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工艺美术论文

陶瓷毕业论文(热门8篇)

时间:2020-02-24 来源:未知 作者:婷婷 本文字数:6567字
  陶瓷艺术作为中国的文化底蕴和基础,散发着不可忽视的历史魅力和影响力,随着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不断推广和发展,其已是我国重点保护的艺术财产之一.而当前的陶艺与传统陶艺大有不同,现代陶艺已经摆脱了时间的范围和名词的界定,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下面是陶瓷毕业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陶瓷毕业论文第一篇:陶瓷绘画和诗词的关系及其融合
 
  摘要:陶瓷绘画和诗词文化都是历久弥新的中华瑰宝,源远流长的时代文化背景赋予它们深刻而厚重的内涵。文章从陶瓷绘画和诗词文化的历史渊源出发,结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陶瓷绘画和诗词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体会其中韵味。
 
  关键词:陶瓷绘画; 诗词文化; 艺术与文学;
 
  陶瓷和诗词虽是中华文化中的两个不同领域,但它们所蕴含的丰富、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又使它们不谋而合。两者背后,是来自生活甚至高于生活的审美文化。陶瓷艺术和诗词文化本质上都是来自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实践和思考。经历时代发展,它们从最初具有的实用性慢慢转变为审美性,从日常生活过渡到精神世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融入陶瓷作品中,为中国艺术世界打开了一扇别具深意的“窗”。
 
  1 陶瓷绘画与诗词的历史渊源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陶瓷的追求从最初重视器物的实用功能到讲究器物带来的精神享受。原始时期的陶器作为实用器物,表面的纹饰多取材于当时的自然环境,自觉的装饰性纹饰并不多见,而陶器上的文字资料更是有限,可供考察的文字资料也只有当时满足记事的载体——陶文。从东汉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青瓷开始,历经千年,陶瓷绘画与文字的装饰才逐渐成熟起来。
 
  在陶瓷发展的同时,中国诗歌的发展也十分活跃,从可记录下来的那一刻便与绘画结下了渊源,并且关系十分密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现象在陶瓷界屡见不鲜,“题画诗”的出现更是帮助了诗歌与绘画在陶瓷创作中的相遇与碰撞。文学与艺术在此相结合,达到了诗画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2 陶瓷绘画和诗词的相互关系
 
  在陶瓷文人画出现之前,陶瓷装饰一直是以图案装饰为主,唐代长沙窑的发现开启了人们探索瓷器上题写通俗诗句与民间谚语历史的大门,特别是在磁州窑釉下黑彩瓷上,更是能找到这一鲜明的印证。诗词真正意义上进入绘画时代是从清代开始,晚清到民国达到鼎盛。陶瓷创作者根据陶瓷作品的画面所需,把诗词题到画面上,在增强其艺术特色的同时提高了它的审美意境。
 
  陶瓷绘画和诗词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取用诗词题材和诗词技法营造上。陶瓷艺术创作者采用诗歌题材而画出“诗意画”,使画和诗之间建立起联系。图画有了诗的辅助,画面变得更丰富,意境也更加深远;诗为图画诠释的同时,也提供给了欣赏者直观的审美对象。很多时候,诗词所描绘的物象和意境并非直接体现,它们具有一定的“空白”,而这些“空白”正好提供给绘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和灵感来源,这时,具有诗意的陶瓷作品便产生了。采用诗词技法营造的陶瓷艺术作品,主要是利用在陶瓷绘画作品上题诗而达到的整体艺术效果,这也就是所谓的“题画诗”。陶瓷创作者在陶瓷上作画,多是和作者当时所处环境、所想所思有关,所以“题画诗”解决了欣赏者在欣赏陶瓷绘画时的困顿,从而引发观赏者的联想,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诗书画”一体作为装饰美的重要组成因素,是陶瓷艺术家长期实践的结果,陶瓷绘画和诗词的结合,为这两门看似差异甚远的艺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 诗词在陶瓷绘画上的表现
 
  诗词在陶瓷创作上的表现形式多样,装饰内容也各不相同。不同的诗词被运用到瓷瓶、瓷碗、茶具上,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清康熙青花十二月花卉杯是诗词与陶瓷结合的一组经典作品。十二个杯子分别绘有一年十二个月的不同代表花卉,并且背面各题诗一首。这十二个杯子上的诗句均出自于唐代,与杯身上绘制的不同花卉形成相互呼应的效果。如三月时节桃花盛开,杯身题有“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再如六月夏荷盛开,杯上便题“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待到秋收之时,以“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题于菊花杯之上;寒冬则是以蜡梅最具有代表性,故有诗“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诗文题在这十二个杯子上,与杯身的瓷画相呼应,点明主旨的同时释放出一种时令与环境浑然一体的意境之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珐琅彩花卉纹诗句瓶,束颈,溜肩,造型隽秀尔雅。瓶身外壁用珐琅料绘有蜡梅、月季、水仙、绿竹、山石等,构图十分活泼。在瓶身肩部空白处题有宋代诗人杨万里《蜡梅》五言诗句:“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行楷书体一气呵成,与画面相辅相成。诗句虽未直接提及蜡梅,但是观赏者通过观察瓶身精致的花卉画面,品读诗句,便仿佛能感受到微微阳光洒在蜡梅上,美好的画面使人意犹未尽。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一件青花仕女图盘,瓷盘上绘有一个妙龄女子,戴着玉环的手托于腮边,另一手持扇,倚坐在太湖石旁,石边上长满了盛开的牡丹花,与美人面面相对,画面十分美妙。在牡丹花上瓷盘的留白处题有李白的《清平调》:“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意思是,如此天姿国色的美人,若不是出现在玉山头,那一定只能出现在瑶台月下了。这首诗表面上看似在歌颂白牡丹,实际上是将花比人,赞美这位绝世美女,如此的美貌,怕是只有在仙境才能看到了。实际上,以仕女画为装饰题材的陶瓷作品并不少见,李清照的仕女题材的诗词就经常被运用到其中。例如瓷瓶作品《晴照觅句》,瓶身妙龄女郎画像旁题有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曲折委婉,极有层次,形象地刻画出少女的思春之情。又如粉彩瓷板画《常记溪亭日暮》,画上画着两名女子在荷花丛中泛舟,一女吹箫,一女斟酒,神态自若,气氛颇为美好,她们就这样流连忘返于其中。瓷板画上题:“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画和词交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李清照怡然自得的少女情怀以及她热爱自然生活的心境。
 
  瓷枕作为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也常作为瓷画的载体,画面多取材于当时人们日常生活小景。宋代诗词曲在瓷枕上的运用颇多,其中又以磁州窑系瓷枕居多。宋、金两朝的陶枕、瓷枕题写的都是当时十分流行的词牌、曲牌,如《满庭芳》《朝天子》《普天乐》等。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的北宋叶形枕上有诗句“在外与人和,人生得己何”。一方面说明了与人和睦是社会上的人际交往准则,一方面却感叹人生的无奈,提倡应该保持中庸的处世态度。天津艺术博物馆馆藏金代绿釉如意枕,上面题诗《咏菊》:“金钿小小贴秋丛,开向渊明睡梦中。不似桃园桃共李,荣华一一待春风。”意在告诉人们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身外之物,只有追求陶渊明的悠然自得、隐居山下的处世态度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河北省博物馆馆藏元代瓷枕,上题词《西江月》:“窗外日光弹指,帘前花影频移。金乌玉兔往来催,积玉金话□。昼夜各分一半,六十明昧三十。其中更有十年痴,都事荣花有几?”这首诗列举了很多世上自然现象的例子,也是为了说明人世间的繁华、风光都是稍纵即逝的,还不如当个知世故而不世故、远离世俗的人。瓷枕上面的诗句大部分与中国哲学思想有极大关系,都意在提示人们应树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思想,提倡人生应在自然山水中流连,不断追求恬淡、悠闲的生活模式,从而获得人生真谛,实现灵魂超脱。
 
  4 结语
 
  绘画是造型的艺术,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而当陶瓷艺术将绘画和诗词结合时,就使造型和语言融为一体,从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诗和画在陶瓷上的结合不仅提升了陶瓷艺术的高度,更是为它们彼此之间搭造一个再创造的舞台。在当今时代,我们在理解陶瓷绘画和诗词的关系后,更应主动探索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加以创造,为这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突破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萧汀,李建毛.瓷器上的诗文与绘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2]刘继才.中国题画诗发展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3]王筱凤,彭静文.陶瓷艺术与诗词文化[J].中国陶瓷,2006(5):75-76.
  [4]王雪.宋金元陶瓷上题写的诗词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陶瓷毕业论文第二篇:陶瓷绘画中中国画构图的应用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为深沉持续的发展力量。陶瓷绘画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陶瓷绘画中将中国画构图应用到其中,对于提升陶瓷绘画的总体品质有着非常独特的效果。本文将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运用的可行处,针对性提出了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运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 陶瓷绘画; 运用; 分析;
 
  中国画与陶瓷画都是能够体现国家高雅文化艺术的传统文化形式。把现实当作创作的原型,创作时也加入创作者自身对物象的独特理解是中国画与陶瓷绘画中相同的特点,正是艺术高于生活的体现。所以,把中国画构图运用到陶瓷绘画中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且能够增强艺术的感染力。中国画构图不光可以极大的增添中国陶瓷绘画的艺术色彩,更加可以将二者进行完美的融合,使艺术能够更上一层楼。
 
  一、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运用的可行处
 
  中国画是一种传统的仅绘画的艺术,但是陶瓷绘画却是一门有关装饰性的艺术,就这个定位来说两者有着差异。但现如今,在陶瓷绘画一直在进步的过程中,借用了大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所以中国画与陶瓷画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在构图与绘画风格两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两者是用线条与笔墨的表现来进行景象的描绘以此增强艺术的感染力,进而把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境界升华,带给观赏者美的体验。在陶瓷绘画中运用中国画构图有极高的可行性。
 
  (一)散点透视构图法的运用
 
  中国画与陶瓷绘画都十分重视构图,而这一特色也是区别于西方绘画的重要特点。在图画绘制时,中国画与陶瓷绘画都是使用散点透视法进行绘图,散点透视法就是中国的绘画与西方绘画的一个不同的特色,就是在图画上有大量可移动的透视散点,可以让构图平衡且富有灵性。散点透视法可以充分体现在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的艺术效果中,这也能够保障中国画构图运用到陶瓷绘画构图中去。
 
  (二)留白增加艺术的想象空间
 
  留白是中国画中体现画面内容的关键技巧,主要内容是既能把构图进行平衡又能够给欣赏者足够的想象,增加了画面的意境效果。留白这一作用,现如今被充分运用于中国画进行人物描绘、景色、山水时,能够增强图画的感染力,留白方式运用到陶瓷绘画时对增强陶瓷绘画的艺术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留白不但能给予陶瓷绘画意境感,还能增强陶瓷绘画的艺术性。科学的运用留白这一手法,可以极大的提升画作的感染力,进而提升陶瓷绘画的艺术性。
 
  (三)墨色层次感的差别
 
  中国画主要是通过笔墨来绘画,中国画的主要特色就是笔墨颜色的层次感,墨色的层次感是在景物的形状、距离、大小得以体现的。墨色层次感的区别分辨是中国画的基础技巧,在陶瓷绘画中尽管不会使用墨,但也是通过使用某些颜料来进行绘画。比如,有关青花瓷的绘画,就是使用蓝色的颜料来进行勾勒,尽管与中国画使用的墨色有使用颜色不同的差别,但是都是运用颜料的浓或淡去区别画面的立体感,能够保障中国画构图运用到陶瓷绘画构图中去。
 
  二、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在国际文化交流愈加深入的过程中,西方绘画的技巧运用到陶瓷绘画中也是逐渐增多的。自改革开放后,东方西方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中国的陶瓷绘画类别越来越多,出现了水彩画、水粉画与油画等多种方式。西方的绘画形式尽管对于中国画有威胁,但是凭借着中国特有的艺术特点,中国画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探其根本,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生命力也极其的强大。尽管中国画在陶瓷绘画时使用的空间受到了限制,但仍然起到主要的作用。国画大师在陶瓷绘画中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这也使中国画的构图方式在陶瓷绘画中漫长久远。中国画构图能够在陶瓷绘画中应用,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相似性,其次还因为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原因。中国画的构图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长河并且在多位国画大师的探究与改善下,现在已经成为了极度成熟的系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中之重。尽管西方绘画的风格在中国画的表现上造成影响,但是中国画却仍让自身的艺术风格特色焕发着绚丽的光彩。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年长的大师级别的工艺与美术的传承者有着在陶瓷绘画中的主要地位,而这些大师级别的人物都有着非常好的国家传统文化的艺术素质,在多种方面如书法、绘画等都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在陶瓷绘画时使用中国画构图方法起着领导的作用,用他们的巨大的影响力度使中年与青年的陶瓷绘画家同样看重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其次是平常的百姓对于既有着西方特色又有着现代理念的陶瓷绘画艺术持不赞同的态度,多数群众仍然是对中国传统中的陶瓷作品持偏爱态度;最后是在收藏界中收藏家更加偏爱于古瓷,又因这种风气的影响,使得中国构图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经久不衰。中国画的艺术根基必然会对陶瓷艺术产生影响。陶瓷绘画通过使用中国画的构图使之产生了极好的融合效果。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众多年长的陶瓷艺人偏爱中国画,国家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中国陶瓷,同时也偏爱中国画的运用。自陶瓷绘画产生伊始,中国画的构图方法也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在其发展中有了独具特色的以中国画构图为基础的构图系统,有着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与浓郁的中国文化底蕴。如今国际交流日渐频繁,把中国画的构图方法运用到陶瓷绘画中去,主要是尊重中国传统,掌握中国画的含义。但如今的许多陶瓷绘画却常常会忽略这一重要的内容,使庸俗化、程序化变为了中国画构图运用到陶瓷绘画中的代名词,而忽视了中国画构图与陶瓷绘画的交流与融合。所以为了中国画构图方法能够在陶瓷绘画中完全体现出来,作家应该首先准确且详细的了解中国画的含义,并且有着较高的中国传统的艺术素质;然后,还要看重在陶瓷绘画中使用中国构图的活泛性,要避免照搬照抄,致力于最大程度的既尊重传统,又进行创新,让其焕发出鲜活的感染力。
 
  当然尽管现如今的中国画构图方式对于陶瓷绘画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二者相融合这一过程中也有着众多的问题,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解析与解决,才能够让中国画的构图健康前进,首先,进行艺术创作的作家应该必须有深厚的艺术文化素养与深刻的理解能力才能够将中国画构图合理地运用到陶瓷绘画地创作过程中去,而现如今地很多陶瓷绘画家都没有这些基础素养,所以,首要的任务就是扎实的提高当代的陶瓷绘画者的艺术素养,其次中国画构图还是将书法、绘画与诗歌等等相互结合起来的完整体系,现代的陶瓷作家往往匮乏这一能力,所以应该重点训练这种素质。
 
  三、结语
 
  中国画构图与陶瓷画构图既有相似性,又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特点,使二者能够进行融合与运用。中国画构图运用到陶瓷绘画中经历了长远的历史,之后将中国画构图运用到陶瓷绘画中仍然是主要内容。我们必须看重中国画构图与陶瓷绘画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相信中国画构图与陶瓷绘画的完美结合,一定不光会完美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特色,更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千年景德·瓷上中国———首届中国(景德镇)当代陶瓷绘画作品展———前言[J].中国陶艺家,2018,(04).
  [2]章安群.从“美术”角度重新梳理陶瓷———首届中国(景德镇)当代陶瓷绘画作品展在绿地昌南里文化艺术中心开幕[J].中国陶艺家,2018,(04).
  [3]刘威,王秋平.从陶瓷绘画艺术与赣西禅宗文化结合的探索中推动瓷文化和禅文化的发展[J].陶瓷学报,2018,(03).
  [4]李峰.中国画构图法则[M].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5]王玉岭.论陶瓷绘画中的夸张与比对[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王学燕.基于笔墨的陶瓷绘画意境的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年.
  [7]吴莉.中西结合———浅谈当代陶瓷绘画艺术的语言创新[J].陶瓷研究,2014,(43).
  [8]徐涛.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J].中国陶瓷,2011,(11).
陶瓷毕业论文(热门8篇)
第一篇:陶瓷绘画和诗词的关系及其融合 第二篇:陶瓷绘画中中国画构图的应用
第三篇:家庭环境装饰设计中日用陶瓷的运用 第四篇:辽代陶瓷的纹饰题材和布局
第五篇:宋代龙泉窑青瓷非物质文化因素 第六篇:环境陶瓷个性化设计表现形式与动因分析
第七篇:陶瓷装饰中国画和书法元素的运用 第八篇:中国日用陶瓷的设计发展方向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