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失业论文(名师推荐10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19-12-02 共6195字

  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本篇文章就是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些探讨失业的论文,一起来探讨一下在经济学范畴中,失业这一门课题。

失业论文名师推荐10篇之第一篇: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失业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在某些程度上,适当的失业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但过高的失业率则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为了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繁荣,维护社会稳定,降低失业率迫在眉睫。

失业

  关键词:失业; 因素; 影响; 基本策略;

  一、我国失业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或根本就未曾找到就业岗位的人。另据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失业是"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根据我国现在实际情况来看,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依旧是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劳动力的充裕使得很多人仍然处于未就业状态。

  (一)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1992年之后,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在逐年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也随之在上升。尤其2005-2006年的失业人数剧增,虽然之后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依然显示出上升趋势,失业总量还是相当大的。虽然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已经很高了,但实际失业率还远高于此。

  (二)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带来巨大失业问题

  目前我国有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无法在当地就业,这种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却愈加严重。以前的农民有大量的农耕用地,而且自己也比较安于现状,安安稳稳地种田。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人们不限于解决温饱问题,更多希望自己可以过上小康甚至更高层次的生活,于是很多80后的农民不安于在家种田,希望走出去能有更多的打工机会,这些劳动力便会向经济发达一点的城市涌入,造成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三)第三产业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存在差异

  在社会经济不断增长下,第一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地降低,原本在第一产业领域就业的劳动力会逐渐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但是,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仍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各行业的吸纳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作为新兴服务业的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能够接纳相当大的就业者,应该重视其重要性,着重发展。

  (四)大学毕业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

  当下,理论型的大学生数不胜数,也就造就了这些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不顺,很多企业不愿意聘用实操能力低的学生,或许他们会更加倾向于有实际经验的就业者。也有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认为自己会有更好的机会,便会放弃眼前合适的工作。综合各种原因,就出现了一批新的失业群体。

  二、我国失业问题原因的分析

  (一)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供大于求

  我国失业的特征是:劳动力剩余过多,就业岗位与劳动力数量无法平衡。有的行业因市场的变化,需求不足而引起其生产过剩导致部分劳动者失业。总的来看,还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却很多少。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

  1. 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将大幅度降低。

  当前,我国正处在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原有吸纳新增就业主渠道的农业部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排斥劳动力,其接受劳动力的能力在不断地降低。

  2. 第二产业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力在下降。

  技术的进步使得劳动力需求大大缩减,从而加剧了职工的下岗率。

  3. 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不够高。

  近年来,第三产业也在快速地成长与发展。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势必会造成相当一部分人在短期或长期中处于失业状态。

  (三)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如今,科学技术有了很大跨度地发展,智能化设备也随处可见,工作人员很有可能被机器所取代,多余的工作人员也很有可能面临再次就业。这就会出现人员的裁剪,分流部分劳动力,致使失业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

  (四)就业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制约正常就业

  观念性结构失业,是指劳动者的就业观念不正确、对岗位的期望值脱离实际而造成的失业。据调查,许多失业人员就是因为抱着老思想,不愿就业于灵活的企业,而导致长期无法就业。有关调查还表明,大学毕业生普遍希望在自己能够从事于国家企事业单位或者比较知名的企业,而却对于薪资待遇各方面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显然和实际情况有着较大的差距。

  三、解决失业促进就业的策略

  (一)政策上积极支持扶持大众自主创业

  创业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一大部分失业者就业。与此同时,创业者能够成功创业,这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而且可以为其他未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岗位,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中国的劳动力数量虽及其庞大,但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却比较低。这就又与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远了一步。就目前,我国现状来看,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而技术型劳动力依然极为缺少。这就造就了企业缺少适用的劳动力,而更多剩余的劳动力却无法就业的现状。那么,这就使得教育和培训力度的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成为必要。

  (三)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的功能

  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时期,提升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所所占比重也是目标之一。第三产业涵盖的行业极为广泛,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部门:流通和服务业。这俩大部门中又包含很多个小行业,有传统的交通运输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金融保险业、广播电视事业、旅游业,也有现代化的快递物流行业,网络营销等创新型的服务行业。如此多的行业,若是能够全面大力度发展,可以容纳大批就业者就业。而且发展第三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1. 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国家整体的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加快产业转型。

  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在中小企业中发挥作用,做到人力资源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增加稳定就业。

  2.

  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数据显示我国GDP总量中民营经济占66%,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率占71%,全社会就业人口中民营经济占近90%.因此,政策要更好地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

  3. 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地涌入城市,这便使得城市的就业压力大大增加。因而,为了能更好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加快发展乡镇企业。

  (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所有的产业结构有着自己的特征,而且,不同的产业结构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若是能更好地引导其发展,这将会解决一大部分失业者失业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包含很多行业,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零售、修理行业,而且要更加重视新兴的服务行业,如安保型服务、家政服务,快递物流服务行业等。

  (六)转变就业观念,鼓励灵活就业

  我国的失业现状看来,想要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些不太现实,而且政府不可能满足每个失业者对于择业的需求。大多数都不愿选择不稳定的中小企业,更多的就业者则是希望自己可以进入国企。但这些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是有限的,根本就无法提供更多的岗位。所以,目前尚未就业的人员需要换个观念来面对就业这一现状。

  参考文献
  [1]罗云平,张娟。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6(9)。
  [2]吴伟正。中国转型期失业影响因素分析[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4.
  [3]丁威。当前我国失业问题及出路研究[D].西南大学,2006.
  [4]李德伟。发展中的难题:转型期中国失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
  [5]董巍。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文化经济,2015.
  [6]刘江,王丽婕。对我国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2012(6)。
  [7]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组织编写。中国国营经济发展报告NO.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8]姚雨。论现阶段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

失业论文名师推荐10篇之第二篇:技术性失业风险的有效控制与防范措施

  摘要:技术性失业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失业现象,越发先进的技术逐步取代人工,劳动力需求减少致使失业增加。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提高公民生活水平,应充分借助政府政策调控、高校人才培养、社会保险救济等对技术性失业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关键词:人工智能; 技术性失业; 风险;

  制定"短期+长期"劳动市场稳定调控政策

  制定资金补贴、税收优惠、转型扶持为主的"短期"劳动市场稳定调控政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势必会颠覆传统行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劳动岗位锐减等现象。此时,政府需要制定"短期"劳动市场稳定调控政策,防止技术性失业规模扩大,实现传统行业的缓慢过渡。

失业

  在人工智能时代,部分传统行业"受灾"严重,尤其是生产型企业,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利用这种方式逐步减少岗位数量,防止出现一次性大规模裁员,让传统企业缓慢退出历史舞台。以火柴企业为例,火柴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80年代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随着其他替代性产品出现,火柴企业利润下降,为保障工人利益,国家对大型火柴企业提供补贴和税收优惠,帮助企业支撑至2015年,才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可见,"短期"劳动市场稳定调控政策十分重要,是防止技术性失业风险扩大的有效举措。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势必会有部分行业将退出历史舞台,为控制失业人数,政府应帮助受限企业完成转型,为企业提供转型帮扶政策,引导企业与人工智能接轨,为企业指引崭新方向。

  制定就业优惠、安置普工为主的"长期"劳动市场稳定调控政策。人工智能虽然让部分企业、行业失去生存空间,但也创造出无数崭新的行业,其对劳动力市场的有利影响远远超过不利影响。同时,人工智能是时代大势,任何国家都不能与之对抗,更不能逆势而为。政府需制定"长期"劳动市场稳定调控政策,借助人工智能大势创造全新就业局面。

  一方面,制定科技产业就业优惠政策。人工智能是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政府应顺应人工智能发展,鼓励传统企业员工流向高新技术产业,政府应为高新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帮助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劳动力关系。另一方面,制定传统企业员工失业安置政策。受人工智能技术影响最为严重的群体为中低技术人员、一线工人以及体力劳动者,为避免出现大规模失业现象,政府应以实际失业率为指标,以技术发展水平为依据,为可能失业的员工提供再就业帮助,或给予相应的经济补贴,借助相关政策完成失业人员安置,防止社会出现不稳定现象。

  开展"创业+创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战略

  积极开展高等教育改革,鼓励创业,实施高等院校"创业"人才培养战略。随着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人工智能又对部分传统产业造成冲击,党中央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鼓励高等院校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希望高校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过度关注专业教育,致力于培养专业性人才,这些人才虽能够适应岗位要求,但创业能力较弱,一旦部分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专业性人才也将面临失业。为响应"大众创业"号召,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设创业课程,比如心理疏导课程、企业管理课程、市场营销课程等,利用这些创业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完成高校由专业性人才培养向综合性人才培养的过渡。与此同时,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将思维转移至创业市场。高校应扶持学生创业项目,给创业学生资金扶持、人力资源扶持,为学生配备专业创业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创业。当高校成为全国最大的创业孵化基地,势必将培养出更多的创业人才,破解技术性失业产生的一系列不确定风险。

  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实施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在过去,高校过于关注理论教育,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脱离高校后无法适应岗位要求,尤其是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淘汰了部分"高分"学生。事实上,高校应在学生培养上强调创新,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实现创新,助力学生自由应对技术性失业风险。

  一方面,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为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高校应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结合企业需求,开展专业技术训练,确保学生符合岗位要求,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另一方面,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当前,大量的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教师团队和学生并不具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高校应该意识到科研成果的潜在价值,尝试与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确保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当科研成果被应用于社会实践,往往就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对技术性失业起到缓冲作用。

  善用"保险+培训"混合失业保障救济办法

  拓宽失业保险覆盖范畴,提高失业保险待遇,善用"保险"作为失业保障救济办法。失业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执行,目的是为因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是我国社会保险的重要构成。技术性失业是社会常态,失业保险能够减少失业人员损失,维系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开销。

  一方面,拓宽失业保险覆盖范畴。在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尤其是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越来越多,但这部分群体尚未被纳入到失业保险范畴之内,为更好地保障职工权益,应拓宽失业保险覆盖范畴,给予灵活就业人员更多保障。同时,失业保险也要打破城乡差距,精准识别流动人员失业状况,确保失业保险能够保障每一位失业人员。另一方面,提高失业保险待遇。一直以来,我国失业保险给付标准为本区域最低月工资,并没有考虑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物价变化,应适当调整失业保险待遇,保障失业人员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同时,失业保险给付标准也不能过高,防止失业者对保险产生依赖性,应建立失业保险动态调整机制,随时调整失业保险给付金额。

  壮大再就业培训力量,创新再就业培训内容,善用"培训"作为失业保障救济办法。随着技术性失业人员数量增多,政府应意识到再就业培训的重要性,加大再就业培训投入,无论是场地建设、师资配置都应有所提升,确保再就业培训能够真正帮助失业者重新找到工作,确保失业人员能够在人工智能时代重新站稳脚跟。

  一是壮大再就业培训力量。一直以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再就业培训重视度不足,再就业培训往往流于形式。随着人工智能时代来临,部分岗位员工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出现被迫性失业,并且人数持续攀升,应提高再就业培训力量,加大资金和培训资源投入。同时,应允许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监督再就业培训工作,防止再就业培训流于形式。二是创新再就业培训内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岗位的新要求,创新再就业培训内容需达到一定深度,以提高失业人员市场竞争力。同时,再就业培训内容要敢于涉及全新领域,鼓励失业人员转变思维,敢于进入新行业、新领域。

  参考文献
  [](1)陈建伟、赖德胜:《周期性与结构性因素交织下就业结构性矛盾及其政策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1期。
  [](2)郝宇彪、侯海萌:《社会保障制度会加剧失业吗--基于OECD国家数据的PVAR分析》,《经济学家》,2018年第6期。

失业论文推荐范文10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