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近代文学论文

日本告白小说与意识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21 共4451字
摘要

  当意识流小说在西方文学界兴起的时候(20世纪 10 年代),同一时期的日本文坛则处在告白小说创作的热潮之中,其中不乏类似的意识流写作,这一现象与告白小说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将从告白小说入手,并结合意识流的相关理论对作品展开分析。

  一、"告白"与"告白意识"

  "告白"是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一个关键词,最初源于《晋书》,有"公告、声明、表白"之义,明治维新时期又引入了西方"忏悔"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变为了一个成熟的文学用语,即"毫不隐瞒地把自己所想的事情或难以启齿的事情说出来".日本的近代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告白意识,自明治二十年(1888 年)以来,采用告白方式进行创作的日本作家不计其数,它的产生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一)日本传统文学:土壤

  日本传统文学具有浓厚的自我反省意识,尤其注重对自我的观照,性灵的直抒,这对近代告白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源氏物语》,在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深刻剖析的同时,紫式部也实现了对自我的凝视与调整。命运多舛、婚姻不幸的紫式部入宫之后一直过着孤独压抑的生活,我们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对情感的呼唤与独到的体悟,这都是她表现自我、寻觅自我的体现。

  (二)日本社会现实:诱引

  在明治维新这样一个社会变革时期,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知识分子长期处在自我分裂、自我矛盾的精神困境之中。日本为了尽快成为一个近代国家而大力提倡"文明开化",西方的自由观念和近代文明随着大量西方书籍的翻译进入日本,促使了人们近代自我意识的觉醒。但这又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封建残余仍然像绳索一样禁锢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也正是这种自我的压抑将人们的告白意识诱引了出来,并形成了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告白内容。

  (三)西方思想潮流:外力

  西方的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是促使告白形式不断完善的强大外力:浪漫主义提倡的个性解放与自我的追求,使作家能够站在更高的领域以一种开阔的视野去认识自我表现自我,法国自然主义强调的真实原则使日本的作家们开始在作品中描写肉欲和暴露自己的丑恶,进行大胆的"自我告白".

  日本的告白形式经历了在东西方因素的交融之下逐渐实现本土化的过程,并日益成为一种行使权力的话语制度,展现了近代人孤独的自我和人生的内在真实。

  二、告白小说与意识流

  (一)告白小说的特点

  1. 追求真实

  周砚舒在《日本文学中的告白制度研究》一文中曾引用日本着名人文学者铃木贞美说过的一句话:"告白这种文学形式,从其形成到沉淀至今,源自于作家对于自我真实的洁癖式的追求"[2]201,以此说明真实是告白小说的生命,为了获取这种真实,隐瞒是不被允许的,也正因如此,作家们的坦诚往往会给自己及他人招致非难与麻烦。

  2. 涉及隐私的题材

  告白小说多涉及不能言说或者羞于启齿的东西,不管是作家的亲身经历还是与作家无直接关系的社会问题,一旦告白就可能遭到人们道德上的谴责或者制度的压力。比如田山花袋在《蒲团》中描写的性、岛崎藤村《破戒》关注的部落民题材等。

  3. 忏悔的主题

  受卢梭《忏悔录》及俄罗斯文学中现代忏悔意识的影响,告白小说从一开始就具有忏悔或忏悔录的某些特点,如岛崎藤村在《新生》把隐藏在自己心里的罪过(与侄女违背人伦的关系)向社会坦白出来,《心》中的先生用策略得到了阿静却害好友K 绝望而死,心有愧疚的先生在 K 去世多年以后仍"深深感到人是罪恶的"[3]197并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告白小说中的意识流现象

  据资料记载,日本最早接触到意识流小说是在1918 年 3 月,开始注意并借鉴意识流写作技巧则是在一战之后,这显然要比告白小说出现的时间晚一些,但告白小说注重对描写人物内心感受的特点与意识流小说重在表现人物内在的感情、心理有着相通之处,在创作技巧上,二者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在很多告白小说中都可以看到意识流现象。下面结合告白小说的两部经典之作:岛崎藤村的《破戒》和田山花袋的《棉被》来对这一现象展开分析。

  《破戒》发表于 1906 年 3 月,描写了出身"贱民"阶层的青年教员丑松敢于冲破父亲的劝诫向社会公开了自己出身的秘密的故事;《棉被》(1907)的情节取自作者田山花袋的一段真实经历,主人公竹中时雄结识女学生芳子后对她心生好感,但芳子却喜欢上了其他人,最后芳子被父亲带回了老家,时雄埋进芳子睡过的棉被里痛哭。

  这两部小说中的意识流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小说用来控制意识流活动的一个主要技巧,它的产生与人的意识活动的特点有关,即人们的注意力随时可能被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感官的事物打断从而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并释放出一连串新的印象与感触,大大扩充了作品的表现范围和容量。

  这种自由联想的运用在两部小说中随处可见:在《破戒》第一章,丑松由被赶出旅馆的大日向想起了自己,然后又想到了父亲,继而引出了父亲给自己定下的"隐瞒!"这一戒规;《棉被》第三小节时雄由深秋的冷雨想到了自己在文学创作、社会生活以及感情上的不顺,孤独痛苦之感油然而生。从中我们得知,告白小说中的自由联想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且联想的事物往往具有类似的特征,或具有某种感情上和个人经历上的联系。

  在《破戒》第四章中,丑松无意间看到敬之进的家属之后由郊外的景色展开了一连串的联想:"想起了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想起乌帽子山一带的斜坡……又想起了长野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情景……学生宿舍……食堂里麦饭的香味……小糖果店的女掌柜的模样……最后,他还想起了那时曾经登上往生寺的山头,站在萱草丛生的坟墓旁大声呼喊……"[4]42-43此处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的特征,敬之进的妻小在田地里劳动的场面是令人心酸,作者回忆的往事则是无忧无虑的,这种联想在《破戒》中也出现过,比如丑松在美景之中总是不能全神贯注地欣赏或者陶醉其中,他总是想起自己秽多的身份和由此带来的烦恼,这反映了主人公内心深深的不安与痛苦。

  2. 内心独白

  "顾名思义,内心独白是默然无声、一人独操的心理语言,或者说是用文字形式表达的无声无息的意识流。"[12]77它不用解释,也不受作者的控制或支配,包括各种离奇复杂的印象、感觉、回忆和欲望,具有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特点,能够使读者产生一种直接感和真实感。这种手法在《棉被》中尤为明显,内心独白约占全篇的三分之二,小说一开始并没有急于交代主人公的身份,而是聚焦人物的内心,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我们知道精神出轨的时雄暗恋着自己的女学生,但女学生却结交了男朋友,这不禁让他陷入不解与痛苦之中:"那充满感情的无数封书信,说明两人的关系绝非寻常……只要一有机会,那隐藏在深处的风暴马上就会得势,而妻室、社会舆论、道德、师生关系等都会被一概置于脑后。至少他相信会这样……退一步说,即使她喜欢并爱上了自己,可自己是老师,她是学生;自己是有妻室的人,她是妙龄少女,彼此之间怎么也不能有意识那么去做……"[5]1在这段文字中,"至少他相信会这样"之前属于时雄的内心独白,没有使用任何解释性的词语,如"他觉得""他对自己说"等,这不但使独白畅通无阻,而且将时雄知道芳子恋爱之后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对芳子想入非非的时雄想当然地以为芳子也是爱自己的,并且做好了一有机会就会为了芳子放弃一切的准备,哪知芳子却另有所属,一种被背叛的感觉使时雄内心崩溃,仔细揣摩,这段充满责怪怨恨的独白更像是时雄对芳子的表白与承诺,只不过一直积压在心里现在知道没有了机会便一股脑地说了出来。"至少他相信会这样"这句话之后有几句是使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的,我们读时并不觉得有突兀之处,衔接得十分自然。之后,花袋又使用"自己"表明叙述语开始向内心独白过渡,可谓稳妥自然、畅达顺溜。

  《棉被》最大的特色是"写了丑恶的心而没有写丑恶的事"[13]109,使用内心独白是让主人公主动展示自己内心的最好办法,也是获取真实的一种手段,时雄对肉欲的渴望、对妻子的厌嫌都通过内心独白赤裸裸地告白袒露了出来,表现了明治维新时期知识分子在欲望与道德之间挣扎、扭曲的心灵。

  3. 梦境、潜意识

  梦境描写也是告白小说中出现的一个意识流现象。梦是潜意识愿望的满足,其具有的深刻的象征意义隐藏了丰富的潜意识内涵,最能揭示人物心里深层的真实。在《破戒》中,有一处对梦境的描写:"梦中见到的仿佛是入殓时父亲的面影,刹那间仿佛又变成莲太郎多病而苍白的脸,忽儿又象是阿妻了,那清澈明亮的眸子,说话时露出来的洁白的牙齿,容易变红的面颊,这一切都显示着这位女性的直率和热情。朦胧之中,丑松不知不觉又联想起志保姑娘来。然而,志保的影象也没有在他的头脑里停留很长时间……"[4]111这是丑松与莲太郎交谈过后的当天晚上做的梦,此时他已下定决心第二天就把自己秽多的身份告诉莲太郎,从这个梦中我们可以看出丑松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梦中,父亲与莲太郎一个已死一个多病,老一辈秽多的形象在丑松眼里是毫无生命力的,而阿妻的形象却与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热情明亮,充满活力,在她身上寄予了丑松对生活的希望,丑松希望新一代部落民能不再受歧视,光明正大幸福无忧地活在世界上,不用去刻意隐瞒什么,内心敞亮,这是他对向莲太郎表明自己身份后的生活的憧憬。然而,他的这一理想是否能够实现他不得而知,至于公布之后他能否和志保在一起更是不敢保证,所以志保在他梦境中的形象是模糊的,这折射出了丑松内心的忧虑与不安,我们从后面的情节可以看出,第二天,丑松并没有像打算好的那样告知莲太郎自己的身份,可见潜意识里丑松对破戒之事是犹豫畏惧的。

  在告白小说中,还经常会写到人的幻想、回忆等,以此展现人物的潜意识。其中,幻想是释放本能欲望的一种途径,在《棉被》中,时雄对他在上班路上遇见的女教师展开了种种幻想:和她相恋、去酒店寻欢、去近郊散步,甚至想让怀孕的妻子难产死去自己与女教师结婚等,通过这些幻想,时雄积压在心里的欲望得到了变相满足与升华,也使我们窥视到了他变态扭曲的内心。在现实生活中,田山花袋和时雄一样,对夫妻生活早已厌倦,并渴望通过新的感情生活来使自己重拾对生活的热爱,作家被压抑的情绪和欲望在小说中得到了释放。关于回忆,《破戒》中多次出现丑松对童年生活场景的追思,包括对母亲的回忆,表现了主人公潜意识里希望回到童年,渴望温情的家庭生活,对仍有等级观念存在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逃避。

  三、结语

  《破戒》与《棉被》一个从宏大的社会问题入手,一个关注个人最私密的问题,都反映了近代社会人们自我觉醒之后面临的困境与压迫,在告白性方面具有很多一致性。另外,不同于西方的意识流小说,告白小说没有因为引入意识流而给人杂乱无序之感,不仅使读者能够切身感受到人物内心感受与意识活动,而且符合日本民族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对后来的作家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晓芳。岛崎藤村小说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2-34,57-63,85-87.
  [2]周砚舒。日本文学中的告白制度研究[C].张玉安。东方研究。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198-204.
  [3]夏目漱石。心[M].董学昌,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4]岛崎藤村。破戒[M].柯毅文,陈德文,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田山花袋。棉被[M].黄凤英,胡毓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6]王立群。岛崎藤村的自我告白[N].中国图书商报,2013-1-22,(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