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绘画论文

版画作品毕业设计过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29 共156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宁静》主题版画的设计研究
【第一章】中国、欧洲及日本版画
【第二章】 版画作品毕业设计过程
【结语/参考文献】基于《宁静》的美术毕业设计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二、毕业设计过程

  1、立意。

  导师在我们的创作指导中,要求我们早期要有立意。当时有很多想法闪过我的脑海,但是都没有形成大的轮廓。后来我想何不借着这个机会深究一下我内心深处的想法,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生活,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拷问内心。直到我被生活和工作折磨的身心疲惫、筋疲力尽的时候,我才想到我真正想要的是内心的一份安静和惬意。回想我经常在这样的时候幻想着在一片宁静的海边我惬意的晒着太阳,没有生活琐事的缠累,没有工作的滔滔不绝,没有空气中的毒气,没有刺耳的汽笛声。我也试着去旅行,去安静偏远的地方,但是那儿的土地、河流、甚至空气都告诉我宁静已离它们而去。我只能将这个想法寄托在幻想里,所以有了这幅作品的立意。直到有一天我和我爱人饭后到海边去散步,发现夜幕即将降临,海边退去了白天的繁华。平静的海面上停靠着一只小船,安安静静的躺在那里,似乎时间和一切纷扰都与它无关,它安静的那么任性。此刻我似乎也听不到汽笛声,看不见凌乱的世界,我也似乎和它一样在享受着这份宁静。

  2、设计草图。

  设计起初并没有找到方向,勾画了一些草图,都没有通过导师的审核。最后通过导师细致的讲解和同学的帮助整理形成了这幅《宁静》的初稿(图 17)。

  此设计作品利用:圆形为主要形式,圆形常给人以圆润、无限、团结、和谐之感。它代表着保护或者是无限。它限制里面的东西,但同时又不让外面的东西进来。圆形仿佛可以自由移动,这种运动感体现了它的能量和动力。圆形的优美常让人感受到温暖、舒适。而高耸、生硬的建筑则破坏了圆形的优美,它不仅有视觉上的冲击感,同时让人内心中感觉到浮躁、烦闷。这是一种打破,就像人原本可以生活的很悠然自得,但却不得不被外界所打破一样,是那么无可奈何。

  在建筑之间穿插的道路,又是对建筑的一种打破,让他们既有连接但是又不完整。"S"形的扭曲更增加了人们心里的不舒适之感,甚至是急躁、疯狂。就在一切即将要被破坏的同时,中间的一叶扁舟幽静在水面上,连它的倒影都没有一丝涟漪。这一动一静不仅在视觉上有反差,更是在拷问人的内心。人总是经历欢欣步入、想要挣脱、逐渐适应、最后离开、这样的过程,在这其中便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那么同样内心深处的感受也只有自己最清楚,这种感受需要人们自主的去寻找。有些人可能用一生在寻找,到最终也没有找到,最后只能遗憾的离开这个世界。有些人可能想要寻找的时候就找到了,但是却又做不到,最后也只是遗憾。可能只有极少数人真正的找到了,并且去实现了,最终遵循着这种感受去生活。

  3、修改方案。

  在导师的建议和指导下,将形式感比较单一,内容不充实等问题重新整合后,再进行修改。由原来的基础发展而来,利用道路的交错体现繁复的世界。"S"形首先给人一种迂回蜿蜒之感,同时也有一种速度感,让人内心充满急躁和快节奏。为了在画面中给人以丰富的内心感受,我更多的利用了道路纵横交错,上下重叠,甚至已经飞到了画面的外部。遵循这些想法有了修改方案(图 18)。同时我尝试着用电脑软件去绘制,这样效果很容易展现在人面前,并且省去了画笔绘制的繁琐。利用软件中的各种工具,最终效果更容易把握,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设计想法。

  当这个方案拿到导师面前的时候,导师似乎也并不是很满意,觉得意思并不是很明显,并且没有脱离我参照的灵感源。让我改变形式,谋求一个更加贴切我自己想法的方案。

  回到家中,我又重新梳理整合,理顺自己的思路,试着寻找我自己内心的感受,找到一种更加切合的方法。我随手翻开了一本放在书架上的杂志,翻了翻忽然有了灵感。人从小就在不断的学习,是从书本上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道理和感受,那么我何不将这种想法体现在我的设计中。地球虽然是圆形的,但是连这么简单的知识我也是在书本中学习到的。所有能改变世界的人所知道的东西,无一不是在书本中学来,这样就有了这最终的方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