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金融学论文

商业银行向开放型银行转变的制约因素和解决方案

来源:江苏商论 作者:倪逸琪
发布于:2020-11-26 共6587字

  摘    要: 2018年7月12日,浦发银行正式推出我国银行业首个APIBank无界开放型银行。随后,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相继推出开放型银行相关服务。开放型银行的出现,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主要从开放型银行的经营模式入手,分析开放型银行经营模式与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不同之处,深入探讨开放型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开放型银行; 银行经营模式; 金融科技;

  Abstract: On July 12, 2018,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officially launched the first APIBank unbounded open bank in my country's banking industry. Subsequently,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and China Merchants Bank successively launched open bankingrelated services. The emergence of open banks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nks. This article mainly starts with the open bank business model,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pen bank business model and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model, deeply explor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open bank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y suggestions.

  Keyword: open bank; bank business model; financial technology;

  一、我国商业银行向开放型银行转型的背景

  构建开放型银行最大驱动因素是金融科技的发展,导致金融市场各类产品、新型模式不断涌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浪潮中,商业银行的转型与数字化升级可谓方兴未艾。
 

商业银行向开放型银行转变的制约因素和解决方案
 

  (一)金融市场竞争激烈

  1. 日益丰富的用户需求。

  就理财方面而言,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由于理财产品的类型、承销商不同,人们需要去不同的场所进行理财方面的咨询。这样会消耗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也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信息差。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的“余额宝”“定期”“股票”“黄金”等板块能够向人们提供投资产品的整合服务。只需要一个软件,人们便可以在软件中充分了解各种理财产品的收益、流动性等信息。在这种新型的模式下,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理财产品与理财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理财市场的变动情况。但随着许多新型的支付方式和多种形式的理财产品出现,人们更倾向于在某一个平台上进行业务的咨询与了解。商业银行急需通过转型来扩大业务范围、扩宽服务模式,更多地迎合客户的需求。

  2.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出现。

  众筹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出现,使一部分主要以年轻人为主的客户选择了非银行金融平台。他们不仅仅在支付、结算等过程中选择更加广泛、更加便于操作的平台,而且使一些资金流向平台上的理财投资产品。例如支付宝中的余额宝,其利率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利率,且具有随时存取、方便快捷的特点。与将资金存入银行相比,不仅能使客户获得更多的收益,还能有节约时间和“皮鞋成本”。这类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出现使银行流失一部分年轻的个人客户,总金额不容小觑。

  3. 金融科技的发展。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从2000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首次推出手机银行的业务发展至今,我国各大银行都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手机银行客户端。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也逐渐多元化。但是手机银行的发展相较于同时期出现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发展来看,明显处于劣势状态。仅在用户体验方面,不同的银行具有各自独立的客户端,顾客使用不同银行的银行卡需要在不同的软件上登录。而在支付宝上可以同时使用不同银行的银行卡,实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办理。如此一来,客户自然愿意选择支付宝这一个软件而不是许多个不同家银行的软件。因此,商业银行在面对金融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迫切需要一个新模式,来打破旧模式带来的瓶颈。

  (二)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困境

  1. 旧模式的变革难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悠久,特别是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其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规模较大,制度严谨,因此也会存在一定的“惯性”。即在向新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存在转变迟缓、制度制约等改革难题。而随着商业银行的规模越大,往往改革的难度越大。有时甚至会出现率先发现了变革良机,却因为制度、规模等束缚而错失良机的情况。

  2. 业务发展的瓶颈。

  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比如存款、贷款均受到一定的影响。个人储蓄存款流向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贷款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银行利润。因此,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遇到了一定的挑战与威胁,传统业务的未来发展模式值得商业银行密切关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主要集中在智能存款、货币基金、定期存款、贷款产品、理财产品五类,均呈现风险低、收益稳定、期限短的特点。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其创新力度也远远不足以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而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提供的理财产品往往具有更强的流动性,更高的收益率和更低的起存点,也更受客户的欢迎。

  3. 创新模式的需求。

  商业银行在面对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时候,一味地跟风模仿已然不能有效地挽回客户。随着以支付宝为主要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日益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网络支付而不是传统的货币支付。而银行即使能够研发出媲美支付宝的支付软件,由于客户的行为惯性,并不一定会选择银行的支付平台。因此,挽回个人客户还需要一定的创新手段,让客户真正感受到创新模式或服务的优点,才能从根本上挽回失去的客户、吸引新客户。2014年,工商银行推出了“工行e支付”“融e购”等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工商银行的平台上,出现了便捷的支付手段,方便的电商平台,便利了一些进行网络购物的消费者。但这些业务的推广似乎并没有像淘宝、支付宝这样广泛。究其原因,还是消费者存在一定的消费惯性,当这个平台没有足以吸引消费者的事物出现时,是很难让客户从一个熟悉的金融模式转到另外一个看上去没有太大差别的金融模式。

  二、开放型银行经营模式分析

  开放型银行是商业银行基于互联网技术所能构建的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开放型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与传统的银行网点经营模式相比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一)开放型银行的新型经营模式

  开放型银行是一种新型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在此模式下,银行利用API技术进行平台上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模式、新技术,与相关机构合作,在平台上实行用户的消费一体化。开放型银行基于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将传统的银行业务转至线上,进行自助办理,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非银行机构签约的形式,在平台上接入该签约机构的服务端口,将各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服务商聚集在开放型银行平台上,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在开放型银行平台搭建之后,商业银行可以在各种服务领域实现对消费者的“一站式服务”。比如在出国旅游前,消费者需要办理签证、换汇、采购旅游产品等,需要去不同的机构单位:比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银行、旅行社等。即使后来有的业务实现了网上办理、无纸化办理,客户也要去不同的网站,甚至下载不同的软件进行办理,还经常在操作的时候摸不着头绪。但是在开放型银行的平台上,可以实现多个场景的有效串联,形成金融生态圈,减少客户在不同场景之间切换的“皮鞋成本”。

  (二)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新旧对比

  开放型银行的服务模式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下面我们主要来分析二者的区别所在。

  1. 服务效率不同。

  开发型银行主要在线上进行业务的办理,一些基础的业务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进行后台的自动办理。而开放型银行的业务办理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处理较为复杂的业务或者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如此一来,可以省下许多人力,服务的效率会大大增加。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而言,有的客户会选择自助机器进行业务自助办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客户选择柜台人工办理。相比于传统银行模式中漫长的排队等候,开放型银行的业务办理速度将大大增加,服务效率明显提升。

  2. 员工种类不同。

  由于在开放型银行的平台上,人们可以依靠网络技术进行许多业务的自助办理,大大减轻传统银行经营模式下柜员的工作量。传统银行模式中,负责业务办理的员工数量较多。而在开放型银行模式下,这些原本负责业务办理的员工工作内容将向平台的监控、运营的工作方向转移。业务办理的工作更多地交给了网络技术,技术人员与平台维护人员比重将大大增加。开放型银行的客户服务人员更多的是解答客户的咨询工作和帮助客户解决困难问题,而不是传统的业务操作。

  3. 服务场所不同。

  开放型银行的运营场所是在线上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而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是通过线下设立的银行网点进行业务办理、咨询活动。总而言之,开发型银行的服务场所是虚拟的,它依托于网络平台;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场所是实体的,它依托于现实的银行网点。

  4. 资金用途不同。

  开放型银行的日常运营资金主要用于开放型银行平台的运转、系统的维护、新项目的开发等技术方面。而在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下,日常的运营成本主要用于网点的运营方面,对于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

  5. 客户对象不同。

  开放型银行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这决定了其服务对象大多是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技术操作条件的客户,即能够掌握互联网技术进行自助办理业务的客户。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主要是网点的现场业务办理,对于客户并不需要这些技术要求。

  6. 服务内容不同。

  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大多数是银行自身的业务,比如存款、贷款、理财产品等。但开放型银行平台能够提供的服务除了这些传统业务之外,还可以提供其他生活服务。比如旅游产品、水电费、股票、保险、护照办理等。

  四、我国商业银行向开放型银行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向开放型银行转型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技术、风险和开放型银行运营的成本,都是转型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

  (一)技术制约平台运营稳定性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新模式的产生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保障。开放型银行的产生、发展以及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监控与安全保障,与科技息息相关。新技术的探索可以使开放型银行平台得以搭建,但是在后期风险的监控、业务的管理、未知风险的防范等方面,还需要技术人员的不断测试与完善。比如,一个网站具有一定的承载度,若同一时间段,大量的用户涌进网站很容易造成系统的崩溃。此时,后台的程序技术人员需要对平台的承载度进行不断地监督、修正。与正常的社交系统相比,银行平台的稳定性显得更加重要。银行系统的崩溃可能会影响客户的使用感,破坏平台在客户心中的好感,导致平台用户的流失。

  (二)金融风险影响银行经营稳定性

  首先,传统的金融风险在开放型银行的经营模式下仍旧存在。开放型银行是基于银行的传统业务做出的模式创新,但其本质属性并不改变,因此也同样存在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下具备的金融风险。第一,流动性风险。在开放型银行的模式下,银行业务办理的效率大大高于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因此应该进行有效的现金头寸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形式的现金需求,体现开放型银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二,利率风险。在开放型银行的新型模式下,市场利率风险似乎更加突出。在开放型的平台上,银行的存贷利率一目了然,客户也倾向于存款利率高、贷款利率低的银行,这必然导致各个银行社会存款的不平衡。利率的差异也有产生不良竞争的可能。不良竞争带来的是银行不断地降低自己的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若银行的实际收益小于成本,将是银行面临重大风险的时刻。作为金融中重要媒介的银行出现了风波,哪怕是小风波,也极易在市场上引起巨浪。

  其次,新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声誉风险,对开放型银行和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产生着重要影响。在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下,声誉风险的影响并不大,即使偶尔出现一定的谣言,也往往只波及某一区域的银行网点。然而在开放型银行的经营模式下,任何谣言、对银行信用度有影响的不良信息都会比传统金融模式传播地更快,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对银行造成的威胁也更加大。因此在开放型银行的模式下,银行需要对网络谣言、舆论进行实时的监控,对声誉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三)成本因素影响银行开放进程

  开放型银行模式的运行离不开开放型银行平台的搭建。对于大型银行而言,他们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与科技人才去搭建专属的开放型银行平台,也拥有雄厚的管理能力。对于他们而言,更关注的是如何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而中小型银行往往没有大型银行所拥有的财力、人力,也缺少一定的技术支持,一般很难独立自主研发出专属的开放型银行平台。即使他们想要拥有开放型银行平台,但技术人才的缺乏、研发成本的高昂、管理的艰难往往会令他们望而却步。对于中小型银行而言,自行搭建开发型银行的确不具有现实性。

  五、我国商业银行向开放型银行转型的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在向开放银行转变的过程中,会存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平台搭建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转型的策略分析。

  (一)技术保障

  1. 吸引网络科技人才。

  商业银行在向开放型银行转变的过程中,需要依托于互联网API技术,吸纳互联网科技人才来开发软件、构建平台。在开放型银行转型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在吸纳新鲜血液、培养科技人才的同时,商业银行应该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谨防人才流失。商业银行不仅应该提高人才工资福利的待遇,还应帮助他们获得认同感,使他们得到自我实现感的满足。

  2. 培养员工创新意识。

  在商业银行向开放型银行转变的过程中,不仅要靠技术人员进行创新,还要从银行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各个层次,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银行应该注重员工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培训以及开放型银行概念的灌输指导,注重科技人员对金融知识的学习与熟悉。客户经理和业务人员只有熟悉银行的发展方向,了解经济的宏观形势,才能充分地了解银行的业务特点、产品特点。当员工与银行的发展相一致,才能取得整体的进步,开放型银行的转型也可以更加顺利。

  3. 加大研发资金投入。

  商业银行在向开放型银行转型的过程中,对于技术开发、软件测试,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尽所能地将平台技术做得更好、更完善。商业银行应该在银行可接受的前提下,加大对开放型银行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来保证技术的不断试验、进步。

  (二)风险监控

  1. 管理风险监控。

  开放型银行在面对流动性风险的时候,应该实时监测。在开放型银行的模式下,柜台业务办理人员的数量会大大减少,更多的人力需要投入平台运行的管理监控上。同时,在贷款的信用风险方面,银行应该注重贷款的违约率,降低不良贷款率,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稳定。在以网络为背景的开放型银行模式下,任何的小风波都有被扩大成巨浪的可能性,银行应该加强开放型银行的经营管理。

  2. 声誉风险监控。

  声誉风险往往具有一定的爆发性和不可预料性。但是声誉风险的发生是因为一些对银行稳定不利的消息广泛传播,导致人们蜂拥而至,造成对银行的挤兑。银行对于声誉风险的监控,可以依托网络技术的实时监控,依靠大数据技术进行舆论导向监测。如此可以有效避免恶意的虚假信息对开放型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威胁,在声誉风险的初期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银行社会信赖感,稳定银行经营状态。

  (三)平台搭建

  首先,大型银行可以自行搭建平台。大型银行往往拥有雄厚的资金来源、大量的技术人才,有着政府的支持、技术的保障,他们具有独立搭建开放型银行平台的能力。同时,银行应该努力提高开放型银行平台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完善的开放型银行业务制度,在管理层面、风险防范方面也应该加大技术投入。从搭建到管理到风险的防范,从理论概念到实践到不断完善调整,一步一步地探索才能让开放型银行取得最终的成功。

  其次,中小型银行可以利用第三方开放型银行平台,从而有效缩小成本,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开放型银行服务与管理上,融入金融科技生态圈。比如兴业银行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兴业数字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积极探索第三方开发银行平台建设。中小型银行可以聚集于此类第三方开放型银行平台,提供自己的银行服务,并与平台上的同业对接、与企业公司对接,提供更优质的一站式服务。与第三方开放型银行平台合作,中小型银行对于平台建设的技术、资金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也可以使开放型银行尽快步入实践。

  参考文献

  [1]周科.开放银行理念的缘由、实施和挑战[J].清华金融评论,2018,(06):74-76.
  [2] 张汝成.API开放银行:金融云领域的新实践[J].中国金融电脑,2018,(12):34-37.
  [3]陈翀.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模式[J].中国金融,2017,(20):78-79.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原文出处:倪逸琪.我国商业银行向开放型银行转型的背景及策略分析[J].江苏商论,2020(11):76-7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