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环境保护论文

白色污染整治现况与新策略

来源:当代化工研究 作者:刘香丽
发布于:2018-09-05 共3412字
  摘  要:白色污染治理工作在新时期出现了新的困境。深入分析治理现状, 认为白色污染依然严重, 在田地覆膜、超市购物袋、餐馆餐盒方面尤为严重, 对此应该从深入立法、技术升级、全面回收、广泛宣传动员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白色污染治理。
  
  关键词:白色污染; 田地覆膜; 购物袋; 餐盒;
  
白色污染整治现况与新策略

 
  Abstract: The white pollution control work has appeared new predicament in the new period. After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governance, we found that the white pollution is still serious, ?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mulching, supermarket shopping bags, dining boxes. For this, further white pollution control should be carried out?from the aspects of in-depth legislation, technology upgrading, comprehensive recycling, extensive publicity and mobilization.
  
  Keyword: white pollution; field mulching; shopping bags; dining box;
  
  一、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通过加强了对白色污染的治理, 通过全国性的“限塑令”、部分地区塑料快餐盒禁令等措施的实施, 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 公民消费能力的提升, 白色污染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白色污染治理面临着新问题。对这种治理困境进行深入分析, 并探讨面向未来的白色污染治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二、 白色污染及治理现状
  
  白色污染 (White Pollution) 是人们对不易降解的白色垃圾 (多指塑料袋) 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这里的白色垃圾是指以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因为在现实中白色垃圾被随意丢弃, 不易回收集中处理, 导致环境遭受破坏和污染。
  
  在国民对环境污染概念有所了解的时代, 就接触到了白色污染, 上世纪九十年代, 一些媒体就开始将白色污染作为环保宣传的重点领域, 同时不少学者也通过论文与专着提出不少治理对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白色污染治理, 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1) 铁路部门的垃圾管理。最为着名的是铁路部门对列车工作人员、乘客开展的限制垃圾窗外随意抛弃的管理机制, 该方案是在199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 以罚款等方式禁止乘务员将车内收集的垃圾随意丢弃, 同样的方式禁止游客向窗外随意丢弃垃圾。乘务员需要通过设置车厢垃圾桶、按时收集垃圾的方式对车内垃圾 (多数是白色垃圾) 进行集中, 然后统一在车站进行处理。现阶段我国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问题基本上得到了消除, 体现了部分污染领域定性管理的有效性。 (2) 一次性塑料包装盒的专项管理。该措施并未形成全国性治理机制, 最早由杭州在1995年9月份在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 并通过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向市民宣传。1997年杭州市人大出台《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并在9月份实施, 明确规定了对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一次性餐具的罚款处罚。后来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福州、武汉等城市也推行了类似的政策, 但从实行效果看, 该类行政禁令成效不明显, 当然这与替代品价格过高有一定的关系。 (3) 全国性“限塑令”的推行。2007年年底,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被媒体通常称为“限塑令”, 并在次年的6月1日起开始实行, 其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虽然“限塑令”的推行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很多以非织造材料为主的塑料袋的上市, 同时也使得大型超市塑料袋的消耗量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但整体效果依然不乐观。其一, 非织造材料是否具有环保性并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可, 部分学者指出, 所谓非织造塑料的主要成分同样是聚丙烯或聚酯等高分子化纤原料, 依然难以消解。其二, 许多中小型超市并没有严格按照收费的方式提供塑料袋, 而即使是大型商场, 0.1-0.3元的塑料袋费用对很多消费者来说是不需要考虑的, 并不具备促进他们节约用袋的作用。其三, 虽然法规明令禁止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的生产与销售, 但执行情况依然不明朗, 小作坊生产该类塑料的现象依然存在。
  
  由此可见, 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对白色污染问题高度重视, 并采取了相关措施, 但成效并不明显。
  
  三、 现阶段主要白色污染源分析
  
  白色污染源门类众多, 目前依然常见的包括如下方面:
  
  (1) 农田地膜。地膜有保湿、保温等作用, 在农田生产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农作物产量, 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但地膜不能够及时处理, 遗留在土地中就直接导致土壤污染, 或者被风吹到周边污染河流湖泊。 (2) 快餐盒。近年来“互联网+”促进了外卖产业的发展, 2016年全年交易规模就超过1000亿元, 且依然呈现快速增长期, 大量快餐盒被使用和废弃, 而这些快餐盒多数不符合环保标准。 (3) 产品包装塑料。很多产品以塑料包装为主, 常见的有方便面、饮料、卫生纸品等快速消费品, 这些包装塑料通常都会被消费者随手丢弃, 如果不能充分回收, 也会导致相应的污染。 (4) 购物袋。超市提供给客户免费或有偿的塑料袋, 供其方便带走购买的商品, 同时超市中的蔬菜、水果等也需要购物袋的二次包装, 现阶段这些包装袋并不环保, 同时也容易被消费者所随意丢弃。
  
  四、 白色污染治理的新对策
  
  基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现阶段白色污染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 污染危害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对此本文认为, 需要从技术创新促进产品替代、构建白色污染物回收链、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来解决。
  
  (1) 通过技术创新进行产品替代
  
  寻求有效的替代产品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最直接的途径, 这就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研发力量, 开发功能上可以替代, 同时容易降解的产品。如此以来, 可降解塑料在被人们随意丢弃后, 短期内就可以被自然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环境所降解, 得到对自然无害的物质。对此研发思路如下:
  
  (1) 光降解塑料。该类塑料制品在太阳光的作用下, 能够发生一定的光化学反应, 促进塑料内的分子链断裂, 并最终分解。其制作原理有两种, 其一是把光敏感剂均匀地添加到塑料分子间, 在其受到光照后能够产生自由基, 并进一步促进有机大分子的氧化和裂解。其二是把光敏感剂植入分子结构中去, 使得分子本身就具备了光解能力。以现有的技术方案来看, 光敏感剂多由金属盐、羧酸盐等替代。当然, 这种塑料在使用和前期保存中需要避免光照。 (2) 生物降解塑料。该类塑料能够很容易被微生物所化解。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细菌、真菌能够将该类塑料破坏和吸收, 最终生成无害物质。基于现实中微生物主要吸收天然高分子物质, 比如纤维素、淀粉、聚乳酸等, 在该类塑料的生产中, 需要将这些物质掺入其中, 以便于吸引微生物的活动。
  
  (2) 构建白色污染物回收链
  
  在短期内难以研发有效的可降解塑料制品, 或者该类制品不具有经济性而难以推广使用的情况下, 还应当采用建立白色污染物回收链的方式, 而针对白色污染物进行回收可以有两种思路。其一是目前我们正在实践的方式, 即居民在使用塑料制品后, 将其放入周边社区垃圾桶中, 有废品回收人员进行挑拣, 并将具有重复利用价值的进行回购, 不具有重复利用价值的由政府统一处置。该方式的弊端在于很多塑料制品是被随意丢弃的, 即使流入垃圾回收站中也难以挑拣。其二是塑料制品生产商负责其生产所有塑料制品的回收工作, 虽然这种模式在西方一些国家被践行, 但同样需要消费者极大的自觉性。由此可见, 构建白色污染物的回收链需要全民的参与。
  
  (3) 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白色污染下塑料制品的有效回收和统一处理, 需要全民自觉。对此在很多人已经有塑料制品污染意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使得他们在垃圾分类放置等生活细节上能更加自觉, 对自己所消费的塑料制品能够有效回收, 也能将身边的塑料制品自觉分捡。相信只要全民自觉清理, 白色污染将逐步得到控制和治理。
  
  参考文献:
  
  [1]李芳蓉, 童丹。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绿色化治理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13, 29 (03) :39-44+92.
  [2]李芳蓉, 刘凤霞。绿色化治理白色污染,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J].甘肃高师学报, 2013, 18 (05) :66-70.
  [3]周信群。液态地膜在彰武地区的发展前景[J].河南农业, 2017, (20) :1.
原文出处:[1]刘香丽。白色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J].当代化工研究,2017(12):65-66.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