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宋诗别裁集》编者张景星的家世概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2-26 共5335字
论文摘要


  刘启瑞撰《宋诗别裁集·提要》云:“华亭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同选。景星,字二铭,培谦,字述斋,永祺,字补堂。三人事迹均不见于《松江府志》。”[1]437此乃审查不周之言,三人事迹在此方志中实有记载。为知人论世,以更深入地解读《宋诗别裁集》的编选思想,对张景星家世①的考索仍然极有必要。清代松江望族以张氏最为显赫,其科第之盛,绵延之长,无出其右,王昶尝言:“云间望族,莫如张氏。考《三国志·晋书》,自大鸿胪(张)俨以名德著于孙吴,而步兵(张)翰继之。……历唐宋元明,张氏登膴仕者甚众。以至于本朝益贵显。少司马以名进士为侍郎,文敏公以翰林洊登司寇,书法之工受知今上。”

  张玉垒七十寿序,99黄达撰《张氏族谱序》亦云:“张氏为吾郡著姓,祥泽一支流传最远。余自壬戌冬,卜筑通波门之西,与张氏名贞吉者衢宇相望。闻其家孝友为乡里重,盖心仪之久。兹携其族谱来乞序,谱由(张)宾旸创始,(张)晓麓踵修,然后(张)贞吉起而集其成。……今祥泽族谱元元本本一十九世,相传之系皎若列眉。不枝不讳,具得体裁。甚矣!其有裨于清河之世系也。且其为谱自中州徙吾郡者始不泛引淆乱以自诬其祖宗。其视世之傅会相夸诩者,其贤不肖相去何如哉!”[3]748著者在查阅地方志以及清人别集、传记等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关张景星其人及其家族的历史文献,可厘清其家世概况,兹把相关史料载录如次:嘉庆《松江府志》卷五十八《古今人传十》载:张棠,字南暎,娄县人,集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举人,官户部员外郎,迁刑部郎中,出知桂林府。为政简肃,决狱明恕,御棼治剧,斧擘理解,不动声色而案无留牍。……开华掌书院,广集生徒,资以膏火,修筑城东南顺成桥以便行旅。守桂三载,诏许讫终养归。棠家本素封,居乡每遇旱潦,米贵,设法济贫。前后减价平粜,动以数千石,乡人尸祝之。西陲用兵,请出家资助饷。雍正八年(1730年),朝廷以苏松水道淤塞,大发帑金。开濬吴淞江故道,复请助银三万。

  世宗宪皇帝嘉奖,特授太仆寺少卿,年七十三卒。子卿云,字庆初,以诸生贡成均,后积捐至连同,以母老不谒选。与弟景星友爱无间,抚甥葬师,乡里推为长者。

  景星,字二铭,候补主事,性长厚,喜宾客,卜筑城南之梅园,名流宴集,声色自豪,有孔北海、刘道和之风焉,卒年七十六[4]。沈大成撰《朝议大夫都转盐运使司运同栖静张君墓碑》载:云间张氏为江东之世家,其先居上海之筠溪里,后迁于郡城。当皇朝定鼎之初,有盛德积善,发闻于时,至今传之。

  为长者曰筠斋公,讳淇,赠兵部左侍郎,累加刑部尚书。有子四:其长由进士起家,治行卓荦,为时名臣,曰慕庭公,讳集。有子一,由举人登部曹,出守桂林,家居,蒙世宗特恩,即家拜太仆少卿,曰吟樵公,讳棠。有子二,栖静,其冢嗣也,名卿云,字庆初,一字栖静,为人仁恕,质厚而气温,好学能诗文,其事亲以孝闻,能克其家、承其先、仪于其族姓者也。盖自顺治至今近百二十年矣,其故家右族其后或至坠其绪,而清河之遗泽独绵且大。其出者,固重于朝廷;其处者,亦行应乎礼义。若君,尤为难得者也。君少具至性,侍太仆服劳顺适,逮没,执丧尽哀,既葬庐墓。事母郑恭人问安视膳,朝夕罔敢懈。有疾亲调汤药,夜不敢寐。家故有园池,春秋美日,则奉版舆以游,惟恐其亲之不欢也。其力学而卒,未试于用者,以奉亲之故,一日不忍去左右故,尝再试京兆,报罢即归,虽有籍于吏部,而亦未尝赴也。

  其从父文敏公方在九列,内外姻党多居华膴跻显要,过家上冢呵殿赫奕,而君处之泊然,不以荣达在意。居恒曰:第使吾奉母以终天年,则吾愿毕矣。夫孰知亲存而子先陨,年甫艾而期已迫,白华之志未竟而长抱膝下之慕以入地也。乌(呜)呼!其可哀也已君遇。

  其弟西圃友爱,诸女兄弟之已嫁者皆为移近,岁时往来,慰其亲。

  又尝抚其孤甥,教之成立。

  又尝收恤其中表之遗女,长而嫁之。

  其受业师没,为刻其遗书,又营葬而赡其家。

  君既内行修而力于善,雍正壬子(1732年)松郡饥,君泛舟出籴减值以市,又为糜以食。

  饿者继又大疫,君瘞殣以千数。

  乾隆乙亥(1755年)、丙子(1756年)洊饥,君仍如前之为。又尝舍棺椟、施衣被、治桥梁、复育婴堂,使□者藏,□者燠,涉者渡,而孩弃者以活,凡此皆君之行己利物,见称于乡人者也。

  则君之用虽不试于世而其善犹得及于乡,其孝既有闻于今,兹其必有传于后可知也。君生于康熙庚寅(1710年)六月初八日,卒于乾隆庚辰(1760年)三月初九日,年五十有一。以娄县学生循例注选府同知,改盐运使司运同,诰授朝议大夫。母吴氏、继母吴氏俱赠恭人,生母郑氏亦封恭人,妻王氏封恭人,子七人:岳孙,诸生,前君卒;榖孙,国子生;隆孙,布政司理问;砚孙、培孙,殇;颐孙、芳孙。女二人,长适诸生王承曾,次幼未字。君之诸孤于辛巳二月某甲子奉君之丧,葬于某县某图之新茔。既请今都察院左都御史董公邦达志其隧道,以墓门之石未立也,复来请,曰:愿有述。松与禾壤接,君之亲若友余,旧或姻好也。往在秋官,文敏实为寮,归田后,数往来云间,故稔君行最详,而孝尤著,洵不愧世家子也。系以铭曰:乌(呜)呼!张君孝而纯,既含犹视怀其亲,才韫不暴,待后昆贞珉,有泐名永存[5]182-183。

  又沈大成叙张棠《张太仆赋清草堂诗抄》云:雍正庚戌(1730年)之冬,借山上人侨寓超果之西来房。余偕卢月川访之,上人老矣,而龂龂论诗,闻者惊谓之岑大虫,稍稍避去,而盛称张太仆吟樵先生之诗。

  出其所刻《完玉堂》本,中有太仆《梅花和韵》八首,缘情体物,句雅字新,信乎其言也。归而质诸吾师宫允黄公,亦以为然。自是怀之于心,思欲得其全而观之。未久,太仆旋归道山,上人亦化去。而余役役奔走四方,此愿未遂也。

  今年夏,养疴潭西,先生之伯子栖静将校刻先生之诗,过而问序,此故后生末学宿昔之志也。

  既卒业,遂为之书曰:先生之少也,生于鼎族,天禀隽朗,与表兄周寒溪太史、弟长史庶常萤窗雪砚,切磋为诗文。辛酉省其亲,少司马始游京师,丙子举于乡。同举焦南浦征君益相勉于学,其间随计需次往来南北,所交皆名流魁士,诗酒朋讌,名益起。久之,以选人为尚书郎,出守桂林。

  聪明强力,不废吟咏,诸使方倚其才,而先生以太夫人年高乞养归。虽居林泉,志不忘公家。曾一请助饷于边,继请分浚吴淞水利,天子嘉之,即家拜太仆少卿,自此遂不出,间或放舟吴越,为山泽之游。晚耽禅悦,与上人交最久,《完玉堂诗》即先生之所刻。而陆香林、缪雪庄诸老辈尤先生之素心,晨夕时相唱和者也。先生之诗浸淫卷轴,留连山水,描摹景物,善写情事。其自得之趣有出人意表者,非可以寻常蹊径求也。盖先生少资丽泽之益,中得江山之助,晚有悟于宗门背触之旨,是宜上人与先师当日咸爱诵之,谓可以问世而传后也。乌(呜)呼!自庚戌至今三十年,余始得尽观先生之诗,而伯子又能收拾校雠刻之以传,使海内尽得见之,而余之无似亦获挂名于卷中,不可谓不幸。所惜者月川之墓草久宿,不得促膝挑灯共证两老人欣赏之非诬,斯可憾也已[5]59。

  综合上述几文以及《张氏族谱》、乾隆《娄县志》、嘉庆《松江府志》《江苏诗征》以及时人著述等记载,可考知张景星家族概况如次:张氏先世居浦东,曾祖张方移居三林塘,张方仲子为耀邦,张耀邦子张尚文为太学生,数荐乡饮大宾,殁后入祀乡贤祠。

  张尚文携族迁居筠溪西,张淇为张尚文子,康熙元年(1662年)始迁松江郡。张淇有四子:伯子张汇、仲子张集、叔子张维煦、季子张梁。张淇,字尔瞻,号筠斋,以子张集追授吏部左侍郎。

  张集,字殿英,号夏园,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历官吏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有《爱日堂集》。张集尝置义田千亩以赡族人,人谓有范氏之风。

  张集长子名棠,又名冏卿,字映辰,一字南暎,号吟樵,有《赋清草堂诗》,为黄之隽、借山上人、卢月川、沈大成诸人所激赏,上海图书馆藏有张棠《赋清草堂诗抄》6卷,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张卿云刻本。卷首有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沈大成序、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张棠《耘书楼诗稿》自序、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张棠《江上吟》自序。卷端题“云间张棠吟樵”,卷末题“男卿云、景星恭校”。

  张棠,康熙元年(1662年)生,雍正十二年(1734年)卒。有子二:伯子张卿云,字庆初;次即张景星,字二铭。

  张棠诗“五言削去凡近,力追古人。五律韶秀,七言希风随州、剑南。”[6]卷56引沈大成评语可知张景星诗有家学。浙江图书馆藏有娄县刘维谦撰《诗经叶韵辨误》8卷,内封题“乾隆戊午(1738年)秋镌,双峰书屋藏板”,版心下方刻有“双峰书屋”,卷首有郭嗣龄序;乾隆三年(1758年)黄之隽、顾成天序;张棠序及编者自序。诸序后有“及门肄业姓氏”,卷端题“云间刘维谦让宗编次,门人张卿云庆初、张景星恩仲同校”,书末有门生张泽垶、王永褀、张卿云、张景星诸人跋,可知《宋诗别裁集》编者张景星、王永祺有同门之谊。

  张汇,字茹英,增贡生,官至刑部郎中,妻为王鸿绪之妹。张汇子张照(1691-1745年),字得天,号泾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改庶吉士。雍正十一年(1733年)官刑部尚书,预修《大清会典》成,晋一级。十三年(1735年),为抚定苗疆大臣,无功,革职拿问。寻赦之,命为武英殿修书处行走。乾隆七年(1762年),官刑部尚书。九年(1764年)十二月,丁忧奔丧至徐州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敏,有《古香亭稿》《得天居士集》。

  张照娶高士奇子高舆之女,又娶华亭沈荃孙女。

  张照工书法,名重当时,阮葵生《茶余客话》载:“张泾南司寇坠马伤右臂几折,时方奉敕书《落叶倡和诗》,遂用左手书,作小楷,凝厚蕴藉,无一笔呆滞,真造化手也。”[7]509张照亦通释典,沈德潜赞:“文敏性地高明,通释氏教。所作诗左磕右触,皆禅语也。”[8]889张照复娴音律,擅作曲,著有《月令承应》《法官雅奏》《九九大庆》《劝善金科》《升平宝筏》《曲录》等,均为供奉内廷而作。

  张照尝任《御制律吕正义后编》编修总裁,参修《一统志》,刻有《天瓶斋帖》,上海图书馆藏有抄本《天瓶斋题跋》为张照所著书画题跋,卷端题“从侄(张)兴载、(张)坤厚氏谨录”。张兴载,名金冶,为张玉垒子,张坤厚其兄。

  王昶《张金冶〈红椒山馆集〉序》云:“松江张氏以科第文学世其家,其间或以爵秩显,或以清望重,或以高节称。而司寇文敏公又为法书所掩,不知诗文皆有过人者。由其不自矜惜,散佚失传,故世亦莫得而推挹之也。今张子金冶,文敏公之再从子,风神散朗,人谓谢幼舆、许元度弗啻也。”[2]74据《张照年谱》载,张照一女张无垢适常熟蒋廷锡孙,蒋溥子;一女适嘉兴望族(后迁至上海宝山)李宗潮,今松江县档案馆藏有《张氏家谱》。张照子张应田,官户部员外郎,娶曲阜孔广棨女。张应田官滇楚之地,后卒于任所。

  张维煦,字和叔,号珠岩,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举人,以子(张)梦征敕封编修。据黄达《游塔射园》云:“封君(和叔)高年学道,俨然西竺古先生。风雨晨夕,钟鱼不辍于耳。”[3]734张维煦与张梁为同榜举人,张维煦两选中书皆不就,以书史自娱。张维煦有三子:长张梦征,次张梦喈,次张梦扬。张梦征“字鹤来,号东亭,康熙戊戌(1718年)进士,官编修。挥洒篇翰,千言立就。归田后吟咏自娱,人服其敏捷。”[6]卷57张梦征工书法,为时人称道。张梦喈,字凤于,号玉垒,科第不得志,后以贡生候选同知,有《塔射园诗》。王昶《张玉垒七十寿序》云:“玉垒,文敏公从弟,少英英玉立,工文章,诗尤雅澹,出入于两晋三唐,吾乡能文之士莫不敛手推服。……际升平之世,膺山林之乐,兼以诗书之泽,而益以子姓之贤。”[2]99又《湖海诗传》称:“玉垒为文敏公从弟,家门鼎盛,绝无进取之志。掩关高枕,种竹浇花,读书乐道之余,工于筮法。”[9]459引张梁,字大木,一字奕山,晚号青城,又号幻花居士。

  生于康熙二十二(1683年)年,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5年)。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进士,充武英殿纂修官,后绝意仕进,以诗酒自娱,诗词兼擅,有《澹吟楼诗》《幻花庵词》,嘉庆《松江府志》卷五十八有传。

  沈大成评:“夫幻花老人之诗,其旨趣在王、孟之间。而暇为长短句,又能宗尚石帚、玉田,刊落凡俗,求之色、香、味之外而独领其妙。平生专修净土,去来如意,凡有所作,皆从静境中流出,故不假思,惟自然各臻于极也。”[10]卷首沈序其词亦名重一时,自云:“癸巳(按: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入都,识陈编修秋田、杜庶常紫纶、顾文学倚平诸君,词坛名宿皆相见恨晚,有玉东词社之订。”[10]卷首自序张梁子名梦鳌,一女适海宁陈履长子于陛;一女名佛绣,字抱珠,适姚培和之子惟迈,年三十三卒,有《职思居诗抄》2卷,上海图书馆藏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刻本,卷首有王永褀《吴兴张孺人传》及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姚惟迈序,卷端题“云间张佛绣著”,该集为张佛绣死后其夫姚惟迈所辑旧作,可知张景星家族与姚培谦家族亦有姻亲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第27册[C].济南:齐鲁书社,1996.
  [2][清]王昶.春融堂集[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3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清]黄达.一楼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4][清]宋如林,修;孙星衍,莫晋,等,纂.松江府志[M].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刻本.
  [5][清]沈大成.学福斋集[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2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清]王豫.江苏诗征[M].清道光元年(1821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7][清]阮葵生.茶余客话[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