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生态环境安全态势与人与自然平衡的战略(2)

时间:2015-09-06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11627字

  在中国应提倡资源效益和效率,把资源效益放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等的地位,着力于提高单位面积的水土综合承载力,开展资源资产核算,制定相应的价格政策,改变和扭转以牺牲资源、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高消耗资源、粗放型发展的经济模式,逐步建立节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现代化、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4.6 调整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关系国家环境部门已经提出"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来代替过去的"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方针,无疑是正确的。准确的提法,应该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国家要调整干部考核制度,改变以GDP论英雄的倾向,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终身责任制,才能在不远的将来还清对自然的欠债,实现蓝天、绿地、清水的锦绣河山的美好愿景。我们要谨慎对待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大型工程建设,加强宏观性、长远性、区域性和潜在性风险的评价。注重江、河、湖、库、海水的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加速治理黄、淮、海、辽流域等严重污染的大江大河。要加强对中国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上游、珠江上游-云贵高原与横断山区的保护与治理,建设国家东南部的生态大屏障;进一步加大三江源生态建设力度,保护、恢复国家大江大河源头生态;还需要加强防止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关注沿海地区海水倒灌问题。以构建中国西部、中部、东部三道生态环境保护带。

  4.7 实施小城镇大战略,优化城镇布局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的市民化。当前中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有6.18亿人,即使未来城市化率达到70%,也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民。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12],2011年中国有33 270个小城镇,其中建制镇有19 683个,县级城镇(包括县级市、区)有2 780多个。

  2012年在县内流动的农民工约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50.2%.当前超大城市、大城市膨胀,产生一系列"城市病",大量的小乡镇变弱、衰败、"空心化",产生"乡村病",加大了城乡差别。因此当前应严格控制超大城市发展,谨慎发展城市群,加大扶持小城镇发展,重点发展县级城镇,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发展小城市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使广大小城镇建成中国最宜居的城镇。

  4.8 继续推行"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战略在全球化的世界新格局中,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从多方面建立中国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中国经济振兴和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在油气能源方面,国家正在实行重点与中东、中亚、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开展油气贸易,建设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具有战略意义的里海-中亚地区输油输气管道,进口油气资源,形成强大的新的亚欧大陆油气通道,并从北面进口俄罗斯远东地区油气资源,以及开辟印度洋通道,使中东、非洲的原油直接进入中国缺油的西南地区,以减轻马六甲海峡的拥挤,避免马六甲海峡的堵塞等,是十分重要的举措,都有其重要战略意义。在粮食等农产品方面,在确保口粮自给的基础上也要开展国际贸易和"走出去"开发的政策。重点地区是,东南亚毗邻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北美、南美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地区以及非洲国家。

  4.9 稳步地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人与自然"的两方面关系要和谐发展。在"计划生育"实行3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出现了人口快速老龄化(2011年老年抚养比与总抚养比分别达到11.9%与34.2%)和性别结构性(女男比为100∶118-120)失衡及劳动力短缺状态,影响到人类自身繁衍的可持续,也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人口结构失衡与"人口与自然"失衡的两难局面,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新形势下的国家人口战略和政策。在此情况下"计划生育"政策的"收"与"放"已摆在决策者面前。目前科技界和社会上提出众多方案,政府已推出单独二胎政策。我们认为要从人类自身繁衍规律,保持中华民族生存、繁衍与保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两方面分析,应该进一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二胎,并逐步延缓劳动者退休年龄,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以促进人口平衡发展与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

  4.10 正确处理社会公平与效益、公益性与商品性的关系土地资源与水资源有3个基本属性:

  它们是自然形成的,人人都有利用的权利和保护的义务;人类利用、培育、改造土地与水资源的性状与利用条件,它又是劳动产物,存在着价值;土地与水资源是稀缺资源,存在着市场规律。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益、公益性与商品性的关系,事关重大。

  首先要保证每个人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治理,更应该突出公益性,虽然政府、企业、公众、社会都有责任参与保护与利用,但毫无疑问人民政府应负有主要责任,必须建立良好的机制,保护公民利用水土资源的基本权利和明确保护水土资源的基本义务。

  4.11 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科技体系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和预警是实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监管的科技基础。建立涵盖陆地和海洋的国土空间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科技任务。当前急需由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委,共同组成"中国生态环境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研究网络协调管理委员会",有效组织该科学工程建设的规划、协调、实施与管理,使该网络能够直接服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水土气生物污染的动态变化、监测、评估、预报和预警,为国家生态环境管控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5 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空间布局

  中国国土开发区域布局总体是以沿海、沿江、沿线、沿边为轴线展开。基本形成了"一带一路",东、中、西三大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长江与华北六大区,符合中国区域地理分异规律与地缘经济特征。

  5.1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一带"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带一路"是国家提出的新战略,是国家"走出去"战略进入实质落地阶段。其意义在于,加强与周边国家、沿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二元与多元的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更广泛的空间区域内配置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共同发展,合作共荣,增进区域安全和世界和平。

  "一带一路"的实现将构建起世界跨度最长,最具有潜力的经济走廊。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对外经济合作交往中,应该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基本方针。首先要考虑在陇海路西段-兰新线-北疆线(一带)和东南沿海地区(一路),筹建"一带一路"的经济核心区,并作为前进基地。与此同时,要努力推动"东、中、西"的协同发展,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的新局面。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正确的"义利观"的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国家安全战略纲要》2015年1月),在积极推动中国利益的同时,促进沿线国家、地区的共同繁荣。

  近期最重要的是抓好基础建设,包括沿线地区的重要口岸、港口、交通运输、通讯信息、金融、贸易、法律、政策等一系列"硬件""软件"的建设,形成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地区创造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打好稳固的基础。

  5.2 优化东、中、西三大块国土空间布局。

  5.2.1 东部 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今后与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和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三大都市群合计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7.8%,是当今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黄河三角洲、江苏沿海、福建与广西沿海、海南等处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低谷,生态环境还处安全、基本安全状态。东部沿海地区必须加大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治理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走在全国自主创新前列。支持以福建为主体的海西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与江苏沿海、黄河三角洲和海南岛等经济低谷地区的发展。东部地区要发挥沿海港口的优势,加大国际贸易,建设能源、粮食和大宗矿产资源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以缓解国家战略资源的约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核能发展。

  5.2.2 中部 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及大平原现代化大农业的优势。中部地区产业布局沿哈大线、京广线、京九线、陇海线和赣-桂线与沿长江中游展开。在主要交通枢纽地区,如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带,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经济圈,皖江城市带,长株谭经济带,长春-哈尔滨经济带等要加快发展。中部地区是中国主要农业生产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淮地区、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要切实保护耕地,支持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强大规模连片的基本农田建设和农业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还要加快大江大河的治理、环境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

  5.2.3 西部 西部地区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干旱、高山、高原、土地沙漠化、盐渍化与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是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也是扶贫的重点地区,同时又是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地区和大江大河发源地。因此,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应放在突出地位。要以治理黄土高原为榜样,长期不懈努力才有成效。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有步骤地建设重点地区和开发自然资源。西部地区开发:

  沿主要铁路线,如陇海-兰新-北疆线与南疆线的丝绸经济带,西安-天水、兰州-西宁、河西走廊-哈密、天山北坡以及蒙宁沿黄地区等地开发;沿成渝线、成昆线,推进重庆-成都-乐山、滇中、黔中、攀枝花、六盘水等地开发,以线串点,以点带面。

  沿边重要地区,如伊犁河流域、喀什地区、澜沧江流域等的开发。

  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地区,如晋陕蒙的能源资源,新疆的油气资源,西南地区的水电资源等重点开发,促进和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西部地区必须十分重视特色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注意发展县域经济与建设小城镇,以转移当地的劳动力,减少对土地与水资源的压力。

  5.3 构建六大国土生态-经济区,发挥地缘经济优势。

  5.3.1 东南区 包括闽、粤、琼、港、澳、台及江西与湖南南部。以沿海各港口为前沿,以珠江三角洲都市群为核心,协调港、澳、台,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以海南岛为基地的南海海洋与岛屿开发,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开拓、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形成面向东南亚和环南中国海的东南经济区。生态环境以治理酸雨、氮沉降、雾霾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防洪、防台风措施。

  5.3.2 西南区 包括渝、川、滇、黔、桂、藏。以广西北部湾港口和云、桂、藏沿边开放城市为前沿,成-渝经济带为核心,以组成面向印支、南亚北部的西南经济区,以及中国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广西处东部、中部、西部的交错点,又是面向北部湾西南区的唯一出海口,加强广西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西南区要发挥水电优势与矿产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河流的作用,团结、协调东南亚国家。在缅甸、巴基斯坦、伊朗南部建设油气港口与通道,从印度洋出口,把中东、北非的油气直接输向缺油的西南地区。做好雅鲁藏布江的勘探和开发规划。生态环境以治理水土流失、石质化与地质灾害为重点,也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扶贫工程的重点地区。

  5.3.3 东北区 包括辽、吉、黑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以大连、丹东、营口、珲春等东北港口及绥芬河、同江、黑河、满洲里等沿边开放城市为前沿,以沈阳都市群为中心的哈大线经济带为核心,建设面向朝鲜、韩国、俄罗斯东部、蒙古、日本等国家的东北经济区。东北区农业具有很大的优势,可建成为国家的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肉乳生产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东北亚农产品贸易中心。加强和提升老工业基地与老森工基地的改造。生态环境,要实施以黑土保护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程,天然林抚育工程,湿地保护工程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等四大工程。

  5.3.4 西北区 包括新、青、陕、甘、宁及内蒙古的西部。以新疆的伊犁、喀什、奎屯为窗口,沿边开放城市为前沿,以陇海线西段、兰新线、北疆线经济带为核心,经略河西、建设天北、开发天南,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以组成西北经济区。加强与中亚各国的睦临友好关系,妥善处理国际河流的开发,与中亚、西亚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要实施防治土地荒漠化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三江源水源保护工程,继续实施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等,并列为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地区和扶贫工程的重点地区。

  5.3.5 长江区 包括沪、苏、浙、皖、鄂及湖南与江西的北部地区,即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密集带。以沿海港口城市和开放城市为前沿,以上海为龙头,长江为轴线,长江三角洲都市群为核心,建设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南昌-九江等城市带,以形成长江经济带;切实保护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的农业资源与南方水稻主产区;扩大、加强上海-舟山港的建设,以壮大国际港的地位;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发挥长江的黄金水道作用,使长江区成为北邻华北,南连东南,西接西南,面向太平洋、面向世界的经济区,并支援东南、西南的发展。生态环境,以防治大气、水、土污染为重点,对太湖等污染湖泊继续加强治理力度,加强防洪、防台风措施。

  5.3.6 华北区 包括京、津、冀、晋、豫、鲁及内蒙古中西部。以环渤海与山东沿海的开放城市为前沿,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建立北接东北区、西连西北区,与长江区呼应,共同组成面向太平洋、面向世界的经济区,并支持东北区、西北区的发展。

  本区为缺水、大气污染最严重地区,要调整能源结构、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突出以解决干旱缺水与防治大气污染为要务,实施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治理大气雾霾工程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修复地下水位工程。

  6 结语
  
  本文结束时,我们引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书中的一段名言,他警告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与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13].恩格斯的话很值得我们深思。然而,我们也认识到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毛泽东语)[14],不断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不是悲观主义者,也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者,我们应该是有条件的、谨慎的乐观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以科学发展求生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2-01-31)[2012-02-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2012[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13[EB/OL].(2014-04)[2015-03-14].

相近分类:生态环境论文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