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

时间:2015-01-09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3121字
论文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 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大学生的调查发现,98. 9%的学生拥有手机。根据刘传俊等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突然忘带手机时,40%的人觉得很不舒服,37% 的人觉得无法忍受,一定要取回。洪艳萍等的研究结果发现,精神特质得分高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高。生活事件是造成个人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改变的原因,因此将生活事件作为预测大学生出现手机成瘾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支持是个体经历被爱、有价值感和他人所需要的一种信息,使个体免受不利环境的伤害。Woong Ki Park 认为手机过多使用者是为了寻求更多的伙伴关系。Junco 和 Merson 认为女性更加可能使用手机来维持他们的社会关系。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分析其与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从四川地区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 430 名同学参加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 430 份,获得有效问卷 391 份(90. 93%) ,被试的年龄范围在 18 ~24 岁,平均 21 岁,其中男生 179 人,女生 212 人。

  1. 2 方法 熊婕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该量表有 16 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 4 个因素: 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总量表的Cronbach 系数为 0. 83,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 0. 91,4 个因素的重测信度在 0. 75 ~ 0. 85,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总分越高,表明手机成瘾倾向程度越严重。

  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该问卷为自评问卷,由 27 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分为 6 个因子: 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评定期限为最近 6个月。对每个事件被试的回答方式应先确定该事件在 6 个月内发生与否,未发生记 1 分,若发生过则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 5 级评定,累计各事件评分为总应激量。

  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 3 个维度: 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该量表在国内被广泛使用,信效度良好。

  1. 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19. 0 软件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 t 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2 结 果

  2. 1 不同严重程度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生活事件的研究为从不同角度分析比较手机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本研究将手机成瘾倾向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作比较分析。在本研究中,将手机成瘾得分按从低到高排序,低分倾向取 27%作为低手机成瘾倾向组(28. 06 ± 4. 35) ; 高分倾向取 27%作为高手机成瘾倾向组(52. 40 ±6. 14) 。对不同严重程度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在生活事件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见表 1。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不同严重程度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量表的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各项因子上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低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这说明高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生活中碰到负性事件要多,或者是生活中碰到的负性事件导致了高手机成瘾倾向。

  2. 2 不同严重程度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见表 2。高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与低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平均分可以看出,低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的得分均高于高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说明高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较低。

  2. 3 手机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见表3、4。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生活事件的各个因子和生活事件总分与手机成瘾倾向有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素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统计差异不显著,可能没有相关。

  2. 4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各因素对手机成瘾倾向的综合影响,本研究采用逐步多元回归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见表 5。

  论文摘要

  根据表 5 建立的回归模型见下式: Y = 29. 368 + 1. 248x1+ 0. 471x2 - 0. 728x3 + 0. 558x4 (注: x1 代表其他,x2 代表人际关系,x3 代表受惩罚,x4 代表学习压力) ,该模型的多元相关系数 R 为0. 399,其决定系数 R2为0. 159,调整后的决定系数为 0. 150,模型经检验 F 为 18. 257,在 0. 05 水平上显著。

  在对所有的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中,其他、人际关系因子、受惩罚因子和学习压力因子 4 个因素的检验达到了显著水平,这 4 个因素共同解释了手机成瘾倾向总变异的 15. 9%,其中以“其他”的预测性最高。但从回归模型可以看出,社会支持的各个因素都未进入回归模型,说明社会支持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作用不明显。

  3 讨 论

  3. 1 手机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不同严重程度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各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正相关,手机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其他因子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人际关系、受惩罚、学习压力。在生活事件所引起个体压力相对较高时,有可能会选择在手机中寻求安慰,若在手机使用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则容易出现手机成瘾现象。手机使用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但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把手机当作闲聊的沟通工具。人际关系是其次进入回归模型的,对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有一定影响,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远离家庭的关心和照顾,且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大学校园中要学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气、兴趣爱好等各不同的同学朝夕相处,有时候难免有冲突摩擦,医科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倾向与其冲动性密切关系。

  朱其志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与焦虑状况明显存在相关性。如果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支持系统缺失或功能不良,就有可能会选择在手机使用中寻求价值感与归属感。当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再加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然而,从高中步入大学,学习方式、授课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学生的自控力相对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容易陷入迷惘空虚的状态,并且有些学生高考过后,多少抱有“解放”的心态,没有及时调整做出新的学习规划,因此,在面临学习压力时,自然会产生厌学倾向,而手机则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一个空间,在手机使用时可以暂时忘掉自己的烦恼,寻找一些安慰和寄托。

  3. 2 手机成瘾倾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依据依赖理论,为得到外界的支持个体会持续的观察外在环境,以确保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因此,当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相应安全感与满足感时,其依恋系统就会促使个体寻求其他可能给予安全感的途径。本研究发现手机成瘾倾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性不大,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相对较多,可获得的社会支持也越来越多,不仅可以使用手机获得社会支持,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比如电脑,平板等工具。也有可能是抽样误差和地区差异等造成。

  3. 4 建议 对于具有严重手机成瘾倾向的同学,更应该看到和理解深层次的原因,自尊需要、学习需要和归属与爱的需要对于大学生群体显得尤为重要。而使用手机成瘾的学生也许正是这些需要的另一种表达与缺失的表现。对于学习、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同学以及生活中负性生活事件频发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创建温暖和谐、积极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健康活泼的氛围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并加强对大学生的认知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朝向更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4 参考文献:
  [1]周挥辉,党波涛,蒋永红. 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1,23(6) :90-92.
  [2]刘传俊,刘照云,朱其志,等. 江苏省 513 名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 :357-357.
  [3]洪艳萍,肖小琴. 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人格特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2(4) :626-62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