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欣赏

来源:语文建设 作者:邓鹏雄
发布于:2020-04-08 共4237字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论文(精华版8篇范文)之第七篇

  摘要:意境是一种主观情感和客观情感相互交融结合而产生的一种能够陶冶情操, 使读者或者作者沉浸在想象中空间里的一种情景, 是虚实相结合的。在中国的文学宝库中意境的运用一直是诗人词人所追求的一种表达效果和表达手法。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文人更注重自己作品中的意境美和已经带来的情感上的愉悦, 这已经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标志。那么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意境的特征有哪些?本文就将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特征,分析与研究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论文

  意境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所独创的一个理论, 它是文人墨客用来抒情的一种方式, 它是一种艺术形态, 一般只存在于读者或者作者的思想和意念中。意境这一抒情方式在中国和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很多见, 大多知名的诗人词人也都习惯于用这一抒情说法或者说是表现手法。例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韦应物的《滁州溪涧》, 韦庄的《金陵图》等等都用到了意境的抒情方式。那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意境的特征具体可以归结为哪几种?本文就来探讨这一方面的问题。

  1. 基本概念

  意境就是文艺作品或自然景物中展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也是诗人在进行创作时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感想, 与眼前的或者是想到的客观事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使得两者相互交映、相得益彰, 就能借此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使得作者能够根据联想或者想象产生一个美好的意境, 让作者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情感的归属地。其基本概念也不是一个很固定的定义, 只是这其中能包含作者运用各种的表达手法和表现方式来展现出来其的思想、情谊、情感和思维, 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和形象的构成体系的思维形态世界。

  2. 意境的形成

  意境是一种高远的审美形态, 他可以结合文学形象和文学中的景物以及结合作者自身的情感世界来描绘出一种意味深长的充满想象力的独立空间。意境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 而这一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周易》和《庄子》时, 可以说是源远流长[1]。意境理论的发展到了清朝才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其中具有代表的就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这首诗里明确的将意境理论化, 并且将意境的高低之别做了详细的分类, 王国伟也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还有境界之分有“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2]。

  纵观历史, 古代的诗人词人们都对意境十分重视, 因此意境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他们的作品中, 意境出现的频率极高。但是对于意境的研究也一直限于诗词歌赋中, 大大地限制了意境的范围, 到了近现代意境的研究者越来越少, 这一现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在鼓励学习知识的社会背景下, 意境的理论也得到重视和大力的投入研究。这一时期对意境理论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诗词中的意境, 而是涉及到了绘画、书法、小说、戏剧、散文等整个古代文学作品领域, 这一研究范围的扩展, 逐渐丰富了意境的内容和意义[3]。

  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

  3.1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的分类

  总结我国古代的诗词, 不难看出这些词中运用的意境大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情境交融。其中情境交融又包括情中见景、景中藏情、情景并茂等三个类型。情境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2) 虚实相生。即作品中有虚有实, 描写的景象虚实相结合。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3) 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最高一个级别, 也是意境创造的审美特征。

  3.2 意境特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1) 情景交融。

  情境交融就是作者的情感和画面和眼前的景物相结合, 景象勾起作者的思绪, 感染作者的情感, 而作者因为自己的思绪又联想到景物, 两者结合使得情境交融作者的思维会更上一个层次, 勾勒一个独立的意念中的精神世界。具体来说:1) 景中藏情。景中藏情的有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这样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景中藏情的送别诗, 李白送别好朋友孟浩然感情是十分恋恋不舍的留恋之情, 诗词的前两句描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三月和黄鹤楼, 而后两句则是以帆船的远去和浩瀚的长江为背景渲染出作者送别友人时看着帆船越走越远消失在无尽的长江尽头的留恋之情。浩瀚的长江, 远去的故人的帆船, 远处的天际等相互结合生成一幅意境开阔的送别画面, 表达出作者的情思不绝。2) 情中见景。情中见景一般都是作者直抒胸臆, 表现方式一般是作者因为自身的情感因素而联想到相应的情境, ;例如杜秋娘的《金缕衣》中这样写,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一首诗本来是劝解人珍惜时间的, 但是作者利用的花开这折枝的比喻来更好的说明这一问题, 使得花开折枝的景象明朗的出现在读者的眼前, 更加明了。并且作者把这一情感寓于花身上, 是在这样的情感中才想到了利用花的这个比喻, 是作者在怀揣这样的情感时在意境中看到了这样的场景。3) 情景并茂。情景并茂是作者把写景和抒情混为一体, 把自身的情感和景物的景象融为一体, 达到一种“景我相融”的意境高度, 使得作者直接景物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通。例如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这样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中的景物有“月落”“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还有作者听到的“乌啼”等, 这些一个个的单独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夜桥枫泊”的画面, 营造出一种悲伤寂凉的意境, 也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凄凉。这首诗中, 作者把自身的感情寄托于夜晚窗外的种种景物, 使得景物也蒙上了作者悲凉的感情色彩, 可以说是情景并茂。

  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就已经分出了物我之境, 具体是“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物, 何者为我”。这就是说在情感的表达方面要依赖于主人公的自身的情感, 这个时候看到的景物, 景物就会带上作者的主观认识事物的思想, 而如果在看景物的时候没有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景物和景象也就和作者无关, 更不存在感情上的交融。那么如果用“有我之境”观察事物就会直抒胸臆地把作者的情感作用于景物上, 也是表达情感的直接方式。而无我之境在表达感情的时候就相对比较含蓄, 作者的感情都隐藏在景物中。但是人物感情的表达都和借助与景物分不开, 因此情境交融是主要的意境特征。

  (2) 虚实结合。

  在文学中进行表达的时候有时候是为了帮助表达主题, 有时候是情境的需要很多时候会用到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展现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意境的一个主要特征。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写实景, 即诗人去游园的时候看到了台阶上的苔藓, 并且看到了很久没有开的院子小门, 觉得这次的游园很扫兴, 于是转身要走。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作者虽然没有进到院子里面去, 却在墙外看到了一直跃出墙来的红杏枝, 这是作者就产生了联想“院子里的植物一定长得很茂盛, 要么怎么这支红杏会隔着墙就生长出来了呢?由此可见虽然我没有看到院子里的茂盛景象, 但是通过这一支出墙的红杏的就可以推断墙里面的茂盛景象。”这一种把眼前看到的较为惨淡的景象和作者心中由推测虚构的较为繁华的景象是虚实结合的描写, 也表达出作者由一开始的游园失望, 后来因为对园中的茂盛景象感到欣喜的一个情感变化过程, 这中间有一种意境变化到了另外一种意境, 两种意境的变化和作者的自身情感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又如贾岛的《剑客》中这样写,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这一首诗的表面意思是作者用了十年的时间打磨了自己的宝剑, 却没有用过一次, 今天把这把宝剑拿出来试试, 看看谁有不平之事就可以为他打抱不平。这是诗词的表面意思也是作者表述的实景。但是细细读来, 作者表达的深层次意思却是自身寒窗苦读十年却没有被重用, 如果自己的才华得到了重用和认可, 就一定会为百姓做好事为百姓打抱不平。这一层意思作者没有在诗词中用文字表达出来, 但是作者通过磨砺宝剑的实在情境联想到了自身的命运, 使得文章即使没有提及自己寒窗苦读的经历也会联想到这样的意境。这样, 可以让读者意味无穷的同时, 也会同情作者的命运, 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虚实结合后产生的另外一种完全升华于纯粹写实的情境所带来的震撼的效果。读者在欣赏的时候也只有读懂了作者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思想也才能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理解作者的用心良苦。

  (3) 韵味无穷

  韵味是文学作品中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是作者想要表达倒是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东西, 要靠读者的悟性和领会能力来体会作者的感情去向。而在读者领会这种韵味的时候, 又会因为读者的认识和阅历的不同而对这种意蕴产生不尽相同的理解。这种韵味是一种咀嚼不尽的回味无穷的美好感觉, 作者即使收住了笔锋但是其心理上的感情还在延续, 而相对来说读者即使是读完了文字作品, 但是这种文字中蕴含的情调还在心间荡漾, 难以戛然而止, 因此在情感上和思绪上都会绵延不尽。例如《三国演义》首页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4]。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着名小说, 这一开头词中的每一句都是对小说中的一个阶段或是一个整体的概括总结。描写出了《三国演义》故事中的人物的斗争, 英雄的成败, 世事变迁, 有得有失, 恢弘的气势等, 将这一部恢弘巨制用区区几个字概括的淋漓尽致却又巧妙恰当, 让人读起来就能够联想到其中的各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并感受到小说所展现出来的巨大的吸引力, 令人回味无穷, 意味犹尽。

  总的来说,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意境主要呈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结合、韵味无穷的特征。但是这三个特征在意境表现中又有不同的分工, 其中情境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虚实结合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韵味是意境创造的审美特征。这几种特征的恰当结合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文学作品的生命活力和文学的魅力。

  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大体来说是可以划分成几个大类的, 这些作品中意境的运用都离不开这几种模式, 即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总结出了这几个特征对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01) 10-12.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11) 56-58.
  [3] 李晓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存在的意境特征研究, [M].内蒙古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0) 34-36.
  [4] 罗贯中.《三国演义》,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07) 38-40.

点击查看>>古代文学作品欣赏论文(精华8篇范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出处:邓鹏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存在的意境特征研究[J].语文建设,2013(24):33-3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