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北宋曾巩公文的写作特点和当代启示

来源:未知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22-07-05 共5217字

  摘    要: 曾巩作为欧阳修门人,与欧阳修并称“欧曾”,与欧阳修、三苏、王安石同为“唐宋八大家”,他的散文被较多关注,但是作为一代贤臣的曾巩的公文却很少被人提及。本文从情感、结构以及语言三个方面分析曾巩公文的写作特点,通过研究曾巩公文的写作特点可以挖掘曾巩文章中被人忽视的领域,增进对曾巩公文的了解,探究其公文对现代公文写作的启示。

  关键词 :     曾巩公文;情感;结构;语言;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宋建昌军南丰县(今江西南丰)人,着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隆子集》二十卷。曾巩宦海浮沉多年,一生写了许多公文,通过对《曾巩集》进行整理以及其他文本的搜集,据不完全统计其公文一共有339篇:制诰235篇、奏状31篇、表34篇、启文4篇、札子22篇、疏4篇、诏4篇、策4篇、上书1篇。除代笔的制诰、诏大多因当时更新官制作的用于封拜高级官员、颁行重大制度外,他的公文或谢辞贺文,抒发报国之志;或针砭时弊,研讨治国之道;或为民请命,关注民生疾苦。皆反映了曾巩对国计民生一如既往的关怀与思考。

  曾巩公文上承欧阳修,一代宗师的指导以及自身的实践与学识使其公文自成一家:在情感上诚挚恳切,最淡而古,“淡”与“真”是这曾巩公文情感的真实写照;在结构上完整严密,讲究法度,“齐”与“法”是曾巩公文结构的直接呈现;在语言上衍裕雅重,平淡朴实,“严”“雅”“质”是曾巩公文语言的形象描摹。

  一、诚挚恳切,最淡而古的情感表现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环境,公文的写作主体一般为官员本人而非特定的公文写作队伍,公文的写作受体一般是官员或皇帝本人,写作者、写作对象的私人化意味着古代公文要根据写作受体意志行文,要有很强的说服性。而“说服”“一般有两种手段:‘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1。也就是说古代公文是要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所以即使是淡薄情感的曾巩,其公文也有其独具一格的情感特征。

  曾巩公文以理服人,平和冲淡。北宋古文运动扫荡骈文繁缛奢靡之风,大力主张“文以载道”观,形成了崇尚朴实、长于说理的文风,挤压了感情与文采在文章中的空间。曾巩作为古文运动中流砥柱之一,与这潮流相当契合,“重道”在他的公文中表现得极为突出,冲淡平和成为其公文的总基调。淡化情感是曾巩实现公文平和冲淡的手段。他的公文是“冷”的,对现实的不满、对民生的忧虑在他的公文中通通被淡化,他的公文无论是谢辞贺文还是劝政辩议都理智公正,充分表达了他的崇高精神。

  曾巩情感的平和中具有一种理性。长于说理是他淡化感情的方式之一,他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到自己的说理中、蕴藏在自己举的例子中,细细品来便觉回味无穷。曾巩公文“长于道古”,善于挖掘史实支撑自己的公文,儒家经典常被他用来解决问题,引经据典、征古引今是他常用来说理的手段。如《熙宁转对疏》中他洋洋洒洒举舜禹、汉文帝唐太宗等圣人之例,列《洪范》《大学》之言,申明学习的重要性,提出致力教化,学习先王之道,内成德化,外成法度的观点。这种大篇幅的反复论证掩盖了曾巩对于当今“风俗薄恶”“纪纲弛坏”的担忧、对宋王朝面临外部形势的焦虑以及希望国家壮大的迫切之情。情感的含藏与其自身的儒学气息交织,汇聚到他的公文中反而有一种醇厚之感;长于道古的说理论述使他的公文充满了典雅的韵味。这种种特质使他的公文即使平淡平和却不寡味,反而能让人感觉到他的文字背后隐藏的古雅气息。

  曾巩公文以情感人,诚挚恳切。为了使公文有说服力,曾巩公文不可能少了“动之以情”的部分。大概因为受文者是皇帝,只有以诚相见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只有在真实中出情感才能做到“以理服人”,可以说有时候情感的些微泄出也是他长于说理、以理服人的手段。
 

北宋曾巩公文的写作特点和当代启示
 

  在曾巩一系列公文中,乞望内迁回京的公文情感最为动人。如《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晨昏之变,既未得伸,迫急之诚,惟知涕酒且臣母子各已白首,臣母近岁多病”“犬马之志,岂取苟安”2拳拳报母之情跃然纸上,特别是写到自己“屈指计日,望至亲侧”与母亲的“闻臣之来,倚门之望”,强化了母子渴求相见的气氛,诚挚恳切,动人心弦。

  除此之外,曾巩抒发报国之志的公文情感也极为忠诚恳挚、直截了当。在《洪州谢到任表》中曾巩云“幸遇非常之主,未奉燕闲;实当难得之时,独无称效。傥获伸于肝膈,冀少益于毫分。”赞颂宋神宗“恭俭爱人,聪明好古”3,先是抒发自己拳拳爱君之情,赞叹自己所处美好时代,表明自己的忠君思想,然后高呼自己一定会“上体圣心,勤修民政”以“尽瘁于兹时”,积极进取、力图报效陛下。这种直抒胸臆的表情方式在曾巩转徙九州时上呈的公文中比较常见。

  二、完整严密,讲究法度的结构安排

  曾巩一生坚守“先王之道”,家学深厚和道统观念淡化了仕途的坎坷对他的冲击,与此俱来的平正温和的人生态度使他的公文在情感上便不如他人深厚与磅礴,这种影响不单体现在其情感上,也表现在了其公文的结构特征上,茅坤评价曾巩“尤为折衷于大道而不失其正”4。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是最为讲究文章结构的,得到宋代朱熹、明代唐宋派、清代桐城派散文家的推尊和仿效。

  曾巩公文讲究法度,整饬严谨。其公文严格遵循一事一文的行文规范,不管如何谋篇布局都只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很少有旁逸斜出、错综倒置;在构思安排上注意有起有结,照应严密,力避文章错杂,力求受文者能读出自己的意图。

  其次曾巩重视对公文程式的准确把握,其代王言的制诰类公文根据内制、外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制书行文格式,而其他的表、状、札子等公文则会根据贺、谢、奏事等不同内容、事由选择体制。其文章结构不像王安石文章结构的一波三折、拗折简劲,也不像苏轼文章的纵横自如、不重安排,而是与欧阳修的公文颇为相似。二人公文皆重视谨严有序,但欧文主要用情感做文章线索,他的很多公文多感慨俊逸、令人心醉,而曾巩更重视事理对文章的架构,字字有法度,更显明快,便于读者清晰把握事理了解文章意脉。曾巩公文的这种结构特征又推动了其说理的进行,利于情感的淡化,不得不说,曾巩公文的古雅平正、简言静重得力于其公文行文结构的特点。

  曾巩公文结构纡徐曲折,直截了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纡徐曲折、回环往复,二是层层推进、直接通透。纡徐曲折的结构给人柔和温雅、回味无穷的感觉,如《请减五路城堡札子》5,标题即主旨——请减五路城堡。文章开始不点明主旨而是先陈述自己的一个小论点“西北之宜在择将帅,东南之备在益戍兵”引起重视,然后以下棋来打比方提出文章总论点“立城不必多”。接下来提出自己第二个小论点“所保者要得其要,所应者要合其变”,并举胡人之例支撑文章主旨。然后转头回到自己的第一个论点,分析“西北之兵独多,而东南不足”的原因,将矛头指向旧制,结合自己的第二个小论点阐述希望皇帝知人善任、减少西北城堡、平衡东南将士的期望,点出文章主旨——请减五路城堡。文章步步回环,论述分分总总、侧枝旁出,却不显杂乱,叙述论理层层脱换、说尽事理,情感不浓但意味深厚、气势温和。层层推进的结构给人开阔明朗、严谨细密、说理通脱的感觉。

  《明州谢到任表》是曾巩知明州军州事向皇帝写的一封谢表,开篇没有提出自己行文的目的——表侍主之志、望得到重用,而是层层递进,先是赞扬皇帝政绩斐然,然后抒发自己久历坎坷的叹嗟、怅惘,表明自己一直养晦待时、仍壮心不已,单是这样曾巩还觉得不够,接下来宕开一笔说自己远离母亲的难过与了无党助的悲伤先是感动陛下,然后再次毛遂自荐,多次重复自己甘愿赴汤蹈火的壮心。一层层展开,将自己的壮怀与祈愿抒发到了极致——“每益坚于己志,独有待于主知。”6事理说的清晰通透,赤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结构大多出现在曾巩表志类公文中,铺叙陈情自然真切、抒志达意明白晓畅,情感层层叠加,将自己的报国之志、尊君之情真切地表达出来。

  三、衍裕雅重,平易简洁的语言表达

  曾巩坚守“本源六经”,恪守儒者本心,心境沉稳、性格冷静。曾巩认为公文写作应“经世致用”,其公文用语精炼,言简意赅、用词妥帖、语言峻洁,不注重辞藻的华丽,呈现出一种平易质朴之美。又因北宋古文运动打破骈文独霸文坛的局面,开启了古文、四六的分疆而治。曾巩作为北宋古文运动主力之一,大胆打破公文定式,将古文的创作手法引入公文,融散入骈、骈散兼行,使文字迸发出衍裕雅重的气息。

  曾巩公文用语精炼,平易质朴。首先,其公文用语精炼、妥帖规范。如《户部尚书制》中的“财赋之调度,金谷之出入”7,《中书舍人制》中的“惟舍人中书之属,以典掌命令为任。而况列于侍从,则又职在论思。”8寥寥一两句话就分别将户部尚书和中书舍人的职能解释得清清楚楚。同时曾巩公文时刻遵循公文语言的规矩,如其上行文会究极上行文“律令”,常见一些如“伏”“窃”等自谦用语、“伏惟”“伏乞”等请求敬辞、“诚惶诚恐”“稽首顿首”等谦敬用语或“承”“取进止”等工作用语。在曾巩公文中,无论是称谓,还是征询、谦敬用语,都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关系。

  其次,其公文语句质朴平易、实用简洁。曾巩公文语句没有浓丽的色彩、没有夸张的修饰,在涉及政策相关的话题更是通俗易懂,用浅近的、质朴的话语表达思想。除了在对偶上不拘泥于四六对句,在用典上也力避冷僻、怪诞,很少大段用典,引用多集中在《尚书》《诗经》《史记》《汉书》几本书中,并常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引入自己平易的语言风格。

  曾巩公文古雅醇厚,灵活舒缓。曾巩公文骈散结合,使文章语句错落有致,超越了骈文句式的“四六体”,句式多变,不拘于定式。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复杂多样的对偶句式交替出现,格式不拘,并引入虚字及排比句式增强节奏感,改变骈文一对到底的机械节奏。句式的多变赋予其公文灵活性,打破了骈文的滞涩感。但值得注意的是,曾巩公文散化程度要比他的其他文章要低,在他的公文内部,受文种限制,文种的散化程度也大有不同:他代皇帝写的制诰类下行公文和表类公文散化程度较低,大多是骈散结合,颇为典雅;而他的疏、札子、奏状散化程度较高,大部分篇幅都是散句,更加的随性质朴。曾巩公文虽有散文化程度重、用典较少等特点,但较为注重四六法度,即“经对经,史对史,释氏事对释氏事,道家事对道家事”“法度甚严”9。对偶、排比句式的使用使曾巩公文呈现一种音乐美、凝练美、整饬美,散句的加入又使其公文语言灵活多变、生动流畅;典故的使用增添了公文语言古奥又博而约的气质;虚字的加入,拉长了语句,营造出一种节奏舒缓、行文流畅的氛围。

  通过研究曾巩公文的写作特点,既有助于加深对曾巩的了解,又可以更好地为现代公文写作服务。曾巩公文尊崇平易,为了使情感潜沉内转,运用说理议论挤压情感空间,其公文带有浓厚的理性色彩。同时讲究形式短截、辞约义尽,注重结构的铺排与整洁,讲究逻辑的合理与有序。语言注重法度,简而有法、不蔓不枝。改革语体,使用仿词仿句,甚至通过对古文中句子的领会创造新句,用典简单平正,力避佶屈聱牙,增强公文语言的生动性与平易性。曾巩认为公文写作应“经世致用”,并提出“蓄道德而能文者”,对公文写作的主体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现代公文写作实践不断发展,公文写作人员需要善于学习,用理论武装自己,从而保证公文方向的正确性、客观性。现代公文写作不能机械刻板、拘泥于成规,要灵活行文、长于说理,注意整篇文章的行文逻辑是否得当、清晰、易懂,同时善于使用数据事例增强公文说服力,使要表达的观点、阐述的事理言之有物、有理有据,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讲究公文的说理性不可大发议论,少发文、发短文,提高办公效率。现代公文要求公务化,因此语言不能过于华美,但是过于僵化又流于表面,在写公文的过程中,在遵守法度的同时要善于运用技巧让公文语言“活”起来,比如下行文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名言警句、一些相关事例使公文充实生动、更加贴近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曾巩久在外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治绩卓着,有声于时。但他在上奏公文中却不谈工作经验、不结合事实发表意见,从而让人觉得其公文流于表面、没有针对性。这对于现代公文写作有很大的警示意义。公文写作必须具有客观性、现实性、真实性,任何政策的发布、事项的解决都要结合实际,公文写作绝不能脱离现实、夸夸其谈、虚情假意,要考虑实际需要才能使公文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宋)曾巩撰陈杏珍等点校曾巩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84.
  [2]胡元德.情感化:古代公文的重要特征[J]现代语文,2006,(03):19-21.
  [3]李震曾巩研究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胡元德古代公文文体流变[M]扬州:广陵书社,2012.
  [5]李震曾巩年谱[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

  注释

  1 胡元德:《情感化:古代公文的重要特征》,《现代语文》2006第3期,第19-21页。
  2(宋)曾巩撰,陈杏珍等点校:《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83页。
  3(宋)曾巩撰,陈杏珍等点校:《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13页。
  4 高海夫:《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页。
  5(宋)曾巩撰,陈杏珍等点校:《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53页。
  6(宋)曾巩撰,陈杏珍等点校:《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15页。
  7(宋)曾巩撰,陈杏珍等点校:《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76页。
  8(宋)曾巩撰,陈杏珍等点校:《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71页。
  9 施懿超:《宋四六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4-25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