似今天的"评传".南社诸子主动自觉地吸纳西方文化和文学思想中的新观念,追求文学适应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这些文体的变革,乍看起来是"旧瓶装新酒",其实,"旧瓶"也会因"新酒"而发生变化.

  鲁迅认为: "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12]( p24)南社诸子结合新时代、新个性变幻整合的新文体,无疑是近代文言散文发展变化的重要表征之一.

  第三,南社文言散文题材空前丰富,是近代散文史上少有的.近代中国人、中国文化面临的种种新难题、新选择,在其中皆有相当集中的呈现.第一,对政治时事的表态.南社作为革命的文学团体,其散文必然地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社会政治思潮的烙印.散文创作多表现为反抗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政治理想,新国家建设之构想,官场腐败的揭示等.如景耀月《国民自治会意见书》,[13]( p1 -25)戴克谐《英国退还庚子赔款用途问题》[14]( p1 -8)《论车辆借款》,[15]( p46 -61)陈守谦《论农村》,[16]( p1 -2)杨铨《中国实业之未来》,[17]( p715 -723)黄慕松《开发新疆之管见》[18]( p195)等.救亡图存、民族自强,正是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主题.第二,对历史题材的回望.抗战卫国的英雄豪杰,坚守节操的文人雅士,历代义士逸事在南社文言散文中多有表现,如陈巢南《明遗民录》,[19]( p695)丘荷公《上杭三烈士传》,[20]( p146)陈宝书《伍员覆楚以报父兄之仇论》[21]( p7)等,南社诸子用历史的旧梦抒发现世的忧患,以对历史的关注来直接或间接地表露现实机缘和当代意识.第三,对外国科学、文化、政治的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在南社社员中赴欧美留学者 8 人,赴日留学者( 包括少数考察、避难) 有 49 人,合计为 57 人.异国的风光、风土人情,都成了他们散文创作的题材,"文言话西方".如徐大纯《法国女子教育沿革》,[22]( p11 -19)俞庆恩《游波士敦记( 民国元年岁次壬子) 》,[23]( p49 -53)孔庆莱《英之对暹政策》,[24]( p37 -38)程善之《西伯利铁道纪略( 录地学杂志卅一号) 》,[25]( p13 -19)傅彦长《美国旧金山音乐界》[26]( p94 -97)等.西方文化给近代散文开拓了新的表现领域,南社诸子自觉或不自觉地突破传统的道统和文统束缚,这也成了促进散文近代化的一个契机.第四,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南社诸子直面近代中国种种社会文化问题,有谈鸦片毒害的,如潘飞声《戒鸦片烟会序》[27]( p12 -13)等; 有传承国粹的,如成本璞《九经今义自叙》,[28]( p541 -542)黄人《国文学赘说》[29]( p1 -7)等; 有讨论妇女权利的,如丁逢甲《我所见之本地妇女生活现状》,[30]( p1 -10)陈觉是《法律上妇人之地位》[31]( p23 -33)等; 有学术争论的,如冯超《与钱子泉书》[32]( p18 -19)《再钱子泉论文书》[33]( p23 -24)等; 有对社会新变畅所欲言的,如谭觉民《教育感言》,[34]( p85 -89)许豪士《最近新剧观》[35]( p38 -40)等.尤需一提的是对平凡人物平凡生活的表现.各种类型的小人物,如商人、士兵、学生、妓女、艺人、佣人,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创作题材.此类散文不胜枚举,这样的变化为近代散文的全面转型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国文言散文题材的一次前所未有的丰富和更新.南社社友在中西古今文化冲突、交汇、转型之际积极探索思考,其文言散文反映了在当时及其复杂纷繁的社会文化变革中,在高密度的政治运动中,人们思想观念深处的价值观和文化观.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