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环境保护论文

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收支现状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28 共473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环境保护财政制度发展探析
【第一章】国内环境保护财政政策体系研究绪论
【第二章】公共产品理论
【第三章】 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收支现状分析
【第四章】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五章】完善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政策的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环保财政政策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收支现状分析

  3.1 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收入现状分析。

  3.1.1 环境保护财政收入概述。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的,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而所谓环境保护财政收入主要指环境税又称绿色税、生态税,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而征收的各种税费的总称,它是各国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经济手段,不仅能够将损害污染生态环境而产生的社会成本通过市场价格以及生产成本内生化,还能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对环境资源的重新分配。此概念涵盖了两个方面,从第一个层面来说,环境税是针对资源利用或者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的费用,而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则是对环保意识较强的经济主体进行的税收减免、鼓励政策。环境税的征收,不但可以使环保中的负外部性成本内在化,使负外部成本与私人成本之和等于边际成本;而且可以利用税收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具有正外部性的环保行为。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环境税"并不作为一项独立的税种,尽管我国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期开始,政府就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相关理论,上世纪 90年代末就有研究者提出"环境税"的相关概念,不过何时开征环境税一直未明确,然而近年来,以雾霾为代表的各种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开征环境税的呼声才开始与日俱增;其次我国并没有与环保税收相关的独立体系,只是有与环境税有关的代表税种,例如资源税、消费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以及部分与环保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环境保护税收的各种现状与 OECD 成员国设立的环境税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并造成我国环保财政支出的不足,据此我们将对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税种进行详细分析。

  3.1.2 环境保护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排污收费制度是环境保护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收取一定费用的制度。包括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它是污染者负担的原则的具体体现,是一项重要的采用经济手段控制污染的环境政策。

  我国当前有两种意义的排污收费制度:超标准排污收费和排污收费。近几年,我国排污费征收金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如图 3.1 所示,从 2003 年到 2013 年绝对量增长近两倍,2013 年首次突破 200 亿,排污费增长率均值达到 11.48%,涨势良好。

  在相对数量上,根据表 3.1,同样自 2003 年到 2013 年,排污费征收金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占 0.34%下降到 0.16%,所占比重的增长率有约 6.86%幅度下降,这与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的现状有关。

  3.1.3 环境保护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资源税。又称自然资源消费税,其目的是为了建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提高国民环境保护意识,1984 年中国建立了首代资源环境税制度,用以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因无偿使用而暴露出来的许多弊端,并在 1994 年对其完善并实施[42].但是我国资源税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课税范围窄、有些课税依据不合理等等,使其不能起到级差调节的作用。

  耕地占用税。是我国政府为了合理规划土地,对土地使用方式进行管理,保护耕地面积,对于占用国家耕地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组织以及公民个人,按照不同区域规定的税额一次性征收的税费。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43].

  消费税。又称销售税,是政府为了规范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对消费者征收的一项费用,在实际过程中政府也可把消费税的征收对象转为对经销商的征收。

  一方面对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如烟、酒、鞭炮、烟火,不可再生的石油类消费品等加征消费税,以达到限制消费,保护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消费税也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环境保护行为。

  城市维护建设税。简称为城建税,在我国大陆地区用于维护城市建设而开设的一项税收,并于 1985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以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为计税依据,由各级地方的税务部门进行征收,区域不同则税率不同。

  车船税。向拥有车辆或船只的人征收的一种税。是通过控制车船数量来达到间接控制能源的利用量的一种手段。2012 年 1 月 1 日北京市开始实施的车船税办法,与旧的办法相比,其中有一点变化就是以"排气量"多寡分级计征替代之前的以"辆"为单位计征,从低到高分为七档,税额逐档增加。此外还对使用高科技新能源交通工具,如电动车、混合插电式车等进行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

  增值税。主要有一些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行为等有关的税收优惠。根据财税[2008]156 号《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有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首先对销售再生水、生产原料全部为废旧轮胎的胶粉特定建材产品和翻新轮胎等符合规定标准的自产货物以及污水处理劳务免征增值税;其实对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者热力和以废旧沥青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等符合规定标准的自产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再者对部分新型墙体材料等产品实行即征即退 50%增值税的政策以及对销售自产的综合利用生物柴油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以鼓励生产者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企业所得税。同样是有一些对环境保护行为实行的税收优惠条款。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从事符合条件的节水节能、环境保护项目所得,可以按照规定年限减征或者免征企业所得税;居民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 500 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购置并用于规定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照条例中规定的投资额的 10%从当年应纳税中抵免。

  关税。是透过对入口或出口的货物所征收的关税或税款,作为对货物未能达到关税要求的环境污染控制的补偿,主要体现在对高污染、高能耗、资源类商品高关税,或取消这些商品的出口退税。

  3.2 我国环境保护财政的支出现状。

  3.2.1 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概述。

  所谓环保财政支出指的是各国政府针对环保活动直接支出的资金,并且用以解决各种环境问题,防治环境污染,实现政府职能。对于环保财政支出的认识,我国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我国在"十一五"期间,首次把环保目标作为具有法律强制约束力的指标。而且环保财政中的各项支出科目也被纳入到我国预算之中,之后,环保财政支出在我国进一步发展,2007 年我国政府实施了收支分类改革,并在 17 项政府财政支出的科目中单列出了"环境保护"科目,也更加详细具体的说明了环保财政的支出方向。

  3.2.2 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首先,我们对自 1980 年至 2013 年 33 年的环保财政支出规模进行总体分析。

  我们选取了这 33 年来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数据,并据此计算出其增长率;又选取了这些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并测算出同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支出所占其比重,以期从绝对数量和相对量方面分析其变化趋势。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环保财政支出总量逐年稳步上升,从 1981 年的仅 25 亿元,到 2013 年的 9037.2 亿元;其年均增长量达到了160.73 亿元,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 21.17%;环保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例也是在逐年上涨的。我们可以将其总体变化趋势划分为两个阶段:①1981 年-1999 年,财政环保支出呈缓慢增长,不仅总量上没有突破 1000 亿大关,而且其占 GDP 的比例也一直徘徊在 0.4%-0.9%之间,呈曲折上涨趋势。②2000 年-2013 年,是财政环保支出的快速发展阶段。从总量上首次突破 1000 亿元大关,翻了几番突破 9000亿元;相对数量上,环保支出占 GDP 的比重基本每年都在上升,在 2010 年更是达到了最高点 1.66%.由此看来,我国正在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国家财政角度加大了环保的投资力度。

  其次,我们对 2000 年至 2013 年财政环保支出的快速发展阶段作具体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财政环境保护投资在绝对数量上呈现出逐年快速增长之势。从起初2000 年首次突破 1000 亿元,到 2013 年的 9037.2 亿元,增长超过八倍;从"十五"期间(2001 年-2005 年)的 8399.30 亿元,至"十一五"期间(2006 年-2010 年)的 21623.1 亿元,再至"十二五"期间的前三年的 23317 亿元增长达 1.5 倍,增长已经达到"十五"期间的 1.5 倍。可见,财政环保投资力度越来越大。 这主要来源于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变化: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自亚洲金融危机结束,我国经济便开始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GDP 在 2001 年首次突破了 10 万亿元的大关,财政支出也在 2000年突破了 1.5 万亿元大关。经济的发展必然加大了对资源的消耗,加上我国尚无统一的环保标准,环境污染接踵而来,使得环境治理投资投入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得环保支出也随之加大。

  从偶然因素来看,从 2001 年中国申奥成功开始,国际奥委会组织便树立了环境标杆,逐年对中国环境状况进行考察。"绿色奥运"促使我国不得不加大环保支出力度,2008 年也达到一个小高峰。

  3.2.3 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环境保护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几个项目:环境污染治理的直接投资、工业污染治理的返还企业排污收费补助资金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的建设经费。其中,环境污染治理的直接投资占比最大,还可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又因为从国家各方面统计数据来看,只能得到准确的环境污染治理额,所以以环境污染治理额为统计口径,看我国财政环保支出的结构组成。我选取了从 2000 年到 2013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的数据并得到。

  总体看来,在这三项环保支出中,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几乎一直占比最重,只在 2008 年这一年中低于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它的占比量从 2000 年的 50.79%,一路上升至 2003 年的 65.88%,达到至高点;而后又一路向下至 2008 年的约 40%达到最低点;最后在 2010 年又上扬至约 63%,之后在 60%上下波动,平均占比率约 55%.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近 2008 年超过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外,一直占比第二。2000 年占比几乎为环保基建投资的一半,到 2003 年达到最低,之后上升至 2008 年的 47.81%,占比接近一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近些年一直最低,从 2000 年占比约 25%之后,从 2001 年到 2013年就一直在约 5%与 20%之间波动。

  单看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一项,首先,根据 2000 年到 2013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环境总投资的数额。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除了 2011年有略微下降外,一直呈增长趋势,且增长率的涨跌基本和总的环保支出增长率波动相一致。这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不断加大;还有是国家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来扩大内需。

  其次,从 2003 年至 2013 年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来看,"三同时"项目执行率非常高,一直保持在 98%以上,人 2008 年开始首次突破 100%,近几年都超额完成任务。

  近些年,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额基本每年都在上升,除2001 年、2008 年和 2009 年有小幅的下降外。根据实际来看,如果"三同时"项目执行率的数据统计真实,那么新的工业至少不会形成新的污染源,即,对原有的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就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增长,工业污染源治理的投资占比应该不断变小,可是这明显与实际相反,可能的原因有:新的工业增加了污染源,"三同时"项目执行情况统计有误;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投资费用没有有效利用,可能技术不成熟,执法不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经济的重大意义愈发凸显出来。优化财政收支,发展绿色财政理所当然成为我国财政改革的重点。现阶段,要积极发展绿色财政,环境保护财政政策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国必须高度重视,通过法律形式准确定位财政的环境保护职能。

  把环境保护收支纳入系统化、法制化的财政预算轨道,从而为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坚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