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文化视野中护理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实践原则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09 共5778字
论文摘要

  护理学是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学科,既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又是社会科学。现代医学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由病原微生物向分子水平及更深层次发展,借助于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和药物,脏器功能替代、器官移植、靶向式治疗等无不挑战人类的极限,从生物医学意义上极大地提高了疾病治愈率。然而,生物医学意义上的治愈涵盖了病人的全部需求吗?怎样的护理关怀才是病人所需要的?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病人作为疾病的承载者,具有社会文化属性,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价值观、信仰的不同,对病痛的理解、治疗方式的选择也各不相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使医学关注人与社会、环境系统层次,要求护理从整体观念出发向人性化、个体化、多元化发展,既满足健康需要又注重生命质量。

  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学家Leininger博士将文化引入到护理学,在护理过程中关注文化的差异,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对治疗和护理的影响。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趋势。现就文化视野中护理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实践原则探讨如下。

  1 护理人文护理内涵的发展

  1.1 人文关怀
  作为中国人价值源泉的儒家思想重视对完善人格的追求和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崇尚以人为本的关怀,包括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终极理想的追求。《易经》记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指人为之事,人力所及之事;“人文”几乎涵盖了与人的活动有关的一切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人文关怀是涵盖了生理需求、社会属性需要和自我发展层面的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切、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维护、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有研究认为人文关怀包括3种含义:①指人的普遍的人文教养和人的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②指对人的关怀和照顾,“善待一切人,把人当人看”;③指把人当做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对象,即坚持“从人出发,通过人并且为了人”的思想原则。

  1.2 护理人文关怀
  人文护理是涵盖情感的专业人文关怀。海德格尔从哲学意义上认为关怀包括普通关怀和专业关怀,专业关怀是具有帮助性的、支持性的、关心性的专业行为,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或生活条件,以利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及发展。

  Watson强调护理学是一门人性科学,在护理过程中对病人的关怀护理是一种人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种专业性关怀。Benner等指出关怀是人际活动,护理关怀是护士与病人之间共同努力达到人际协调,护士通过认识病人的独特性,运用各种护理行为帮助他们应对各种压力源,提高应对能力。

  Leininger提出护理人文关怀是护士能顺应和提供有利于病人和家庭独特文化背景所需要的关怀,能协助、支持和满足病人个体或群体需要,改善其生存状态、健康状况或生活方式的专业性行为或活动,最终达到整体人的健康。张秀伟等认为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是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在专业性关怀行为中,包括理解病人的文化背景、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表达护士的关爱情感、协调病人的人际关系、满足病人的个性需要5个要素。护理人文关怀不仅具有文化属性的特点,也是专业所必需的要求。在护理专业中,护理面对的是具有文化特性的人,专业护士应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用以理解自我和理解他人;理解不同的文化对健康的影响。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把“护士能够提供具有文化能力和文化敏感性的护理”作为标准之一,指出护士应理解不同文化、种族、社会经济、宗教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表达形式,这些不同表达方式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和人对健康照顾的反应。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是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在专业性帮助行为中。

  2 文化视野中人文护理的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多元现象。多种民族杂居于某个共同的环境中,各民族仍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呈现出的多元文化共存现象。人类学家泰勒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宗教、艺术、道德、习俗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信仰、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影响着个体、家庭、社区的健康信念及行为,影响病人对护理的各自不同的要求及反应,直接影响健康照护的结果。护士应认识到疾病和健康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蕴涵多种致病因素。

  2.1 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
  由于各民族间的地理因素、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特征的差异影响着不同个体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不同的生命观、健康观和疾病观。这就不难理解,在众多人中,为什么是这个人病了?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他得了这种特定的病?为什么是这个特定的器官或组织?为什么出现了这些症状?这中间有着心理与身体,个体、家庭与社会在产生和表达健康和病痛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疾病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通过疾病,自然、社会和文化同时呈现了相关性。医学人类学家认为,疾病的认知、分类、命名、归因、治疗等都受到文化的制约,健康的观念、理论和体验都是社会性传递的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治疗方法也是文化系统的一种,治疗不仅是生理功能的维持与恢复,也是社会文化过程。病人的信念和社会背景可能强有力地影响到其对各种疾病的认知、治疗的过程、如何对待健康以及最终的结果,决定了他们生病或不生病的状态。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对疾病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联度,与疾病的病因、治疗的方式有关,影响个体健康观、疾病观、生命观和死亡观的形成。

  2.2 不同医学文化背景对疾病治疗的影响
  近代以来西方生物医学的传入和发展改变了医学体系,形成了西医、中医并存的格局。人类学家认为在影响疾病与健康的社会文化因素中还存在着民间医学,这些既无系统医学理论,又具有民族文化背景的民间医学知识、养生习俗影响着疾病治疗的决策。人类学家凯博文认为医疗体系中可包括3个部分:专业的方式、民俗的方式、常人的方式。专业的方式包括从正规医药院校毕业的中医、西医及护理人员等;民俗的方式有草药郎中、正骨师等;常人的方式是指以家庭社区为主的大众医疗,包含个人、家庭、社会网络以及群体的医学信仰与实践等多个层次,是一个外行、非专业、非专家的大众舞台,是疾病最早被感知、界定并处理的所在,也是病人及其家庭做出医疗决策的基础。

  医务人员和病人分别处于不同的医学文化体系中,护理人员应理解病人对疾病的理解和决策。疾病是医务人员的定义,而病人对此的认知是病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医务人员具有疾病知识方面的优势,而病人有的是病痛的体验、大众的知识。某一疾病,从医学的角度需要手术切除部分器官组织帮助恢复健康,而病人的角度希望保持躯体的完整、人性的尊严,转而求助于某些民间治疗、宗教信仰;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医务人员的理性使他受限于具体的疾病、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及各自的利弊,而病人所忧虑的可能是孩子的照顾、经济承受能力、自己的工作等问题。这就是来源于不同群体对同一事件的认知,需要护理人员了解病人所处的情境,解释、翻译专业与非专业医学体系间的差异,充当中介转化的作用,既尊重病人的文化特质,回应和调整护理措施,给予适合的、个性化的护理关怀,又保证有效治疗护理措施的实施。

  2.3 以病人为主、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提倡“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主体地位是病人,医疗服务满足于病人的需求。然而,在临床实践场景中病人往往受制于各项医疗护理措施,甚至面临着非人化、失去对身体和环境控制等情况,如身体约束、限制家人探视等。护理人员应该认识到病人维持自身存在的生物性需要和对社会生活条件依赖的社会性需要,生物医学的方式也许能、也许不能处理面临的病情,解释所患的病痛。病人的信仰、对生病的观点最终决定了目前他是不是处于生病状态。在临床实践中,尽可能达到护患之间的一致性,护理人员应该把了解病人对病痛的解释模式作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尽量让病人理解护理人员的解释模式,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患之间作为一种契约式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有义务提供技术方面和情感方面的支持,包括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还应满足病人和家属人性关怀情感的需要。

  是“人”而非“病”处于治疗护理的核心。护理工作的着眼点是人而不仅仅是疾病,其任务除完成治疗疾病的各项任务外,还担负着心理支持、协助康复等任务。护理的目标除了纠正人生理上的变异外,还致力于人的心理社会状态的完满与平衡,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利的基础上,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无不反映了医学内部自身的反思。给予病人人性化的照护,强调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的基本欲望与需求,承认病人的自我决定权力,归根到底是将病人作为整体的人来看待,这也是医学伦理学的原则之一。运用人文关怀知识,一方面可了解病人的文化背景,倾听病人的心声,认识到病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而不是把一个客观的医学现实强加于病人身上,实行机械式的治疗和护理;另一方面可增加护理人员文化的敏感性,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养。

  3 护理人文护理的实践原则

  护理人文关怀是一种专业的行为,首先是一种提供照顾和帮助的护理行为,其次是对病人的一种情感表达,是一种互动的人际活动。护理人文关怀在不同文化间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融合,使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技术两者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实践和实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最高理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3.1 尊重平等的原则
  尊重和平等是护理人文关怀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从多元文化角度看,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关怀是一个人尊重另一个人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在护理实践中要贯穿以人为本、尊重平等的原则,不仅要认识到不同国家、特定语言或宗教族群的文化和传统,还应认识到疾病和治疗方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也存在着差异。护理的决策和行为必须建立在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和提供相应文化照顾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选择权。对于有宗教信仰的病人,在不影响他人和治疗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其宗教行为,使病人更能坦然地面对疾病和死亡。

  3.2 有效的沟通原则
  有效沟通是护理人文关怀的基石。护患之间的沟通具有跨文化沟通的特点,有学者认为临床上每一次护士与病人的接触都是一次跨文化的接触,由于双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尤其是文化深层结构中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差异,导致交际双方彼此间产生误读和交流障碍。

  沟通能够了解彼此,缩短文化之间的差异。人类学的观点认为,不应该就疾病论疾病,而应该把它放在人们所处的文化场景中加以分析与理解。在沟通过程中要突破特定文化设定的程式和范围,让双方能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沟通。病人在叙述病痛体验时,既可以表达出病人的思想、情感与认知,还描述出所观察与理解的外部世界。通过叙述将个体的生理过程、文化意义与社会关系连接起来,同时呈现出病人的内在经验与外部世界,有利于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了解。通过沟通,一方面护理人员把对疾病和治疗专业的解释模式传递转译给病人;另一方面,使病人能够理解专业层面的治疗护理决策,重塑健康行为。沟通是理解病人所处的情境的基本举措,在疾病的病因、治疗方面,与某些特定的社会文化有关,有效沟通是主客体双方相互协商、重构社会行为的过程。

  3.3 需求对等的原则
  关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传递,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两者都会付出,也都会有收获。护理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对人、对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护理人员向病人传递对生命的尊重,通过技术性和情感性的关怀促进病人的健康。而病人对关怀的回应、反馈,在健康理念和行为上向积极方向的转变,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和职业的认同感。在双方的关系中,被关怀者需要获得帮助,看上去处于弱势地位,但关怀者也需要肯定和鼓励,尤其是来自于被关怀者。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需要,包括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提供最适的护理关怀,病人的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社交距离、社会支持系统等能反映病人真实的反馈信息。如外籍人员的跨文化护理需求主要表现是重视隐私权、风俗禁忌、饮食习惯、社交礼仪、就医体制及环境等方面。从病人的需求出发给予对应的护理关怀,避免单方面的文化强加。

  3.4 适度关怀的原则
  所谓适度性,是一种介于“过”与“不及”两端之间的均衡性。在伦理道德关怀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张力,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做到行为的恰到好处,既尊重病人的私人空间,又提供必要的帮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和谐值得借鉴,追求各种相互矛盾的事物和谐统一,强调对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性原则。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方式来实践人文关怀。首先,在医疗护理环境、各种设施物品中体现人文关怀。有研究表明,护士在环境布置及各种资料发放时对文化的关注及敏感性不足。物化人文关怀包括整洁的医院外观建设、合理明确的就诊流程、层次化及家庭化的病房设计、舒适安全的护理用具等,体现“以人为本”这一人性化的理念。其次,在护理规范方面,护患人际互动中规范关系为纽带的关怀是病人得到人性护理的基本保障。“待病人如亲人”长期以来被作为是护理行为的指南,是儒家待人文化的传递,体现了护理的人文关怀,在各类护理法规、制度、工作职责、操作流程等都有所体现。

  随着护理理论的发展,护理的概念更广义地体现为具有文化特色的照顾和关怀。护理人员通过树立一种全新的人文关怀理念,用于理解自身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他人,在关爱病人的同时实现自我关怀,重新认识与理解护理学的“人学”本质,实现护理学与人类文化之间的互动,为护理人文关怀注入持续的动力和源泉,拓展人文关怀的深度和宽度。

  参考文献:

  [1]Leininger M.Future directions in transculture nursing in the 21stcentury[J].Int Nurs Rev,1997,44(1):19-23.
  [2] 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78-880.
  [3] 王东红.人文关怀视野中的医院发展[J].医学与哲学,2005,26(8):47-48.
  [4]Watson J.Caring knowledge and informed moral passion[J].Ad-vanced Nursing Science,1990,13(1):15-24.
  [5]Benner P,Wrubel J.The primacy of caring:Stress and coping inhealth and illness[M].Calif: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1989:35.
  [6] 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40-543.
  [7] 胡倩倩,李玉红,王维利.多元文化护理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护理学报,2010,17(12B):1-4.
  [8] 徐义强.医学的文化视角:基于医学人类学的理念[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1:6-10.
  [9] 张有春.医学人类学的社会文化视角[J].民族研究,2009,2:57-66.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