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13 共607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探究
【引言】绿色经济发展转型研究引言
【第一章】绿色经济发展及其伦理内核
【第二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第四章】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结语/参考文献】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相互作用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4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 2015 年 3 月 24 日的会议上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四化"变"五化".绿色化,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任务、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绿色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绿色化,要增强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性,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有力的保护了生态环境,照顾到生态自然的发展,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历史性转变".

  4.1 绿色产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发展的绿色化是指现代化元素比较显着的产业构成,主要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构成,以高科技含量、高效益、低污染为主要特征,强调三级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4.1.1 第一产业的绿色增长。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第一产业一直以来都肩负着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它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也是我们"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础。我国现在正面临着耕地减少、农产品不安全、农地污染等多种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为推动第一产业的绿色化进程,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首先便是有关发展方式的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涵养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能源和环境资源;其次,全力提高农业和林业的生产效率,着力培育高效、稳定的新品种,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加强自然环境的建设,推广绿色农业生态产品,主动保护生态环境;最后,提高研发和科技创新水平,研发先进的农机装备以及多套高效的化肥施作装置,攻克高效农药、肥料创制技术难题,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化工产品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绿色化的第一产业快速、稳健地发展。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采取节水、省肥的能源种植模式,完全摒弃掉过去毁林毁草的耕种方式,使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得到体现,加强对农业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小了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劳动生产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些变化都显示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越性,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不再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建设目标,而是人民实实在在得到的实惠,创造了更多的社会效益,激发了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更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4.1.2 第二产业强调绿色战略新兴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二产业取得了局势瞩目的成就,但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对我国第二产业的绿色增长提出了新的挑战。战略新兴产业是基于我国国情所提出来的一个独特概念,2009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正式提出了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定义为绿色战略新兴产业。我国绿色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技术领域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制造业。培育绿色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把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是建立在对传统传统工业化弊端反思的基础上的,与传统工业相比,战略新兴产业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信息化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体系为支撑,以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对资源进行保护,依靠市场推动,最关键是战略新兴产业可以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达到双赢。

  其全面提高了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研发节能技术、节能材料,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再利用,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些技术的实现明显的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自然资源得到了节约,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也使得人们切实的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给人们生活带了的巨大福利,有利的促进了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更加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进一步的开展。

  4.1.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 年,美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 1.4%、20.6%、78.0%,而我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 40.8%、26.8%、32.4%,可见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严重落后。第三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其产业发展本身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理念,其发展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相对较少,因而,绿色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有秩序地扩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范提升商业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第三产业的能耗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普遍应用于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

  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催生出一些新行业,并通过向传统产业的不断渗透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并且在绿色战略新兴产业的作用下,产业间联系越来越密切,产业逐渐融合。例如产业间多向关联,"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后续产业部门的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①,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通过产业间的互补和延伸,逐步形成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实现产业间的融合。较多的产业间的融合体现在第三产业中相关的服务业正逐步向第二产业生产的各时期形成全方位的信息渗透、延伸与反馈,以及在第一产业中服务比例上升。绿色产业的各个方面都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积累物质财富,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特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用同样多的的物质或者更少的物质去创造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物害无毒,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绿色服务也是最有效生态产业,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内涵,有力的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

  4.2 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现实道路。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构成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主要模式,其中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低碳经济开发、寻找新能源;生态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这三种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共同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道路,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了实处。

  4.2.1 循环经济节约了资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循环经济可以更科学、更有效地利用稀缺的自然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从而积极探索出的科学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人类面向21 世纪发展道路的理性选择。"未来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会以新的"循环式经济"代替过去"单程式经济",将以物理学线性规律为特征的经济流程转变为以服从生态学反馈规律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流程。"②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巨大,人均占有量极低,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很低,并且我国还在进一步的发展之中,对资源的需求仍存在着一个高速上升的过程,可见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遇到了资源瓶颈的约束。如果延续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将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开辟道路。转变"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在源头上控制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推行清洁生产,降低生产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大计。

  4.2.2 低碳经济开发了新能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会议,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气候问题而努力,在此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一环--低碳经济。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引发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若多处火山同时爆发,火山灰上升至平流层会遮挡住太阳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人类将如同中生代的恐龙一般,因迅速且剧烈的气候变化而灭绝。低碳经济主要就是为了解决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气体,全球温度升高的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以减少对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也削弱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后劲,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的进程。特别是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面临着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因此,低碳经济的推进,发展与低碳经济相应的环保产业,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研发和采用各类新能源利用技术,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定相关税制与碳排放交易制度,激励低碳经济实践,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突破技术和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我国目前一系列协调经济与环境的措施的实现,有助于中国转变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及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4.2.3 生态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环境基础。

  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确保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这两大系统得以健康持续的运作,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顺利推进。生态经济就是用和谐的眼光、态度、思路看待经济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生产力。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资源开发与资源培植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树立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生态经济新观念。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发展生态城市,以人为本,给自然生态以优先考虑,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能源,采取可持续消费、交通、居住区发展模式,创造公平、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发展生态农业,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发展生态工业,模仿自然界生态过程的物质循环方式来规划工业生产系统,建立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利用,达到能源资源最优、环境最优、投资最优。通过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的实践,运用生态补偿理论有力地推动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良好环境的保护、扩大就业,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建设生态文明,使得人口、经济、生态协调平衡发展。

  4.3 反哺绿色经济新常态。

  绿色经济发展是一种绿色化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图矫正奢侈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有赖于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消费的品质,倡导优雅绿色的生活方式,改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民间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4.3.1 绿色消费推进了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消费方式不仅体现消费主体的素养,而且是社会文明的表征,通过强调绿色消费,确立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价值导向和实践取向,推进消费方式的生态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绿色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首先,从消费量的角度来看,消费方式的生态化的基本要求是物质消费量的合度--适量消费。消费量的多寡对消费者、社会、环境会产生重要影响,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之后,开始享受和追求过度消费,将发展局限在物质层面,将物欲的满足作为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标准,主要表现在挥霍性消费、奢侈性消费、超前性消费和炫耀性消费。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工业文明时期,为解决生产的相对过剩,将过度消费看作促进经济繁荣的根本手段,而传统社会所提倡的节俭、克制等美德则被认为不利于市场发展;另一方面,过度的消费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消费与幸福之间是正比例关系,为其获得了道德的正当性。于是人们的欲望无限制的膨胀,"欲望--占有--更多的欲望--更大规模的占有"构成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消费方式,使人的欲求心里在消费的刺激下得到畸形发展。这是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消费"陋习",应使消费方式"合度",提倡适度消费,节制人们的欲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从消费的质量来看,我们应主动消费绿色产品,绿色产品就是指对环境无害或较少有害环境的产品。首先,这些产品及它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没有或较轻破坏和污染环境;其次是指这些产品使用中或使用后不会或较少破坏环境。绿色产品不仅给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护,而且还包含了对"绿色"生命周期的评价,有助于我们正确应对"绿色壁垒"."绿色消费"绝不是"消费绿色",不仅仅是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的衣服、用天然材料装饰房间、到原始丛林旅游,而是保护绿色,是要求消费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从本质上减少碳排放量,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达到低碳,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绿色消费剔除了传统文化的糟粕,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追求贫富差距的缩小,兼顾众性消费、多层次消费,在创造更多社会福利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是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4.3.2 绿色家庭促进了民间生态文明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正是一个个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巨大的社会生活方式,也是个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问题,因此,从点滴小事做起,创建绿色家庭,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家庭包含了十分广泛的内容,主要划分为一下几个部分,绿色家庭劳动是指大力倡导绿色科学的劳动方式,让孩子们适当分担家务劳动,肩负起自己对环境的一份责任,逐步从微小的家务劳动中让孩子们认识到不良卫生习惯并努力将其改正;绿色家庭消费是指每个家庭都应对自己家庭的投资和消费进行一定的规划,完善家庭消费和投资结构,增强每位家庭成员对金钱的正确认识,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如节水、节电、出行选择公共交通、不适用一次性产品、拒绝珍惜物种的制成品、捐赠多余物品等。绿色家庭教育强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树立民主意识,将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其更多地表现为为子女提供选择方向或指导,非家长式或命令式的教育。一方面绿色家庭教育要求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家庭提供足够的基础物质保障,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卫生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内部全体成员相亲相爱,家庭外部与亲属、邻里、同事、自然和谐,通过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与参与绿色家庭构建的意识,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家庭休闲要求休闲方式情趣化,家庭成员应该利用闲暇时间看书充电,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开阔视野,并积极主动地参加文体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绿色生活方式是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的生活方式,是有利于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主动顺应生态环境的要求,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共同实践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